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秦汉戮-第2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廷的政策几乎都出自他手,他与太中大夫酷吏赵禹厘定各种律法,为了增加税收支援伐匈战争,他提出盐铁专卖,造白金和五铢钱,打击富商豪强,出告缗令,该令扩大对商人的财产的征税范围,举例来说告缗之前,有算缗令,算缗令只对车辆收税,而依照告缗令,估摸着连夜壶也得征税。

    张汤做这些事,已经涉嫌越权了,他这个管监察的大臣,做起了行政的工作,也难怪有不少人称他是代行丞相事。

    如此一来,张汤就有些心理不平衡了,你看这像话吗,李蔡占着丞相的位置,屁主意想不出来,凭什么我要顶着老二的帽子干老大的事,以我的能力应该是戴老大的帽子,顺便干老二的活才是。而且明明是老大,上面却硬是有个五大三粗的人,实在是不舒服不痛快。从那时候开始,张汤就决定有机会定要把李蔡撵走。

    张汤不知,这样的权力格局是刘彻有意为之。他的丞相可就得老实巴交缺心机的人来做,如果丞相不老实有了能力,他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内朝就有威胁了。

    丞相李蔡并非是个窝囊怕事的人,但做丞相还是难为了他,他从文帝时就与堂兄李广任职军中,景帝初年,就已经是二千石的高级干部了。元朔五年(前124年),跟着卫青出击河套之敌有功。

    丞相是细活,刘彻放个大老粗上去,实在是意味深长。李蔡弃武从文与其说是自己的本意,倒不如是刘彻的又一次小手段。因为李蔡是有功之臣,给他丞相做也没人非议,再则本朝开国以来军人出身的丞相还是有先例的,比如周勃。

    在刘彻眼里,军人出身的丞相不但心粗,容易掌控,也比较容易犯错,万一哪天看不顺眼了,要撂倒他也是轻而易举的事。

    果然,没等张汤出手,李蔡就犯了错误,私自侵占先帝陵园前的一块空地。

    你别以为这是件小事,可别小瞧了这块空地,凡是沾点皇字的东西,哪怕是把泥巴你也不能随便拿走,更何况是皇陵前的一块空地,虽然是皇陵前,那也是沾皇字的。

    也活该李蔡倒霉,事情被曝光,刘彻发话要将他问罪。廷尉府来人要求李蔡前去对质,李蔡思来想去,寻思自己堂堂丞相,要接受讯问,岂不是奇耻大辱。最后,李蔡走上了堂弟李广的老路,自杀。

    丞相位置空缺,张汤乐在心里。他心情出奇地舒畅,把朝廷重臣都捋了一遍,发现除了他,没有人有资格做这个丞相。如果不出意外,张汤肯定是丞相。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是多么地惬意啊,张丞相,听上去都舒坦!

    然而,事与愿违,刘彻在朝议上的宣布,惊得他半天没回过神来。刘彻延续了他在丞相选人上的标准,由以混日子为主的庄青翟继任丞相。

    庄青翟,侯三代,而且还是太子一派,此前担任太子少傅。

    庄青翟上任伊始最大的希望就是不要出事,能平平安安过完他这一任就谢天谢地了。可怕什么来什么,偏偏就出事了,茂陵出了盗贼,正好是庄青翟当值的日子,庄青翟说什么也脱不了干系。事情出了,庄青翟唯一想到的办法就是去向皇上谢罪,为了减轻罪责,他去拜见张汤,希望张汤明天上朝一块去谢罪,庄青翟想当然的认为有个同伙,就可以免于惩罚,皇上总不至于一怒之下,把丞相,御史大夫一块干掉吧。

    张汤对庄青翟拍胸脯满口应承,表示一定有难同当,这让新任丞相庄青翟感动地就快给张汤跪下了。事实浇了盆庄青翟一头冷水,当他底气十足地去向刘彻请罪时,张汤却在一旁岿然不动。庄青翟这个时候才回过神来,你小子阴我啊!

    所幸刘彻没有将此事当作一件大事来看,他习惯性的把事情甩给张汤,让他去调查。庄青翟猜得不错,张汤不仅要阴他,而且还要更狠地阴他。

    谁叫你抢走本属于我的丞相之位呢?

    庄青翟得到消息,张汤不日要向皇上上奏折,奏折内容直指丞相庄青翟,要诬陷丞相早已知道盗陵一事。不管消息是真是假,庄青翟的丞相府灯火通明地紧急动员起来了。

    庄青翟真是后悔当这个丞相,屁股还没坐热,就被人盯上了,更为悲剧的是,盯上他的人乃出了名的摧花辣手,死在他手里的人不计其数,而且在他看来,此人诈忠的本事一流,骗得皇上一愣一愣的。

    “快,快,快,你们给本相出个主意了。”庄青翟对着三长史近乎大吼。

    三长史面面相觑,眼前的庄丞相,看来真的被逼急了,他此时的神态紧张,面目狰狞,恐怕连同朝为官几十年的老官油子都没见过。如果长安的狗仔队够发达,明日路边社头条新闻就有话题了,曰:传庄相夜会三长史,拍桌子怒斥任期内罕见。

    庄青翟找来三长史算是找对了人,朱买臣,边通,王朝都受过张汤的气,朱买臣的好友庄助是被张汤干掉的,这笔帐还记在朱买臣的心里。

    张汤经常干丞相的活,却没有丞相的帽子,他把这股子火都撒在了三长史的身上,经常拿他们开涮。三长史慑于张御史的权势,敢怒不敢言,心中却早已骂开了:想当年我们是朝廷大员的时候,你张汤还在扫地牢呢!

    可是骂归骂,却不敢有所行动,谁都知道,张汤在朝中党羽众多,又是皇上跟前的红人,没有十足的把握的扳倒他,还是不能出手。

    如今有了丞相撑腰,事情就好办多了。三人都知道,别看庄青翟平时明哲保身,但此人也不是吃素的,他功臣后代的身份让他在朝野人脉极广,所以几十年来,他即便一言不发,寸功没有,升起官来如履平地。张汤再红,根子上不过是个小吏,再怎么蹦踏能比得过庄家祖宗三代这样的权贵么。有句话说得好,别看现在蹦得欢,小心将来拉清单。

    三长史都是草根出身,自然不敢跟张汤过不去,现在有庄青翟的加入,三人意识到扳倒张汤的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了。

    “丞相,当初张汤与丞相约定,一起上朝谢罪,没想到张汤出尔反尔,如今又要骇奏丞相宗庙礼节之事,这是张汤想取丞相而代之啊。丞相放心,我等对张汤奸事都有所耳闻,定能保丞相无虞。”

    三长史的话让庄青翟心里一颗石头落了地,他示意你们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但是务必要给我扳倒张汤。

    三长史有备而来,他们早知道,要找张汤的罪证并不难,张汤这个人,执法严苛,得罪的人不少,要找几个被他得罪的人奏他容易,说得夸张点,随便上街一喊,要杀张汤了,管保有人拿着菜刀就冲出来。

    但是,这样是扳不倒张汤的,扳倒张汤,关键是皇上,皇上不仅是聪明,而是太聪明了,要蒙倒他,困难很大。现在是酷吏的天下,皇上对严刑峻法也乐此不疲,何况张汤此人跟当年的公孙弘一样,能迎合上意,因此深受刘彻的信任,因此,让张汤的仇人跳出来指责张汤伤不了他。

    对于此种蠢办法,三长史早就达成共识,不能用,用了不是他死,而是我们亡。

    三长史发现,张汤有个毛病,在其他人眼里,张汤的毛病还是一个优点,张汤执法严苛得罪人不少,却在长安的达官贵人富户士林中仍然很有口碑,这就奇怪了?

    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张汤视那些看不惯的人如朱买臣等人如草芥,对待不太熟或欣赏的人却极其用心,张汤不主动得罪人,要得罪就得罪死他,他见人客客气气,一开始即便不同意你的意见也不会跟人争执,如果他要争执,那么此人只能自求多福了。

    张汤不看重钱财,多余的钱财他都用来接济一些困难户,因此口碑很不错。

    张汤发迹前结交了不少富商,发迹后仍然走得很近。

    问题就在这里了,张汤如果是普通小吏,跟富商走得近,没人会搭理他,可他现在是位高权重的大臣,国家的政策出台都经他之手,如果还跟这些人走得近,那问题就大了!

    (本章完)

第295章 张汤伏法拒认罪() 
会不会是里应外合侵吞国家财货?

    三长史把张汤的好友富户田信抓来严刑拷打,最终逼出一条打垮张汤的天大罪状,张汤每次奏请国策,会告知田信,田信因此获利巨富,然后与张汤分赃。

    弹骇张汤的奏折很快呈到了刘彻的办公桌上,再一次看到自己信任的大臣招骇奏,刘彻的头便嗡嗡作响。这是怎么了,最近不少事情都跟张汤有关,难道朕真看错了他?

    前不久赵王也送来一份奏折,内容是骇奏张汤身为御史大夫,自己的下属鲁谒居生病,张汤竟然为他磨足,赵王认为他们关系非凡,可能在密谋。

    刘彻不傻,对于这样捕风捉影的事情自然置之不理,但又不久,屋漏偏逢连夜雨,鲁谒居的弟弟又把张汤和鲁谒居告了,说他们共谋设计陷害御史中丞李文。

    这件事没冤枉鲁谒居,却冤枉了张汤,李文身为御史中丞,是张汤的左右手,但他却厌恶张汤的作派,暗地里收集张汤的罪状准备告发张汤,张汤有所发觉,却没有动他,倒是张汤的得力助手御史鲁谒居替张汤出头,告发李文,张汤借口把李文给收拾了。

    后来鲁谒居病死,鲁谒居弟弟犯法蹲了号子,他希望张汤看在哥哥的面子上,救他一命。但张汤为了不给他人口实,假装对鲁谒居弟弟的事漠不关心,实际上他是想暗中操作。可没想到鲁谒居弟弟脑子不打弯,他没想过堂堂御史大夫是不能随意徇私枉法的,他想到的张汤忘恩负义。

    鲁谒居弟弟遂恼羞成怒,把张汤给咬了,连带着死去的兄长,他以为搬出兄长更有说服力。鲁谒居若在天有灵,得气得再死一回。

    告发状落在了另一位御史减宣手上,这位减宣,接手过主父偃和淮南王的案子,比起张汤来,办案比较公正,所以与张汤有不合。

    他把告发状藏了起来,暗地里调查,并未上奏,减宣的想法是查实后,再上奏不迟。刘彻起了疑心,就李文一事曾经问起张汤,“李文这事是怎么引起的?”张汤一听,心想皇上怎么突然问起这件事,他故作惊讶道,“可能是李文的仇人告发的!”

    刘彻噢了一声,也就没有放在心上了。如果没有三长史的告发,刘彻早就把这事忘得一干二净了。但是现在这份奏折让他对张汤的人品出现了怀疑,为了证实自己的疑虑,他再次传召张汤。

    张汤一来,他劈头盖脸的说了句,让张汤愣住了,“朕的打算,商人都知晓,从而囤积居奇,朕看是有人把消息透露给了他们。”张汤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皇上这是问话还是责备。他很快反应过来,皇上这么问是在怀疑他,如果说有,那就是他监管不力,如果说没有,事实怎么解释。为今之计,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不能认罪,把罪责推掉,钻到他的套子里去

    张汤再一次故作惊讶道,“肯定有人这样做!”

    刘彻看着张汤的神态,听着他的言语,突然感觉一阵作呕,心中大骂,“还在骗朕,这就是朕的重臣。”

    张汤不敢直视刘彻,他不知道,如果他看到刘彻,他一定会为刚才的话后悔,此时的刘彻,眼神中已经透露出一股深深的寒意。

    张汤心中失落地从未央宫出去,到目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