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梁红玉英姿飒爽,巾帼不让须眉,在原本历史上黄天荡一战,便是她亲自擂鼓激励士气。红玉击鼓也因此传为佳话,没想到她还专门成立了一支娘子军。

    “韩将军同意了吗?”

    “原本不同意,后来拗不过的韩夫人,也便答允了。”柔福帝姬沉声道:“他们夫妻可以并肩作战,我们自然也可以。”

    “好吧,事已至此,便依了你。”徐还沉吟片刻,脑中浮现过许多念头后,沉声道:“不过有一点,千万保护好自己,记住,你的安危至关重要。”

    “嗯!”柔福帝姬只当是徐还关心自己,并未在意其他,欣然点点头,亦叮嘱道:“徐郎,你也是,千万小心。”

    徐还柔声安慰道:“放心好了,从北国归来,一路那样多的艰险我们都过来了,而今这点风浪,不算什么。”

    “嗯!”柔福帝姬依在徐还胸前,悠悠道:“早点把金贼赶走,我可不想被他们误了婚期。”

    徐还笑道:“怎么?这么想早点嫁过来?”

    “难道你不想尽早娶我?”柔福帝姬凤目微瞪,佯作嗔怒。

    “当然想啊,自然是想早些将我的小娇妻娶回家,便可日日这般,正大光明地将你抱在怀里。”徐还揽着柔福的纤腰,嘴角浮起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

    “嗯!”柔福帝姬脸上泛起些许红晕,悠悠道:“先前瞧见红玉姐韩夫人的孩子,白白胖胖,甚是可爱。若能早日嫁过来,我便也能为徐郎早些添上一儿半女。”

    心中欲望与恻隐同时被触动,徐还很想说一句“这还不容易?”但旋即想到大敌当前,哪能这般分心?

    再者,虽说与柔福帝姬已经有过夫妻之实,但终究尚未公开成婚。这年头没有靠谱的安全措施,若是一不小心未婚先孕可就尴尬了,因而只好压下心情。

    收拾心情,徐还正色道:“嬛嬛,待会我教你一些清洗、包扎伤口的方法,以及军营卫生条例,你好生学着,记牢了,然后去找韩夫人,教给所有的娘子军。”

    “包扎伤口?什么卫生条例学这些干嘛?”柔福帝姬一头雾水。

    徐还道:“我知你们娘子军巾帼不让须眉,但冲锋陷阵还是让男人来吧!娘子军便随军而行,作为医护兵,救治伤员便是。”

    “这样啊”

    “救治伤员也是一件顶重要的事情,作用不比冲锋陷阵差多少,尤其是我教你的这些东西。此事做好了,你们娘子军绝对是大功一件。”

    徐还神色凝重,叮嘱道:“你转告韩夫人便是,她出身将门,又跟随韩将军久在军旅,定然省得这个道理。”

第二二三章曹娥江() 
江南战事,果然一触即发。

    在吕颐浩的统领下,宋军将领这边才刚刚分头布置,前线便传来消息。

    金兀术亲率兵马直取湖州,和预料的相似,显然是冲着临安而来。与此同时两路前锋一个往明州,一个往越州。

    明州便是后世的宁波,皇帝赵构而今更前往那处,准备登船出海,金军此举意图何在再明显不过。

    越州则是山阴绍兴,是前往明州的必经之地,金军进攻此处,不外乎两个目的。其一是防守临安方向的宋军支援明州,摆明了是要置赵构于死地;其二,拿下越州,等于截断了从临安南撤的道路。

    金兀术的意图十分明显,赵构和临安,欲二者兼得。

    情势紧急,吕颐浩赶忙调兵遣将,因为如此局势早有预料,甚至可以说是他们期待情景,故而众将不慌不乱,立即从容布置。

    刘光世二话不说,便率领兵马赶去湖州,虽说城池并不高大,水乡平原也无险可守。但作为到达临安前的一道门户,湖州多少还是要守的,哪怕只是一两日。

    至于其他将领,也都各司其职,宋金兵马交锋在即,大战一触即发。

    阿里与浦卢浑是兀术麾下的两员大将,此番担任征伐江南的先锋。

    他们率领四千轻骑兵,轻装简行,快速奔袭,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尽早赶到明州,拦住意欲出海的宋帝赵构。

    临走之时,四太子曾千叮万嘱,兵贵神速,让他们尽快确定赵构的行踪,最好是在陆地上捉到赵构。

    兀术也心里有数,作为白山黑水间崛起的游牧民族,他们的骑射功夫一流,骑兵在陆地上纵横驰骋,所向披靡。

    然而一旦到了水上,他们的劣势便很明显。说句实话,如果不是杜充先是参与兵败无心防守,而后倒戈相向的话,金军渡江并非易事。

    大宋若以水师战船严密防守,凭借长江天险,完全可以一战。金军虽然攻占淮南,抢夺到些许战船,但全无水师作战经验,与江南宋军相去甚远。

    江河之上尚且如此,海上就更不必说了,若让赵构出海,再想擒杀绝非易事。兀术心里很清楚,想要灭宋必须以最快速度擒杀赵构。

    否则只要皇帝仍在,便能聚集到汉人为其效忠,抵御金军。虽说兀术很自信金国有实力一直打到南海之滨,但战线无疑会拉得更长,需要耗费的时间更多。汉人有句话说的没错,迟则生变,他不希望看到那样的局面。

    所以,能在陆地上解决最好不过。

    阿里作为心腹骁勇战将,很好地领会到了兀术的意图,一路几乎没有停歇,绕开湖州、临安一线,直奔明州。

    尤其是在路上确认了赵构逃往明州,意图乘船南下福州的消息后,且随行嫔妃官员众多,车驾行驶缓慢。

    阿里闻讯,颇为信息,赵构这般拖家带口,龟速前行,无疑给了他成功追杀的可能性,自然更加不敢耽搁。

    他们运气也不错,宋军主力似乎都集中在湖州、临安一线,他们绕道而行。一路上除了些许小股宋军之外,几乎没有遭遇过主力,四千精锐先锋,自然三下五除二便可解决,堪称是畅通无阻。

    这个结果,让阿里颇为兴奋,他并未觉得这有什么问题,肯定是自己进军神速,宋军尚未反应过来。到了明州附近,应该会遭到宋军阻拦吧,宋帝身边肯定有护驾兵马。

    不过好在还有讹鲁补、术列随后而来,攻取越州。只要拿下了越州,宋军即便回过神来想要支援,也将无计可施。

    因此,阿里便无所顾忌,一路前行,直至到了曹娥江畔。

    提起这个,阿里便有些烦躁,江南之地多河流,骑兵跑上一段路,便有河流阻隔,不得不停歇下来。

    水浅些的小河也就变了,然而遇到较大的河流,不得不寻找渡船,一路上不免耽搁了许多时间。

    这才刚刚过了钱塘江没多久,曹娥江便横亘在面前。此乃钱塘江入海前最后一条较大支流,但因的流经江浙的湿润之地,加之如今已经是五月初,正是降水充沛的时候,曹娥江水面宽阔,江水盈深。

    策马过江肯定是不能,必须要有渡船。

    阿里到了江边,当即命人前去寻找渡船。

    按理说,江南之地,河流之畔最不缺少的便是船只,然而金军在江边搜寻了许久,只找到为数不多的船只,大多以破旧的小渔船为主,根本无法满足四千兵马渡江的需求。

    阿里对此不免恼怒,大发雷霆,但属下却告诉他,附近船只少,江畔的村落里也没见到几个人。

    古怪!

    难不成百姓知道金军要来,都跑了?不应该啊,自己来的如此之快,宋朝官府都未必知道,百姓怎会闻讯?

    不会是宋军在此有什么布置吧?作为一个将领,阿里顿时提高了警惕。一片小心在江边暂时扎营休息,一边再次派人出去打探消息。

    这一遭,有了准确的回报。

    江畔村落里有几个老人并未离开,全部被带了过来,在金军的追问下,解释道:“将军勿恼,今日村中无人,江中无船,该因今日乃是五月五端阳节,也是烈女曹娥祭日。

    曹娥江两岸百姓都乘船去了附近的高桥镇曹娥祠,前去那处祭奠烈女曹娥,尔后江上赛龙舟。想要寻船渡江,去高桥镇便是。”

    阿里对此颇为不解,但随行副将浦卢浑颇通汉学,解释道:“将军,早两年右监军希尹曾让我们读汉家书籍,我略微读了几本。

    这曹娥乃是后汉烈女,其父投江之后,她日夜痛苦,后投江寻父尸首,汉人认为此乃孝女,广为传颂,为其立祠撰碑,还将其所投之江改名为曹娥江,想来便是此处。至于这赛龙舟,也确实是江南端午的习俗。”

    阿里冷笑道:“哼,汉人就是虚伪,投江自尽也算是孝顺?而今危急之时,这些南人仍旧沉溺节庆享乐之中,不亡国等几时?”

    “将军所言极是。”浦卢浑笑道:“既如此,我们便走一遭高桥镇,夺船渡江便是。”

第二二四章声震两岸,尽染一江() 
时光匆匆,恍惚间已是建炎三年五月端午。

    高桥镇,曹娥祠人山人海。

    曹娥江两岸的百姓大都聚集于此,祭奠烈女曹娥,虽说只是汉代的一个孝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曹娥已经被神话,成为附近百姓心中有求必应的神女。每年端午,祭奠曹娥也成为一件极为隆重的大事。

    江南之地,出行皆用舟船,加之接下来还有龙舟赛,以及投粽入江的习俗,所有两岸的船只也大都聚集于此。

    是以阿里率金军到江畔时,寻不到太多船只,只得朝高桥镇而来。

    果不其然,高桥镇前的码头上,停泊着不少船只,金军毫不客气便上前夺船。

    手无寸铁的百姓见到气势汹汹的金兵,自然是无可奈何,稍有怨言或者迟疑者,便丧生在金军刀下。其他百姓见状,敢怒不敢言,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金军夺船。

    阿里和浦卢浑当即率部登船,天色已经不早,他们必须尽早渡过曹娥江,赶去明州。

    船只很多,四千金兵全数登舟,为此他们也胁迫了不少当地船工划桨撑船。没办法,他们虽说都是马背上的好手,却并不擅长升帆开船,在这江南水乡少不得多有不便。

    阿里心中甚至泛起一个念头,回去之后定要和四太子建议,会宁府紧邻混同江。大金该在那处制造战船,好好练一批水军才是。

    不过这一遭若是能干掉赵构,宋国也将不复存在,到时候直接在长江边安营扎寨,练兵也是极好的。

    不过,也许

    船到江心的时候,阿里顿时有种不妙的感觉,但见上游黑压压一片的船只顺流而下,而且还有隆隆鼓声传来。

    阿里顿时心头一紧,几乎第一时间握紧手中的刀柄,皱起眉头,吩咐身边的兵卒警惕。在陆地上他们骁勇善战,谁也不惧,但此刻舟行江面,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少不得有些紧张。

    不过很快副将浦卢浑便指着上游道:“将军,不打紧的,是赛龙舟。”

    阿里顺方向看过去,只见十多艘长长的龙舟顺流之下,龙首处有人大力擂鼓,后面则是数十人呼喊着口号,快速划桨,正是江南民间常见的赛龙舟。

    只是

    十多艘龙舟齐刷刷地顺流而下,后面还跟着不少其他船只,直奔正在渡江的金军,大有要相撞,或者冲散渡船的意味。

    不对!

    这个情形很像是草原上骑兵冲锋,冲散对方的队伍,分割击破。只不过草原换成了江面,骑兵换成了龙舟。

    糟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