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1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收复淮南到底是大功,若不赏赐有些说不过去,不过这次没有加官进爵,而是赏赐了不少土地钱财,其中就包括西湖孤山。

    赵构听闻徐还要买孤山土地的消息后,很慷慨地大手一挥,将整座孤山全部赐给徐还。

    接到圣旨的时候,徐还忍不住啧啧惊叹,大舅哥真是出售阔绰啊!

    这下好了,无论是长安郡公府扩建,还是修建藏书阁什么的,完全不在话下。

    毕竟,眼下徐驸马才是西湖边最大的地主。

    站在孤山上俯瞰西湖时,徐还不禁浮起一个念头,若放在后世坐拥整座孤山,啧啧

    皇帝赏赐,自然是要谢恩的,期间徐还进宫见了一回赵构。

    大舅哥还算热情,但因为秦桧,以及赵构的懦弱本质,徐还心里已经没了往日那般恭顺心境。

    芥蒂,不知不觉百便有了。

    不过彼此都很默契地没有谈论战和之事,只是一番无关紧要的闲话。

    听说徐还要修藏书楼,赵构笑道:“如此甚好,子归少年从军,误了读书,而今抽空多读点书,修身养性。”

    修身养性?磨掉所有的锐气吗?

    徐还不动声色,答允道:“是呢,这些日子和几位文士攀谈,领悟到不少道理!”

    “这就好!”赵构点头道:“近来无事,你便在家好好休息,陪陪福国,开春之后,朕再给你安排新差事。”

    皇帝发话,徐还欣然领命。

    难得不问朝政,直接带着柔福帝姬住到了西湖边,双宿双栖,为老徐家添丁大计辛勤耕耘。

    这个时候,两名信使悄无声息地离开临安。

    过长江、过淮水,沿着运河一直到了应天府,送去一封密信。

    临近年终,兀术即将启程北返会宁府。

    一年征战,他们这些在外的将领要回去向皇帝完颜吴乞买述职。

    不过兀术很清楚,今年的述职不同以往,如果没有意外,金国朝堂将会有一次权力洗牌。

    上位的人选已经初露端倪,但不到最后时刻,一切都不好说。不过兀术确认一点,那就是自己要暂居边缘了。

    江南战败,损失惨重,实力上暂时难与那几位一较高下,何况名誉更是一塌糊涂。

    此番北归,还不知道会被怎样嘲讽羞辱呢!

    也罢,汉人有句话: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走着瞧吧!

    就在兀术准备动身的前一晚,亲兵来报:“四太子,有人送来一封密信。”

    “哦?”兀术微微诧异,从亲兵手中接过密信。

    兀术只当是哪个部将僚属送来消息,没想到打开一看,映入眼帘的竟然是汉字。

    匆匆浏览过去,兀术眉头拧起,脸色阴沉。

    徐还,竟然是徐还送来的。

    虽然上面没有明确的署名,但字里行间记述的事情,分明像是徐还的自述,口吻也十分契合。

    相比于送信之人,兀术更惊讶的是信函上的内容,一个故事,一个天大的阴谋。

    一字一句地看过去,兀术的脸色越发阴沉,拳头也越发紧握,仿佛周遭的气温也低了很多。

    竟是这样?

    挞懒的阴谋!

    兀术有些不敢相信,会不会是徐还挑拨离间?

    但桩桩件件事情,以及些许忽略的细节联系起来,严丝合缝,由不得不信。

    徐还以一个受害者的身份,通知他这个另一受害者,也合乎情理。

    当然了,这其中或许的确有挑拨离间的成分,但重要的是事实。

    如果确有其事,那么

    兀术紧握着拳头,瞧见另外一个小竹筒,形制像极了金国元帅府的惯常传递密函的手法。不过蜡封已经被破坏,从痕迹上看,已经坏了很久。

    徐还说这是送给自己的另一份礼物,弥足珍贵,保准不会让四太子失望。

    故弄玄虚!

    兀术冷哼一声,顺手拧开。里面是一张纸,出乎意料,纸上竟然是新造的女真文字。

    不多几行字,一眼看过去,兀术顿时脸色大变,眼珠血红!

第三〇三章公主孕,太子薨() 
一场冬雪如约而至,整个西湖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

    红泥火炉,烹茶赏雪是文人雅士的爱好,颇有情趣。

    徐还和柔福帝姬却全无兴致,他们一早便换了冬衣,穿上皮裘皮靴上了宝瓶山,去看断桥残雪!

    一年之前,南归的路上,徐还曾多次提及断桥残雪。

    也许当时更多是鼓励,但这四个字,以及徐还描述的景象,已经深深印刻在柔福帝姬脑海中。

    自从回到临安,她就一直盼望着下雪,欣赏期盼已久的美景,今日总算是如愿以偿。

    站在宝瓶山上,远处湖水荡漾,长桥积雪,一片雪白,若隐若现,好似隐没湖水之中。

    “果然美妙!”柔福帝姬悠悠道:“我一直好奇,白沙堤那座桥明明叫宝佑桥,你却说断桥残雪,原来是这个缘故。”

    (断桥宋代称宝佑桥,元代是因桥头有段姓人家,称段家桥,断桥是后来的名称)

    徐还悠悠道:“今日尚不名副其实,等到雪后初晴,积雪开始融化的时候,你会看的更真切。那个时候,中间的拱桥先行融雪,桥洞里的冰雪与灰褐石桥相互映衬。

    桥面两边低矮处的积雪消融慢一些,白雪与湖上冰雪浑然一体,整座桥似断非断,方是真正的断桥残雪。”

    “徐郎,你亲眼见过?”

    “啊没!”幸好徐还反应快,回过神来,笑道:“我也是听人说的。”

    “哦!”柔福帝姬轻声道:“徐郎,我总觉着你好像亲眼见过。”

    “怎么会呢?我是关中人,先前没来过临安如果见过,那肯定是上辈子的事。”

    柔福帝姬嫣然一笑,靠在徐还身前,转而道:“徐郎,你最近不开心是吗?”

    “没有啊!”

    “不,虽然你最近很”柔福帝姬含羞停顿,续道:“但我有感觉,自打那个秦桧回来,你的情绪就有点

    那个奸贼害死了茂德姊姊,确实不可饶恕,不过想来你恨他或许还有别的理由;皇兄的做法也不妥让你失望了。”

    徐还心头一动,原以为自己这些秘密掩藏的很好,外人完全看不出来,但在枕边人面前,还是露出了蛛丝马迹。

    也是,朝夕相处,亲密无间,柔福帝姬又是细心的女子,有所察觉也不奇怪。

    只是该怎么向柔福帝姬解释呢?徐还一时间有些为难了。毕竟她是赵构的妹妹,大宋的公主。

    柔福帝姬似乎察觉到什么,善解人意道:“徐郎不必为难,我与九哥虽是兄妹,但自小没什么往来,根本谈不上兄妹之情。而我们,是患难与共的夫妻,将来还会有孩子,我们才是一家人。

    说实话,九哥也却是让人失望,他本身的性情恐怕也他是韦娘娘的日子,有其母必有其子嘛!”

    恍惚间,徐还想起南归之时,柔福帝姬便曾有过类似的言辞,她与赵构没什么感情,也并不看好赵构。

    虽说来往不多,但毕竟是亲兄妹,自小同在宫闱长大,单是道听途说,对赵构的了解也远胜常人。

    徐还很庆幸,妻子的看法与自己一致,如此便可夫妻同心,毫无顾忌了。

    “贤妻知心,夫复何求!”湖山瑞雪间,徐还将柔福帝姬揽入怀中,紧密相依。

    柔福帝姬嫣然一笑,埋头在丈夫胸前,轻声道:“好些日子没进宫了,明天是腊八,我们去给太后请安。顺便去看看太子,这孩子病了许久,一直不见好。”

    腊月是个古老的节日,与华夏传统和佛家都有些关联。

    徐还和柔福帝姬一早去了灵隐寺,上香祈福,以及品尝腊八粥。

    无论古今,寺院好像都有准备腊八粥的习惯,作为大宋准皇家寺院的灵隐寺自然也不例外。

    徐还和柔福帝姬属于凑热闹性质,主要目的则是带腊八粥入宫,呈奉给孟太后。

    孟太后宫中地位尊崇,但其实也颇为寂寥。

    赵构整日忙于政务,连晨昏定省都未必顾得上,更别提陪伴了。至于后宫妃子,大都是奉承讨好,尽孝基本流于形式。

    柔福帝姬初回临安的那段时间,一直与孟太后在一起,加之邓国公主那只玉镯的缘故,“母女”感情更为诚挚深厚一些。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因为徐还外出征战归来,柔福帝姬入宫探望的次数少了些。

    许久未见,瞧见柔福帝姬和徐还的时候,孟太后面带微笑,心情愉悦。

    大冬天,腊月粥自然已经凉了,由宫女重新加热后奉上,孟太后品尝一小碗,连连称赞。

    随后命人奉上点心香茗,与柔福帝姬和徐还闲聊起来,共叙天伦。

    “这是新进的点心,说是赣州风味,你们尝尝。”

    “谢大娘娘!”柔福帝姬象征性地拿起一块品尝,不想刚送到唇边,却突然捂住了嘴巴,似乎有呕吐症状。

    孟太后诧道:“怎么,不合口味?”

    “不是,我”柔福帝姬刚要说话,谁知却干呕的越发厉害了。

    孟太后见状突然眉梢一动,笑问道:“嬛嬛,你不会是”

    徐还和柔福帝姬对望一眼,也都回过神来,这个症状很像啊!

    “我不知道”

    “吾问你,本月月信?”

    “迟了好几日了”柔福帝姬含羞回答。

    “八九不离十,吾要抱外孙了。”孟太后笑了笑,当即命人去请御医。

    太后召见,御医来的很快,诊脉的过程里,孟太后和徐还都有些许紧张,却又满怀期待。

    老御医很仔细地把脉之后,起身郑重一礼,笑道:“恭喜太后、长公主、驸马,是喜脉!”

    “果真?”

    “长公主已有一月身孕,臣确信无疑。”

    听到御医信誓旦旦的保证,徐还与柔福帝姬对望一眼,幸福来的很突然,让他们惊喜不已。

    那边孟太后也满脸笑容,犹自问道:“脉象如何?”

    “一切安好,请太后放心。”

    “好,这就好。”孟太后点点头,目光盯在柔福帝姬毫无变化的小腹上,笑道:“好好保养,吾等着抱外孙”

    不想恰在此时,猛听到宫外一片混乱,似有悲嚎之声。

    “怎么了?”正在幸头的孟太后顿时蹙眉,遣人出去查看。

    内侍很快回来,神情大变,扑跪在地道:“太后,不好了,太子——薨了。”

第三〇四章后继无人() 
太子赵旉薨了。

    三岁的孩子,“夭折”二字或许更为贴切。

    自打冬月初,赵旉就染了风寒,虽有御医诊治,但到底年纪小,身体弱,病情一直反反复复,并不十分凶险,但一直未曾痊愈。

    到了腊月,一场大雪天气骤寒,兴许是照料的乳母不小心,以至于赵旉再度受凉,高烧不退。

    古代没有退烧药,没有抗生素,发烧是很危险的一个症状。

    虽然用了汤药,但退烧效果却并不甚好,赵旉处在低烧之中,迷迷糊糊,梦魇不断。

    见药效有限,御医建议在寝殿中多生火炉,暖和一些让太子发发汗,不要再见受寒就会有所好转。

    然而万万没想到,置炉生火之时,一个宫女不小心,绊倒了火炉。

    铜制的火炉重重摔在石板地面上,发出一声巨响,本就梦魇的赵旉受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