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1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柔福帝姬沉默片刻,悠悠道:“徐郎是想要孩子了吧?赵将军家的那个孩子蛮可爱的。”

    “你见过了?”

    “嗯!”

    徐还点头道:“赵将军殉国,家人全部亡故,就留下这么一个遗孤,怎么着也得照顾好,养大成人,否则我于心有愧。”

    “我去看过那孩子,有些瘦弱,我喂他喝了牛乳,安排了保姆好生照料,徐郎尽可放心。”

    “难怪你在你身上有母性光辉闪耀。”徐还轻抚娇妻腰腹,笑道:“但愿这两天,能如你所愿!”

    “嗯,我盼着呢!”

    “要不,再增加点几率?”徐还凑在佳人耳畔,轻声笑语。

    “你!天亮了,不许胡闹。”

    柔福帝姬态度坚决地推开徐还不老实的大手,义正言辞道:“快些起身洗漱,不许赖床,裴先生他们肯定在等你。”

    “好,谨遵长公主旨意!”

    徐还笑着点点头,休息了三日,也是时候重新振作。

    吃了一个哑巴亏,不能就这么算了,必须得出招还击,否则有人就真要蹬鼻子上脸了。

第二九九章还以颜色() 
徐还更衣洗漱之后来到书房,几个亲信已经在此等候多时。

    瞧见徐还神采奕奕,全无颓色,可见已经走出失落,裴元衍等人放心不少。同时也暗中赞叹,徐公子体格倍棒,精力充沛。

    “抱歉,那日徐还失态了,还请诸位见谅。”

    “哪里,人之常情嘛,不过三两日,公子依然英姿勃发。”

    徐还笑着点点头,不再多客套,直接转入正题。

    “这两日朝堂上都有什么消息?”

    “果如公子所料,秦桧上疏‘南自南,北自北’详策,官家召他去垂拱殿奏对两个时辰,不久之后,任命其为礼部尚书的诏书就下达了。”

    “回朝三日,便已身居礼部尚书这等高位,平步青云啊!”

    徐还心里在苦笑,赵构声称太子生病,拒见自己,倒是和秦桧那个奸贼相谈甚欢,看来昏君与奸臣天生臭味相投啊!

    “确实,朝野上下十分震动,不过渊圣在位时,秦桧已然是御史中丞,担任尚书资历是够得。”

    裴元衍道:“要紧的是官家欣赏他,加上范相公、李枢相等故交好友的支持,朝野上下只好默认。”

    徐还叹道:“意料之中,毕竟一句‘南自南,北自北’说进了很多人的心坎里。”

    “所谓‘南自南,北自北’,说白了就是宋金和谈,南北分治。看来朝野上下,没几个人真正惦记着北伐,收复失地,还我河山。”

    裴元衍道:“尤其是江南与淮南两战大胜,金军惨败,我大宋士气如虹,一鼓作气北伐的时候,却要和谈,着实让人无以言对。”

    徐还道:“见好就收,先生还不知道那些人的秉性吗?反正江南保住了,他们的荣华富贵的安生日子也保住了,其他的没人在乎。”

    “一旦和谈,北方千里江山,可能就此彻底落入金贼手中,河朔中原之地再无我中华衣冠。”裴元衍长叹一声,不胜唏嘘。

    “那个秦桧着实可恶!”

    傅选在太行山见过秦桧,对其颇为愤恨,沉吟道:“公子,若不能揭穿他叛臣面目,能不能?”

    傅选横掌于颈,众人心领神会。

    “不可!”裴元衍第一个阻拦道:“秦桧已然是当朝礼部尚书,不可动刀。何况行刺小人行径。”

    “和那等奸佞就不要讲什么道义了?元衍先生,他如今立足未稳,我有把握一击必中,不留痕迹。”傅选似乎还想再争取一下,求助的目光落到了徐还身上。

    “公子,不可!”裴元衍唯恐徐还冲动,连忙劝阻。

    徐还轻轻一笑:“先生不必着急,道理我明白,风险太大,一旦被人发觉蛛丝马迹,后果不堪设想。

    行刺当朝礼部尚书,罪名绝对不小。何况自古朝堂争斗,不到万一不得已,不会轻易动刀抢,谁若率先轻易打破了默契,很容易遭到反噬,被群起而攻之。”

    “公子所言甚是!”裴元衍放心不少,说道:“秦桧知道公子容不下他,肯定会有所防备,甚至设好了陷阱,等着公子对他出手,然后借机反击。

    已经入彀一次,往后必须小心谨慎,千万不可冲动大意。”

    “官家和朝廷的很多人都希望有这么一个人,游走于宋金之间,保全他们的地位荣华。杀一个有什么用呢?

    没了秦桧,还会有张桧,李桧!还不如且先留着他,至少我们知道他的奸佞本质,可以时刻提防。”

    说出这番话,徐还也很无奈。

    这两天他想了很多,也想通了一个道理,杀了秦桧就万事大吉了吗?

    想起那天大宋君臣眼睛发亮的情景,徐还清楚地意识到,问题出在大宋朝堂,树根朽了,开始烂了。

    也许曾经某个时候,徐还还曾对赵构有过幻想,但自从那日朝会之后,荡然无存。

    烂泥扶不上墙,这话一点没错。

    南宋初年朝政混乱,固然有秦桧这个奸臣作乱的缘故,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出在赵构这个皇帝身上。

    没有昏君,哪来的奸臣?

    当然了,赵构或许不那么昏庸,但他内心那个众所周知的小九九,却比昏庸的更可怕。

    正是因此,南宋朝堂才会奸臣当道,佞臣辈出,直至亡国。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如果不能从根上改变,一切都是徒劳。

    想要剜掉一块毒疮,最好的时机是等它彻底烂透了,然后彻底清除毒疮腐肉。

    从这个角度而言,留下秦桧,让他和赵构,以及那些趋炎附势,畏敌避战的小人一起烂掉,没什么不好!

    否则以赵构的身份,他在大宋有着无可撼动的合法性,将来会是个大麻烦。

    徐还不是迂腐之人,必要的时候,在家国天下,大义面前,舅兄与妹夫那点情分,也就顾念不得了。

    当然了,秦桧的存在始终是个威胁,但眼下这个局势,没有更好的选择,只能加强提防,尽量避免让他害人。

    与此同时,自己也该加快步伐,与昏君奸臣赛跑,与时间赛跑。

    自己这番所谋甚大,“大逆不道”的考虑,眼下是不能宣之于口的,即便裴元衍、傅选等亲信,甚至是妻子柔福帝姬都不能明言。

    不过以裴元衍的见识与心思,或许能够猜到一点,彼此心照不宣也好。

    “秦桧且先如此,你们费点心思,给我仔细盯着。”

    “公子放心。”

    徐还道:“挞懒让我吃了这么大个哑巴亏,可不能就这么算了。”

    “公子是打算?”

    徐还冷冷道:“他给我添堵,挑拨离间,那我也就给他添堵,让他们完颜家也不得安生,祸起萧墙。”

    “公子打算怎么做?”

    “很简单,把这一切告知兀术,那位四太子殿下也是受害者。死了那么多的部将,还有他的亲女婿,你说他能咽得下这口气吗?”

    裴元衍道:“兀术肯定会寻机报复,可问题是兀术会相信我们的话吗?”

    “这个不难,我有办法让他相信,傅选,你挑两个妥帖之人,把这个连同信函一起送去应天府。抓紧时间,临近年关,兀术随时可能北归。”

    徐还从怀中取出一个竹管,里面有一封女真文书写的密函。正是去岁从会宁府逃离时,从元帅府信使手中截取的之物。

    珍藏许久,终于派上用场。

第三〇〇章西席先生() 
裴元衍见徐还信誓旦旦,笑道:“公子如此有把握自是最好不过,完颜氏祸起萧墙不远矣!”

    “祸起萧墙恐怕不容易,但至少让他们不能团结一致。”

    徐还淡淡笑道:“不出所料,挞懒是主和的,否则秦桧也不会抛出‘南自南,北自北’的说辞。

    不过我从不觉得金人会真心讲和,‘以和议佐攻战’才是本来面目。我给兀术添把火,就是希望他去闹腾,让金贼战和难决。”

    “公子高明!如此一来,秦桧主导的求和,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大宋的武备防御自然不能松懈,机会也便来了。”

    裴元衍心思通透,顿时反应过来。

    徐还悠悠道:“挞懒塞个秦桧回来,就是想从内腐蚀大宋。眼下在大宋境内无法对秦桧下手,那么只好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挑拨金国皇族,拖住秦桧的后退。”

    “妙哉,公子可趁机做些事情”

    徐还与裴元衍心领神会,相视一笑,意味深长。

    “对了,有件事差点忘了,回来路过金陵的时候,我请了位西席先生回来。”

    “啊?公子请了何人?”

    “江宁知州赵明诚的遗孀,易安居士李娘子!”

    徐还道:“这位李娘子出身书香门第,才学出众,眼下正在编撰金石稿,无处可去,我便请了回来。”

    “李娘子我听说过,辛赞也十分熟悉,济南府大明湖畔归来堂大名鼎鼎,赵氏夫妇经常以文会友,漱玉泉边可谓是高朋满座。”

    裴元衍道:“李娘子的学问,为府上西席绰绰有余,甚至有些屈尊了”

    “是啊,我也是盛情相邀,李娘子才屈尊答允的。”说着说着,徐还瞧见裴元衍神情微微有异,蹙眉问道:“先生觉得李娘子身为女子,为西席不妥?”

    “那倒没有”裴元衍低声道:“不瞒公子,我刚刚费工夫请回一位西席先生来,府上的学堂已经开课了”

    “这样啊!”

    徐还笑道:“没关系,府上不是有些女孩嘛,再大些若不方便,可以让李娘子去教她们。”

    “如此也好!”

    “元衍先生,你请的这位西席先生是何许人也?”徐还突然有些好奇。

    裴元衍含笑道:“公子,不瞒您说,这位西席先生还真不是寻常人,学问资历恐不在李娘子之下。”

    “哦?”徐还越发好奇了。

    “此人名曰陆宰,越州山阴人士,出身书香世家,其祖陆轸乃真宗大中祥符年间的进士,担任过吏部郎中;其父陆佃乃王介甫公(王安石)的弟子,官至尚书右丞。

    陆宰本人也是进士出身,其妻唐氏亦出身名门,其祖乃宰相唐介。陆宰前几年因主张对金强硬遭到排挤,随返回山阴老家,居家不仕。”

    一听三代出身,徐还惊讶道:“果然了得啊!”

    裴元衍介绍道:“陆氏家学更加了得,春秋后传、尔雅新义皆出自陆佃之手。而且陆氏的藏书楼‘双清堂’乃是越州三大书楼之一,据说藏书万卷之多,恐怕比皇家内府都要多。”

    徐还这次是真的惊了,古代书籍印刷极难,多是抄写,保存收藏更不容易。陆家竟有万卷藏书,在这个年代确实非同小可。

    只是

    “陆先生这等高人,怎会愿意屈尊我府做个西席呢?”徐还难免疑惑。

    裴元衍道:“公子不必惊讶,一来是我家陆宰本有交情,昔年我裴氏也藏书不少,我曾赠他不少孤本图书。二来嘛,陆家也是感念公子恩德。”

    “我对陆家有恩吗?”

    “公子有所不知,当时金贼先锋入侵越州,陆家上下人虽逃走,但万卷藏书却无法带走,唯恐毁于战火。

    陆宰爱书如命,为此忧心如焚。好在后来公子在曹娥江拦住了金兵,越州免于战火,陆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