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清之乱臣贼子-第5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小子也不差,这次如果没有你,我还真没办法这么快打进大名府城。”

    曾国荃也夸奖了张之洞一句,然后又说道:“我现在最担心的是我的用意会被乱党识破,如果乱党那出看出了我的打算,选择了在天亮之前弃城突围,那我们接下来的仗就不会那么好打了。关于这点,你有什么办法?”

    迅盘算了片刻,张之洞答道:“我对傅振邦和张国梁的性格脾气了解不多,无法判断他们能不能识破九帅你的战术计划,但我们最好还是别把敌人想得太笨,得防着被他们看破这一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分出一支军队,在他们的出城必经之路上设伏拦截。”

    曾国荃点头,马上决定让张连捷率领一军北上,到清军撤退最方便的北门外设伏拦截。然而张之洞却断然反对,说道:“九帅,乱党军队不可能走北门突围。长庆之前介绍,说乱党军队的布防情况是傅振邦守城墙,张国梁住城内,从北门突围,傅振邦的军队很容易出现混乱,只有走西门突围才是他们的最好选择。这样一来,不但傅振邦的军队可以组织出城转移,张国梁的军队还可以起到殿后作用,能够保证有序撤退。”

    曾国荃点了点头,认为张之洞分析有理,也当即命令刘连捷去西门外埋伏。结果张之洞却又建议道:“九帅,学生认为最好别拦截乱党军队的前军,应该故意放在他们的前军,全力拦截他们的后军。”

    “为什么?”曾国荃赶紧问道。

    “两个原因。”张之洞答道:“第一是张国梁的军队是乱党精锐,杀他一个兵胜过杀几个乱党士兵。二是傅振邦的脾气是重情重义,事事处处以大局为重,见张国梁遇险必然会回军来救。如此一来,我们岂不是可以争取到时间增援西门战场,乘机消灭更多的乱党军队?”

    曾国荃一听叫好,当即命令刘连捷依计而行,又拍了拍张之洞的脑袋,赞许道:“不错,小小年纪就满肚子坏水,有我那个侄女婿的风范,再历练历练,必然能成大器!”

    “你是在夸我,还是在骂我?”张之洞郁闷的心里嘀咕。

    …………

    城里激战一直在持续,为了夺回东门阵地和切断吴军进城道路,在武器装备不占任何优势的情况下,清军傅振邦和张国梁两部多次向吴军防御起冲锋,然而却每一次都被吴军杀退,其中一次张国梁军都已经端着刺刀大量冲到吴军的临时羊马墙面前,结果却还是被吴军大量抛掷出的手雷炸退,死伤惨重却毫无收获。

    过于焦急的心态一度让傅振邦和张国梁急红了眼,几乎彻底丧失理智,然而随着战事的持续,还有时间的慢慢推移,逐渐冷静下来的傅振邦也终于现了吴军始终没有急着深入城内的怪异状况,而再一仔细分析推敲之后,很能动脑子打仗的傅振邦也果然识破了曾国荃的用意,“好奸诈的吴贼,原来是想拖到天亮再力,不但想要大名府城,还想乘机歼灭我们啊!”

    识破了曾国荃的卑鄙用意之后,傅振邦赶紧进城找到了正在指挥军队猛攻东门阵地的张国梁,把自己的分析告诉给了张国梁,张国梁也立即醒悟,先是大骂吴军狡诈,然后又向傅振邦问起对策。

    “殿臣,你有多少把握夺回东门?把城里的吴逆贼军全部驱逐出城?”傅振邦反问。

    “这……。”张国梁万分为难,犹豫了一会才答道:“说实话,我没把握,吴贼的掌心雷实在太厉害了,只要他们的掌心雷数量充足,我就没有任何把握拿回东门。”

    “那我们就只有立即弃城撤退这唯一选择了。”傅振邦平静说道:“如果我们不赶快撤退,等天一亮,我们失去了熟悉城内地形的优势,吴贼主力就会大举入城,到时候我们别说是守住大名府城,就是想保住军队撤退都难如登天。”

    张国梁虽是猛将,却并不是蠢将,听了傅振邦的建议后只盘算了不到三分钟,马上就大力点头,恶狠狠说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撤!”

    “好,你先出城,我给你殿后。”傅振邦马上说道。

    “少废话!”张国梁呵斥道:“那能次次都让你吃亏?你先出城,我殿后!”

    “殿臣,你是军队是大清朝廷最大的仰仗,还是你先……。”

    “罗嗦!你的军队在城墙上,想殿后还得先进城集结,多费手脚浪费时间!你先走,我殿后!”

    拗不过性格耿直的张国梁,又知道自己麾下军队所处的位置难以立即挑起殿后重担,傅振邦便也没有拒绝,立即与张国梁约定了从西门突围,然后马上派人传令麾下诸将,命令诸将放弃城墙阵地,率军到西门处集结突围。——至于傅振邦为什么会选择在西门突围么,原因当然是他的军队分布诸门,吴军又位于东门,不管是从北门还是南门突围,军队调动都远没有从西门突围方便容易。

    军情如火,本来就训练有素的傅振邦军行动更是迅捷,不到一刻钟就已经基本集结于西门内,然后傅振邦一声令下,西门立即大开,清军将士分批列队,鱼贯出城。

    结果到了这个时候,傅振邦当然是无比担心吴军在西门外部署有军队,正面拦截他的出城之军,然而让傅振邦和清军将士喜出望外的是,漆黑一片的西门外只有风雪交加,不见半个人影,傅振邦见了大喜,赶紧率军迅出城向北,同时派人通知张国梁率军突围。

    脾气火暴的张国梁是先在城中粮仓放了一把火才率军出城,然而很可惜的是,因为事前没有准备柴草硫磺等引火之物,再加上吴军现清军撤退后已经开始追击,所以张国梁也来不及等火势扩大到难以收拾的地步,只能是赶紧率军向西门撤退。

    “快!快快!快出城!”

    或许是焚烧宝贵粮食的报应,当山东军在张国梁的率领下鱼贯出城时,此前一直没有任何动静的黑暗处突然飞来了二十余枚掷弹筒炮弹,先后砸到大名府西城门前,顿时就把正在快步出城的山东军炸了一个鸡飞狗跳,鬼哭狼嚎。

    再接着,掷弹筒接连射间,火光又突然四起,无数的吴军将士忽然出现在风雪深处,呐喊着向西门杀来。张国梁见了大惊,惨叫道:“不会吧?竟然有伏兵?吴贼的伏兵,开始怎么不打傅振邦专打我?”

    又被张之洞料中,现张国梁军中伏,重情重义的傅振邦连眼皮都没眨一下,马上就大吼道:“全军掉头,杀回去接应我们的后军!”

    得知了正人君子傅振邦果然没有扔下友军独自逃命的消息后,曾国荃和张之洞这对卑鄙小人当然笑得一个比一个开心。

第四百三十七章 料敌机先() 
大名府一战,虽然参战的傅振邦和张国梁这两支清军队伍都表现出来了极高的军事素养,也在真正意义上做到了齐心协力,相濡以沫。然而没办法,因为叛徒的出卖被吴军卑鄙偷袭,不占任何起手优势,再加上武器装备的劣势,清军最终还是遭到了惨败,被迫主动弃城撤退。

    更惨的是,清军还连突围撤退的方向和秩序都被吴军指挥层提前猜中,见战斗力比较弱的傅振邦军都顺利撤出了西门,张国梁所部的山东新军便有些松懈大意,没做太多防范准备就直接逃出西门,不曾想早就料定了山东新军会担任殿后任务的吴军突然动手,发动伏兵突施强攻,随后追杀的吴军李臣典部也一起发力,会同友军前后夹击张国梁军,山东新军腹背受敌,素质再高也难免手忙脚乱,死伤陡然大增。

    重情重义的傅振邦以大局为重,立即回师救援张国梁军,虽然给张国梁军缓解了不少的压力,却又给了吴军主力移师增援西门战场的机会,最后清军当然是大败特败,狼狈北逃,吴军则穷追猛打,一直追杀到广平城外才停下脚步,张傅二将侥幸都逃进广平城暂时容身,然而所部兵马都是损失惨重,粮草弹药也几乎丢光。

    必须得交代一句,也多亏了是在地势开阔的华北平原上逃命,处处都有路可走,同时吴军骑兵主力还没来得及北上参战,不然的话,张国梁和傅振邦两军即便不被吴军全歼,损失也绝不会只在四成左右。

    距离比较近,身在济南的骆秉章比满清朝廷更早收到大名府惨败的消息,闻知这个噩耗,饶是骆老狐狸再是如何的老奸巨滑,深于城府,也惊得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脸色苍白得如同宣纸。

    怕已经年近七旬的骆秉章有什么闪失,幕僚长刘蓉忙上前劝道:“儒斋,胜败不过兵家常事,大名府再重要也不过是一座府城,丢了就丢了,只要殿臣他们还在,我们就一定还有机会挡住河南的吴贼。”

    骆秉章沉默不语,许久后才摇了摇头,说道:“你不懂,大名府城虽然只是一座寻常府城,然而在防范吴贼北寇京城的战事中,却是至关重要的战略支撑点,现在这个战略支撑点没了,接下来的战事我们就被动了。”

    “原本我还指望张国梁他们能够长时间大名府城,如此一来,全靠陆路运粮的河南吴贼必然不敢绕过大名府直接北上,或者直接东寇济南,袁保恒也可以腾出手来,担任战略总预备队,让官秀峰可以放心守卫西线,全力抵挡山西吴贼。”

    “但是丢了大名府,我们就太被动了。”骆秉章苦涩说道:“现在老夫是既不敢让袁保恒出兵参战,又不敢调回张国梁助守济南,只能是被动挨打,消极防御。河南吴贼却是可以避实就虚,或东打济南使我无暇北援,或北取正定接应山西吴贼,处处占尽先手啊。”

    “那我们可以让张国梁和傅振邦联手担任战略预备队,替代袁保恒军的作用啊?”刘蓉问道。

    骆秉章再度摇头,苦笑说道:“没有大名府城牵制河南吴贼的主力,我们的战略预备队就起不了任何作用,奔走救援间,只会给吴贼围点打援或者乘机野外决战的机会。吴超越和聂士成那两个逆贼只要不犯傻,就一定会很快派遣他们的骑兵北上参战,到时候我们战略预备队连机动力都赶不上敌人,只会更加的被动挨打。”

    刘蓉再无话说,半晌才又劝道:“儒斋,事已至此,懊恼无用,我们只能是赶紧想办法,应对现在的被动局面。”

    骆秉章终于点了点头,寻思了许久后,骆秉章亲自提笔写了一道密折,建议满清朝廷集中直隶主力于正定府,全力阻止山西吴军与河南吴军会师,与吴军在正定展开战略决战,利用主场的各种优势全力争胜。又要满清朝廷不管发生什么情况,都不能出兵救援济南,让自己率领山东清军独力抗衡河南吴军发起的东征,为满清朝廷分担压力,尽自己最后的臣子之责。

    除此之外,骆秉章又提醒慈安和慈禧等人,说自己建议的战略部署虽然有一个漏洞,会给河南吴军不打济南和正定,孤军奔袭京城的机会,然而从吴超越和曾国荃的用兵习惯来看,河南吴军敢冒这个险的可能微乎其微。

    所以,骆秉章认为满清朝廷完全可以不必担心这个危险,也料定河南吴军即便有此动作,也一定只是佯动诱敌,绝不可能付诸实施,满清朝廷只需不必理会,用兵不喜欢弄险的吴超越和曾国荃,要不了多久就一定会主动撤回北上孤军。

    还是在骆秉章写完了折子之后,刘蓉才小心翼翼的说道:“儒斋,你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