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1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焦山附近的江边,只待次日一早扬帆起航。

    临行在即,韩世忠作为镇江守将与徐还的知交战友,自然要表示要尽一下地主之谊,徐还欣然应允。

    六月天,江风徐徐,甚是凉爽,临江小酌无疑是上上之选。

    小桌之上,几道精致的小菜,一壶酒水,徐还与韩世忠相对而坐,对酌共饮。

    “子归啊,此去平叛,愚兄没什么好说的,惟愿旗开得胜,早日报捷归来。”韩世忠举杯祝酒,先干为敬。

    “多谢韩兄,杨幺之流不足为惧,只是洞庭荆湖河湖众多,地形复杂,恐怕要耗费些许时日,甚至有可能旷日持久。”

    徐还轻叹道:“我不在的这些日子,韩兄多保重,另外还有件事要麻烦韩兄我不在家,我府若有什么事情,还请韩兄与嫂夫人多加照拂。”

    “好,你就放心去吧!”韩世忠点头之后,略微沉吟便觉有些不对。

    徐还即便不在,柔福帝姬是长公主,皇帝的亲妹妹,又深得太后宠爱,能有什么事需要自家照拂的?

    唯独长公主产育一事,妻子颇有经验,不过听闻太后赐了不少稳婆乳母,似乎不需要旁人帮忙。

    韩世忠看着徐还诚心十足的眼神,不由有些疑惑,低声道:“子归是有什么不放心吗?”

    徐还叹道:“得罪的人太多,难免不安心,尤其是我不在的时候,他们母子难免让人牵挂。”

    “你放心,我主持江防,定不会让金贼刺客潜入临安的。”韩世忠信誓旦旦。

    “刺客不会从北边来,但架不住临安本地宵小啊!”

    听到徐还这句话,韩世忠顿时眉头一动,沉吟道:“子归是有所指?”

    “这”徐还略微沉吟,他不知是否该直接向韩世忠明言。

    韩世忠饮了一杯酒,笑道:“不若让我猜猜,可是与那位秦尚书有关?”

    徐还眉头一动,没想到韩世忠竟心如明镜,将此事看的一清二楚。

    这个反应落到韩世忠眼里,或许生出了另外的想法,连忙笑道:“今日喝多了,说的都是醉话,若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请子归见谅。”

    徐还心领神会,借口酒后醉话,即便有什么出阁不当的言辞,也能有所推脱,如此便能直言不讳,少些估计,把话说开了。

    “哼哼!”徐还笑道:“没错,那我们就说几句醉话,不知韩兄是如何知晓的?”

    徐还承认了,在秦桧这件事上行,给韩世忠提个醒没什么不好。

    “那日朝会,你刚从楚州回来,秦桧也刚南归的那天”韩世忠道:“当时在朝堂上,你对他多有质疑,虽然秦桧最终都解释清楚,说是误会,可是

    还记得吗?我就站在你身后,从来没觉得你的气息那么冷,更没想到你紧握拳头,指甲扎进肉里”

    “原来如此。”徐还恍然,当时自己确实非常克制,却没想到这些细节还是落入了韩世忠眼中。

    而且这么长时间,他始终守口如瓶,没问过自己,应该也没告诉他人。当然,梁红玉可能例外。

    徐还道:“韩兄说的不错,当时我确实很愤怒,如果不是努力克制,恨不得当场撕了他。”

    “这么大的恨意?”

    徐还正色道:“如果我告诉韩兄,那秦桧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奸臣,你信吗?”

    “子归能这么说,想必有所依据吧?”

    “还记得我婚礼当日的刺客是个阴谋你信吗?”徐还随即将自己的推测一一道来。

    韩世忠听过之后,皱起眉头道:“如果确实如此,真是匪夷所思啊!”

    “是啊,绕了这么大圈给我下套,挞懒当真煞费苦心。”徐还沉吟道:“你说,挞懒如此煞费苦心地送秦桧回来,能简单吗?”

    “的确。”韩世忠点点头,轻声道:“可是子归,虽然你的推测严丝合缝,但终究是推测。”

    “韩兄怀疑是有道理的,碍于我的身份,有些话没办法明说,只能说我在北方第一遭见到他的时候,他正舔着脸要去向金贼乞降。”

    徐还沉吟片刻,低声道:“而且茂德帝姬巾帼不让须眉的茂德帝姬,就是被这个狼心狗肺的奸贼害死的。”

第三一二章江上初遇() 
徐还以为,提醒韩世忠是有必要的,免得秦桧肆无忌惮,而忠良毫无防备。

    太上皇赵佶乞降的事情不能明说,但韩世忠应该能会意。至于茂德帝姬之事,便是明证,可以增加说服力。

    徐还相信,韩世忠不至误会自己对秦桧只是单纯的私人恩怨。

    点到即止,这就够了。

    次日一早,徐还便登船率领水军浩浩荡荡溯江而上。

    六月天东风强劲,即便是溯江而上速度也很快,一路过了金陵、江州、赤壁、武昌,径直往岳州而去。

    中途地方官早已接到朝廷的诏令,准备好各种大军所需的补给,故而一路上没有丝毫耽搁。

    七月中旬的时候,船队到了沔阳,大概是后世的洪湖一带,距离岳州不过咫尺之遥。岳飞沿陆路调集兵马,也正在赶来的路上,不日即可会师。

    此时正值盛夏,江面上飘起了小雨,冲走暑热的同时却也影响了视线。为了安全起见,徐还派出些许小船在前探路。

    小心驶得万年船,这句话绝对没错。

    当然了,只是例行之举,徐还并未觉得会有什么异常,毕竟而今岳阳还在官军手中。叛军主要集中在洞庭湖,不至于出现在长江上。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不一会儿前面探路的斥候船便回来了,两艘船却只回来了一艘,而且船身上扎着箭镞,清晰可见。

    有情况!

    中军护将牛皋见状,立即下令警惕防备,同时命人接应斥候船。船上有血,斥候死了不少,但好在有两三个只是受伤,还能说话。

    他们立即被送上了旗舰,一边由军医救治,一边向徐还禀报情况。

    “发生何事?”徐还顿时眉头皱起,在此处遇到袭击,确实出乎意料。

    “叛军水匪!”受伤斥候咳嗽两声,低声道:“我们在江上遇到有人抢劫过往商船,以为只是寻常水匪,故而上前相救。

    不想靠近之时却遭到猛烈反击,对方兵器实力不若,而且船只行动迅速,很可能是叛军我们不是对手,死伤了不少兄弟,我们仓皇突围,但林校尉他们却”

    徐还顿时眉头皱起!

    叛军这般猖狂,竟然出现在长江水面,劫掠商船?

    毫无疑问,这是个很糟糕的情况。

    更让徐还担心的是,这些叛军是绕过岳州而来,还是说岳州已经陷落了?

    如果是前者,岳州守将,尤其是水军将领也忒大意,有失职之嫌;如果是后者,就糟透了。

    如果叛军拿下了岳州,扼守城陵矶水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大军想要进入洞庭湖,难度会大幅增加。

    自己不会这么倒霉,出师不利吧?

    徐还神色凝重,当即道:“牛皋、李彦先,你二人立即率部前去,解救商船,如能全歼叛军最好。如果不能,好歹给我抓几个舌头回来。”

    “是!”两人领命而去。

    至于大军则先行在沔阳落锚靠岸,暂作停留,在前方情况确认之后再做安排。

    恰巧江上雨水停歇,徐还快步走在甲板上,时而远眺前方,时而来回踱步,等待战况消息。

    两个时辰后,牛皋和李彦先回来了,同时还拖曳回来几艘船。

    “战况如何?”

    李彦先道:“是小股叛军没错,虽然打败了他们,可惜未能全歼,有漏网之鱼逃走,还请驸马恕罪。”

    “何罪之有?”徐还摆手道:“说说情况。”

    “叛军气焰很嚣张,近日在江上烧杀抢掠,行事张狂。”李彦先道:“按照驸马的要求,抓了几个舌头,可以确定岳州安然无恙。

    但水域航道方面,官军连连落败,防御已经形同虚设,完全被叛军所利用。而今有不少小股叛军活跃在江上。”

    “也罢!”徐还叹了口气,不管怎么说岳州没丢,不至于太过糟糕。

    至于水面航道,却不知岳州水军到底是何情形?唯有到了之后再行查问。

    牛皋沉声道:“驸马,末将窃以为水域航道失守,未必是岳州守将大意。”

    “哦?”徐还诧然道:“为何如此断定?”

    “船!”牛皋道:“叛军使用的是车船,行动迅速,水战更占优势。依军报记录,先前两次进剿,叛军就是靠着车船之利暂居上风的。”

    “车船?”徐还对古代各种战船的种类还有些许陌生。

    李彦先道:“是,我们俘获两艘,驸马可以看看。”

    站在船头,兵卒操作车船从旁驶过,与寻常船只不同的是,这艘船只前后各有两处叶轮。徐还瞧在眼里,脑海中顿时蹦出一个词——明轮船。

    这个时代的船只主要使用人力和风力,牵着用手划桨,主要适用于小船轻舟;后者利用风力,多为大型船只。

    这个车船也使用的是人力,有所不同的是,其使用的是脚力。用脚踩踏,然后使用类似齿轮轴承的东西传动。

    脚力强劲,叶轮快速转动,划水前行,比双手划桨快速,比风帆灵活。

    其形制有点类似于厚实的轮船,但区别于隐藏在水下的螺旋桨,车船应该属于明轮船。

    记得后世记载,明轮船是一个美利坚的发明家率先弄出来的,没想到南宋就有了,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聪明才智啊!

    不巧的是,此物竟率先为叛军所有,这就有些麻烦了,回头得好好想想应对破解之策。

    徐还暗叹一声,又问道:“还有什么发现吗?”

    “关乎叛军的倒没有了,但”

    “怎么了?”

    李彦先道:“那几艘商船已经解救,大都是寻常商贾,但其中有一艘船主身份特殊些。”

    “何许人也?”

    “船主是一对兄妹,十几岁的少年人,姓苏,眉山苏氏。”

    徐还眉头一动,沉吟道:“眉山苏氏,可与苏学士有关?”

    “是的!”李彦先沉声道:“乃是小苏学士的曾孙!”

    小苏,苏辙是也!

    我去,苏辙都有曾孙了?不过算算时间,倒也差不多。

    徐还沉吟道:“苏氏兄妹算是名门之后,当礼貌相待。”

    苏轼、苏辙兄弟在大宋很有名,眉山苏氏算是名门,尤其在蜀中,影响甚至大,不能怠慢。

    “这是自然。”李彦先道:“可不巧的是,这位苏公子不幸遇难身亡了。”

第三一三章城陵矶() 
自苏老泉、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名扬天下之后,眉山苏氏便算是名门了。

    苏辙死后,苏家在朝堂上便没有什么高官,他的孙子苏范索性搬回了蜀中老家,耕读经商,在蜀中名气威望甚高。

    无论是看在三苏的面子上,还是考虑眉山苏氏在蜀中的影响,而今苏辙的曾孙不幸遇害身亡,徐还觉得,于情于理都该前去吊唁慰问。

    登上苏家座船的时候,仍可见斑斑血迹,一片狼藉,仆从们伤心之下,尚且顾不上清理。

    船舱正中,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躺在地上,胸口大片的血迹尚未干涸,人却早已没了呼吸,正是苏家公子苏弘文。

    可怜一个风度翩翩的少年公子,就这样英年早逝了。

    据船上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