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乌衣天下-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王家也住在乌衣巷,就在谢家对门。

    所以王司徒家的牛车轻轻松松地从孔、谢、桓三家的牛车间驶过。

    嘎嘎嘎——

    谢安不知是不是自己耳鸣,居然听到鹅的叫声,正疑惑时就见王氏的牛车上,有只大肥鹅从车厢里拱出了个屁股。

    一双白皙的小手又将它抱了回来,紧接着又有几只小白鹅钻了出来,总之,里面那人忙得很,王家的牛车刚进了巷子,不得不停了下来。

    能和鹅同车,这也是稀罕事,只是不知里面那位是琅琊王氏的哪位……

    谢安正笑着,忽然想到什么了,迈着小短腿不禁想冲出去,可手还被大哥紧紧握着。

    谢奕奇怪自家一向淡定的三弟,怎地如此冒失?

    “那车上是不是王、王……?”

    他要说是当然是书圣王羲之,琅琊王氏王司徒的侄儿。

    王羲之爱鹅可是出了名的,而且有典故的!

    就见那王氏牛车停了,几只小鹅滚落在地,乱喳喳地叫着,一只大白鹅被雪团似的女童抱了出来。

    女童脸有些婴儿肥,显得珠圆玉润,但眼神有点呆,大约是过于专注身边的鹅了。

    女童抱着鹅非常吃力地被女仆搀了下车,但她也不肯将鹅假手于人,向巷子里的家摇摇晃晃走去。

    而她身后跟着一群乱叫的小鹅,和无可奈何的家仆。

    见此情景,众人面面相觑。

    “是熙之妹妹回来了啊,这回又从哪儿寻到好鹅了吧?”孔严如是道。

    熙之?王羲之?真的?

    是我打开东晋的方式不对吗?

    一代书圣怎么会是女的?!

    而且还是跟自己年纪差不多大,萌萌哒的萝莉?

    于是,谢安有些懵了。

    鹅声渐远,谢安还沉浸在一股隐隐不安的心绪中,想着等回家再问问,邻家那位未来的书圣到底是男是女。

    这时就听孔严问道:“无奕兄,这位便是你家三郎?”

    孔严虽极力保持着风度,却冷得连说话声音都在抖。

    谢安从容回答:“安见过孔家阿兄。”

    “你我本是邻居,不必如此多礼,天色已晚,不如邀我和桓常侍一同去贵府做客,无奕兄,我可等你喝酒很久了!”孔严也不知受了什么刺激,走上前来,双臂一伸,就将小谢安抱在怀里,一副和善邻家大哥哥的笑脸,让众人心中一阵不适。

    作为当事人,谢安被这位孔大哥突变的画风给吓到了。

    人生在世,全靠演技啊。

    幸好是被大哥谢奕抱习惯了,谢安一脸镇定地展露笑颜,“此事甚好,阿兄在剡县也时常感叹无人陪他醉饮一番呢,可惜安年幼,不能饮酒。请问这位伯伯是……”

    他眼珠一转,目光落在旁边那位一脸迷之微笑的中年大叔身上,士人打扮,也是广袖轻袍,潇洒轻薄的服饰在寒风中瑟瑟飞扬。

    他多想提醒一句,伯父啊,老寒腿风湿就是这么冻出来的啊。

    谢奕连忙介绍,“无奕拜见桓伯父,阿狸,这位是桓伯父也住在乌衣巷,是与咱们伯父同列江东八达。”

    桓彝轻描淡写化解之前两家嫌隙,“既然是去谢叨扰,那就有请主人家的车开道,我同彭祖随后。”

    谢安总觉得这位大叔望着自己的迷之微笑有些可怕啊。

    “正是如此。”孔严抱着谢安,左右端详着,心道,这面有病容的小孩似乎没什么特殊之处,不过胜在长相清秀。

    年仅四岁便能写得能一手入墨道门径的书法,这谢家默不做声地居然培养了这么一个人才!

    虽然士族里天赋极佳的孩童不少,但多在高门世家,家学渊源,相比谢家才两代官宦,,底蕴根基都薄弱。

    总之,孔严也打定了主意,一定要亲眼看看谢安的才学是否属实,说不准这诗前两句还是谢奕想的呢!

    这不,他就厚着脸皮抱着谢安不撒手,心中发誓,一定要弄清楚,不然今天就白白被这小孩打脸了!

第五章 论墨品诗() 
第五章:论墨品诗

    折腾半天谢安总算能够回家了,虽说是被孔严抱着回去的。

    无奈自己如今只有四岁,孔严就算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士也会死要面子将他送到谢父手上。

    “阿狸入冬之后吃得多,辛苦你了。”

    大哥谢奕在父亲面前憋着笑,幸灾乐祸。

    谢氏家宅与孔家相邻,虽说是相邻,却也有一段极长的距离,桓彝家就隔得更远了。谢氏大门斜对面就是琅琊王氏王司徒家,王司徒虽提倡朴素,但气派不减。

    谢氏稍显门庭冷落,而且刚有人过世,更显凄凉。

    谢父名谢裒,字幼儒,自幼文笔出众,一出仕就在先皇身边做文书。

    不过他名声并不如逝去的兄长谢鲲大,而且表字中有个儒字,更不受当今文坛青睐。

    毕竟这时期上层社会玄学盛行,清谈之风更甚,名流士人见面不清谈辩论一番,都显得不亲昵了。

    不过今夜是为谢安兄弟洗尘的家宴,无需如此。

    两位来客与谢父寒暄过,仆人布菜,谢安与大哥安静地坐在一旁,一个开吃,另一个酒瘾已犯。

    这是谢安第一次与父亲相见,之前家中谢父每月都会有信寄到剡县,谢安花时间看过,只觉得父子二人关系并不是很亲昵,毕竟谢安自两岁起就跟在大哥身边,逢年过节也不曾回家。

    桓彝:“无奕两年外放之期已过,历练得当,是该回来了。”

    谢父:“只怕他性子无羁,回来便惹祸。”

    孔严:“哎呀,恭喜无奕兄。”

    这是谢父和桓彝聊起了谢奕回京之事,孔严在一旁插嘴。

    他们聊他们的,谢安继续吃。

    慢炖的老母鸡汤颇为鲜美,鱼羹也清甜,渍腌过的萝卜皮脆美无比,这让被牛车颠了一路肠胃不爽的他胃口大开。

    只是这时牛是重要交通工具,一般家中不轻易杀宰,少了许多美味。

    又听桓彝道:“论幼舆之名,实不应薄葬石子冈,只是如今我朝初来江东,若不是有王司徒竭力周全,只怕这国库如今还是入不敷出。”

    幼舆是谢鲲的表字,这下话题又转到谢鲲去世的事上。

    晋尚薄葬,南迁朝廷本就不富裕,加上连年战乱百姓也贫穷,当权者提倡此道,以正风气。

    因此死后葬在平民墓区的石子冈,又为这风华冠绝的谢鲲添了一道口碑。

    在座诸人因谢鲲之死而感叹,谢安见状也停筷乖乖地端坐,谢父就坐在他右手边,这时伸手摸了摸他的头,“阿狸,家中食物可吃得惯?”

    “好吃。”谢安点头,“不过刚想到安未能赶上葬礼,心中又愧又憾,就没有胃口了。”

    “无事。”谢父见他病容,轻叹,“我谢氏子弟一向多病,你伯父也因病去世,我接你回来也是由此。月前无奕来信还道你在盛暑大热,晕了两夜才醒来。若有胃口,多吃一点,这半月赶路,也辛苦了。”

    桓彝也道:“幼舆是七贤般的人物,定然不会介怀。”

    竹林七贤盛名已久,是士人的典范,而谢鲲的性情如七贤般洒脱、放荡不羁、忘情外物,加之他清谈、啸咏鼓琴都极为出色,身受士人推崇。

    谢安心中一动,不由道:“若伯父如果遇上七贤,定会被他们邀入林中游乐。”

    此言一出,谢父先是一怔,嘴角微弯,甚是宽慰。

    谢奕身为弟控自然连连点头,“阿狸所言甚妙!”

    连孔严也对这小孩高看几眼,进门之前被打脸的怨气消减不少,只是仍有几分不甘和说不明道不清的嫉妒。

    自己竟然会嫉妒一小屁孩?好歹我也是堂堂孔圣世孙近亲!孔严如是想着,又念及桓彝所摹诗帖,顺势道:“今日侄儿所见,谢家虽痛失一才,却又幸得一才。”

    桓彝正欲说起此事,借此时机将自己摹的谢安祭诗拿出,谢父一观,不由笑道,“孩童稚作,不得当真。”

    之前谢安曾在大哥的指点下回过一封家书,所以谢父认得他的字。

    谢安也凑过去看,有些佩服这位带着迷之微笑的大叔,自己那手字被他临摹得惟妙惟肖,连在冰上书写与几案上不同手感都表现了出来。

    谢奕赞道:“阿狸你可知道,桓伯父临书最为出名,无论谁的字只稍被他看一眼,便能摹得分毫不差。你看,你这‘磊磊石子冈’中有七个石,你故意写得每个石都不同,伯父也能将它们间细微差别捕捉于笔下。”

    桓彝道:“正因这七个石在细微中有所不同,才难得可贵,虽为稚作,却隐隐笔锋初成,已然踏入墨道!”

    谢父谦逊道:“茂伦所言,太过捧杀小儿。”

    桓彝知道谢父为人谨慎,道出自己前来的目的,“我桓茂伦既然位列八达,主品评之职,自然要慎之又慎,所以今日急不可耐,想要再看三郎手书。”

    “品评?”谢安十分奇怪,心道,若是九品中正制的品评,也得等到自己弱冠之后,现在是个什么缘故?

    孔严即使担当解说,“看来无奕兄并未对三郎言明,我朝承魏选官制度为九品中正制,后发展成九品三榜,以激励士人。”

    “其中一榜名为‘墨魂榜’,墨含书画,而想要入榜,需得正中官逐级品评,而这江左八达皆为八位最富资格的最高品评官。”

    “墨魂榜无论年龄老幼,只要有书画能力者皆可入榜。”

    谢安迅速接受了这一打开方式不正确的九品中正制。

    反正连王羲之可能都变成了萝莉,还有什么不会变的,他了然道:“所以桓伯父想亲眼见我写一帖?”

    “正是。”桓彝点头。

    当即谢父命人撤席,仆人奉上笔墨,孔严又道:“方才听无奕言,三郎四岁能成诗,不如就做一诗如何?”

    谢奕撇嘴,冷冷道:“作诗又不是喝酒,哪有想有就有的道理?孔彭祖你这话可是在难为我三弟?若他做不出好诗,你就能拿着由头笑话小孩了是吧?”

    孔严傲哼一声,“无奕兄言之凿凿,如今是心虚了么?”

    谢安腹诽,这位孔家哥哥憋了这么久,认定四岁孩童不会作诗,所以也只憋出这么个主意,看来这人也不坏,就是喜欢与大哥斗嘴,又被自己以退为进给摆了一道,面子上过不去。

    说实在他自己并不擅诗词,怎奈脑子里装了魏晋之后的无数绝妙诗词,若不用岂不是对不起老天给他穿越的机会,但如今他才四岁……若诗词太过夺目,恐被视作妖。

    于是他跪坐在席上,扫视了一眼堂外,院落里栽种着梅花,梅枝上早结了许多花苞,几点殷红在薄雪中悄然绽放,穿堂风潜夜而入,而梅花在枝头巍然不动。

    谢父与桓彝在旁烹茶等待,谢奕与孔严两人互瞪着眼,纵然如此,房中仍是一片寂静,留给他足够的思考空间与时间。

    良久,故作苦思状后,他为难道:“安想出两首。”

    孔严一怔,“两首?”

    “是的。”谢安眨了眨眼睛,在孔严的注视下,信手写下第一首。

    孔严未等墨迹干,拾起几案上的麻纸,逐字读了出来。

    卧梅又闻花,卧枝绘中天。

    鱼吻卧石水,卧石搭春绿。

    越读越是疑惑,孔严看了一眼已低头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