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猛士回明-第1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范先生,汤若望从西洋请回来的工匠倒是已经到了,可是他们对扬州军的火枪能够打那么远,还能破三层甲,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咱们现在必须弄一支他们那样的火铳来才能破解,这个你下去以后安排吧。”

    范文程答应了下来,二人继续对着桌上的资料不停地讨论着,不等他们讨论完,就有人来王府送来了奏折。

    多尔衮打开手里的奏折,眉头一下就紧锁了起来。

    “范先生,你看看吧,扬州军这次可是锁住了咱们的喉咙了。”

    “锁喉行动”是罗剑和史可法商议之后确定下来的。

    这个行动早就在罗剑的计划之中,一直到现在才实施是有原因的。

    “锁喉行动”就是封锁运河,封锁满清的粮道。自从运河开放以后,扬州军倒也没有为难从运河上运粮的满清粮队,这些粮队都是以商队的名义,南明朝廷和扬州军也都知道,大家心照不宣而已。

    到现在才决定要封锁粮道,是因为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这个时候施行对满清的压力最大。

    罗剑知道即使再怎么封锁粮道,也不可能把满清军队饿垮了,毕竟其占领的区域已经足够大,即使封锁了运河,粮食也可从陆上运输,只不过成本大增而已。

    罗剑也知道这么做对满清治下的百姓影响犹大,但为了逼迫满清开放贸易,只得狠下心实施了“锁喉行动”。

    “兴华,你说这次咱们能逼迫满清开放贸易吗?”史可法仍是有些担心。

    “这个很难说,就看多尔衮对夺取天下到底有多大的决心了,如果其心甚大,则必全盘考虑治下百姓生活,这样其妥协的可能性就较大。”罗剑冷静地分析道。

    自从商船第二次归来后,获得的巨额利润已经在扬州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各个工厂现在都是开足了马力生产,由于蒸汽机的投入使用,效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正因为如此,即便是扬州正在准备第三次组织船队出海,但生产的商品仍是积压不少。

    前不久刚刚成立的扬州商会已经多次向大都督府请求,请求扬州军尽快打开满清的贸易渠道,这也是罗剑急着实施“锁喉行动”的原因之一。

    尽管目前北京城里的米价已经涨到了三两多银子一石,但多尔衮并没有准备屈服。

    虽然没有学过政治经济学,多尔衮也知道如果开放了贸易,扬州必然会从中得到极大的好处,这正是多尔衮所不愿意看到的。

    再说多尔衮最近一段时间精力全都放在了将作监,因为孔有德派到扬州的密探已经搞清楚了扬州步枪的秘密。

    扬州步枪打得远、打得准的原因原来这么简单,这让多尔衮有些没想到。

    只在火铳的枪管里刻上膛线,用后面带个凹坑的铅弹就行了,这是密探报回来的消息。

    尽管北京城里制作火枪的匠人们费尽心机,千辛万苦总算弄出几支有膛线的火枪来,这已经足够让多尔衮大喜过望。

    听说以后,他急匆匆赶到将作监,拿起已经制作好的火枪,反复看了看,觉得跟以前的鸟枪差别也不是很大,只得让人先试试再说。

    试枪的结果却让多尔衮再次大喜过望,三十步的距离,二寸厚的木板竟被这鸟枪给射穿了。

    “再试,再试!用三层甲再试试。”多尔衮有些迫不及待了。

    这次靶标被移到五十步的距离上,虽然打了很多枪才打中,多尔衮还是亲自到靶前仔细看了看,见三层甲都被穿透,心里这才踏实下来。

    多尔衮转身就对仍负责着将作监的范文程说道:“范先生,其他火铳暂时不造了,全部造这种火枪。”

    没想到范文程却苦着脸说道:“启禀摄政王,此火枪枪管制造极是不易,倘若全部造这种火枪,恐怕一月也造不了几支。”

    “那扬州为什么就能大量生产?”多尔衮疑惑地问道。

    “臣也不知他们用了什么方法,密探的报告里并没有说到这一点。”范文程无奈地答道。

    不等多尔衮再去细究原因,几位满人大臣竟找到将作监来了。

    “有什么事?”多尔衮听说这种火枪不能大量制造,心里正不爽,见几个大臣过来找他,沉着脸问道。

    “启禀摄政王,北京城里粮价飞涨,已经到了四两银子一石了,再这样下去,饿死的百姓恐不在少数,请摄政王早日调粮,迟则恐引起民变啊。”大学士刚林硬着头皮上前说道。

    “不是让洪承畴火速从湖北调粮北上吗?怎么到现在还没消息?”多尔衮皱着眉头说道。

    “范先生,你让那些西洋人多多想些办法,这种火枪必须大量制作,这事请先生多操些心了。”多尔衮说完匆匆和几个满臣回到了武英殿。

    “遏必隆没有与南明朝廷交涉过吗?”多尔衮刚刚坐定就开口问道。

    “交涉过了,但这次扬州军是以查盗匪的名义扣留的运粮船只,南明朝廷也是无法。”刚林在旁边说道。

    “那咱们只能答应扬州的要求了?”多尔衮恨声说道。

    “摄政王,臣觉得开放贸易也不一定是坏事,扬州的货物虽然进了我大清治下,只要朝廷下令,官绅百姓一体不准购买,想其货物要卖出也难,而我大清则可多派人以商人之名进入扬州,也可学些其生产之法,不知摄政王意下如何?”索尼显然是经过思考才提出的建议。

    听了索尼的建议,多尔衮陷入沉思之中,刚才范文程的话犹在耳边响起,这同样的东西,到了扬州怎么就会变得如此不一样呢?扬州到底用什么办法大量制作火枪枪管的呢?

    还有那玻璃,自从扬州的玻璃进入大清之后,不少大清的商人也开始试着制造,但弄出来的东西就是不行,不知道这里面到底还有啥窍门,嗯,是应该多派人去学学了。

    只是被扬州逼着这么做,多尔衮心里实在不甘,又想了半晌,这才开口说道:“扬州货物进入我大清,必须加以重税,好处不能全让他们得去了。”

    索尼赶紧应了下来,转身就要回去安排。

    “等等,进入扬州的商人,你多安排些山西范家的人,他们对我大清忠心耿耿,其皆是汉人,偷学技术也快。”多尔衮对索尼交待道。

    “臣明白。”索尼转身出去安排去了。

    “兴华,满清朝廷妥协了!”史可法兴冲冲跑到大都督府找到罗剑。

    “宪之兄,你来看看,事情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满清朝廷里还是有人头脑很清醒啊。”罗剑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情报是赖福的安全部收集来的。

    史可法接过文件夹,打开仔细看了起来,看完了之后也是眉头紧锁。

    “那咱们怎么办?满清竟要对进入其治下的货物加以重税,如此一来,咱们的商人们还愿意去做生意吗?”史可法担心地说道。

    “这个不用担心,只要有利润,商人们就不会放弃的。”罗剑担心的并不在此,而是满清朝廷竟弄出了米尼枪,尽管其现在并不能批量生产,但毕竟已经弄出来了。

    “宪之兄,咱们的技术保密必须加强,倘若满清把一些关键性技术偷学走了,咱们的麻烦就大了。”罗剑说道。

    罗剑指的是一些制造技术,比如制作枪管的技术,虽然难度大,但只要把握了其中的诀窍,尽管慢一些,但总能生产出来。如此一来,一旦满清军队中配备了一定数量的米尼枪,对扬州军的威胁就大了。

    “兴华,你准备怎么做?”史可法听了罗剑的话,也很是担心。

    “安全部要加大工作力度,咱们其他部门也要协力加强对各关键部门人员的审查,关键的部门必须用最可靠的人,这事就请宪之兄多多操心了。”罗剑说道。

第一百八十四章 另一场交锋() 
经过赖福精心整合以后安全部工作效率大有提高,几天时间竟查出了几十个满清派来的探子,有象赖福一样是孔有德派来的,也有满清朝廷从其他渠道派来的,总之揪出了不少。

    但罗剑和史可法并没有因此松了一口气,这段时间反倒更加郁闷了。

    原因很简单,满清朝廷的科举考试开始了,这在扬州的读书人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南明朝廷现在官多为患,马士英自是没有再开科举的意思,但扬州由于工商业的极大发展,最近又新添了不少部门,这些部门大都是人们没有听说过的,既不是工部,也不是吏部,而是工业部、财政部和教育部。

    这些部门的级别按照大都督府的解释,是归大都督府管辖的,按照人们的普遍理解,这不相当于朝廷的工户、户部和礼部吗?

    不管是吏部、工部还是工业部、教育部,你总要官员不是?但朝廷不开科举,扬州的官员又是自己选用,那读书人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满清朝廷这次科举很是开放,对以前崇祯朝的秀才、举人、进士一律认账,换句话说,就是以前在明朝取得的文凭大清朝一律认可。

    有举人和进士身份的,只要到官府备案,提供有效凭证,即可由官府安排官职,这一条吸引了不少崇祯朝的举人、进士们,现在在南明当官无望,到满清去当个官也是不错,这是一部分读书人的想法。

    当然更多的读书人是不愿意到满清朝廷去做官的,这些人占了大多数,前段时间大家都听说扬州政事清明、唯才是用,不少满清治下和南明其他地方的读书人都跑到了扬州。

    到了扬州并非他们想像的那样,来了就能做官,这让很多读书人很是失望,很多人在扬州呆得久了,慢慢就聚集到了一起。

    史可法的聚贤馆如今挤满了各地来的读书人,不少人都是有举人和进士身份的,这些人没事就去找史可法,要求扬州给他们安排官职,这让史可法很是头疼。

    一年多来,经历过太多事情的史可法已经深深知道,这些崇祯朝的举人、进士们是无法胜任现在扬州目前管理任务的,但这些人都是慕名而来,如果放任不管,对读书人的打击也确实太大了,弄得不好,又把他们都给满清送去了。

    头疼之极的史可法又跑到了大都督府找到罗剑商量。

    “兴华,咱们怎么办?这些读书人不敢来找你,一天到晚缠着我,我都被他们烦死了。”史可法一来就向罗剑大吐苦水。

    “是啊,最近一段时间我也在关注满清朝廷的科举考试,你看这份资料,从咱们这儿跑了的侯方域都已经参加了满清的科举考试,还取得了不错的名次,这些对咱们的读书人都是很大的冲击啊。”

    罗剑给史可法递过一份资料,史可法接过来认真看了起来。

    “侯方域真的参加了满清的科举考试了?”史可法有点不太相信。

    “宪之兄,你仔细看看,这上面说得很清楚,他这次好象是中了进士吧?”罗剑笑着说道,一个侯方域并没有太放在他的心上。

    侯方域回到老家河南归德(商丘)后,还是安静了几个月,但由于以前的复社四公子名气确实不小,不久就连驻军归德的多铎也知道侯方域从扬州跑回来了,竟亲自上门拜访,让侯方域和其家人很是受宠若惊。

    再后来侯方域得知扬州军不断获胜的消息,有些后悔离开扬州,但覆水难收,并不想回头的侯方域干脆直接投靠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