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猛士回明-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担心这些人如何安置了吧?”罗剑又对阮大铖和刘肇二人说道。

    刘肇基一听大喜,对手下将领说道:“你们快去统计这淘汰下来的士卒,看看这几种去向的各有多少人?统计好了速速报来。”

    阮大铖见刘肇基对罗剑言听计从,心里暗自吃了一惊,心道这扬州军已经姓罗了。又到想这罗剑考虑问题也极长远,竟连江南铁厂的改造都算计了,这些事情必须速报与马阁部知晓,也好让其有个应对之策。

    等刘肇基手下将领将统计结果报来,结果愿意回乡的只有一百多人,大多数人倒是愿意到厂里做工,只要求能吃饱饭,有个安身的地方。

    这些兵卒虽属甘肃军、忠贯营和其他地方明军,其实大部分人都是河南河北山东一带人,跟随主将东跑西窜,饭都吃不饱,大部分军卒已经很久没有领到过军饷。

    如今家乡已被清兵所占,回乡无望,又被军中淘汰,心里恐慌,唯恐没了着落,因此提出的要求也是如此之低。

    听到这个要求,罗剑心里一酸,从车上拿下扩音喇叭,跟刘肇基说道,“圆海兄、刘大哥,走,我们去看看。”

    近四千被淘汰下的兵卒看到罗剑和刘肇基等人过来,齐刷刷地用期盼的眼光看着他们。

    “弟兄们,我是罗剑,今天你们因为身体原因被军中淘汰下来,我要说的是,我们不会放弃你们不管。”罗剑拿起喇叭大声说道。

    罗剑刚一说完,下面顿时喧闹起来,不知是谁带头,近四千人全都齐齐跪了下来。

    “弟兄们,快快请起来,你们大部分人愿意到工厂做工。我告诉大家,在工厂做工不仅能够吃得饱,有住的地方,而且每月还有薪水可拿,只要大家肯干,到时再建立个家庭,养家糊口也不成问题。”

    罗剑的话让这些士卒们彻底安下心来,一百多想回乡的士卒也不回去了,都要到工厂做工,最后只有三百多年纪大的士卒去了农垦军,这淘汰士兵的问题算是彻底解决了,就等刘为民那边几个厂来领人了。

    刘肇基留下来整顿剩下的八千人马,罗剑和阮大铖开车回到了城里。

    罗剑一路上一直在思考这八千人马如何编制,他对明军的编制极不习惯,而且明军的这种将领领兵制度,极容易造成兵卒属于将领个人,这必然造成各级将领怠战、避战的情况发生。

    后世的军制虽然产生于**时代,但扬州军以后的发展方向就是**,这也是罗剑坚持要改军制的原因。

    罗剑思考着把这八千人马编成一个师,按后世的编制来编成部队,下设四到五个团,引进参谋制度,加强对部队的控制和指挥。

    心想对部队编制作如此大的改动,必须与史可法商量才行,这阮大铖作为兵部尚书,如果能得到他的支持,以后也会少了很多阻力。

    想到这些,罗剑转身对车上阮大铖说道:“圆海兄,我有个想法,想与史督师与圆海兄一同商议,不可圆海兄可愿陪我一起去督师处?”

    阮大越不知罗剑又有了何新想法,心里好奇,说道:“自当与兴华一起。”

    罗剑开着车直接到了史可法的督师府,护卫把二人领进堂屋,才去禀报史可法。

    三人在堂上坐定,罗剑想到这军制改革须得刘肇基参与,拿起对讲机让刘肇基速到督师府来。史、阮二人见罗剑又把刘肇基喊来,不知是何意,都看着他等他说话。

    “宪之兄、圆海兄,这几天我对现在军队的编制情况作了一番了解,呵呵,给我的感觉是总兵、参将满天飞,到处都是啊,这对统一指挥、统一行动极为不利啊。”

    史可法一听,罗剑这是要对军制动手了,不知具体是何想法,问道:“兴华可是有了想法?”

    “正是,这不来找督师商量吗?我把圆海兄这位兵部尚书也请来了,刚好一同参详。”罗剑说道。

    罗剑把城外士卒淘汰的情况给史可法作了简单介绍,又说道:

    “二位,我的想法是把这八千兵马编制成一个师,师下设四个团,每团设四个营,每营设四个连…”罗剑把后世的军队编制给二人讲了出来,又把各级正副职的职能和作用作了讲解,尤其把后世的参谋制度作了详细介绍。

    另外就是把整个扬州军的骑兵部队全部集中起来,作为师直属部队,用作突击力量。

    二人听了以后都陷入了沉思,过了良久阮大铖才先开口说道:“兴华贤弟,你这改制对以后的作战极有好处,各部职责明确,高级将领对部队的掌控也将更加严密,好处颇多。只是这朝廷所属兵马众多,且这兵制乃太祖所定,恐改之不易啊。”

    阮大铖竟是对军中之事所知甚详,这话也说到点子上了,史可法听了也是点头。

    “圆海兄勿忧,我的意思是先将扬州军如此编制,其他部队暂且不管,也可起试点作用,如确实效果良好,可逐步推广,你看如何?”

    “兴华,大战在即,如现在作大的变动,恐怕将领心中不稳,对作战不利啊。”史可法提出了新的疑问,阮大铖也点头称是。

    正说着,刘肇基赶过来了,罗剑又把自己的想法和二人的疑问都跟他说了。

    刘肇基却哈哈一笑说道:“督师和阮尚书勿忧,兴华的这种想法以前跟我谈过,现在扬州军的主要将领都是忠贯营的将领,别的不敢保证,咱忠贯营的众将绝对不会因为改制而有所懈怠。”

    听他这么一说,罗剑放下心来,史可法和阮大铖也不再有异议。当下几人开始议定何人当成扬州师师长一职,史可法想让罗剑担任,罗剑却要让刘肇基担任,三人推来推去。

    阮大铖开口说道:“兴华贤弟担任扬州师师长,我认为不妥,我已经向朝廷上奏,请朝廷对兴华几人所立大功进行封赏,必不止扬州师师长一职,故这扬州师还请刘将军统领为好。”

    史可法一听,心中顿时明白了阮大铖的意图,这是要拉拢罗剑为其所用,心中暗自高兴,心想正要向朝廷上奏,又恐马士英从中作梗,现在阮大铖上奏,马士英必不会阻挠,就不知朝廷欲让罗剑担当何职了。

    晚上的军事会议在罗剑府中召开,这是史可法要求的,他说罗剑府中地方大,又有那电灯照得亮堂,在那儿开会正是合适,阮大铖、陈子龙、任民育、何刚等人也参加了会议。

    会议最后决定扬州所有军队改编为扬州一师,师长为刘肇基,原甘肃军副总兵刘朝东为副师长、副总兵马应魁为副师长兼一团团长,罗剑提议乙邦才为参谋长,也获通过。其余楼挺为骑兵大队大队长,参将庄子固为二团团长,参将许谨为三团团长,参将陶国祚为四团团长,各团副职也已安排妥当,其下各营连由各团商定后报师部批准。

    最后在罗剑的建议下,原遵义知府何刚被任命为一师后勤部长,总管全师后勤,同时参赞军务,何刚慨然应命。

    张天禄和张天福兄弟却拒绝参与改编,史可法令其率所部另驻他地,第二天二人就带一千多部卒出扬州往南方而去。

    最后罗剑又提出的几条建议。

    一是军中敬礼制度,一律改为举手礼,以后扬州一师见上级均行举手礼,不再用跪拜礼。

    二是招收部分举人、秀才之类知识分子充实军中,用作教授军士识字,教育军士兵忠君爱国的道理。

    这两条建议却迟迟未能通过,就连史可法、任民育都表示了不同意见,但在罗剑的坚持和刘肇基的大力支持下,还是勉强通过了。阮大铖本想表示反对,见罗剑非常坚持,把要出口的话又收了回去。

    对王强的安排,让罗剑颇费思量。如若让其担任一团主官,王强肯定没有这个能力,不仅太年轻,对冷兵器排兵布阵更是外行。

    征求他本人意见,后来想到专门成立了一个特种大队,王强为大队长,汪泽诚为其副职。

    特种大队辖十支步枪、一挺机枪的火力组,另有一百人的投弹手,盾牌手和弓箭手二百人,专门保证机枪和步枪的安全,火力组和投弹组全部配备马匹,以保障机动能力,另有三百人的工兵部队也为其管辖。

    这个特种大队人数最少,其作战能力在这个时代却是最强,刘肇基对此安排也颇为满意。

    会议结束后,刘肇基迫不及待的带着全师团以上军官连夜去军中进行整编,他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大家适应新的军制,尽快形成战斗力。

    天长县城中多铎临时帅府中也在召开军事会议,下午孔有德的提议让多铎颇为心动,如今这扬州城已不可下,只得另寻他途攻击南京,而这**至浦口的路线就成了必然。如大军从天长向**进军,则扬州方向必须留下足够人马防止扬州军北上,结果在留下何人防守扬州军时卡了壳。

    按孔有德的意思是让耿继茂的天佑军和许定国的河南军留下,两军加起来也有一万五千人马,总兵力比扬州城中所有人马都多。多铎征求二人意见时,却遭到二人的强烈反对。

    耿继茂在扬州城下被马应魁的手雷给吓破了胆,认为仅这一万五千人马不可能防住扬州军前来进攻,许定国亲眼见到李遇春被炸死,更是不敢率军留下。

    多铎见二人尽皆胆寒,十分无奈,倘若强行把二人留下防守,恐怕等扬州军一来,二人不敢应战而逃避,则自己侧翼必然受扬州军威胁。

    万般无奈之下,多铎只得命韩岱率一千蒙古骑兵和五百白甲兵留在天长,又加派了原大顺军降将刘忠的五千人马,耿继茂和许定国二人这才勉强应了下来。

    当下计议已定,多铎令各部做好准备,明日起大军朝**方向进发。

第五十一章 刘为民的好消息() 
扬州一师整编颇为顺利,全师的大练兵已经全面展开,各级军官和士卒练兵热情很高,这让罗剑很感欣慰。

    招收读书人进入军中一事也是颇有收获。

    这个年代里读书人虽然不耻于从军,但现下朝廷如此不景气,也不知何时才能再次开科取士,不少秀才之下的读书人为了糊口,也不得不找些事做,况且这扬州一师对招收的读书人待遇颇丰,对这些人也有不少的吸引力,两天时间竟招收了五六十年轻的读书人进入军中。

    军事工作开局不错,罗剑有些担心刘为民那边建厂的事,这小刘跟孙来悦离开府中已经七八天了,不知已经进行到哪一步了,罗剑准备下午带人过去看看,没想到吃饭时刘为民和孙来悦急匆匆赶了回来。

    招呼二人赶紧坐下吃饭,刘为民却笑着说:“首长,不忙吃饭,我先把好事给你汇报了,你好多吃点。”

    罗剑一听忙问道:“可是玻璃厂建厂很顺利?”

    “首长,岂止是玻璃厂很顺利啊,好事都让我给遇上了。”刘为民笑着说道。

    “快点说,卖什么关子,真急人。”柳兰在旁边听得着急,不停地催着刘为民。

    “呵呵,好事不在忙上。首长,玻璃厂一事,我们先搞了一个小锅炉进行试验性生产,搞了三四天才成功,总算让一帮技术人员掌握了基本技术,至于如何生产成品还在进一步摸索中,这个我也不内行,我还得回来找点资料。”

    刘为民一边说着,一边让孙来悦从包袱里拿出一大块玻璃,罗剑接过一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