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1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完颜挞懒从徐州方向南下,本意是直接荡平淮东,直抵江边,尔后可以与兀术合兵一处,共伐江南。

    但现实有所偏差,金国皇帝完颜吴乞买为了分化这些贵族大将的权柄,特意兵分几路。

    挞懒主要负责淮东,兀术兵进江南。

    因为牵涉到势力范围和功劳的问题,彼此难免顾忌,尽量井水不犯河水。除非是对方遇到什么严重麻烦,涉及到整个金国的利益,才会合作。

    比如兀术被围困追击,生死一线之时;再比如,挞懒久攻楚州不下,邀约兀术合兵等。

    楚州!

    这已经成为挞懒的一块心病,如果拿下这座城池,他便可荡平整个淮南。兀术在江南之时,他便可沿江支援,或许兀术也不会惨败到那个程度。

    然而,围困楚州数月时间,费劲心思却始终攻城不下,俨然成为一块极其难啃的硬骨头。

    让素来沉稳的挞懒都有些慌了,不得不动心思,邀兀术前来,南北夹击

第二七二章坚城虎将() 
淮水滔滔,城池屹立。

    城下金军营帐绵延,完颜挞懒站在中军大帐前,遥望这座淮水东南第一州,不由轻叹一声。

    已经几个月了,已经记不清楚对楚州发动了多次进攻,能使用的攻城手段几乎全用上了,但依旧奈何不得。

    楚州城已经多处破损,但城中的宋军很快修补,始终坚挺如故。

    挞懒难免郁闷,想当初攻太原也不曾这么费事,而今在楚州城下却如此狼狈,着实让人始料未及。

    “都统莫急,楚州城池坚固,历来都是易守难攻的。”挞懒身后,一个汉人文士轻声劝慰,赫然正是秦桧。

    “怎么,以往也有人久攻楚州不下?”挞懒眉头一动,颇为好奇。

    “是!”

    “何人?”挞懒好奇到底是哪个倒霉蛋与自己遭遇相同,更希望通过旧例找寻破城之法。

    秦桧低声道:“那是周显德年间,当时世宗柴荣率军攻伐南唐,宋太祖赵匡胤尚是其麾下将领,担任先锋将军。

    一路攻伐都十分顺利,但唯独在楚州城下遭遇唐军死守,许久难以攻克。”

    “是吗?”听闻涉及宋人引以为傲的太祖皇帝,挞懒越发有兴趣了,追问道:“宋人不是素称太祖英勇善战,怎地也攻不下楚州?”

    “一来是楚州城池坚固,二来,是因为楚州有勇将镇守。”

    秦桧道:“当时的唐将林仁肇,又称林子虎,英勇善战,但凡有他在的战事,想要获胜都很难,纵是宋太祖也未能讨到便宜。”

    “原来如此,坚城虎将,注定难以攻克。”挞懒悠悠叹道:“而今这个赵立,恐怕比之那林子虎有过之而无不及吧?”

    秦桧道:“赵立固然坚韧,却不及林子虎有谋略;都统之能,亦在宋太祖之上,破城是迟早的事,不必着急。”

    “死守城池,要什么谋略?这个赵立完全就是软硬不吃,笨拙却足够坚韧,反而轻易奈何不得。”

    挞懒轻叹一声,旋即问道:“后来赵匡胤是如何破城的?又是如何对付那个林子虎的?”

    “双方兵力悬殊,唐军最终寡不敌众而败退。”秦桧沉声道:“至于那林子虎,却是无可奈何,以至于后来成为宋军攻伐南唐的心腹之患。

    为此宋太祖设反间计,让唐国后主李煜误以为林子虎被宋国收买,亲自将其斩杀。此后宋军南征,再无阻碍。”

    “果不其然,你们汉人就是喜欢窝里斗,背后捅刀子。”挞懒哈哈一笑,旋即意味深长地看着秦桧,悠悠道:“秦桧啊,要不你回宋国去吧?”

    “都统,臣”秦桧心头一颤,神情顿时有些紧张。

    “你就真的不想回去吗?以你的资历,回江南去,想必也能身居高位,何乐而不为呢?”

    秦桧连忙道:“臣一心效忠都统,效忠大金,绝无二心。”

    “嗯!”挞懒点点头,悠悠道:“如果是我让你回宋国去呢?”

    “都统的意思是”秦桧眉头微动,隐约明白了点什么,低声道:“可是都统,我回不去了。

    在北地的时候,徐还与柔福帝姬见过臣,且有过节,而今他们在宋国身居高位”

    “我知道。”挞懒神色自若,好似很笃定一般,沉声道:“如果本都统为你摆平此事,你可愿意南归”

    “这”秦桧沉吟片刻,咬牙道:“如果能过此关,臣自当谨遵都统吩咐。”

    “嗯,不着急,此事容后再议。”

    挞懒摆摆手,好似突然对这个话题没了兴趣,只见他盯着南方,沉吟道:“兀术差不多快来了。”

    “四太子答允前来?”秦桧有些惊讶,他知道挞懒曾多次邀约兀术,但都被拒绝了,这次会例外吗?

    “会的,肯定会的。”挞懒笑着点头,仿佛成竹在胸。

    秦桧不免诧然,挞懒凭什么笃定兀术会听从他的调遣?虽说兀术在江南吃了败仗,但仍旧是地位甚高,十分孤傲的四太子

    念及此处,秦桧怎么也没想到,兀术会在江南吃败仗,而且是败在徐还手中。

    当初一个从北地逃走的小斥候,竟然打败了战神一般的金国四太子,还成了大宋驸马,这个结果着实让人难以接受。

    而自己一个御史中丞,委曲求全才能苟且地活着,还得时时刻刻看金人脸色,真是对比之下,秦桧心里莫名有些不是滋味。

    唉!

    秦桧暗叹一声,却见挞懒面色喜色,凝神仔细一听,但听到南边人马嘶鸣。

    兀术,果然来了!

    宋金两国如今的形势有些复杂,可以用犬牙呲互来形容。

    先锋兀术虽然打到了两湖江南一带,但长江以北其实有很多地方,仍旧在宋军掌控中。

    例如淮南的楚州,南边的扬州已经被兀术占领,附近的泰州也已经陷落,但楚州仍在坚挺。

    依靠坚固的城池,顽强的意志,城中军民上下一心,都是坚守至今的原因。不过最重要的是,城中有一员坚韧顽强的虎将——赵立。

    赵立年少时因勇武,善骑射加入军伍,成为武卫都虞候,职位不高。

    直到金军进犯徐州,知州王复坚守抗敌,赵立被命令在前线督战,身中六箭仍旧昂首挺立,为人称颂。

    后徐州陷落,王复阵亡,赵立感念其知遇之恩,于乱军中找寻其尸体,背出城好生安葬。

    随后赵立组织残军,以及徐州附近的义勇,一度夺回徐州,被朝廷嘉奖授予忠翊郎、权知州事。

    奈何当时的江淮宣抚使杜充畏战,根本没有给予任何支援。面对金军的强势反扑,赵立只得率部撤退。

    恰逢当时楚州遭到攻击,杜充顺势命令赵立驻守楚州,仍旧没有丝毫支援。

    赵立带着残军,以及诸多家属进驻楚州,除了一纸权知楚州兼泗州涟水军镇抚使的任命,再无丝毫支援。

    但赵立毫无怨言,仍旧忠于职守,默默坚守城池,让挞懒徒呼奈何,只得望城兴叹。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无论面对金军无论多么凶猛的进攻,赵立始终怡然无惧。

    然而今天,站在城头,瞧见大队的兵马从南方涌来,赵立顿时皱起眉头,面色沉重。

第二七三章驰援楚州() 
宋军兵制,厢军构成复杂,兵丁往往拖家带口。

    赵立带着三万兵马到楚州,实际上其中大部分是家眷,能战之兵不过五千。

    最初之时,江淮宣抚使杜充避战畏敌,根本没有给赵立任何支援。随后江南之战开始,皇帝流亡在外,一团纷乱,就更没人顾得上楚州。

    饶是如此,赵立从始至终都不曾有过半句怨言,始终坚定不移地恪尽职守,守卫楚州。

    挞懒围城日久,发动过太多次进攻,亦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攻城手段,但都被赵立一一化解。

    并不是赵立如何足智多谋,主要还是凭着一股坚韧的心劲,坚决抵抗。每战都身先士卒,即便被箭镞穿透了脸颊,口不能言,依旧靠着手势指挥作战,从无退缩懈怠。

    更为难得的是,在赵立的鼓舞与感染下,城中军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抵抗十分坚决。

    期间金军也曾多次招降,并允诺高位厚赏,但赵立始终不为所动,并斩杀金使以明志,誓死守卫楚州,怡然无惧。

    但是今天,看到兀术的大旗出现在楚州城南,赵立的心情陡然沉重起来,开始有些不安。

    挞懒与兀术南北夹击,敌军兵力陡然间多了一倍不说,更要命的是粮草问题。楚州被围困日久,城中粮草已经捉襟见肘。

    随着江南之战的结束,朝廷尚可从水路为楚州运送些许粮草补给,但随着兀术的到来,粮道将彻底被截断。

    楚州,彻底成为一座孤城。

    无可奈何,赵立只得向临安朝廷发去紧急求援文书,希冀着有援兵到来,否则只能力战报国,与城偕亡。

    赵立的求援文书,临安自然收到了。

    救援是必须的。

    尽管很多人觉得楚州孤悬江北,已经没有救得价值;或是认为眼下应该收紧兵力,保护好江南即可。

    但事不关己之前,没有一个人敢于公开表示不救楚州,守土保国,北伐复土,这是如今大宋的政治正确,绝对不能公然反对。

    何况若不救楚州,岂非寒了忠臣义勇之心?江北百姓又将如何看待大宋朝廷?民心向背是个原则性的大问题。

    更重要的是枢密院的态度,签判枢密院事的赵鼎是个明白人。他在朝堂上力主驰援楚州,并提出了收复淮南的战略。

    理由便是,若无淮南,江南全无屏障,时时暴露于金军铁蹄之下,大宋将不得不时时枕戈待旦,永无宁日。

    且只有夺回淮南,才有可能以此为根基,将来北伐收复失地,否则滚滚长江也可以成为金国的天险。

    总而言之,夺回淮南,进可攻退可守,大宋便可掌握战略主动,十分必要。

    赵鼎还列举了当年南唐旧事为例,自从丢了淮南十四州,盛极一时的南唐就开始走下坡路,不得不向汴梁称臣。

    后来远见卓识的林仁肇也曾提出过收复淮南,本是南唐自救中兴的唯一良策,结果被李煜个糊涂蛋否定,以至于最终亡国。

    前车之鉴最为生动,赵构当然不愿意做李煜那等昏君,自然表示赞同。皇帝应允,且是政治正确,满朝文武自然也不反对。

    然而轮到调兵遣将的时候,却出现了问题。

    枢密院最初调派的将领是张俊,上次江南之战他因随行护驾,并未参加,而今负责临安驻军防御。

    接到枢密院的调令,张俊却迟疑了,声称挞懒与兀术联手,兵锋不可当,救楚州不过是“徒手搏虎,并亡无益”。

    最初朝堂讨论的时候不反对,这时候却理由十足地拒绝,难免有畏敌避战的嫌疑。

    代理枢密使赵鼎自然不乐意,为此与张俊争议再三,最终上奏说:“若俊惮行,臣愿与之偕。”

    然而即便是被赵鼎将了军,张俊仍旧推辞不往,理由是近来临安潜藏金贼刺客细作,城防压力甚大,他需要留下来保证“京畿”安稳与天子安全。

    理由虽然牵强,但因为先前护驾过程中,与朝中诸多伴驾文官关系处的不错,自然也人帮他说话。加之护驾之功,赵构只好睁只眼闭只眼,最终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