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还麾下兵力有限,这才不撤军,命折彦质留守太平州,扼采石矶,自行率部南归建康。

    此战虽未竞全功,擒杀兀术,但在韩世忠战败的情况下,以一军之力追杀阻击,使得金军损失惨重。

    阵斩金将拔离速,夺回太平州与采石,让兀术狼狈不堪,光复江南全境,也算收获不小,得胜而归。

    等徐还的楼船在白鹭洲靠岸的时候,韩世忠已经被岳飞救回建康,前来迎接。

    见徐还凯旋而来,韩世忠虎目湿润,握着徐还的手叹道:“子归,韩某对不起你啊!”

    “韩兄这是哪里话?”

    “我白鹭洲外,我”韩世忠几番开口,却难以言说,最终化作一声长叹。

    “白鹭洲外,韩兄拦截金贼,不想江风戛然而止,天时不利,为金贼利用,一时不敌。”徐还信誓旦旦道:“此乃天时不巧,实属意外,并非韩兄过错,何须介怀自责呢?”

    听到徐还之言,韩世忠微微张开嘴巴,有些惊疑愕然。

    徐还也是在描述白鹭洲之战,过程如出一辙,但说辞明显有差别。楼船被焚,损兵折将,战败的原因并非是韩世忠大意,指挥不当,而是天气突变,属于自然因素,不可抗力。

    不过三言两语,韩世忠便被摘了出来,不用为战败承担更多责任,对朝廷交代也能轻松不少,不至于被弹劾或重处。

    反正此事只有前线有限的几个人知道,韩世忠自陈,徐还佐证,谁能说个不字?当时风向到底是怎样,几时停的这些都已经无据可查。

    韩世忠是聪明人,立即便听出了徐还言下之意,心中多有感慨,低声道:“子归,真不知该如何感谢你!”

    徐还帮他“圆谎”,自是需要感谢;但更要紧的是得感谢徐还在江上拦截,击败了兀术,斩杀了拔离速。

    如此战果并非大捷,却也不算小胜,对朝廷也算有个妥帖交代。若非如此,哪怕真是天时风向不利,他韩世忠仍旧难逃重责。

    “韩兄客气,为国杀敌乃是本分,何必言谢?”徐还笑着客气两句,在船上得知白鹭洲之战情形时,他便做好这个决定。

    于公,韩世忠而今也算是柱国将领,固然有失误,却也有天时不利的因素,当此之时受到惩处实非好事。

    于私,让一个大将承情感恩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将来指不定会有大用处。

    韩世忠低声道:“话虽如此,但还是多亏子归阻击,才能阵斩拔离速,夺回太平州与采石矶。”

    徐还笑道:“韩兄言重了,倘若昨晚分兵之时,是我先到的白鹭洲韩兄也会在江中阻击兀术,破阵杀敌不是?”

    韩世忠暗叹一声,心中却在想,如果是徐还来白鹭洲,会不会和自己犯同样的错误呢?倘若在江心的是自己,也能有徐还这样的收获吗?

    那边徐还已经朝岳飞走了过去,远远便道:“鹏举兄果然厉害,牛头山一战杀的丢盔弃甲”

    岳飞却摇头道:“哪里,我终究没拦住兀术幸得子归你料敌于先,又亲自渡江追击,最终阵斩拔离速,杀的金贼大败而归。”

    “左右不过杀了几个金贼而已,收获却不如鹏举兄,江南民脂民膏多亏鹏举兄保全。”徐还指了指码头上被截下满载财物的货船,与岳飞相视而笑。

    “子归取笑我了,这要不是你们在黄天荡”岳飞讪讪一笑,不免有些难为情。

    徐还却摆手笑道:“好了,我们就不要再相互客气了,尽快休整兵马,向朝廷奏报战况另外,回城洗个热水澡,好好吃顿饭才是正经。”

第二五八章战神() 
随着兀术狼狈北逃,拔离速阵前被斩。

    从黄州东下进犯江州(九江),被刘光世所阻的金军闻讯后,也纷纷北撤。

    至此,此番金军入侵江南的战事以失败告终,彻底划上句号。

    徐还、岳飞、韩世忠等将领的奏疏也纷纷送去临安,因为兀术最终逃脱,所以诸将不敢擅称为捷报。

    其中尤以韩世忠的奏疏最为特别,乃是一封请罪疏。

    白鹭洲一战过失,以至兀术逃脱,损兵折将,还累得孙世询、严允两员副将阵亡,韩世忠自请降罪惩处。

    与此同时,护国夫人梁红玉也上了一封奏疏,却是弹劾疏,弹劾对象正是自己的丈夫韩世忠,罪名是“失机纵敌”。

    梁红玉要坑夫?显然不可能,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双簧!

    妻子弹劾,丈夫请罪,姿态已经够低,态度也足够诚恳,纵然有错,朝廷怪罪起来也会轻很多。

    尤其是调查之后,驸马徐还提供佐证,白鹭洲之败更多是天气原因,实乃人力所能预料,毕竟七月间江上无风这种事忒少见。

    甚至还有传言说丽日无风是兀术专门斩杀牛马,剜妇人心祭天求来的。当然了,这种站不住脚的说法朝廷肯定不会采信,但也从侧面说明,韩世忠之败主因在于天时。

    损兵折将不假,跑了兀术也是真,但若天时之变怪罪一个将领,难免就有点那什么

    何况在此之前,韩世忠是立下大功的,歼灭金军两路先锋,黄天荡围困金军四十四日。其夫人梁红玉亲自击鼓,巾帼不让须眉,夫妻二人可谓是功勋卓著。

    这功过略微对比,再过分追究就不合适了。

    尽管以参知政事范宗尹为首的些许文官对此颇有微词,但宰相吕颐浩,以及刚刚由御史中丞升任签判枢密院事的赵鼎大力支持,皇帝赵构并未多计较。

    然功过赏罚终究要对朝野,天下百姓有个交代,于是乎宋庭颁发了一道颇有意思的圣旨。

    韩世忠爵封英国公,但罢黜其浙西制置使的职位,因白鹭洲之战有“过失”,罚俸半年。但与此同时,其夫人梁红玉被册封为杨国夫人,赏赐丝绸锦缎。

    旨意传出,朝野都觉“有趣”,为此议论纷纷。

    这事该怎么说?

    明升暗降?英国公是爵位,浙西制置使才是实职啊,什么劳什子的杨国夫人更是徒有虚名而已。

    至于罚俸这种事,谁也没当回事,身居高位的官员谁在乎那几个俸禄银钱?

    也不对啊!

    韩世忠仍旧是武胜军节度使,兵权并未被剥夺,怎么能说是明升暗降呢?倒像是一奖一罚,功过相抵,显得朝廷赏罚分明。

    但也有人觉得,韩世忠这是明罚暗赏,浙西制置使不过是战事临危受命,是临时职位。如今战事结束,罢免合乎情理,韩世忠根本就没有遭到处罚,夫妻双双还成了“公爵”,不是“升”是什么?

    外面众说纷纭,韩世忠与梁红玉夫妇却相当淡定低调,回到临安之后入宫请罪谢恩。虽然皇帝丝毫不曾怪罪,但韩世忠夫妇仍旧以戴罪之身,闭门谢客,将谦退低调进行到底。

    随着金军北撤,江州再无压力,加封为荣国公的刘光世则率部东下,驻守镇江。与驻守建康的岳飞一道,拱卫江南两大门户。

    此番江南之战,岳飞也是快速崛起的一颗将门新星,钱塘江畔伏击金军先锋。

    牛头山下,激战金军拔离速所部,大破之,歼敌三千余,擒杀金将二十余,生生将金军逼出了建康。

    大宋朝野很多懂军事之人都对岳飞此举多有称赞,原因在于其意义特殊。

    徐还与韩世忠虽然几次伏击金军,甚至在黄天荡大败兀术,但都是借助了水战之利。

    湖州与吴江桥之战则是单一防守,且借助了很多器械。但牛头山之战不同,完全是野战。

    依靠骑兵与步兵正面厮杀,短兵相接,且没有设伏之巧,完全是实打实的白刃战。结果岳飞将拔离速击败,一路追杀。

    虽说金军遭黄天荡围困许久,体力与士气差一些,岳飞有以逸待劳之利。但不得不承认,在正面野战方面,这是宋军鲜有的胜利。

    这是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说明宋军在野战方便并非敌不过金军,只要方法得当,还是可以获胜的。

    毫无疑问,岳飞有这个能力,他的方法与经验值得推广,哪怕旁人学不来。往后在与金军作战时,宋军也能有独当一面的大将堪当大任。

    加之确认了当初杜充很多所谓的大捷与功劳,大都出自岳飞之手,宋庭上下好像捡到宝贝一般。

    宰相吕颐浩与岳飞同在建康鏖战多日,对其颇为熟悉,完全不吝溢美之词,称其将来堪为柱国之将,北伐有望云云。

    皇帝赵构以其“斩敌三千、擒敌将二十余”之功,加封岳飞为武昌郡公,江宁节度使,并亲赐金带、马鞍,着其驻守建康。

    一时间岳飞荣宠无限,威名传遍大江南北,万人称颂。

    但还有一人,名声比岳飞更响亮,毫无疑问,自是驸马——徐还!

    大宋朝中很多有志之士都觉庆幸,国朝危难之时,岳飞与徐还等将星降世。

    岳飞之前好歹还有点名声,但徐还却可谓是横空出世。

    护送柔福帝姬归来,一路虽大有作为,但很多人并不知道,甚至有所怀疑。

    至于苗刘之变的功劳,有凑巧嫌疑,能力展示有限。此番留守江南,独领一军,在很多人眼里也是因其驸马身份,裙带关系。

    直到开战之后,三军将士与朝野上下才知道徐还的厉害,曹娥江与钱塘江两战两捷,吴江桥鏖战,黄天荡之围,采石矶大捷

    哪一桩,哪一件都称得上大功!

    而且徐还在战场上运筹帷幄,黄天荡之围是他一手设计;更细心谨慎,窥得金军挖渠逃遁,料敌于先,及时拦截,方有后续战果。

    论斩敌擒将数量,徐还亦是居首,前后杀敌近两万余,阵斩拔离速、擒获突合速等完颜皇族,俘虏先锋悍将阿里

    总而言之,徐还此战之功不胜枚举,随着其英雄事迹的传播,以及民间自发加工演绎,徐还在江南俨然已经成为战神一般的人物

第二五九章郡公、节度、驸马爷() 
战神!

    听到这个称呼的时候,徐还不由压力山大。

    虽说当前扬名天下对自己而言是好事,但名气大到这种程度确实有点出乎预料。

    徐还已经问过裴元衍,会不会是他们“广告”用力过猛?但裴元衍拍着胸脯保证,他们只推动宣扬了柔福帝姬击鼓助威一事,徐还的事迹完全是自发传播。

    果真如此吗?

    徐还十分谨慎,不由想到了一个词——捧杀!

    会不会是有人再背地里弄鬼,故意捧杀呢?自古以来,波云诡谲的朝堂从来都比刀光剑影的战场更危险。

    如果真的有人在背地里搞小动作,针对自己,无疑是件很危险的事情。

    即便没有,眼下这声势也着实不是好事。

    一个广受百姓爱戴称颂的将领,向来都是皇帝的猜忌的对象,哪怕这个人是自己的妹夫

    君不见前唐安史之乱,还是太子的代宗李俶因收复长安,得百姓夹道相迎,其父唐肃宗颇为不悦,为此多有猜忌。

    本朝太宗年间,太子初立,得百姓称赞,太宗皇帝为此曾黑过脸,甚感不悦,幸得大臣劝解方才释怀。

    亲生父子尚且猜忌的如此厉害,妹夫就更不必说,何况赵构本身就是个心胸狭窄之人。

    眼下这般,绝非好事,必须低调。

    然而当徐还押送着金军未能带走,满载财物的货船回到临安时,却惊讶地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