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四世三公-第5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尉九年,统治少数部族,对兼并者予以压服,对豪强者使其离散。凡是逃走的奸邪之人,为胡人出谋划策不利官府的,田豫都挑拨离间他们之间的关系,使他们的凶恶阴谋不能得逞,聚居在一起却不得安宁。田豫的计划还没有完全实现。幽州刺史王雄的党羽欲图让王雄担任领乌丸校尉,因此诋毁田豫扰乱边境,为国家生事。朝廷于是把田豫调任汝南太守,加官为殄夷将军。

    此后,田豫又被调任到南边去抵御东吴。

    有一次,孙权号称统帅十万大军攻打新城,征东将军满宠准备率兵前去救援。田豫劝说满宠到:“敌人竭尽全力大举出动,不只是为了争夺小利,他们是要借助攻打新城以引诱我出动大军。应该听任他们攻城,挫败他们的锐气。不应该与他们争高低。他们攻新城不下,士兵必然疲惫;等其疲惫之后,我们再出击,可大获全胜。如果敌人知道我们的计划。就不会再攻城,必定会自动退走。我们若现在进兵,正中了他们的诡计。此外,大军出动的方向,应该使人难以预料,不应该让军队自己筹画。”田豫都予以上奏。明帝表示同意。敌人只得退走了。后来吴军又来侵扰,田豫前往抵御,敌兵立即退走。许多军士深夜惊喊:“敌人又来了!”田豫安卧不动,对众人下令说“敢行动者处死”。此后,果然不见敌兵。

    此后,田豫被迁升为使持节护匈奴中郎将,加官振威将军,领并州刺史。境外胡人闻知他的威名,相继来朝贡献。他所管辖的并州界内清静安宁,百姓都归心于官府。并州边境的胡人只是听说田豫担任并州刺史就已经被吓得来朝上贡,可见田豫之威名。后来,田豫以年级老迈为由,请求辞官,司马懿不同意,田豫却坚决辞官,最后活了八十二岁去世,这算得上是绝对的长寿。而且,田豫也是曹魏麾下少数几个能够得到善终的高官之一了。

    而田豫,便是田楷的从弟。袁常也不知道田豫现在还在幽州,还是已经在刘备麾下了。不过,问题也不大,反正有田楷在自己的麾下,想来田豫最终能够落到他袁常的手中。如此一个人才,袁常又岂会放过?

    “如今幽州军区司令部和各军分区已经安排妥当,接下来,便是关于各军官军衔的封赏。”

    军衔是一个军官的荣誉,就好比朝廷封赏的爵位一般,故此,听得袁常的话之后,一众军官都是眼巴巴的看向袁常,期待自己能够获得的军衔。

    “赵云司令统领大军攻克幽州,身先士卒,指挥得当,功绩过人,拟定为大校军衔;待从军校毕业之后,再提升为少将军衔;阎柔副司令,在击退乌丸、东部鲜卑等异族战斗中功勋卓著,奋勇当先,拟定为上校军衔,待从军校毕业之后,再提升为大校军衔;太史慈于渤海郡之战中身先士卒,指挥得当,功绩过人,拟定为上校军衔,待从军校毕业之后,再提升为大校军衔…”

    其后,于禁,韩恂,公孙续,公孙冉,鲜于辅,鲜于银六人提为中校军衔,军校毕业之后,再提为上校;至于典韦,却是最为杯具,是众人之中军衔最低的一个,仅仅获得了少校军衔。

    “主公,俺怎么就只获得少校。俺知道不如子龙他们,最不济,俺也应该有个中校不是,主公你是不是说错了?”

    典韦听了袁常封赏的军衔,当场就表示不服。

    袁常拍了拍典韦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说道:“洪飞,你要知道,军衔是对一个军官能力的认可。这个所谓的能力,并不仅仅是指武力,更主要的还在于指挥能力这一方面,你造嘛?奋勇杀敌的士兵从来都不缺,或许你觉得你杀的敌人更多,可是,你要想想,倘若没有好的指挥,就这么一股脑的冲杀上去,又如何能够做到战争的胜利?本州牧向来是赏罚分明,可是,这一次在你的封赏问题上,本州牧却是愧对于士兵们的厚望。洪飞,你说说,自出战以来,你可曾指挥过一场战斗?可曾起到过关键性的作用?没有了是不是?按照你的功绩,本来至多只能获得一个尉级军衔,可是,本州牧念着你的勇武和忠心,特别提高了你的封赏,如此有违本州牧公正严明的态度,我心甚为不安啊!”

    典韦被袁常说的一愣一愣的,再看袁常那一副愧疚的表情,内心的不服顿时烟消云散,生怕他再闹下去,连个少校的军衔都没有了。现在好歹跟赵云他们都处在校级军衔,若是惹恼袁常,封他个尉级军衔,他哭都没地方哭了。

    “各位,你们也当牢记,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本州牧要的不仅仅是勇武杀敌的猛将,而是要能够指挥作战胜利的帅才。所以…”

    袁常顿了顿,嘴角升起一抹奸险的笑容,接着说道:“所以呢,以后,但凡想要获得将级军衔的军官,其中有一个要求,那便是必须从军校合格毕业。倘若没有从军校合格毕业的,终生都无法获得将级军衔。”

    袁常此话一出,顿时就让一众军官们哀嚎声四起。

    原本的他们还想着进入军校之后得过且过,混混日子就算了。但是,袁常如今却是说了,要合格毕业,以后才有机会获得将级军衔的封赏。很显然,袁常这话并不是开玩笑。要是不能毕业,即便获得再大的功劳,最多也就是个大校,估计都会被人笑死了。

    当然,众人之中赵云其实是内心中最为紧张的一个。要知道,如今他可是第一个要通过考核,获封少将军衔的军官,要是他没有合格毕业,那乐子可就大了。(未完待续。)

    ps:  求支持,支持!

第五零三章 授勋仪式() 
【ps:昨天上传的时候系统提示数据错误重新上传,结果就变成同一章上传了两次,现在已经在编辑的帮助下修改了内容!对造成困惑的亲们表示歉意!】

    幽州北京城,本为幽州治所蓟县,经袁常大手一挥,自此改名为北京城。

    袁常将原本的蓟县设为内城,同时以蓟县为忠心,朝四个方向分别扩充一些范围,修建城防,向前世的首都北京靠拢。

    当然,袁常想要在短时间内将北京城打造成前世的首都那般,自然是不可能的事。要知道,北京能有如此规模,还是从明成祖将都城设在北京之后,就开始扩充修建北京城,历经明清两朝,到建国时一共有将近六百年的时间,才能打造成北京城那样的规模。反正袁常是不指望在他手上能把北京城彻底建好,今后还要交给他的子孙来慢慢修建。当然,如果袁常能够像秦始皇修建长城,还有隋炀帝修建大运河那般,不惜人力和财力,估计也能够完成目标。只是,袁常的脑子还没有秀逗,自然不会作出这种饮鸩止渴的行为。

    北京内城只有一个军营,那便是典韦统帅的卫戍第一师的军营。而在北京的外城,袁常设置了三个军营,分别是东大营、北大营和西大营。三大营每个营驻守一万士兵,隶属于涿郡分军区的三个师。涿郡分军区的军长是典韦,不过,典韦统帅卫戍第一师,这三大营则是交由赵云这个司令统帅。

    距离袁常提出变法改革已经过了七天,幽州境内的十郡一属国都已经接收到了袁常改革变法的命令。而今天,袁常带着麾下一干将令和郭嘉,刘和个文官,来到了北京城外城的东大营。

    之所以今天齐聚东大营,乃是为了进行授勋仪式,同时,幽州十大分军区的各军官。也将点齐自己麾下的兵马,前往各自的驻军区。

    袁常当初渤海郡有八万兵马,后来刘和加入袁常,也带来了二万五千兵马。然后等到公孙瓒麾下归顺之后,幽州的十万兵马,加上公孙瓒的一万五千白马义从,如今幽州的兵力达到了二十多万。当然,这二十多万兵马之中。真正能算得上是士兵的,其实也就十万左右。

    首先,袁常的八万兵马都是当初精挑细选的,不仅有渤海郡的青壮,也有冀州其他几个郡的青壮,经过训练,这八万士兵可以算得上是精锐了;而刘和那二万五千兵马,其实就是一些农民,战斗力根本没有多少;此外,便是公孙瓒的一万五千白马义从也是精锐士兵;至于那十万士兵。只有少部分是一些老兵,其余的大部分是公孙瓒为了应对袁常和袁绍进攻幽州而临时招募的新兵,战斗力也同样没多少。

    因此,鉴于如此情况,袁常也让麾下将领适当的裁减士兵。当然,也不能直接跟士兵说你要被裁员了,估计这样做会让军心大跌。故此,裁减士兵也有一些条件。例如家中独子的裁减,有身体不适的裁减等等。反正该怎么做不用袁常操心,甩手掌柜被袁常诠释的淋漓尽致。

    除却一些必要的守军之外。幽州的士兵基本都已经聚集在了东大营内。

    营内十几万士兵,排列好阵型,一个个皆屏气凝神,昂首挺胸的站立着。而袁常则率领着一干将领。郭嘉和刘和缓缓的向着最前方的点将台走去。在往点将台走去的时候,袁常很是骚包的挥了挥手,大呼一声“将士们,辛苦了”,可惜,这些士兵哪里知道袁常是什么意思。一个个都大眼瞪小眼的看着袁常,让袁常好不气馁。

    袁常立在最前方,身体绷得笔直,手中拿着一个马钧制作的简易大喇叭,高声说道:“将士们,我幽州进行兵制改革,想必你们的军官已经告诉你们了。改革兵制,是为了提高将士们的福利待遇,同时,也是为了挑选精锐。本州牧知道,很多人参军只是为了能够填饱肚子,吃上一口军粮。那么,今天,本州牧告诉你们,今后只要你们肯努力,不要说是填饱肚子,让你和你们的家人过上更好的日子都不是问题。但是,这个前提就是你们要努力,只想着混日子的人在本州牧麾下是绝对没有出头的机会。还有一点你们要记住,本州牧要的士兵是要有能力的士兵,谁都不要想着靠关系就能升官,这种情况决不允许发生,一旦发现,本州牧必定严惩不贷!好了,废话不多说,现在直接进入主题。首先,本州牧要告诉你们,为何新的兵制称之为义务兵制?”

    袁常顿了顿,扫过最前方的士兵,见大家都在侧耳倾听,满意的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所谓义务兵制,便是一个人当尽的义务。身为国家的子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义务。女子的义务是生儿育女,那么,男子的义务是什么?很多人或许已经想到了,没错,那就是上阵杀敌,保家卫国。而你们作为士兵,更是需要如此。只有明确了作为一名士兵该尽的义务,你们便能感觉到肩负在身上的荣誉和神圣感。故此,本州牧将为我军定下一首军歌,这首军歌,将告诉你们,你们的职责和荣耀。”

    袁常示意了一番,赵云,典韦,韩恂,于禁,太史慈等将领都站了出来,同时,底下的士兵之中,也有近百名的将领,副将走到前面,一百多人排成七列,皆是神色肃穆,似乎接下来要做一件极其神圣的事。

    “这首军歌以后每个士兵都要学会,每天歌唱一次。歌名精忠报国,预备,开始唱!”

    狼烟起江山北望

    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

    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

    恨欲狂长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

    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

    马蹄南去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