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2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徐还对关中局势如此乐观,他这个谋士需要考虑的是后续局势。

    西北之战,绝不单单是与金军交战,收复失地这么简单。

    尤其是徐还心怀抱负,胸有大志的情况下,必须全盘考虑。

    除了京兆府虎视眈眈的完颜宗辅之外,萧关之外可还有一头恶狼——西夏。

    这可是一个坚挺的国家,熬过了辽、金,直到最后遇上蒙古人,这才国破。

    在过去的百年里,西夏一直是大宋的噩梦。

    从大宋边陲割据的军阀,到最后自成一国,名义上向大宋称臣,却不断派兵滋扰入侵,从大宋敲诈所谓的岁赐。

    直到靖康之后,金军南下,西夏与大宋的恩怨才告一段落。

    在原本的历史上,宋金绍兴和议,两国边界西端与大散关为界,西夏与宋国事实上不再接壤,也就没什么恩怨可言。

    但而今,如果收复关中,北边的延安府、环庆路、府州等黄河以西的领土都将回归大宋。

    到时候与西夏再度接壤,难保不会有摩擦,金国也很可能从中挑拨。

    在全力与金国交战的同时,必须小心背后这头恶狼,否则它一旦露出獠牙,后果不堪设想。

    司马靖道:“闻国公与河套契丹有交情,可契丹人与府州一道,兵马稍微靠近西夏,略微施压。”

    “这个不难,折彦质不日即到关中,令他主理北线事宜。至于契丹人,待我派使者前往。”

    “如此甚好。”

    司马靖点点头:“最好是南边再有一支人马,南北呼应,共同钳制,而且”

    “而且什么?先生但说无妨?”

    “最好有个妥帖之人坐镇,开关通商输粟,揖睦邻援,饬兵练卒,扼险待敌。”

第三九三章张浚的回馈() 
开关通商输粟,揖睦邻援,饬兵练卒,扼险待敌。

    简短四句话,涉及经济、政治、外交、军事等多个方面。

    毫无疑问,这是个长期,高层面的战略。

    司马靖解释道:“蜀中物产丰富,商贸发达,若运送前来西北,无论党项与羌人,想来都是欢迎的。”

    徐还对此深以为然,西夏是个偏僻的国家,相对贫瘠,物产不丰。

    过去对大宋的岁赐,榷场边贸十分依赖,每次大宋关闭榷场,西夏上下该都会很着急,甚至不惜发动战争。

    大宋的茶叶、丝绢、药材、日用品,都是西夏国内,尤其是上层人物的喜爱与依赖。

    这几年宋金交战,岁赐停止,榷场关闭。

    失去传统的商贸渠道后,西夏的日子想必很不好过。

    这个时候,从蜀中运送商品前来,与他们展开贸易,想来是很欢迎的。

    通过商贸,稳定西夏诸羌,至少在短期内睦邻友好,不至于在背后捅刀子。好腾出手来专心对付金贼,无后顾之忧。

    当然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终究都是虎狼之辈,且都有自己的国家利益,和平与联盟永远是短暂的。

    到了一定程度,摩擦冲突、两军交战几乎不可避免。

    所以招兵买马,训练兵卒,扼守险要关隘,要冲之地,随时防备着战事十分必要。

    司马靖的方略很到位,但有一个棘手的问题却摆在眼前。

    人选!

    谋略很好,但需要一个合适负责人。

    这些事最好有一个人全盘掌控,若分别用文官计吏去负责商贸,武将主持兵马训练,很容易彼此脱离,难以统筹。

    可是这样文武兼资,既懂得商贸地方政务,又懂军事的人才可不好找。

    徐还不禁有些犯难。

    却不想,正在此时,人才主动上门了。

    折彦质到了。

    有徐还的请调奏疏,以及张浚亲自在向皇帝赵构解释西北纷繁局势,与人才需求,以及调任折彦质的必要性。

    赵构答应的很爽快,有赵鼎坐镇,枢密院自然也全力支持。

    折彦质本人也很激动,离开家太久了,难得有如此接近故乡,回到老家的机会,他岂能错过?

    西北,那是自己最熟悉的地方,最有可能重新建功立业,一雪前耻的地方。

    而且还有一个熟悉、信任的主帅,折彦质相信,徐还有击败金军,收复陕西路的能力。

    因此连新年都没过,便从临安动身,聪明赶路前来关中。

    再次见到老搭档,徐还自然很高兴。

    在未来一段时间,还需要格外倚重,因为他的才能、经验,也因为他的姓氏。

    府州折家,这个大宋资格最老的军事世家,在西北这片土地上,举足轻重,意义非凡。

    来不及与折彦质叙旧,另一个人便引起了徐还的注意。

    刘子羽!

    新任的利州路经略使,兼知兴元府,算是徐还如今的属下,到任之后,立即前来大散关面见上官。

    徐还本来想好生叮嘱一番,让他在利州、兴元府帮自己处理好后勤事务,并给予黄若彤一定方便。

    但得知他是张浚推荐而来,尤其是看过他的履历之后,顿时改变了主意。

    刘子羽,十岁精通经史,算是天资聪颖之辈,兴许还能称之为神童。

    如果一直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也许他会成为进士,东华门外唱名。

    但因他有个武将出身的父亲刘韐,十一岁起便虽父亲在军中生活,自小练习武艺,逐渐适应了军旅生活。

    读书也并未耽搁,可谓是个文武全才。

    宣和年间,其父刘韐担任浙东统帅,前去平定方腊之乱。刘子羽便佐其父主管机宜文字,以破方腊有功,入为太府簿。

    后随父驻守真定,是最早的抗金将领,可惜没能挡住金军兵锋。

    靖康之役,其父以身殉国,亡于金军之手,刘子羽对金贼可谓是不共戴天。

    扶灵回乡,安葬守孝三载之后,刘子羽再度入朝,担任枢密院检详文字。

    从其履历来看,担任的都是军中处理机密的文职,可见是通兵法、谋略,加之他有过在地方为官的经历,政务民生通达。

    自十一岁起,在军中三十载,训练兵马,整军备战自然不在话下。

    张浚推荐这样一个人前来,正是时候,解了徐还的燃眉之急,简直是想瞌睡就送枕头。

    与西夏诸羌通商,稳住北方,训练兵马,以待战时,非他莫属。

    而且同时交谈,徐还发现刘子羽此人性格忠直,尤其因父仇之故,坚决主战。

    在原本的历史上,他曾因不肯攀附秦桧,而被贬官。

    如此之人,可用!

    徐还当即决定,将刘子羽调到秦州。

    作为前线最高统帅,辖地内的将官调动,还是有这个权力的。

    全力负责与西夏通商事宜,并购买马匹,训练骑兵。

    刘子羽内心其实更愿意与金兵直接交战,也好为父报仇,但他熟读圣贤书与兵法,也知大局为重的道理。

    只有稳住了西夏,秦国公这才能一心一意与金贼作战,全无后顾之忧。

    这比直接出战金兵的作用和意义都要大,关乎整个战局,刘子羽省得轻重。

    再者,身为臣属,奉命行事乃分内之责,不容推辞。

    刘子羽欣然应允,徐还也长松一口气。

    立即修书一封给成都路转运使赵开,成都知府萧振,着他们二人负责配合刘子羽。

    将蜀中物产商品北送,刘子羽与西夏交涉,重启昔日宋夏边贸榷场。

    刘子羽本人几乎没有片刻耽搁,立即动身赴任,如此态度让徐还甚是满意。

    与此同时,对张浚的举荐也多有感激。

    不用多说,名义是前任西北统帅推荐了一名辖区官员,此乃寻常事。

    但徐还心里有数,刘子羽是推荐给自己的。

    张浚此举,算是投桃报李,感恩图报吗?

    看来先前的投入没有白费,张少保不仅铭记心中,还时刻想着如何回报,至少释放出一个善意的讯号。

    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意味着将来有合作得基础。

    这就好,很好!

    人才逐步到位,后方逐渐无忧,春天的脚步已经临近,停歇许久的战事又该重启了

第三九四章喜出望外的契丹人() 
虽已是正月天气,江南之地或许已然春风拂面。

    但河朔之地依旧寒冷,黄河河面上冰冻三尺如故。

    折彦野骑着马直接踏过黄河,直奔阴山下的云州而去。

    他已接到信函,知道兄长折彦质已经到达关中,不日前往环庆路主持军务。

    与此同时,他也接到了秦国公、驸马徐还的命令,调动府州兵马朝西稍作调动。

    他,终于回来了!

    兄长回归,固然高兴,但折彦野更兴奋的是徐还的到来。

    如他当初在大同府许诺的那般,身居高位,携精锐兵马北上归来。

    当初那个逃亡小子的豪言壮语,如今全部变成现实。

    不过两年时间,从一个小斥候摇身一变成为大宋驸马,秦国公,西北大军统帅。

    而且带着兵马,出现在关中,实现他收复北地的诺言。

    折彦野很庆幸,当初自己听信了徐还那番有些荒唐的言辞,苦苦支撑,总算看到曙光,即将有所回报。

    徐还大军在关中,夺回了和尚原,干掉了完颜娄室。

    府州曾遭遇过金军围攻,折家与完颜娄室交过手,知道这位金国宿将的厉害。

    结果死在徐还手中,这便是实力展示,也意味着信心。

    和尚原之战,不仅提升了西军士气,也让折彦野、府州折家信心满满。

    当徐还的一个个预言都应验之后,折彦野的信心越来越充足,自然也愿意听命行事。

    兵马西调,威慑西夏,举手之劳。

    当然了,还有通知契丹人,单靠折家,威慑力量有限。

    过了黄河不久,便见到了契丹巡逻的兵卒。

    折彦野来往黄河以北的次数已经很多,彼此早已十分熟悉,契丹兵卒很热情地迎接折六爷。

    到了云州城外,萧战早早迎了上来,笑着打招呼。

    “折六爷,这次又有什么好消息啊?”

    “你怎么知道我有好消息?”

    萧战笑道:“无事不登三宝殿,你哪一次来不是带着好消息?何况今日满面春风,眉间带笑呢!”

    “哼哼,萧将军好眼力。”

    折彦野笑道:“还真是有好消息,带给余睹大将军、公主殿下与诸位。”

    “关于徐还的?”萧战闻言,脑中灵光一闪,立即反应过来。

    “没错!”

    “走,快走!”

    萧战立即拉着折彦野往云州城内,将军府而去。

    在阴山脚下的这片草原上,他们每日眺望,最期盼的消息终于又来了,自是喜上眉梢。

    折彦野见状,不由感慨。

    徐驸马当真厉害,让大宋上下钦佩也就罢了,连契丹人都对他如此崇敬欣赏。

    着实非凡,是不可多得的旷世之才啊!

    来到将军府,耶律余睹、耶律余里衍、萧百发、萧高六等人早已在座,等候来自南方的好消息。

    折彦野首先向众人问好,尤其是耶律余睹,因为当年的伤病,这几年身体一直不大好。算是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为了大局强撑着。

    加之有公主耶律余里衍这位辽国皇室唯一血脉在,这两年,越来越多的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