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2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下这些头衔,提兵入蜀,那就是土皇帝一般,巴结的人自然不在少数。

    但是,绝不能高高在上。

    蜀中是未来基业之地,必须要妥善经营,收拢人心,取得广泛支持。

    这些事,颇为复杂需得周详计划才是,看来很有必要麻烦一下司马先生。

    新婚燕尔,恩爱缠绵。

    徐还与黄若彤这边双宿双栖之时,麾下大军也在整理行装,准备入蜀事宜。

    大船已经在岳州码头上等候,只待大军开拔出动。

    最近两日,岳州将官也都络绎不绝登门,前来送别。有些人随便招呼一下即可,但一些重要人物,少不得一番叮嘱,或多或少的暗示。

    荆湖这块地域,不管怎么说已经耕耘了数月之久,安插些许人手,保持密切联系是很必要的。

    早在数月之前,辛赞就已经开始在荆湖铺设消息传送据点,如今已经颇有成效。

    随着入蜀的诏书下达,先头的探子已经沿着三峡水道、夷陵古道西入蜀中的,打探消息,铺设据点。

    保证徐还入蜀之时能有一定规模,可以传递重要消息。

    牛皋则已经派出斥候与先锋军,探查夷陵古道。

    入蜀乘船固然是好,但三峡水流湍急,暗礁密布,又是溯江而上,大军出动,显然并不方便。

    故而徐还等人的打算是乘船先到秭归,然后登岸,沿着夷陵道陆路入蜀。

    总而言之,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准备之中。

    秋风扬起,恰是入蜀之时。

第三六三章错把冯京作马凉() 
建炎三年十月底,徐家军自岳州开拔,开赴蜀中。

    一连串的大船停在岳州城西的码头上,徐还等人由此登舟起航。

    王躞率领荆湖官员,齐齐来码头送别徐驸马,并祝川陕之战马到成功,旗开得胜。

    程昌寓则安排船只起航,一路护送,保证大军到秭归之前,一路平安顺利。

    望着远处高耸的岳阳楼,身后茫茫洞庭胡,徐还轻轻一声叹息。

    在此停留数月,征战日久,也发生了许多事情,遇到了一些人。

    而今离开,难免有所怀念。

    不过生活总是向前的,徐还转头看向西方,下一站蜀中,心中充满期待。

    船只顺着洞庭湖湘江水道,出城陵矶,然后顺江溯流而上。

    出了城陵矶不久,黄若彤和苏红袖便携了祭品,在船舷边设祭,祭奠在此遇难的苏鸿文。

    好歹算是亲戚,徐还也前去为素未谋面的大舅哥敬上一杯水酒。

    见苏红袖哭的略微伤心,便叮嘱黄若彤好生照料,安抚情绪。

    徐还转身离开,打算去找司马靖聊天,谁知完全被无视了。

    司马先生只顾牵着李师师的手,站在船尾指点两岸风光,有说有笑,旁若无人。

    人家这才是新婚燕尔,如胶似漆啊!

    瞧瞧李师师,比之初见之时越发容光焕发,好似年轻了不少,也越发美艳,可见爱情的力量何其之大。

    当然了,肯定也离不开司马先生的辛勤浇灌。瞧老家伙腰杆依旧硬朗,没有出现腰膝酸软,萎靡不振的迹象,徐还这才放心。

    走近了想要说上两句话,司马先生只是客气地打个招呼,道一句“天色已晚,该休息了”,便拉着李师师直接回船舱去了。

    我去!

    徐还不禁在风中凌乱,这还是大宋吗?老不羞秀恩爱毫不避讳,毫无底线啊!

    果是隐士高人,当真洒脱。

    不过,怎么能被两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比下去呢?

    徐还在船上巡视一圈防卫值守情况下,便匆匆回了顶层的船舱,自己也是新婚燕尔,如胶似漆的时候啊!

    夜幕降临,船舱里有些暗,只有角落里亮着一盏昏黄的灯。

    灯光下,但见一个窈窕身姿躺在榻上,面向里,背向外,似已沉沉睡去。

    黄若彤这么早就睡了?

    徐还有些意外,心中却也泛起一个坏坏的念头,轻手轻脚地走了过去,伸出大手探向娇妻胸前。

    触手之处,峰峦迭起,柔软弹性,徐还轻轻一笑,准备继续深入,扩大侵袭面积。

    不想榻上佳人猛然惊呼一声,惊坐而起。

    “红袖,怎么是你?”

    徐还愕然,双手愣在空中,讶然发现榻上不是娇妻黄若彤,而是小姨子苏红袖。

    四目相对,相顾愕然,双双难为情。

    这

    难不成走错船舱了?

    尴尬

    “红袖,对不起啊,我走错房间了。”徐还站起身来,一边道歉,一边往出退。

    不曾想,苏红袖速度更快,迅速从榻上站起身来,低着头便冲了出去。微弱的灯光下,隐约瞧见一张脸红如苹果。

    呃

    丫头不会是想不开要寻短见吧?江流湍急,要是跳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徐还匆忙跟了出去,发现苏红袖只是跑了几步,窜进了隔壁另一间船舱,关门很急,声音很大。

    还好!

    徐还微微松了口气,仔细瞧了瞧船舱分布,确认自己并未走错,难不成是小姨子走错了房间?

    这事闹个误会,难免尴尬啊!

    徐还叹息之时,黄若彤端着一个托盘回来了,进了船舱瞧见徐还一人,微微错愕。

    “你回来了?表妹呢?”

    “红袖表妹在这吗?”

    “嗯,祭奠表兄,她心里有些难为,我便带她回来安慰,没想到她竟睡着了,便让她在这谁会。

    我去厨下给她煮了点粥,怎么?你回来没瞧见人?”

    “啊嗯”徐还支支吾吾,不知该如何开口。

    “估摸是回自己房间了,我把粥送过去。”幸好黄若彤没有多问,端着粥汤便过去了。

    不过片刻之后,又原封不动端了回来,诧然道:“表妹竟睡了,不开门,声音也有点怪怪的。”

    “兴许是累了吧”

    “嗯?”女人的第六感顿时显现作用,黄若彤狐疑地看着徐还,低声道:“徐郎,是不是发生了什么?”

    “啊”

    “说说呗。”

    “这个误会,纯属误会。”

    徐还讪讪道:“我回来见榻上躺着个人,灯光很暗,瞧不清楚,自然以为是你,所以你摸了过去

    谁知错把冯京作马凉,没想到竟是表妹误会,纯属误会。”

    黄若彤白了徐还一眼,幽怨道:“难怪,肯定是你吓到了红袖。”

    “不是故意的,纯属误会,都已经道歉了。”

    徐还无奈道:“我还以为走错房间了也不知道你留她在这小憩。”

    “好了,此事我有失误,以为你去找司马先生要晚些才能回来,哪曾想”

    黄若彤无奈摇摇头,旋即低声道:“你也有错,每次都急匆匆的,毛手毛脚,这下尴尬了吧?”

    “下次注意,下次注意。”

    徐还讪讪道:“至于表妹那边,你再帮着劝劝,替我道个歉。”

    “好吧!”

    黄若彤无奈点头,一转身便被徐还从身后环腰抱着,俯身在耳垂边低声道:“天色已晚,该安歇了。”

    “你呀,不是刚刚说要注意嘛,这么快食言而肥,又这般着急”

    “我说的是下次,下次注意。”

    徐还俯身道:“莫要浪费光阴,江流之上,船舱之中,这种体验很难得,往后不见得有哦!”

    说罢拦腰抱起黄若彤,走向床榻。

    外边江风阵阵,水波滔滔,里面则是满室春意,云雨不断。

    船舱不比房舍,皆是用木板隔开,厚度有限,隔音效果可想而知。

    徐还和黄若彤也不知是忽视了这一问题,还是过于忘情,反正隔壁的苏红袖听到了不少声音。

    十几岁的大姑娘了,即便未经人事,该懂也都懂得七七八八。

    本就红透的脸颊越发红霞满天,再一想到碰到胸前的那一双大手,脸上越发滚烫起来。

    于是乎,一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第三六四章奉节策() 
三峡本就多险滩急流,又是秋季江水回落之时,溯江而上多有不便,亦有风险。

    因而舟船在昭君故里秭归靠岸,大队人马改由陆路前行。

    沿江峡谷之地,道路崎岖难行是必然的,却也只能忍着,逐步适应。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这话可不是白说了,三峡或许还算不错,未来要面对的川陕古道,想来更为艰难,而今也算是提前适应、训练。

    一路也着实辛苦,故而到达白帝城之时,徐还命令大军就地扎营,休息两日。

    趁着难得的空闲,徐还则与司马靖一道,四处游览一番。

    毕竟,奉节白帝城乃三峡第一名城,历史悠久,风景名胜不少。

    “遥想当年,夷陵之战,刘备野心甚大,可惜兵败,不敌陆逊,着实可惜。”

    “是啊,因而才有了白帝城托孤嘛!”

    司马靖沉吟道:“驸马,你可知刘备托孤之时,曾声称刘禅若无才,孔明可取而代之?”

    “确有此事,不过以刘备的为人,应当不是真心,更多应该是试探警告吧?”

    司马靖点头道:“那是自然,要不然孔明先生也不会立即诚惶诚恐,俯首下拜,含泪表忠,承诺尽心竭力辅佐刘禅了。”

    “刘备或许是一方豪杰,但刘禅虎父无犬子这话放在他们家不合适。”

    司马靖沉吟道:“驸马,倘若你是诸葛孔明,会不会取而代之。”

    “孔明虽在蜀汉权倾朝野,却未必有能力取刘禅而代之。”

    “如果他有这个能耐呢?”司马靖目光灼灼,看向徐还。

    “哼哼!”徐还笑了笑:“先生何必试探我呢?诸葛孔明一腔忠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着实让人敬佩。

    不过说到‘忠’字,要看忠于何人了?还以为,大局为重,天下为重,民族为重,黎民为重。”

    “好好好!”

    司马靖连连点头:“驸马这四个‘重’字,所言极是,那我们今日就来说说,如何以大局为重吧!”

    徐还心中一动,笑道:“昔年诸葛孔明有‘隆中对’,今日先生是要以‘奉节策’教我?”

    “驸马言重了,在下不过些许浅见罢了,如何与诸葛孔明隆中对相提并论。”

    司马靖悠悠道:“其实昔年诸葛孔明隆中所言,而今对驸马仍有大用。”

    徐还恭敬一礼,肃容道:“愿闻其详。”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司马靖背诵了一段隆中对原文,解释道:“诸葛孔明目光高远,只要刘备能控制荆、益二州,即可有资本争夺天下。

    可惜啊,刘备虽得了益州,夺取汉中,可惜荆州最终是丢了。而且自始至终,蜀汉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