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2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了,貌似南宋有一个抗金名臣虞允文就是蜀中人,此番入蜀得好好留意一下,人才难得。

    “国公可能有所不知,从早年间开始,河东便有不少富户迁居蜀中。靖康之后,北地士绅南迁入蜀者避难者甚多。”

    司马靖道:“这些人中不乏才学忠勇之辈,也大都心怀故乡,思乡心切,正是北伐抗金的拥护者。

    且他们与故乡可能还有联络,届时动员北地民众,南北合击,于北伐作战多有裨益。”

    徐还点头:“如此甚好,有劳先生了解筹划。”

    “分内之事,应该的。”

    司马靖沉吟道:“民政之事都好办,军事颇为复杂一些,当前川陕大军主帅是张浚。一山不容二虎,一军不可二帅,国公入蜀,他必调回临安,但他麾下将领”

    武将不同于文臣,换帅之后未必服气,尤其是作战骁勇,手握重兵的将领,最是难缠。徐还久在军中,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西北兵马不比江南,悍将众多,又非嫡系,未必买自己这个当朝驸马,秦国公的账。

    徐还仔细想来,之所以让自己入蜀,某种程度上,临安朝廷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自己是苗刘之变崛起的将领,与张浚算是故旧,而岳飞是江南抗金方才崛起,资历略晚,那时张浚已入蜀,未必放在眼里。

    而徐还与张俊也算有过并肩作战的情谊,且有驸马身份加持,兵权交接更容易。

    不出意外,张浚会出将入相,还要回临安,必然要给驸马面子,愉快交接。

    然川陕的将领,天高皇帝远,又都是骄兵悍将,未必会服气,毫无疑问这是徐还需要面对的难题,也是一大考验。

    “国公不必担心,只要交好张浚,他走之前少不得要为驸马铺路。”

    徐还点点头,交好张浚是必须,除了当前川陕之事,还要长远打算,与未来宰相保持良好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身在荆湖的这段时间,徐还对此深有体会,没有吕颐浩与赵鼎的支持,他的日子绝不好过。

    “老夫以为,驸马入蜀之后可调派兵马北上支援,但本人且先找个理由拖延。”

    司马靖道:“张浚此时离开,那是败军之将,回到临安也不光彩。既然朝廷没有明确旨意限定时间,不妨延缓,让张浚得胜而归,国公以为然否?”

    “然!”

    徐还连连点头,如此算是给张浚送上个人情,无论是守住大散关,还是一场反击战。

    一场胜利,能让他光彩离开川陕,回到临安出将入相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这个面子,必须给。

    “张浚满意了,自然会给国公帮忙。趁此空档,国公在成都府周遭能办很多事情,巩固了后方,前线作战方能安心,可谓是一举两得。”

    “没错!”徐还很满意,司马靖确实考虑周全,方方面面都在为自己做谋划。

    不枉自己亲自前去武陵登门拜访,费心费力地寻访李师师,而今看来,着实值当。

    “对了,老夫还打探到,张浚麾下最为骁勇的二位将领,国公只要让此二人归心,川陕大军自会欣然听命。”

    “何人?”

    “吴玠、吴磷兄弟。”

    徐还心中一震,原来是他们。

    南宋名将掰着指头数也就那些,吴玠、吴磷兄弟绝对榜上有名,且名列前茅,可与岳飞相提并论。

    历史上也正是有此二人坐镇西垂,保卫秦陇、屏障巴蜀,金军才一直没能攻克蜀中天府之国。

    兄弟二人战功赫赫,彪炳史册,令后人钦佩不已。

    徐还有些激动,他对人才格外渴望,抗金杀敌,争雄天下,靠的就是这些猛将。而今麾下有牛皋、杨再兴、李彦先等人,但远远不够。

    如果能将吴氏兄弟归于麾下,必然如虎添翼,到时候一时间,徐还经不住心潮澎湃。

    司马靖道:“此事不必着急,徐徐图之即可,国公入蜀首先要做的是另一件事。”

第三六七章锦官城() 
在白帝城休整两日,大军继续开拔。

    一路沿江而行,终于在十一月下旬进入蜀中。

    走过了最艰难的三峡崎岖山路,进入蜀中平原之后,只觉得眼前豁然开朗,道路也平坦许多。

    不愧是天府之国,即便已经是入冬时节,但蜀中盆地也并无多少寒意,树木依旧可见绿色。

    道路之旁田野中,要么是稻根犹在的休耕地,要么种植着绿意盎然的油菜,或是柑橘、橙子一类的果树。

    一路经过的村庄、城镇都祥和安静,百姓安居乐业,生活看着颇为富足。

    蜀中是眼下整个大宋为数不多没有遭受战火侵袭的地方,唯有在此,才能看到老人安静地晒太阳,听到孩童无忧无虑的欢笑声。

    秦岭屏障太重要了,一旦有失,眼前的这一切美好景象都将荡然无存。

    蜀中有失,大宋也就危险了。

    后世的蒙元之所以顺利灭宋,攻取蜀中便是极为重要的一步。

    这个道理,金国人也明白,在原本的历史上他们没能成功,而今自己来了,更加不会让他们有机可趁。

    黄若彤是第一遭到蜀中,对成都平原的风光甚是好奇,苏红袖自告奋勇,充当起了解说员。

    自打那日在船舱的误会后,苏红袖含羞沉默了好些日子,一路上都尽量避开徐还。

    但进入蜀中平原之后,也许是回到了自己的主场,抑或者是离家近了,苏红袖仿佛又变回最初那个千金大小姐,不过并不再刁蛮任性,而是开朗活泼。

    一路上有说有笑,为黄若彤介绍蜀中风土人情,还说到了成都府之后,要亲自带黄若彤前往四处名胜游览。

    并且邀请黄若彤前往眉山老家游玩云云,邀请表姐,但始终回避徐还这个表姐夫

    唉,看来那个误会,还是心有芥蒂。

    徐还叹息一声,入蜀之后要忙的大事太多,那些儿女情长的小事只能暂时抛诸脑后了。

    平原地区,车马前行迅速,不几日便到了成都府。

    离城还有二十里的时候,成府路转运使赵开、成都知府萧振便率领蜀中大小官员,前来迎接。

    “拜见秦国公!”

    徐还的头衔太多,在蜀中公干首要身份应该是川峡、陕西四路宣抚使,但当面的称呼肯定要尊以贵之。

    论理驸马身份最显尊贵,但裙带气息太浓厚,徐还本人也有意淡化,故而称爵位秦国公最好不过。

    毕竟公侯伯子男,国公乃是王爵以下最高爵位,而大宋眼下根本没有活着的王爷。

    哦不,有是有,但全都在五国城被金国人拘着呢!

    国公倒是遍地走,不过像徐还这般身为驸马,皇亲国戚,位高权重,手握大军的却少之又少。

    毫不夸张地说,徐还是当前大宋第一国公,甚至可以说徐还是自皇帝赵构之下,大宋首屈一指的男人。

    只是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并不明显,没有太多人注意到罢了。

    “应祥公,德起兄,快快免礼。”

    徐还抢先上前,搀扶当先二人,然后对后面的蜀中官员们含笑示意,呼喊道:“诸位免礼!”

    赵开,字应祥,生于英宗年间,进士出身,而今已经六十有五,堪称是德高望重。

    萧振,字德起,是政和年间的进士,年岁也已不小,但有个特殊情况,他迎娶了某位宗室郡王之女为妻。

    那位县主与柔福帝姬恰是平辈堂姐妹,故而徐还与萧振算得上是连襟,兄弟相称没有任何毛病。

    这年头以表字相称表尊敬,也表亲近,徐还一开口,和蜀中权位最高的两位官员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很多。

    由此可见,提前做功课多么要紧。

    赵开与萧振皆是心中一动,有些意外,有些惊喜。

    原以为徐驸马少年得志,难免趾高气扬,哪想到如此谦逊客气,平易近人。

    “应祥公身体可还硬朗?”徐还搀着赵开的手,温言问候。

    赵开欣然笑道:“拖国公之福,能跑能走,还能为朝廷再效力几载。”

    “应祥公千万保重身体,大宋需要您这样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前辈。还此番入川陕,少不得需要应祥公多加支持。”

    徐还一番话,赵开如沐春风,连连点头道:“国公放心,朝廷已经下了诏书,计相(三司使)也有公函嘱咐,成都府路一定全力支持,请驸马尽管放心。”

    “那就先谢过应祥公了。”

    徐还笑了笑,转身对萧振道:“德起兄,入蜀之前,长公主曾来信,嘱我问候堂姐安好。”

    “内子一切安好,有劳长公主与驸马挂心。”

    萧振满面含笑,全然没想到徐还会有如此之举,让自己本来不起眼的宗室女婿的身份陡然放大,一瞬间成了驸马连襟。

    不过一转念,萧振心里也明白,自家妻子虽说与长公主同辈,但无论血缘还是年龄都相差甚远,甚至可能从未见过面。

    因此所谓长公主叮嘱问候多半只是托词,徐驸马只是借此拉近关系,为自己在蜀中行事寻方便。

    对此萧振欣然接受,无论是当前坐好这个成都知府,还是将来更进一步的打算,与位高权重的徐驸马攀上交情,无疑大有好处。

    “蜀道艰难,国公一路入蜀,车马劳顿,甚是辛苦。锦官城中已经备好住处,请国公入城歇息。”萧振欣然提出邀请。

    徐还拱手道:“多谢德起兄,不过在此之前,大军首先得安顿下来,将士们亦十分辛苦。”

    “是是,下官疏忽了。”萧振连忙致歉。

    赵开笑道:“国公尽可放心,都已经安排好了,广安军奉调北上支援利州路、兴元府,营地全都空了出来。

    国公所部可直接进驻,一应粮草物资本官都已经准备妥当,即可运送入营。”

    “有劳应祥公,甚是妥当。”徐还赶忙道谢,命牛皋前去安排安营扎寨之事。

    “如此,若无其他要紧事,国公便请入城吧!”

    “好!”

    徐还瞧了一眼远处高大雄伟的城墙,随同赵开、萧振等人乘车而行,朝着鼎鼎大名的锦官城而去。

第三六八章武侯祠() 
成都筑城最早应该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张仪、司马错先后筑造府南城、府西城。

    后来秦国蜀守李冰修造都江堰之后,将成都平原变为天府之国,城池的规模也就愈发大了。

    正是因此,刘邦才能以之为根基,与项羽抗衡,最终夺取天下。

    益州才能逐渐兴盛,成为西南富庶之地。汉末之时,可以让刘璋偏安一隅,让刘备以之称雄一方。

    锦官城的说法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蜀锦天下闻名,曾是蜀汉王朝的重要财赋收入,故而专门设立锦官和锦官城来保护生产。

    自此,锦官城便成了这座西南大城的别称。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诗中的成都甚是优美,让人心向往之。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有了“天下之富,扬一益二”的说法。

    五代纷乱,战争不断,但主要是中原和北方之地。

    前后蜀控制下成都并未遭受战火袭击,后主孟昶为花蕊夫人在成都遍植芙蓉,每到深秋,四十里为锦,据说这是锦城的另一个由来。

    如果早来两个多月,便能一睹繁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