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2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头与两边的山石上,明晃晃的箭镞在朝阳下熠熠生辉,正瞄准所有的金兵。

    而吴玠也率领着追兵从千河上游赶来,将金兵围困在箭筈绝地之内。

    关门打狗,如是而已。

    没立抬头看向四周,心中除了“绝望”二字,再无其他。

第三九八章黄牛埔() 
箭筈关,晨光下一场单方面的屠杀开始、结束。

    等到太阳高高升起,包括没立在内的两千金兵残卒人头落地。

    许多金兵的人头被砍了下来,挂在了箭筈关城头。

    外面的乌鲁瞧见之后,悲愤不已,却只能望关兴叹。

    调转马头,带着残存的人马迅速离开,绕道前去黄牛埔。

    箭筈关内,吴玠道:“杨将军,这里交给你了,我赶去黄牛埔支援国公与舍弟。”

    叮嘱过杨再兴之后,吴玠立即动身离开。

    黄牛埔那边,银术可率领主力气势汹汹而来,是真正的劲敌。

    徐还亲率牛皋、吴磷等人,正面对敌。

    身为主帅,出现在最前线有些冒险,但徐还却执意如此,目的显而易见。

    作饵!

    完颜宗辅选银术可为前锋将领,是想借助其优秀老道的统兵才能、经验,以及借助仇恨调动起积极性。

    这都没错!

    为拔离速报仇的迫切心情,会摧动银术可的战意,却也会让他或者部将急于求成。

    没立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过于急功近利,结果在千河岸边,箭筈关前全军覆没。

    金国两路兵马分进合击,汇合和尚原的计划算是落空了。

    黄牛埔是另一路进入和尚原的要道,也是银术可主力进攻方向。

    得知徐还与牛皋在此后,其麾下骁将折合立即率大军来袭,与吴磷鏖战黄牛埔。

    此处虽为要冲,却没有箭筈关那等地形关隘,故而完全是正面厮杀争夺。

    敌我双方,两位将领,一个擅攻,一个擅守。

    兵马在黄牛埔杀的难舍难分,一时间难分胜负。

    伤亡很惨重,当吴磷上报之时,徐还也忍不住暗暗心惊,肉痛不已。

    金军兵卒的素质,战斗力都不可小觑,尤其是短兵相接之时,宋军难免要吃亏些。

    当然了,金军的折损肯定也不在少数。

    银术可如此不计伤亡地猛攻,意图何在再明显不过,摆明了是要强行打开黄牛埔的通道。

    从正面直接突破,杀入和尚原。

    方法有些笨,却最稳。

    抛开计策,正面交锋金军显然更有优势。

    若非黄牛埔一带地形崎岖,多有山地,金军骑兵无法发挥优势,宋军的压力将会更大。

    焦灼!

    饶是吴磷这等擅长守卫的骁将都有些疲于应付,为了稳妥起见,徐还派出牛皋协助。

    自徐还北上之后,宋金两军第一遭正面交锋,硬碰硬。

    说实话,这样的局面徐还并不想看到。

    他与岳飞不同,并不以战阵排列,冲锋鏖战见长,但近日局面确实无可奈何。

    其一是等待的东西尚未到来;其二,也是想要通过交锋,真正了解一下金军的实力,往后也好心中有数。

    代价有点大,麾下兵马伤亡不在少数。

    好在吴玠及时赶到,带来了徐还苦等的东西——没立的人头。

    黄牛埔的交战还在继续,宋军在杀退了金军的一次进攻之后,暂时后撤。

    “怎么着?怕了吗?”

    折合见状,连连冷笑,调派兵马准备再度发起猛攻。

    银术可老将军说的不错,宋军虽然机巧,讲究什么谋略兵法,但正面交战,战场决胜是软肋。

    只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用最笨的办法,反而最能见到起色。

    几番交锋下来,宋军明显有所不敌,已经呈现出退避之势。

    正是趁胜追击的时候,决不能给宋军喘息之机。

    唯有用武力击败,才能彰显金军的强大,提振士气,振奋军心,这是三太子千叮万嘱交代的,自然不敢怠慢。

    折合立即调动兵马追击,试图一举击溃宋军。

    这一遭,宋军没有再出战,只是挑了些竹竿出来。

    这是?

    听闻宋人有挑旗投降之说,难不成这么快就

    折合正有些小激动,不想一抬头,看到上百根竹竿伸出来,上面挂着的可不是什么旗帜,而是血淋淋的人头。

    仔细辨认,都是金国将校首级,其中就有进攻箭筈关的——没立。

    难道

    没立率领的偏师已经全军覆没了?

    尽管折合不愿意相信,但不争的事实摆在面前,令人不寒而栗。

    更要紧的是麾下将士们的反应,本来气势汹汹,趁胜追击,但将校们的人头突然出现在面前。

    鲜血足以让人畏惧,让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勇气与信心,瞬间荡然无存。

    金军兵将立即掉头,仓皇撤退,若不是折合及时压着阵脚,恐怕会形成溃败之势。

    饶是如此,仍旧有宋军趁势追杀,双方再次乱作一团,只是主客异位,优势颠倒

    乌鲁紧赶慢赶,终究还是来迟了一步。

    被吴玠抢在前面,用人头恫退了金军兵锋,让黄牛埔的强攻暂时功亏一篑。

    银术可接到奏报时,脸色铁青。

    气势汹汹而来,数日下来,竟然是这样一个结果。

    亲自督战的正面战况激烈,但功亏一篑,眼下这情况,恐难有进展。

    寄予厚望的偏师竟然一败涂地,全军覆没,上万人就这样命丧千河畔与箭筈关下。

    没立过于轻敌了!

    但此时说这些已经没有意义,仔细论起来自己有责任的,识人不明肯定算一个。

    还有,没立之所以那般急功近利,也与自己有关系。

    全军上下都知道,银术可老将军要为弟弟拔离速报仇,欲斩杀徐还与牛皋。

    哪怕没有明确要求、指令,但麾下将领少不得投主将所好,冒失行动,以至于酿成如此悲剧。

    唉!

    银术可长叹一声,此战并非宋军多强大,计策多巧妙,终究还是己方大意失误所致。

    如果偏师由乌鲁统领,即便宋军在箭筈关设下埋伏,也断不会是如此结果。

    可惜事已至此,一切为时已晚。

    为今之计,只能

    黄牛埔恐怕暂时难以突破了,但短兵相接之后,银术可意识到一件事。

    宋军最大的软肋便是近战,所以只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宋军绝对占不到便宜,关中局势便还是由金军主导。

    打定了主意,银术可也便没那么难过。

    立即修书一封,向京兆府的完颜宗辅禀报情况,并请求调整策略。

    银术可相信,三太子是明白人,会支持自己的建议。

    只是他并未想到,当此之时,完颜希尹恰好也进了长安城

第三九九章渭滨连营() 
箭筈关与黄牛埔双双失利,银术可有些郁闷。

    给三太子的信函中有致歉请罪之词,同时也提出的新的建议。

    治罪肯定不会,箭筈关战败罪在没立,银术可最多是用人失当。他亲自督战的黄牛埔本身进展不错,可惜最终功亏一篑。

    正值用人之际,对银术可还多有仰仗,怎么好怪罪呢?

    至于他的建议,完颜宗辅倒是有认真考虑。

    架桥渡渭水,自宝鸡结连珠营,垒石为城,相对对峙,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抛开一切计策,不急功近利,持久作战。

    用“最笨”的方式,正面交锋,一点点推进,碾压宋军空间。

    如此,宋军将会失去所谓天时地利优势,那些鬼伎俩也不会再有用武之地。

    论正面交锋,短兵相接,天下有谁是金军的对手呢?

    尤其是在地形较为平坦的渭河沿岸,金国骑兵无人能敌,所向披靡。

    完颜宗辅同意,他没有更好的主意,银术可在前线以上万条人命、鲜血、荣誉为代价,总结出的经验,可行性颇高。

    更多的兵马,粮草物资从京兆府调动而出,前往渭滨前线。

    包括三太子自己,都准备动身前去坐镇督战的时候,完颜希尹来了。

    作为奉皇命南下劳军的使者,从淮水到荆襄,最终来到关中,可谓是风尘仆仆。

    完颜宗辅不敢怠慢,但心里却有些不是滋味,这个时机真是太不巧了。

    金军大举南征,其他两路人马虽无突破,但至少没有重大失败。

    倒是自己这边,完颜娄室之死震动非常,本想着让银术可复仇,一雪前耻的。

    没想到又折损万余兵马,完颜希尹在这个当口奉皇命而来,着实让人尴尬,不知如何面对。

    出乎预料,完颜希尹并未冷嘲热讽,反而帮忙出起了主意。

    “三太子,挞懒都统有求和之意,所以关中战事若能有所进展最好,对峙相持也可,不必操之过急。”

    听到这个说辞,完颜宗辅略微释然,希尹之见,倒是与银术可连营对峙之策不谋而合。

    “挞懒意欲和谈?”

    “是!”

    完颜宗辅并不觉十分意外,金国上下皆知,挞懒是主和代表。但到底是战是和,并非他一人说了算,还要看皇帝,以及元帅府和自家兄弟兀术的意思。

    “元帅和四太子眼下正在猛攻襄阳,若是小胜之局,大抵也会赞同和谈。”

    完颜宗辅闻言,当即心中有数,看来荆襄进展也不顺利,粘罕与兀术竟都没有必胜信心。

    若不能大胜灭宋,唯有趁着些许优势,和谈争利了。

    “三太子,臣有个小小的建议。”

    “相国请讲。”

    完颜宗辅素知希尹足智多谋,虽说曾以此坑害过弟弟兀术,但眼下并非计较的时候,没准他真有什么锦囊妙计也未可知。

    “汉人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除了战场上一决雌雄之外,还需谋略和外交,双管齐下。”

    完颜希尹道:“挞懒都统那边,已经安排在宋国内部动手脚;西北这边,三太子其实也可以做点文章。”

    “何意?”

    “引外援。”

    “何人可为奥援?”

    “西夏,党项人!”

    开春之后,关中大地复苏,沿着渭水,两岸绿植发芽,春意盎然。

    凤翔府附近的渭水河面上,突然架起了好几座浮桥,大队的金军渡过渭水,开始在渭滨扎营。

    数日之后,倒不至三国刘备那般连营数百里,但连营十里倒是有的。

    如此一来,宋金两军便在渭水边,相隔数十里对峙。

    金军前锋则是不是骚扰宋军把守的关隘、要冲,由银术可亲自主持,不断推进,施加压力。

    完颜宗辅则亲自带着大军赶来支援,随行而来的还有大批粮草,摆明了是要与宋军持久抗衡。

    消息传到和尚原,宋军将领们不由为之沉默,徐还的脸色也低沉了不少。

    毫无疑问,这个趋势对大宋不利。

    看来两次失败之后,金军已经放弃速战速决,一举破秦陇的打算,改变了策略。

    不再主动进攻,那么宋军仰仗的地利优势就不存在了,不得不转而正面直接抗衡。

    前些天黄牛埔的战况便是教训,死伤太过惨重,宋军在这方面是短板,短期内难有提升。

    金军这般步步为营,逐步推进,宋军的防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