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乱,社稷平稳,恭请陛下复位。”

    “哼哼!”赵构嘴角露出些许得意笑容,毕竟局面在朝好的方向发展,且早有预料,不免有种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

    朱胜非见状道:“陛下,不过苗刘二人有个条件”

    赵构皱眉道:“朕乃大宋天子,复位理所应当,他们还敢讲条件?”

    朱胜非抹了一把额上的汗珠,欠身道:“陛下苗刘二人确实不知天高地厚,然如今局势微妙,为免临安生乱,生灵涂炭,陛下不若暂行缓兵之计。”

    “说吧,他们什么条件?”赵构沉吟片刻,也知当前局势不做出些许让步,恐怕难以善终。

    “苗刘二人求陛下赐予丹书铁券,对他们的过错罪责,不计前嫌。”

    “哼!”赵构蹙眉道:“举兵造反,诛杀大臣,胁迫君上,还妄图朕赐予丹书铁券,不计前嫌?真是痴人说梦。”

    两边不讨好,朱胜非早就料到会有如此局面,少不得低声下气劝道:“陛下,苗刘乃叛臣贼子,确实是痴人说梦,要求过分。但为了大局,陛下不妨暂时容忍,待大局安定,让后再与他们计较。”

    “朕乃天子,金口玉言,一旦赐予丹书铁券,岂能出尔反尔?”被迫退位,生命安全险些毫无保障,赵构心中对此事介怀甚深,对苗刘二人恨得是咬牙切齿。

    这些天一直期待着勤王兵马到来,复位登基,将苗刘等一干乱臣贼子千刀万剐。可一旦下诏给丹书铁券,将来便不能反悔,不能问罪,眼睁睁地看着逆臣在眼皮子底下继续晃悠。

    这是赵构所不能容忍的,所以丹书铁券自然是不愿意给的,但朱胜非所言也有道理,为了大局,少不得需要作些许让步。

    该当如何呢?赵构一时间有些犯难了。

    “陛下,臣有个不成熟的建议,不知当讲不当讲?”徐还见状,不失时机地小声提醒。

    “哦,子归有何妙计,快些道来。”这些天朝夕相处,徐还不仅保护他的人身安全,还对局势有独到见解,给了赵构莫大的心理安慰。

    多日下来,渐渐有点“日久生情”的意味,赵构对徐还越发欣赏,信任。

    徐还问道:“听闻苗刘二人乃是武人出身,学问不足,见识短浅,不知是否确有此事。”

    “确实如此。”朱胜非当即予以确认。

    “那便好办!”徐还低声说了几句话,赵构和朱胜非皆眉头舒展,甚至发出会心的笑意。

    朱胜非从睿圣宫回来,苗刘二人早已等候在宫中,王钧甫、王世修少不得在一旁安抚众人情绪。

    “朱相公,事情如何?陛下可答允赐予丹书铁券?”在王钧甫看来,皇帝没有道理拒绝,一纸文书便可解决叛乱,安定局面,何乐不为呢?

    “陛下说诸位起兵也是为了大宋江山社稷,乃是国家有功之臣。”朱胜非笑道:“为了表彰诸位功绩,陛下应允赐给丹书铁券,并让老夫带回御笔亲题的手诏。”

    “什么?”一众叛将先是有些惊讶,随后则是兴奋与暗暗嘲讽。

    甚至国家有功之臣?皇帝心里可能恨透了他们,却如此口是心非明明是被迫下诏,还非得说成是表彰功绩给的赏赐,实在虚伪的厉害。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只要拿到丹书铁券即可,皇帝之言,金科玉律,赵构哪怕心有余恨,也不能反悔。

    朱胜非笑了笑,从怀中取出赵构的御笔手诏,沉声道:“诸位请看!”

    纸张展开,只见上面写着八个大字——除大逆外,余皆不论!

    “丹书铁券便是如此?”

    朱胜非道:“没错,历朝历代丹书铁券便是如此形式,稍后老夫会吩咐将作坊,铸造铁券。”

    一众武夫并未见到丹书铁券,对此也毫无了解,但见确实是皇帝御笔,宰相鉴证,想来不会有假。

    一旁的王钧甫却看得清清楚楚,心里更是明明白白,但他并不准备提醒,以免坏了皇帝与宰相的良苦用心。

第二〇五章王师至,叛军溃() 
建炎三年四月中,孟太后下诏,明受皇帝年幼,不足以担当大任,着赵构复位,仍使用建炎年号。

    持续半个多月的苗刘之变,就像一场闹剧,就这样结束了。

    赵构复位,当即派出兵部侍郎李邴前往城外,安抚勤王军,整顿军务。

    李邴出城之后,韩世忠与陈思恭兵马果然安定下来,奉诏前往临平军营,苗瑀与马柔吉也率领叛军主力驻扎在那里。

    这是朱胜非的建议,声称让两支兵马相互制约,以免再生出乱子。苗傅本就担心韩世忠在背后捅刀子,于是乎欣然答允。

    但他没想到,到达临平军营之后,韩世忠与陈思恭立即联手,对叛军发动突袭。叛将苗瑀、马柔吉当场战死,其余兵将尽数投降,成为俘虏。

    消息传到临安城里,苗刘等人大惊失色,韩世忠怎会如此胆大妄为?

    迟疑了很久,苗傅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兵部侍郎李邴出城并非安抚兵马,而是前去传旨。

    这是皇帝赵构的意思,若非皇帝下旨,韩世忠岂敢如此?

    皇帝出尔反尔了?苗刘和刘正彦拿出那封诏书看了半天,又找来城中饱读诗书之人请教,这才清楚那八个字旋即。

    没错,皇帝确实下旨,给了丹书铁券。

    除大逆外,余皆不论!

    除了大逆不道的罪过,都不计较,然而举兵变乱,胁迫皇帝,这显然已经等同造反,乃是十恶不赦的大逆之罪。

    如此大罪,是丹书铁券也不能赦免的。换句话说,皇帝赵构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赦免他们,一切不过个骗局罢了。

    可怜他们不通学问,见识短浅,竟然信以为真。没想到到头来,原以为可以用来保全身家性命的八个字,竟然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局,着实可恨,更加可怜。

    精锐已经在临平被绞杀,如今他们毫无凭恃,可谓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但苗傅不想束手就擒,还想要拼得一丝生机,而且他很不甘心就这样被人戏耍,此刻心中满腔愤怒,只待宣泄。

    皇宫!

    苗傅红着眼睛,带着最后的两千亲兵往皇宫杀去。

    上一遭围攻皇宫,他仍旧是一个宋臣自居,对大宋还有敬畏,不敢伤害皇帝;这一次,被皇帝欺骗,且几乎生路全无的情况下,乱臣贼子已经红了眼,已经全无顾忌。

    挟持皇帝或皇族逃出临安,求得一线生机,最不济也要杀几个人垫背,否则即便是死也不甘心。

    韩世忠还没有进城,皇宫某种程度上还在自己掌控之中,并非全无机会。

    苗傅和刘正彦匆匆而来,中军统制吴湛打开宫门,他们直扑后庭。

    皇帝赵构以及所有的皇族成员都在那里,只要将他们控制在手中,韩世忠必然投鼠忌器,胜负仍旧难料。

    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进宫之后,苗傅和刘正彦遗憾地发现,徐还守在内宫门前,还有牛皋的数百兵马。

    徐还,又是徐还!

    几次三番坏了大事,苗傅心中早就窝了一团火,上次是必须妥协,放他一条生路。这一遭,绝不饶恕。

    虽说徐还与其部下战力强大,但两千对数百,四五倍的兵力,苗傅和刘正彦还是相当有信心的。

    冲锋!

    几乎没有犹豫,苗傅和刘正彦便指挥兵马发起了冲锋。这些都是他们的亲信手下,虽然对冲击皇宫多少有些畏惧,但至少还是愿意听命行事的。

    对苗刘而言,这才是他们最后的凭恃。

    徐还也没有丝毫客气,身先士卒,带着几百义军兄弟拼死力战,坚守宫门。这是生死线,绝不能让叛军越过;也是生死时刻,最为艰难,但只要熬过去,来日便可光明灿烂。

    徐还和牛皋的部下很骁勇,作战勇武,但落在苗刘二人眼中,只是拖延而已。他们认定,徐还这般苦战,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拖延时间,他们大抵是想要拖延到韩世忠率部赶到。

    岂能让你们如愿?

    苗傅冷哼一声,指挥身边所有的兵马冲上去,对内宫门,以及并不十分高大坚固的宫墙发动进攻。

    然而万万没想到,身后却又一部分兵马没有听命行事,反而对叛军的背后痛下杀手。

    苗傅和刘正彦大惊失色,转身看到王钧甫与王世修指挥亲信,倒戈相向。

    “小人!”苗傅脸色一变,顷刻之间很多事都明白过来,顿时恼怒不已。

    “苗将军,此言差矣,我们是弃暗投明。”王钧甫冷笑一声,叛军已经败相毕露,虽说自己及时倒戈,也算立功不少,但是功劳这东西,可谓是在多多益善,尤其是自己这种有污点的臣子。

    如今在宫门之前,及时平叛护驾,必定能落入皇帝眼中。那么事后论功行赏,除了能功过相抵之外,多少也能有些封赏吧?

    机会难得,王钧甫没有丝毫犹豫,在苗刘最后疯狂一搏之时彻底倒戈,并在后背狠狠捅了一刀。

    前有徐还与牛皋骁勇坚守,后有王钧甫、王世修倒戈相向,遭到前后夹击的叛军顿时有些乱了。

    尤其是军心,彻底乱了。

    眼见如此情形,苗刘等人情知回天乏术,皇宫后庭他们是决计无法攻克。眼看着韩世忠所部即将到来,为了避免彻底被堵在城中,苗刘当即率领残部逃亡而去。

    临走之时,他们不忘在临安城里放火,也不知是出于报复,还是延缓官军追击的目的。然而连老天爷也看不惯他们的卑劣行径,一场迟来的春雨飘飘洒洒,浇灭了叛军点燃的火苗。

    士兵见状,只觉天意难违,军心彻底涣散奔溃。

    苗刘二人只带着为数不多个几个亲信,逃出来临安城。徐还都看在眼里,但并未前去追击。

    几个逃走的残兵败将而已,江南之地尽是勤王官军,他们能逃到哪里去?两番守住宫门,睿圣宫护驾多日,这份功劳已经足够重了。

    至于追捕叛将余孽这份功劳,还是交给别人的好。当此之时,勤王大军已经进城,护卫着皇帝前去慰劳勤王之师,顺道见一见威名赫赫的韩世忠才是当务之急。

第二〇六章论功行赏() 
苗刘之变,总算是告一段落。

    赵构得到奏报,从内宫出来时,瞧见宫门前满地鲜血与尸体,不由眉头大皱。

    “护驾有功的英烈厚葬抚恤。”

    不管怎么说,其中不少是为了保护他这个皇帝而战死的忠义之士,赵构自然不能视而不见。

    “是!”李邴欣然称是,枢密使被杀的情况下,他这个有功的兵部侍郎显得越发重要。

    “叛贼都拉去城外,一把火,挫骨扬灰,投入钱塘、东海,让他们永世不得上岸。”赵构声色俱厉,言语间对叛军的仇恨的可见一斑。

    “遵旨!”李邴微感错愕,但还是很快回神应允,沉声道:“天黑之前,臣定将宫中打扫干净。”

    赵构点头道:“嗯,去司天监找邵冲还有灵隐寺的高僧,在宫中坐几场法事,否则干净不了。”

    “臣遵旨!”

    徐还站在一旁,心情却不免感慨,这皇宫确实是人间最富丽堂皇的地方,却也是最肮脏血腥之地啊!

    “韩世忠到了?”

    听到赵构的问话,徐还连忙道:“是,韩将军此刻已经进城,率部分将士到宫门前见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