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变化,江海来往不便,所以未能及时请示,情有可原。”

    “是!”范宗伊无奈,只得悻悻点头。

    陛下圣明!赵鼎心中庆幸不已,还好皇帝不糊涂,并未听信谗言。

    赵构表现的很大度,前些日子他是对武将脱离掌控的情形很不满,不过如今已有改观。吕颐浩送来捷报的同时,还有一封请罪奏疏,就是在解释这件事。

    可见诸将仍旧忠诚,仍旧敬畏自己这个皇帝,加之大获全胜,赵构心中或许有那么点介怀,甚至想着如何防范,避免再有类似情形出现,但眼下这一遭,他是不会,也不便再计较。

    吕颐浩奏疏中说的很明白,此事乃诸将共同商议的决断,并非某个人自作主张。

    四路将领是皇帝委派,商议策略,联合作战算是奉旨行事,合乎情理。而且“法不责众”,且几人都是有功之臣,更何况徐还亦在军中。

    经此一役,赵构心中已经认定徐还就是那颗将星,可以让他紫薇光耀的福将。更何况徐还而今还是自己的妹夫,有什么可怀疑的?

    赵构已经盘算好,等黄天荡的战事彻底结束,即刻为柔福帝姬和徐还完婚,到时候就是名副其实的自家人了。

    徐还若是知道赵构如此替自己着想,心中一定会感动,并觉得惊喜。他之所以送功劳给吕颐浩,一方面避免诸将心里不平衡,生出嫌隙,其实也算是笼络人心。

    另一方面,其实也是为了避免过于冒头,有道是枪打出头鸟,赵构是个多疑之人,若这么早便被他猜忌,可就不好了。

    所幸,暂无忧虑。

    佛堂之前,赵伯谔道:“陛下,吕相公已返回临安收拾打点,恭请陛下圣驾返回临安。”

    “好!”金军既已撤退,赵构自然是想回去的,偏僻海岛多有不便,岂能与临安相比?而且身为天子,久离中枢,于地位权柄多有不利。

    “陛下,圣驾返临安,兹事体大,臣以为还是不要操之过急。”参知政事范宗伊道:“可先派使者沿途查看路径,驻跸休息之所,以及临安城防宫禁妥当之后,再行启程。”

    一句话,还是有猜疑,对吕颐浩等武将并不完全信任。名为探看路径驻跸之所,其实是查验武将有无隐瞒,或不轨之举。

    “也好,范卿,此事你来安排吧!”赵构并非不信任吕颐浩,也不见得信任范宗伊,只是生性多疑,谨慎行事罢了。

    临安情形到底如何,一来要听他们分别禀奏,二来嘛即便在海岛之上,想知道陆上情形亦并非不能。即便不知详情,知道个大概却是可以的,无他,司天监的邵冲也在岛上。

    是夜,天朗气清,银河璀璨。

    海风拂过,百步沙涛声阵阵,赵构与邵冲二人站在一处高地之上,御前侍卫则纷纷退到了十丈之外。

    “邵卿,你看看星象如何?”

    这些日子,邵冲一直在附近寺中避居,捷报之事尚不知晓,也正是因此赵构才特意来问他。一来验证一下邵冲的道行,二来也是两下里相互印证。

    邵冲领命,盯着天空凝视了一会,欠身道:“陛下,天狼暗弱,想来我军已然或即将获胜。”

    “哦?果真?”

    “是!”邵冲道:“不过臣观天狼星虽然暗弱,但微有余光,恐气数未尽”

    “金贼势大,自是气数未尽”赵构点点头,旋即又疑惑道:“等等,卿言下之意,是说金国还是兀术气数未尽?”

    “这”邵冲沉声道:“陛下恕罪,臣只懂观星象,至于星辰天象应在何人,臣无法断定。”

    “嗯!”赵构点点头,玄学之事本就不能过分强求,邵冲已经说对战果,已经算是难能可贵了。

    赵构沉吟片刻,又问道:“你先前言到的将星,以及朕的紫微星呢?”

    邵冲盯着天空,凝视片刻道:“前些时日,紫薇曾有暗弱,不过而今光芒渐盛”

    “那便好。”赵构当即欣然点头。

    邵冲不免有些尴尬了,本来他还有半句话要说的,但眼下龙颜大悦,“不过”二字是无论如何都说不出口了。更何况,此事他有些奇怪,为何紫微星亮而不耀,周遭一片阴沉暗淡呢?

    搞不清楚就先不要多说,邵冲想起祖父邵雍的教诲,当即将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转而看向将星。

    距离紫微星不远的那颗将星熠熠生辉,说明对应之人正威风凛凛,旗开得胜,而且这颗将星在某一瞬间,光耀程度接近甚至了紫微星

    邵冲甚至有种错觉,那片天空若是紫薇,并不见得完全暗淡。但如果,没了那颗将星,将会是一片阴沉。

    更让邵冲惊讶的是,熠熠生辉的将星之旁隐有紫气,这已经不是他第一遭发现此等好情形了。以前他想着会不会是自己眼花,但这一遭看的真真切切,且紫气比之上一次明显浓郁,这意味着什么呢?

    难道

    邵冲心中一震,宽大的袖袍中,下意识握紧了拳头,明明海风凉爽无比,但后背上却隐隐生汗。他又想起了祖父的教诲,天道深奥,岂是凡俗之人可以轻易窥探?纵有侥幸窥得一二端倪,也需谨言慎行,天道报应不可轻违。

    “陛下,将星生辉,与紫薇相互呼应,乃是吉兆。”邵冲震慑心神,欠身向赵构回奏,话音落地,只觉扑面而来的海风,清凉无比。

第二五一章兀术的生路() 
建炎三年六月,皇帝赵构浮海普陀祈福期满,圣驾返回临安。

    江南之战虽尚未结束,但朝野上下都认定了大获全胜这一结果,除了将士们骁勇作战之外。那自然少不了圣明天子指挥有方,并亲自于佛前祈福;据说太后与皇帝听闻将士阵亡,为此专门斋戒,佛前祝祷三日,超度亡灵,可谓是莫大的功德,为万民称颂。

    总之,天子圣驾在明州登陆之时,当地众多百姓前往码头迎接,从明州经越州返回临安,沿途百姓纷纷于道旁迎送跪拜。当然了,有多少是自发而来,地方官府花费了多大力气组织,就不得而知了。

    六月下旬,赵构终于回到了阔别近两个月的临安。城池犹在,并未毁于战火算是不幸中的万幸,更要紧的是阖城百姓平安无事,纷纷回迁,称颂天子仁爱。

    当初徐还等人动员百姓出城时,用的便是皇帝与朝廷的名义。

    在这件事上,赵构并不介意诸将冒用天子名义,欣然接受百姓的称颂与感恩,心情相当愉悦。当此之时,心中唯一的期盼便是黄天荡的战事。

    黄天荡之围,已经四十一日。

    包括韩世忠在内的宋军官兵脸上面带笑容,按照时间估算,金军已经快要弹尽粮绝,彻底崩溃算是进入倒计时,都翘首以盼期最终胜利的到来。

    但徐还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甚至面有忧色,在原本的历史上,兀术被韩世忠围困在黄天荡四十八日,眼下还有七日期满。

    结果会和原本历史如出一辙?还是另有变数,出现惊喜?

    徐还没有很乐观,兀术好歹算得上一代名将,金军余下的兵力其实也不少,岂会坐以待毙?毕竟原本历史上,兀术能逃出去,说明黄天荡是另有出路的,并非绝境。

    韩世忠见状问道:“子归,我看你面带忧色,是否仍在担心兀术逃脱?”

    “是,金军这些日子避而不出,再无突围之举,不合常理。”

    “会不会是觉得突围无望,不做无畏牺牲呢?”韩世忠沉吟道:“我们已经问过,船夫渔民都说黄天荡乃是绝境。

    其中只有些许涓涓细流,并无战船通行的水道,难不成兀术还能凭空挖一条河出来?”

    “挖一条河?”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徐还心中猛然一震,对啊,之前怎么没想到?

    “子归,你不是真觉得兀术会挖一条河吧?”韩世忠瞧着徐还的表情,不禁诧异,觉得有些异想天开。

    徐还沉吟道:“并非不可能,先前我们只是查问,确认没有天然水道通,但江南之地,本就河渠众多,地势平坦,且土质松软,如果人工挖掘,沟通水道,难道就完全没可能吗?”

    听徐还这么一说,韩世忠的表情也渐渐凝重,这倒并非完全不可能。例子就摆在眼前,那大运河不就是这么来的嘛!绝境求生,金军自然愿意尝试任何可能。

    “黄天荡原本就是港口水道,只是年久淤积,若挖开淤泥滩涂倒并非完全不可能此间芦苇丛生,若是金军真的挖掘水道,我们很难监视到。”

    韩世忠悠悠道:“不过金军不熟悉地形,想要挖对路径恐怕不易。”

    徐还摇头冷冷道:“金军是不熟悉,但保不齐会有数典忘祖之辈。”

    “这”韩世忠顿时语塞,事实确实如此,有了一个杜充,有第二个又有什么奇怪?至于熟悉地形水情之人,沿江恐怕也有不少。

    历史如同一个轮回,想当年曹彬渡江攻伐南唐,便是唐国人樊若冰献上的水情图,这才于采石矶搭建浮桥渡江,难保而今不会上演类似情景。

    韩世忠已然不敢大意,沉声问道:“子归以为该当如何?”

    “黄天荡内我们监视不到,也阻止不了,不过若能判断出金军逃出之地,提前设伏”徐还没有说下去,但韩世忠已然秒懂。

    眼下虽然将金军围困,但不便进入绞杀,日夜这般死守,付出不小,不到最后也难见成效。如果能设伏,嘿嘿,当金贼以为逃出生天之时,突然迎头痛击,那效果想想就让人有些激动。

    “只是,黄天荡方圆甚广,江边地形复杂,金军会从何处离开?”

    “大致应该是建康方向。”

    徐还当然不能说印象里有岳飞牛头山伏击金军一事,只好指着地图道:“我们守在东边,金军若要出逃,多半会反方向,而且也有这个地形条件”

    理由不是特别充分,韩世忠有些将信将疑,徐还赶忙道:“这个不难,多找些老渔民、船工水手过来,详细询问,从中寻找蛛丝马迹。

    另外,派斥候详细探查附近地形落差、水道河流,制作沙盘,模拟一下,或许能够找到那条路径。”

    韩世忠点头道:“如此也好,我这就安排。”

    时间仓促,徐还心中不由暗自祈祷,但愿还来得及。

    黄天荡内,兀术坐立不安。

    四十一天,粮食已经快要吃完,瘟疫在蔓延,兵卒们的耐心已经到了极点,随时可能崩溃。

    突围?

    前些天曾尝试过一次,但以失败告终了,为了保全脆弱的军心,兀术不想再做无畏的牺牲。

    真的走投无路了吗?兀术自然是不甘心的,某一天他看到水流涓涓时,突然意识到,阻挡自己的并非是山石要塞,而是滩涂淤泥

    如果能把这些掘开,会不会找到一条逃生之路呢?一念泛起,兀术自觉找到了逃生之门。

    不过兀术很清楚,机会只有一次,毕竟开挖很费力气,而且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否则惊动了宋军,很可能前功尽弃。

    糟糕的是他们不熟悉地形,很难选对方向和路径,不过也不要紧,江南之地能人众多,总有人知道。

    许以重金,总会有人开口。

    黄天荡的滩涂里虽不能通行战船,但想办法摸出去三五个人总是有办法的。拔离速前去谈判的那日,汪伯龙便带人出去了,而今总算是回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