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猛士回明-第2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成栋现在就有些头大,洪承畴这么一走,二军何去何从,他得尽快拿主意了。

    是跟着洪承畴追过去,还是就衡阳等南京政府的指示?李成栋硬是纠结了一天。

    最后还是在曾溙的提醒下,李成栋下定了决心,二军全军开始追击洪承畴。

    “洪承畴这是要到四川自己称王吧?”曾溙说道。

    曾溙的话提醒了李成栋,到现在李成栋才反应过来,洪承畴这是想找个地方休养生息。

    “不能让他坐大了,咱们追上去缠住他!”李成栋说道。

    李成栋是说干就干的性子,定下决心后,就让部队收地搜寻船只,他也想走水路,这样不仅速度快,部队也没有那么辛苦。

    不过搜寻船只却遇到了麻烦,衡阳一带的船只早就被洪承畴搜刮一空,李成栋只找到有限的十几艘船,一点用处都没有。

    寻找船只耽搁了二天时间,李成栋没敢再等下去,命令全军也不坐船了,马上出发。

    罗剑想给二军换一些装备,不过现在的军工厂已经到了生产极限,短期内不可能再给二军换装,思前想后,罗剑决定让黄得功率二师和五师同二军会合后向四川一带追击洪承畴,而海军陆战队则按原定计划在东北登陆,拦住清兵逃向关外的退路。

    命令下达下去之后,罗剑随即动身再次前往沧州,准备与满清朝廷的最后一战。

    罗剑乘坐的还是柳兰专门为他定制的快船,这种快船虽然只安装了一台蒸汽机驱动,但船身并不大,船上结构也非常简单,而且船身细长,适合在河里快速前进。

    阳春三月,天气不错,罗剑坐在船头上看着书,他看的是《明史》,说来好笑,这部《明史》却正是满清朝廷后来编写的,而这个时空里满清朝廷恐怕再也没有机会来编写《明史》了。

    “还要不要编修《清史》呢?”罗剑有些纠结,这个时空里,满清并没有占领全中国,并不能算做一代王朝。

    “到时候再说吧,现在怎么想起这些了呢?”罗剑有些好笑。

    看到明成祖朱棣的“靖难之战”,罗剑发现国防军进攻北京的路线正好跟“靖难之战”是反着来的,连一路攻取的城池都一点不差,想想也真是巧合。

    放下手里的书,罗剑开始思考即将开始的战斗,想到今年就可打败满清,心里也有一点小小的激动,历史终究将被改变,自己几人在南方已经画了半幅画卷,接下来在整个中国该如何把画卷继续下去,这个将是最现实的问题。

    锁柱毕挺地站在船舷的一侧,胸前挂着的正是赵全交给他的九二式步枪,看到大都督大思考问题,锁柱向船上的其他护卫做了个手势,让他们把声音都放小一点,大都督思考问题的时候最喜欢安静了。

    “锁柱,这次回扬州没有?”罗剑却很快停止了思考,朝锁柱问道。

    “大都督,回了呢,我请了三天假,回去看了一趟。”锁柱赶紧上前一步回答道。

    “家里都好吧?父母身体怎么样?”罗剑关心地问道,他对扬州城外的张老汉印象很深刻。

    “他们都很好,现在家里日子好过多了,今年从县上领了不少化肥回来,我走的时候正在准备春耕呢,可惜时间太紧了,我没能帮上忙。”锁柱有些为自己没能给家里帮上忙感到歉意。

    “你今年有二十了吧?家里没张罗着给你找媳妇?”罗剑笑着问道。

    “大都督,我可不用家里找,这次回去,听说我给都督当卫队长了,家里媒婆倒是来不少,听说还有大户人家的小姐呢。不过我可不着急,等天下太平了,我还要到大都督说的军校里学习,江山打下来了,总得有人守着吧。”

    锁柱说到这里,颇有些骄傲,虽说是乡下人家,现在自己成了大都督的卫队长,以前看不起家里的那些人现在也上门巴结来了。

    “呵呵,锁柱你这想法好,即便是打下了江山,咱们军人哪也不能过太平日子,对军人来说,可不能有过太平日子的说法,咱们军人只有战争和准备战争。”

    创建军校的想法罗剑由来以久,不过未来的战争已经进入热兵器时代,自己根本没有时间去教学,现在的军校需要现在上过战场的一些老军人来言传身教,否则军校的开办意义不大。

    罗剑在济宁停留了一天,何刚已经在济宁建成一个大型军需补给站,罗剑去看了看,各种物资的储备倒是十分充足,粮草也足够多,看来何刚把打下北京城之后的俘虏和救济灾民都给算计到了。

    尽管是快船,从南京赶到沧州城外还是花了五天时间,乙邦才带着王强和马应魁到码头接到了罗剑。

    “首长,这次咱们要打进北京城了吧?”王强性子急,刚接到罗剑就问道。

    “嗯,咱们得加快点步伐了,这次不打下北京决不停下!”罗剑笑着说道。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五章 最后的挣扎() 
自从沧州被国防军攻占之后,北京城里愈发乱了起来,各种声音开始在坊间流传开来。

    关于谭泰之死在京城里也有几个版本出现,最常见的一个是谭泰被国防军抓住了以后给凌迟处死了,还有说谭泰是战死的,总之谭泰是自杀身亡的真相反倒被掩没在各种传说之中。

    多尔衮是知道真相的,因为谭泰的护卫统领最后被国防军释放了,辗转回到了京城,到多尔衮府上把谭泰临死前的遗言告诉了他。

    多尔衮在得知沧州城里粮草只够三天之用后,并没有责怪谭泰没有做最后的抵抗,现在他也没有时间再去责怪谁了,他知道,大清朝最后的日子也快来了。

    多尔衮不甘心,当初抓住时机入关,他本以为大清夺取天下指日可待,却没想到扬州城下出现的几个人竟用几年时间就改变了这一切。

    多尔衮没有去责怪多铎,他知道就是他本人去了,在当时的扬州城下也不会做得更好,多铎已经尽力了。

    失了沧州之后,大清朝廷已经乱做一团,沧州离北京城只有四五百里,国防军恐怕要不了半个月就会兵临城下。

    尽管明朝末年的时候,大清铁骑也经常深入关内,也曾光临北京城下,但那时的北京城却依然稳固,大清军队也只能来逛一圈就走。

    但多尔衮知道国防军是不会来逛一圈就走的,北京城的七万新军能不能守住北京城谁都不知道,多尔衮认为是守不住的。

    如果说以前只是偶尔起了心思,这时候多尔衮开始真的准备撤回关外了。

    准备的第一步就是要让自己的大兄阿济格率二万满族骑兵开始撤至盛京(沈阳)。

    今天在朝上多尔衮就一直在想着这件事,整个上朝期间都是无精打采地,也不开口说话,他不说话,整个朝会开得沉闷无比,只有几个汉臣奏了几件小事就草草散朝了。

    多尔衮低着头准备从武英殿离去,一个小太监来到面前。跪在地上禀报说皇太后有请。

    皇太后这个时候找自己到底有什么事?多尔衮有些纳闷,但还是跟着小太监到了慈宁宫。

    此时的慈宁宫并非重新修建的慈宁宫,原来准备重修慈宁宫的事被战事给耽搁了下来。

    等到了慈宁宫一看,小皇帝顺治散朝后也来到了这里。多尔衮上前给皇太后和顺治躬身施了一个礼请安后。在皇太后给他准备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叔叔,我大清入关定鼎北京已经有五年了吧?”布尔布泰虽说与多尔衮颇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但儿子在场,还是表现得极为正式,与多尔衮说话还隔着一个帘子。

    “回太后的话。已经五年整了。”多尔衮不知道布尔布泰到底是何用意,只得随口回答道。

    “哀家可是听说叔叔已经准备撤回关外了?”多尔衮从布尔布泰的话里听出一些不满。

    “不知太后从何处听得此言,尽管谭泰没能守住沧州,但京城光新军就有七万,更何况我大清勇士大部都在京畿一带,守住京城自是没有问题。”

    听了皇太后的话,多尔衮心里不禁一惊,心道是谁嘴这么快就把消息传到宫里来了?嘴里应付着,心里却思忖开了。

    今年已经十一岁的顺治小皇帝用不满的眼光看着多尔衮,他对多尔衮的怨恨已经由来已久。今天就是他上朝前就找皇太后告了多尔衮一状,这才让太后把多尔衮找来责问。

    “我大清自马上取天下,靠的是什么?叔叔难道忘记了吗?而今我大清定鼎北京仅才五年,而今天下未安,叔叔竟欲退回盛京,我大清若以偌大之天下尚不能对抗南京,倘若回到关外苦寒之地,又有何法与其相抗?”不等多尔衮想出所以然,皇太后接着问道。

    “这…”多尔衮被布尔布泰皇太后给问得说不上话来。

    “不过几个妖人以‘天使’之名盅惑天下,尔等竟被其弄得一筹莫展。我大清取天下乃是天命所归,必不会被妖人所乘。哀家还望叔叔同众臣奋起精神,整顿兵马,早日打败妖人。还我大清之朗朗乾坤。”

    尽管皇太后布尔布泰说得慷慨,但多尔衮却是满心的无奈。

    “几个妖人?真要只是几个妖人倒还罢了。”多尔衮心里想道。

    “请皇太后和皇上勿忧,臣自会整顿兵马守住京畿,必不会使敌军兵临京城惊了太后和皇上。”多尔衮实在不想多说话,跟这一直住在深宫里的母子俩也说不明白。

    “叔叔整日操劳国事,还望叔叔多保重身体。”布尔布泰掀开帘子走了出来。顺治小皇帝看到了,极为不满地看了她一眼,布尔布泰却并不在乎。

    从慈宁宫出来,多尔衮更加郁闷。他知道今天皇太后和小皇帝把他找去,是不想撤回关外的,看来这不仅是皇太后和小皇帝的意思,还有很多大臣的意思在里面,如果只是那些汉臣,多尔衮倒不在乎,怕就怕还有许多满人和蒙古大臣也是这个意思。

    多尔衮也不想撤回去,就象一个人突然有了钱,过了几年富裕日子,现在一下又让他回到从前,重新回去过苦日子,那种滋味恐怕谁都不想去品尝。

    “把范先生请到府上来。”多尔衮对身后的侍卫招呼道。

    自从沧州失守后,范文程更加沉默寡言,上朝时几乎不发一言,今天多尔衮相招又不得不来。

    “范先生请坐吧。”多尔衮无精打采地说道,他的身体最近也非常不好,早年的沙场征战留给他一身的伤病,春天到了总是浑身都不舒服。

    范文程给多尔衮躬身施了个礼,这才到客位上坐了下来。

    “范先生,我大清如今真的已经穷途末路了吗?”多尔衮这话问得有些直接,更是有些痛苦。

    “这…不知摄政王是想听真话还是想…”范文程欲言又止,想了想又咬了咬牙,这才说道。

    “范先生但请直说无妨,本王还是受得住。”多尔衮看了一眼范文程,当初直言敢谏的范先生如今也变得躲躲闪闪,这让他觉得人心真是难测。

    “依臣之见。现而今我大清当遣使节与与南京和谈。”范文程这话说得有些艰难,说完还看了一眼多尔衮。

    “范先生,我大清现如今与南京已成不死不休之势,如何能与其和谈?”多尔衮知道范文程另有他意。但还是顺着他的意思问道。

    “臣以为如果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