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1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便确定下来,整体战局由宰相吕颐浩调度,但实际上却是吕颐浩、刘光世、韩世忠、徐还四路人马偕同作战。

    虽说分兵作战配合是难题,但徐还觉着余下几位都是南宋初的名将,也都是一心抗金报国的忠义之辈。而今大家目标一直,都是为了保住江南,将金军击退,劲往一处使,想来能够做到齐心协力。

第二一九章城池土地,江山社稷() 
赵构走了,在一众文官和些许禁军护送下移驾明州。

    临安、江南,甚至整个大宋的安危,暂时交到了几个武将手中。

    情势紧急,宰相吕颐浩当即召集诸将召开战前军事会议,商议对策。

    “诸位,眼下斥候从前线传回来消息,金军入了建康之后稍作休整,兀术已经下令攻略周边州县。”

    吕颐浩沉声道:“恐怕要不了几日,就会直扑临安,江南锦绣之地,兵祸难免。我们需得尽快拿出个应对来,不知诸位有何看法。”

    说话间,吕颐浩命人拿过来一张地图,铺在案上,与众人分说前线形势。地图上各地的轮廓看的还算清楚,但难免粗糙,徐还尤以为甚。

    “诸公稍等。”徐还转身吩咐对身边的辛赞吩咐一声,很快便有几个亲兵抬着个大木箱子进来。

    众人对此不免好奇,刘光世问道:“徐将军,此为何物?”

    “诸公皆年长于还,若蒙不弃,呼某子归便是。”徐还笑了笑,轻声道:“江南地形兵势,还是看这个更直观。”

    说话间,徐还命人打开木箱子,放在当中的大案之上。在座诸将只看了一眼,便顿时目光发亮。

    微缩的山川河流、城池道路清晰可见,分明也像是一张地图,然而这张地图却是立体的,更为直观,更为清晰,亦更为准确,仿佛站在天空俯瞰大地一般。

    “子归,这是”

    “此物名叫沙盘。”徐还道:“此乃我根据江南山川地形制作,其实就是个立体地图,比之寻常地图更为清晰直观。”

    吕颐浩围着沙盘看了片刻,啧啧称奇道:“子归着实奇思妙想,此物着实不错,山川河流,城池道路一览无余。此间是临安,这里是太湖,此处便是建康”

    韩世忠道:“蓝色的皆是河湖水域,绿色的是山川原野,灰色该是江南官道,土色的小楼便是城池,这上面的红白小旗子是?”

    “敌我双方兵马布置。”徐还补充一句。

    “此物甚好,山川地形,兵马布置尽收眼底,尽在胸中。”刘光世赞道:“此物可比地图好多了,而且更为详细,子归南归时日不多,竟有如此杰作,着实有心了。”

    “子归啊,你是从何处知晓这沙盘之法的?”

    “这个啊”徐还笑道:“我老家在长安,幼年曾听老人讲前唐之时,曾有东瀛遣唐使羡慕的长安城坊市建筑,为此专门以木材黏土制作了城池模型带回去,然后依其形制在的奈良复建了一座长安城。

    后来入伍成了斥候,我就在想,既然城池可以制作模型,山川地形也可以。南归之时,我便一路留意江南地形道路,前些日子没什么事,我便四处游览,观察临安附近山川河流,又向军中老兵和江南商贩打听,制作了这个沙盘。”

    吕颐浩赞道:“原来如此,子归真是有心了。”

    徐还谦虚道:“哪里,只是为抗金杀敌尽份心罢了。”

    “如此甚好。”吕颐浩道:“那我们现在商议下局势和对策吧!建康已经丢了,附近的州县恐怕也保不住,为今之计能保全的首先也只有这几个。”

    众人目光落到太湖沿岸的几个城池,以及钱塘江畔的临安城,心情不禁都有些许沉重。

    “镇江、苏州、秀州、临安、湖州”吕颐浩道:“我们兵力如何排布?如何守卫,你们有何看法?”

    “若说要守,恐怕唯有临安值得,能够一守。”刘光世轻叹道:“至于其他城池,恐怕都守不住。”

    “如今兀术在建康,若他直奔临安,湖州便首当其冲”吕颐浩道:“可湖州城池不高,不够坚固,恐怕挡不住金军兵锋。”

    唉!

    吕颐浩轻叹一声,目光扫过一旁的徐还,突然道:“子归,你能制作江南沙盘,可见早有预见金军南侵,不知可有思考对策?”

    此言一出,众人目光全都落到徐还身上。虽说都是沙场宿将,但他们丝毫没有轻视年轻的徐还,也并非因为其驸马的身份而对其高看,完全是因为徐还的一系列作为。

    随着时间推移,燕云契丹之乱的细节传到江南,得悉徐还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作为,众将都钦佩不已。

    徐还少不得推辞道:“诸位都是前辈,还岂敢班门弄斧。”

    韩世忠亦道:“子归莫要客气,抗金杀敌,集思广益,子归你虽年轻,但思绪活络,说不定早有妙计,且说来听听吧!”

    徐还见状不再推辞,沉声道:“既如此,那还便说说心中浅见,请诸位斧正。还以为,若金军尚未过江,我们还能凭借长江天险和各处城池布置防线,阻击金军。但如今,建康已经陷落,金军已在江南,恐怕是来不及了。”

    见诸将不动声色,只是凝神静听,徐还继续道:“建康已经陷落,有道是兵贵神速,若所料不错,金军会经湖州直扑临安。”

    众将纷纷点头,心想着换作是自己是金兀术,也会是如此安排。

    “如今的临安便如同当日的东京,兀术此举恐怕也是冲着陛下而来,想要彻底亡了大宋。”徐还道:“好在陛下已经移驾,暂时倒不必担心,我们便不必顾忌一城一地得失。”

    “连临安也不顾吗?”吕颐浩心中一颤,似乎有些许疑惑和担忧。

    临安乃是行在,算是如今的大宋都城,若是失陷,便算是失职,本容易被抓住把柄,将来少不得有人口诛笔伐,甚至被兴师问罪。

    “临安若能保得周全自是最好不过,但能不能保得住呢?”徐还反问一句,叹道:“杜充在江宁折损了我们不少主力,如今我大宋兵力分散于川陕、两湖、淮东各地,在江南的兵力十分有限,想要保全土地城池不失,恐怕很难。”

    “这”

    虽说事实好像确实如此,但抗敌守土乃武将职责,故而心中难免不愿意接受。

    “诸位的心情还感同身受。”徐还轻声道:“不过当此之时,我们需要弄清楚一个原则性问题,到底是要保全江南城池土地,还是保全大宋社稷。”

第二二〇章以我之长,攻敌之短() 
城池土地,江山社稷。

    这两者乃是因果关系,守城保土就等于固守江山社稷,似乎并不矛盾。

    但徐还言下之意,却是要二选一,众将不禁都有些许疑惑。

    “子归,你的意思是?”

    徐还道:“我们纵然全力以赴,江南各地城池,包括临安恐怕都守不住。金军既已过江,江南锦绣繁华之地在劫难逃,尽管我们不想,却是不争的事实,不知诸位以为然否?”

    刘光世轻声道:“若失了江南,我大宋危矣,又何谈江山社稷?”

    徐还道:“此番江南难以固守,还窃以为我们要做的是让江南不至永远丢失。”

    “子归此言何解?”

    “将金军赶出江南,让其不敢或不能再轻易渡江南下。”徐还道:“江南此番虽然在劫难逃,但兵祸之后,苏湖鱼米之乡,肥沃富饶,不出三两年便能恢复。

    自太祖年间平定南唐开始,我大宋财赋便仰仗江南,甚至可以说‘苏湖熟,天下足’。有江南这块根基之地,我大宋便可积蓄财力、物力,退可隔江固守,抗击金军;进可渡江北伐,收复中原。”

    吕颐浩道:“难道此番要任由金军肆虐江南,洗劫苏湖?”

    “吕相公,还知你心情,身为武将,自当守土卫国,保护百姓不受胡虏袭扰。若放弃守卫城池土地,肯定对不住江南百姓,还以深以为憾。”

    徐还沉声道:“但从大局考虑,为大宋江山社稷计,眼下不得不有所舍弃,亦为了保证将来江南之地不再有兵祸。”

    “子归啊,你所言不无道理。”韩世忠轻声道:“只是,我们不守城池土地,做什么才能保全江山社稷呢?”

    “杀人,杀敌人。”

    徐还吐出几个字,沉声道:“歼灭金军有生力量,让自负所向披靡的金军在江南吃亏,损失惨重,不敢再轻言南下。”

    刘光世皱眉道:“如何杀敌?”

    “还南下之时,曾听闻金兀术放言此番南下,一为追击陛下,亡我大宋;二为搜山检海,劫掠财物。”

    徐还沉声道:“金军名为攻城略地,但过程中难免贪图财货,江南繁华之地,各州县皆富庶,为了所谓的搜山检海,金军势必分兵多路,大肆搜刮。

    金军兵强马壮,势不可挡,可一旦分散开,且不专心攻伐,便失去了优势。而且他们抢掠财货后,必定车船众多,行动不便,到时候我们便可集中兵力,分而歼之。”

    “子归是想利用江南财赋,引金军分兵?”

    “不错,只有金军分散,我们才有机会,否则正面和金兀术交锋,占不到太大便宜。”徐还沉声道:“既然江南此劫在所难免,不若索性利用条件让金军付出惨痛代价。”

    刘光世悠悠叹道:“可惜了苏湖富庶之地,亦可怜江南我大宋百姓不过事到如今,似乎也唯有如此。”

    “金军分兵,确实可以分而击之,但似乎不够。”韩世忠盯着沙盘沉吟许久,轻轻摇头。

    “是不够,倘若金兀术自建康开始,步步为营,一路向临安而来,我们还是必败无疑。”徐还沉声道:“除非打乱击兀术的步伐,让金军进一步松散,拉开战线。”

    吕颐浩道:“子归有话尽管说便是。”

    “兀术此番渡江,最大的目标其实是陛下。”

    徐还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道:“倘若兀术知道陛下御驾已经出了临安,移跸他处,会不会着急呢?”

    “这”

    众将心中皆是一惊,怎么?难不成徐还要将皇帝当作鱼饵?是不是有些胆大包天,有些过分了?

    徐还见诸将表情,已然心中有数,赶忙道:“诸位切莫误会,陛下安危至关重要,行动绝不容泄露。但御驾前往明州这段却怎么也瞒不住,想必金军探哨也能发现

    趁此机会,不若散布消息,甚至安排人假扮御驾,乘船南下福州。如此既可故布疑阵,让陛下更安全,也能让金军分兵来追,只要金军在江南各地彻底分散开,我们的机会便来了。”

    刘光世沉声道:“有道理,江南之地多河湖水沼,骑兵难有用武之地,无法及时驰援,我们便可分而击之。”

    “原来如此。”韩世忠欣然道:“子归言下之意,我们重点在于杀敌,金军虽然入了江南,但若兵马被歼灭,兵力不足,又岂能在江南长久立足?”

    吕颐浩沉声道:“朝廷已经向江右、淮东和两湖之地的兵马传出勤王诏命,待勤王之师赶来,金军不撤也得撤。到时候,定难保住江南土地顶多让金人掠走些许财货而已。”

    “那怎么行?江南之地,岂能让金人说来就来,想走就走?”徐还冷冷道:“怎么着也得让兀术扒层皮才行。”

    “子归有何妙计?”韩世忠当即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