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1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时候,追随二位将军作战,平叛之功应该必不可少吧?岳州将官心里已经开始盘算着功劳。

    徐还看在眼里,不由暗自冷笑,就这副军容和心态,着实无法乐观啊。

    不行!

    必须好好整顿一番才行,否则自己刚才那番豪言有可能真就成大话了,绝不能砸了自家招牌。

    不过眼下还不是时候,得等岳飞到来之后再进行,有强大的兵力为后盾,这些将官才能乖乖听话。

    对了,在原本历史上,岳家军好像就是从平定杨幺之乱逐渐发迹壮大的。

    那么,是否考虑趁此机会,着手整出一支徐家军呢?哪怕只是班底也好。

第三一五章车船之利() 
进入岳阳城,王躞等人早就将原来的岳州知州府腾出来,请驸马入住,作为未来一段时间的中军帅府。

    徐还也不推辞,欣然接受,暂作安顿。

    虽说平叛如救火,十分紧迫,但也不能操之过急,冒然行动。尤其是初来乍到,两眼一抹黑的情况下,尤其要格外谨慎。

    加之随行兵马从东南而来,一路舟车劳顿,故而徐还首先下令休整。

    却不想,岳州将官竟然提出为驸马设宴,接风洗尘。

    徐还拒绝了!

    叛军肆掠,战火纷飞的时候,哪有什么弄这些繁文缛节?而且万一被人做点文章,言官们的唾沫星子就能把人淹死。

    更重要的是,徐还也不想给岳州将官们巴结奉承的机会,刚到岳州,还是与他们保持一定距离,逐步熟悉微妙。

    而且是逐一熟悉。

    就像后世各行各业里,但凡是空降的领导上司,到任之后往往都要与每一位属下单独谈话。

    一来是相互熟悉,二来是为了解情况。

    很多人异口同声的话往往只是最肤浅的表象,一个人的言辞往往有片面局限,甚至不客观。

    但很多个片面与不客观组成在一起,往往就能勾勒出全面真实的情况,从而心中有数,甚至还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而今,徐还也是这个策略。

    休息一晚后,他便首先提出去校阅水军,洞庭平叛主要是水战,作为主帅,了解水军战船规模与兵卒战力,乃分内之事。

    驸马要校阅水军,岳阳的大小将官纷纷出动,表示要随同前往,但徐还一句各司其职便挡了回去。

    今天,他只见一个人——岳州水军主将程昌寓。

    原来的岳州水师闻讯,船只都驶到了湖面上,徐还则带着程昌寓登上楼船,驶出了码头前去检阅。

    站在高大的楼船顶上,首先能看到的是浩瀚的湖水,此时的洞庭湖没有经历明清,以及后世的淤塞和围湖造田。

    湖面也尚未被分割,尚未没有丢掉华夏第一大淡水湖的头衔,是个方圆甚为宽广,风急浪高,烟波浩渺的大湖。

    而今宽广的湖面,水浪排空之地,变成了绝好的战场。

    徐还站在船头,遥望前往滚滚浪头,问道:“程将军,你能告诉我,洞庭水师几乎全军覆没的那一战发生在何处吗?”

    “回驸马,艑山!”程昌寓指着远处的一座小岛,说道:“就在那里。”

    徐还顺着方向瞧过去,水波滔滔的湖面上遥见两座岛屿,其中一座状入船只,正是前次交战的艑山,另一座则被称之为君山。

    听程昌寓提到“君山”二字时,徐还眉头陡然一动,这就是射雕中举行丐帮大会的君山吗?

    听说还是岳州名胜,哼哼,什么时候上去瞧瞧,看能不能也悟出点天罡北斗阵法来?

    言归正传,徐还问道:“那一战是如何败的你可知晓?”

    “当时末将与王躞将军水陆并进,清扫叛军在湖畔的水寨,没想到杨幺不知怎地得到消息,提前坚壁清野,让我们扑了个空。”

    程昌寓沉声道:“不止如此,杨幺还用一支小股队伍引诱我们追击,拖延了许久,自己则亲率水军水流而下,直扑岳州。”

    “然后呢?”徐还淡淡道:“岳州城乃要冲重镇,你们总不至于全无防备吧?”

    程昌寓道:“防备自是有的,岳州城里留有兵马,艑山后也有水军埋伏,就是防备叛军袭击岳州,可以迎头痛击。”

    “你们当时可有以岳州为饵,隐有叛军水军来袭的心思?”徐还饶有兴致地问道。

    “不瞒驸马,曾有过这样的念头,但不敢贸然。”

    程昌寓倒也实诚,毫无隐瞒道:“不过因为艑山有伏兵,也就不怎么担心岳州会有什么危险

    大抵正是因此,末将与王躞将军才会对叛军穷追猛打,忽略了后方,等到反应过来回师救援,为时已晚此乃末将之错,请驸马责罚。”

    徐还摆摆手:“这些话以后再说吧,先告诉艑山的具体战况。”

    “是!”程昌寓点头道:“其实当时那般情况,如果杨幺亲率水军全部扑来,以艑山伏兵的战力,不说将其歼灭,但至少能各有得失,总之,绝不至全军覆没。”

    徐还眉头一皱,问道:“枢密院接到的军报上说,伏兵将领有抢功之嫌?”

    “是的,眼见叛军袭来,伏兵将士那肯放过此等良机与功劳,故而倾巢而出,哪曾想竟是陷阱。”

    程昌寓长叹一声,续道:“也不知是杨幺生性谨慎,足智多谋,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他竟先派了少量战船为疑兵。

    艑山官军伏兵不明就里,冒然出动,杨幺突然率主力杀来,官军猝不及防,而且叛军有车船之利,所以就全军覆没了。”

    徐还沉默了,战船方面的劣势只是小问题,就像程昌寓所言,即便不能全歼叛军,也至少能互有胜负,绝不至于全军覆没。

    问题出在将领着急抢攻吗?是全部的原因嘛?

    徐还突然想起,适才程昌寓的两个表述,“不知怎地”“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杨幺先是不知怎地知悉官军进剿的消息,提前应对恰当,引官军入彀;紧接着又鬼使神差地先在艑山派出疑兵,让官军上当。

    这两件事当真是巧合?还是杨幺格外高明?抑或是——有内鬼?

    程昌寓也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反正徐还听出了弦外之音,这种话不能明问,只能心领神会。

    话题就此打住,徐还转而道:“对了,程将军,叛军的车船你有研究吗?”

    “有,无论是交战之后战场遗留,还是我们俘获的,末将都曾详细查看。”

    看来这个程昌寓是细心之人,徐还点点头,继续问道:“那你们可有研究克制之法,可有仿造?”

    叛军引以为傲的大船在楼船面前已经黯然失色,唯独这个车船,城陵矶水战之时,徐还亲眼看到车船行动之便捷,暂无应对之法。

    若是无法应对,仿造装备,抵消叛军战船优势,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第三一六章孔彦舟() 
城陵矶一战,叛军车船之利,徐还已经见识过了。

    灵活快捷,在以冷兵器为主的水战中,作用和优势不言而喻。不止是如今的洞庭湖水战,以后在江淮也是可以利用的。

    眼下如果没有很好的克制之法,仿造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车船与楼船配合使用,官军战船上面的劣势会大有改观,甚至全面占优。

    “驸马所言极是,初次交战之后,末将便在琢磨应对之法,也曾试验过,但至今暂无格外有效的办法。”

    程昌寓指着船头道:“末将见驸马别出心裁,将八牛弩装在楼船之上,水战之时或许能压制叛军。”

    “八牛弩杀伤力巨大,出其不意或有效果,但发射速度慢是硬伤,尤其是面对轻便快速的车船,效力有限这也是我为何如此在意车船的缘故,最有效的武器发挥不出作用,多让人着急啊!”

    徐还轻叹一声,摆摆手,继续问道:“对了,可否尝试仿造车船呢?”

    程昌寓低声道:“曾有尝试,可造出来之后总觉得比叛军的车船差些,没那么灵活”

    “呃”徐还顿时无言,难不成这其中还有什么独特的技术不成?

    程昌寓好似知道徐还在想什么,解释道:“驸马,我寻了许多有经验的造船工匠,仔细查看,一一尝试,但总有欠缺,却始终找不出缘故。”

    徐还叹道:“如此说来,我们要么俘获叛军造船的工匠,要么得寻找技术高超的造船工匠喽?”

    程昌寓点头道:“也许唯有如此,或可破解其中奥妙。”

    “程将军就在荆湖,可知何处有擅长造船的高手工匠吗?”

    “这个”程昌寓沉吟道:“听闻江夏曾有一位姓黄先生,是个读书人,但擅长机关营造之术,似乎船只制造也颇有见地。

    末将也曾动过心思请教黄先生,可是不巧,打听之后才知道,这位黄先生两年多前便去世了。”

    “遗憾啊!”徐还叹息一声,突然脑中灵机一动,问道:“那你可有打听,这位黄先生是否有徒弟传人?”

    “是啊,我怎么没想到?”程昌寓一摸脑袋,失笑道:“末将愚钝,竟然没想到这个”

    徐还笑道:“现在也不晚,快些派人去打听,如果真有,以我的名义,隆重礼聘。”

    “末将遵命!”

    第二个与徐还谈话之人是孔彦舟。

    他原本就是驻守荆湖一代的将领,最先率部前来平叛。虽说最终还是战败了,但他手中握着一桩天大的功劳——擒杀钟相。

    而今肆虐荆湖之人是杨幺这没错,但荆湖之乱的始作俑者却是钟相,名义他才是“楚国”开国之主,而今“楚国”名义上的国主也是钟相幼子。

    孔彦舟虽然战败,但擒杀敌酋这一件大功,便足够抵消很多失误,让在叛军之中的地位也非同一般。

    虽然王躞、程昌寓等人的级别比他更高,但平素里孔彦舟却没多少客气恭敬,即便是在徐还面前,孔彦舟也颇为傲然。

    看着面前身材高大,胡子拉碴的孔彦舟,徐还立即想到了路上见过的衍圣公孔端友,那叫一个谦退有礼。

    两人很可能都是孔子后裔,差距当真不是一般的大。当然,孔端友乃是孔府嫡子,自小生活优渥,受到良好的教育。

    而这位孔彦舟原本则是相州的一个无赖,游手好闲,不事生产的那种,而且平素里欺男霸女,甚至是杀人越货,堪称无恶不作。

    如果是太平盛世,这样的人是绝对要绳之以法,以儆效尤的。孔彦舟算是运气好,赶上了“好时候”。

    金军入侵,攻陷东京之后,各路人马群起勤王,招募壮士,孔彦舟也便报名了。因为身体高大威猛,平素斗殴杀人惯了,在军伍之中自然容易出头。

    几年下来,从一个小兵卒成为将校,后来随同皇帝赵构一路南下。据辛赞查到的资料,孔彦舟的风评很不好,大军南下之时烧杀抢掠,可谓无恶不作。

    或许是因为这是当时的普遍情况,也或许是也因为当时的枢密使王渊御下不严,甚至可能收受贿赂之故,孔彦舟便没有受什么责罚,反而不不高升。

    一度官至浙江招讨使,去岁金兵大举南侵,孔彦舟调任沿江招讨使,负责在长江沿线阻击金兵。

    不过战果很差,金兵如入无人之境,赤壁等地被金贼攻破,甚至一路沿着湘江打到(湘)潭州。

    鉴于当时全线溃败的情况,事后枢密院也没有责难,孔彦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