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人会之关东局-第1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次拉到重庆的人,很多都去他们在沙坪坝建造的辅贤新村租房子住下了。有的人没去,不过在市区找不到便宜房子,最后又到了辅贤新村。

    这一次,他们两个人回来宜昌的目的就是去见卢作孚。

    抗战爆发以后,卢作孚已经被任命为为军事委员会水陆运输管理委员会主任,卢坐镇武汉、宜昌等地,具体指挥向四川的大运输。上一次,周公和何文元就想见他,可惜他不在武汉,这一次,打听到了他在宜昌,便拿着周公的信和小路的一份长长的电报来见卢作孚。

    宜昌到处是拥挤的逃难的人群,全国各地的人都有,几乎都是从武汉跑过来的,因为武汉现在的形势吃紧了。

    到了水陆运输管理委员会主任公署,二人把来意说清楚了,没想到,守门的道:“主任早就等你们了,快请进。”

    进了卢作孚办公室,卢作孚早听人说了他们的来意,道:“江上运输吃紧,你们的新公司实在是救命的菩萨。”

    李伟道:“卢主任怎么知道我们会来?”

    卢作孚道:“周公已经托人把消息送到了。可惜我一直在南京组织运输,刚刚离开南京,直接回到宜昌来了。明天就回武汉去。”

    李伟道:“这一封是周副主席的亲笔信,这是我们司令的电报。”

    卢作孚仔细地看了两封信,看完一遍,又重新看一遍,道:“周公和路司令对在下评价甚高,愧不敢当。你们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李伟道:“其实,我们司令写的的确是我们的真心话,就是要发展生产,支持抗战。战争就是国力的对决。司令原话是这么说的:西南有十个卢作孚,日本人就拿不下大武汉。当然,生产东西多了,我们愿意优先供应我们的军队。”

    卢作孚道:“你们路司令真的知道我在北碚的试验?”

    李伟道:“我们来之前,曾经想司令请教如何开展局面,司令说,发展生产,虚心向卢作孚先生学习,能学会一半,就可以支持抗战。”

    卢作孚道:“我可没有想到北碚能直接支持抗战。”

    何文元道:“司令说了,重庆局面,近在航运,远在生产。”

    卢作孚想了半天,道:“可惜我们今日不能深谈,可惜不能见你们司令一面。这些天,我只是拼命地安排运输货物,采办物资,运输大学,运输政府,脑子简直都麻木了。如今你们一席话,让我很有感触。你们真是人才济济,不简单,不简单。说吧,今天要我做些什么?”

    何文元道:“我负责航运这一块,想把我们的公司纳入您的管理范围,为运输物资人员进川出力。也就是说,我们能买到油料煤炭这些物资,宜昌码头卖我们的客运票,我们也参与物资运输。我们也可以交管理费,一句话,听您指挥。”

    卢作孚:“好。没问题。煤炭在北碚解决。蔬菜水米这些都好办。”

    何文元道:“我们缺川江上的领航员和水手。放心,我们给足额工资,另外还发津贴。”

    卢作孚:“立刻就办。我从民生公司里给你们抽调十个。”小声道:“我认识你们那五条船。都是五百多吨的好船。不过,在货物的时候不要装载太满。如今川江是枯水季节,水浅滩多,容易搁浅。”

    李伟道:“我在重庆要组织工业生产基地,农业生产基地,小城镇,合作的地方很多。我们去过北碚,简直是太好了,我们伊春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

    卢作孚:“好。以我水陆运输管理委员会的名义,可以办很多事情。”

    李伟道:“我们的真实身份,还请先生保密。”

    何文元道:“队长说先生忧国忧民,果真如此。”

    卢作孚:“队长?”

    李伟道:“也就是我们路司令。”

    |

    第三日,去荆州运输大鑫钢铁厂两艘船到了宜昌,和其它两艘辅贤公司的货运轮船拉着一个铁厂,两个纺织厂离开宜昌,前往重庆。船上的甲板等地坐满了人,都是工厂的管理人员,技师,工人,还有家属。

    何文元留在宜昌,办理各种手续,客船等手续齐全,就可以装载客人了,很快就会上路。

    三个老板被李伟邀请,坐在第一艘船上。大副给他们安排了一个小维修间,四个人很挤。

    李伟道:“你们的工厂准备到了重庆后安顿在什么地方?”

    大鑫钢铁厂的经理叫余名钰,李伟的问题一下子说中了他的心事,叹气道:“小厂马上就可以生产,只是这规模小,供电成问题,场地也成问题。”

    李伟道:“我有两个地方可以供你们参考。”

    余名钰还兼着工厂的总工程师,说起技术问题,眼中闪光,道:“哪里?”

    余名钰刚刚把设备装了船,现在想起了下一步,工厂进了重庆,安排在哪里?重庆?成都?还是找一个别的地方?

    ;

第173章 进新区;驻新村;入公司()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js/read01。js";>;<;/script>;

    李伟道:“第一是北碚。卢作孚先生的新型农村试验区。如今北碚出产煤炭,街道宽敞,人民素质高。首选。我要是你们。我一定选择北碚。”

    余名钰道:“那第二个地方呢?”

    李伟道:“我们在嘉陵江边开辟了一个工业区,码头在建,场地在平整,水源也差不多了,就差供电没有解决了。”

    另外一家纱厂的李经理道:“工业区?”

    李伟道:“工业区的概念是这样的。我集中搞一个工业区,里面都是工厂。我解决水电交通。在工业区周围,我沿着山坡修建大量的防空洞,远处则分布着居民区。居民区按照北碚的规模进行修建,街道,房屋公共设施。加上防空洞。比如说你的钢厂,应该距离居民区远一些,否则居民会抱怨空气不好,噪音大等等。”

    李经理道:“我的纱厂就可以离居民区近一些了。”

    李伟道:“对。最好的一点就是安全。北碚和我们的工业区都远离重庆市区,就算日军空袭,他们也没那么多的炸弹炸我们。我们的特点就是分散。”

    余名钰道:“你们的电力怎么解决?”

    李伟竖起两根手指,道:“两条腿走路。第一,依靠重庆市解决。第二,我们自己建造水电站。”

    李经理道:“水电站?”

    李伟道:“机组已经到达广州了。”

    余名钰道:“听你的口音,你是关东人?”

    李伟道:“是。请问你去过东北?”

    余名钰道:“在下是民国8年7月回国的,民国8年8月,就任黑龙江关都金矿机采工程师。在那里干了将近一年后去西安。”

    李伟道:“您是人才,人才。我是个粗人,不过,我知道,只有你们这样的人才才能生产出东西打败日本人。”

    余名钰民国191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矿冶系,次年赴美国加州大学留学,再次年就获硕士学位,太厉害了。1919年7月回国。回国后好多年里到过多个省多个矿山工作过,还在大学任教。

    1934年,余名钰和方文年等人合资,在江浦路创办了大鑫钢铁厂,后来战争爆发,把设备运输离开上海,目的是重庆。

    |

    潘士豪在码头排队,排队很久,不停地有人插队,不停地有人吵架。

    潘士豪是汉口人,在武汉亚细亚火药厂工作。鬼子来了,家里人一商量,老的走不动,你们两个年轻的走吧,别当亡国奴。

    潘士豪两口人已经在这里滞留和好几天了。听说武汉打起来了,这才拼命地来买票。

    终于到了买票的窗口,潘士豪要买两张票,可是就只有一张了。那也得买。潘士豪说不清楚是高兴还是难过,回到小旅馆里。妻子正在等他,道:“买到票了。”

    潘士豪道:“买到了。不过只有一张。我想好了,你先走吧。”

    妻子道:“那你莫样搞叻?”你怎么办?

    潘士豪道:“我一个男人,总是好办。莫讲,还有两个钟头就开船了。”

    潘士豪提着箱子,一个网兜的厨具,送妻子上船。两个人在跳板上就分手了。一个怕妻子在路上被轰炸,一个怕丈夫在鬼子来了走不脱。

    两个人正在难过,旁边一个人问道:“你们是一家的,怎么没一起走?”

    潘士豪道:“买不到票撒。”

    那个人道:“这船的确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了,否则我就破例让你上去。不过,应该上去的太多了,按规矩来。这样,你们听我的话,我保证你们十天相见,如何?”

    潘士豪道:“好啊。你说。”

    那个人道:“我就是这艘船的东家。你帮我做事,你妻子去我的沙坪坝辅贤新村临时住下,就可以了。”

    夫妻二人忙不迭地感谢,分开了。

    那个人道:“介绍一下,我叫何文元,是辅贤公司的。你是个有文化的,为我做事,我让你下一班船去重庆,如何?”

    潘士豪道:“那可太好了,谢谢您家。我叫潘士豪,汉口人,武汉亚细亚火药厂的技师。一家出来逃亡。”

    何文元道:“火药厂的技师?”

    潘士豪道:“您家让我帮助你做什么?”

    何文元道:“我本来想请你为我们这一行人做饭,不过你是技师,不能委屈你。你就帮助我做一些文书的工作。厨师我另外再找,就这么定了。”

    潘士豪道:“您家帮助我,我也得回报。我来做饭,还做文书。饭做不好请不要见怪。”

    何文元和他随便聊天,把他的底细摸透了。这个潘士豪的确是武汉人,为人实在,没什么心机。再者说,他看见了他跟妻子分别的时候真情流露,根本就是很普通的百姓,因此决定用他做事。

    二人离开的时候,先经过的是码头边的货场,大量的货物露天堆放,基本上都是工厂的设备。每一堆设备都有人看着,乱七八糟的。

    接着就是逃难的人群了。沿着大街很远都是人,都是逃难的人。有的用竹篓子背着孩子,有的用竹筐挑着孩子。有个小夫妻用一根扁担抬着几个箱子,男子用力把箱子挪向自己,想给妻子减轻压力。

    一个婆婆半爬半走爬向码头,旁边的人,背着孩子,拿着行李,根本没力气照顾她。一个孩子跟大人要香蕉吃,被大人骂了,哇哇大哭。

    人们的脸上都是麻木的。

    这时候,何文元听到了一个人在地声唱歌,是个女生:

    “泣别了白山黑水,走遍了黄河长江。

    流浪、逃亡,逃亡、流浪。

    流浪到哪年?逃亡到何方?

    我们的祖国已整个在动荡,我们已无处流浪,也无处逃亡。

    那里是我们的家乡,那里有我们的爹娘。

    百万荣华转眼变成灰烬,无限欢乐转眼变成凄凉。

    有什么你的我的,有什么穷的富的,

    敌人杀来,炮毁枪伤,到头来都是一样。”

    旁边一个男青年道:“为什么不唱第二段!”说着,就唱起来:

    “看!火光又起了,不知多少财产毁灭!

    听!炮声又响了,不知多少生命死亡!

    哪还有个人幸福?哪还有个人安康?

    谁使我们流浪?谁使我们逃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