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大滑头-第1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得用托,甚至用毫无质量的托,傻子都能看穿的托。

    卖保健品的,一袋鸡蛋,一些糖果,大爷大妈们能带孙子玩一天。

    卖保险的,为了让上课的教室满员,让自己的家人充数。

    开淘宝店的,数据全靠刷,不惜亏损手续费,左手倒右手,硬买,硬卖。

    张三金道:“流氓卑鄙!”

    张灵霜道:“无耻下作!”

    二瓜对着两个账房高管,招牌式的嘿嘿一笑,奸诈的表情挂到脸上,道:“你们两不知道的事多。”

    “郁金香当铺开业当天,过半数的人,都是我请的托。”

    “牛角村人那天集体出动。”

    “光是在这上边的花费,就高达上百贯钱。”

    二瓜继续道:“我们这都算好了,后来,我去查了一下。”

    “张灵鹤在这上边花的钱,足足有一千贯。”

    张虎暗叹可惜,张灵鹤也是人精,知道怎么做买卖,只是票据买卖,对于这个时代的人太陌生,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方领悟过来,原来还有市场深度这么个道道。

    张虎道:“苏月,做市,其实与你的多空双开策略异曲同工。”

    “本质上,都是低买高卖。”

    “不同的是,你的多空双开策略,网格间隙比较大,买卖次数相对长些。”

    “做市,网格密度比较大,买卖次数频繁,甚至在每一个价位上,同时买进卖出。”

    苏月心下觉得,自己的多空双开策略,只要操作者足够自律,心态平稳,操作严谨,盈利比做市更高。

    做市,买卖过于频繁,扣除手续费,盈利过于微薄。

    她道:“我还是觉得我那套比做市更优。”

    张虎被呛到了,他的意思,没有表达清楚。

    而苏月,也没有站到郁金香当铺核心伙计的角度,来理解做市。

    张虎并不是需要苏月靠交易赚钱,而是要搞活,搞好郁金香当铺的业务。

    他道:“苏月,咱不讨论策略的优劣。”

    “作为大东家,现在再交给你一项任务,由你带人来接受。”

    “拿你的基金,去帮郁金香当铺做市,增强交易的深度。”

    “郁金香当铺不收手续费,你放心大胆的做,所产生的盈利,由你的客户分享。”

    “当然,工作之余,你要试验策略,或是搞什么,都可以。”

    张虎只得全盘托出,这苏月虽然聪明,但情商不够,聊天说事有点难。

    这么直白的话,只要脑子没问题,都听得懂意思。

    苏月也知道大东家招募自己的目的。

    她得为郁金香当铺干活。

    她得到的是薪水,便利,以及自由经营她的买卖。

    这笔交易,于苏月,于郁金香当铺,都有益处,双赢的局面。

    她预先假设的结局,不是这样,想着一定会以牺牲什么,去换取什么。

    她在一直在考虑,自己的底线放在什么位置,自己的诉求又应该是哪些。

    但真正的结局,并不是苏月的推测。

    她付出的仅仅是替郁金香当铺做事,而郁金香当铺没有让她做出任何利益的牺牲。

    苏月来张家岭,到今天,应该有八个月了,马上就要进入秋季,经历一个四季轮回。

    郁金香当铺大东家的名头,从她来到这一带,别不间断听到各种传闻,有追捧的,有贬低的,有胡诌的。

    苏月对张虎的看法也经历很多次改变,开始,认为这是个暴发户,而后,认为这是个运气超好的暴发户,再之后,认为这是个有能力的草莽。

    等真正融入郁金香当铺后,她的看法又发生了转变,这是个大滑头,这是个有料的大滑头,这是个神奇的大滑头,似乎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而今,她明白了,这位大东家,动着诸葛亮的脑子,怀着刘备的壮志,用着曹操的手段。

    也因此,郁金香当铺不断创新,业务上甩同行灵鹤当铺几条街,距离还在不断地拉大。

    也因此,聚揽各种类型的能人,张三金,张灵霜,二瓜,李文福,苏月,给了大家伙奔头,让伙计们死心塌地的给郁金香当铺做事。

    也因此,骗到钱家人投资进来,又甩人下车,遇到危机,手段狠辣,敢断权势集团的命根。

    苏月觉得,能成为郁金香当铺这个组织中的一员,跟着一群能力各异的人成为队友,摊上张虎这么一个能呼风唤雨的掌柜。

    有乐趣,有挑战,有奔头。

    她愿意融入其中,为这样的组织挥洒汗水,奉献青春,攻城略地,开疆拓土。

    她也庆幸能加入这个组织里,就像孤独的游子,寻觅到家的港湾。

    曾经,她觉得,赚到钱,就有保障,一切都可以没有,包括亲情,友情,甚至于爱情。

    但真正去感触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内心里想要,只是想而不得,安慰自己罢了。

    做市的工作,其实也不难,加上郁金香当铺开后门,不收手续费,提前成交委托买单以及委托卖单,单笔利润虽然不高,但持续且稳定。

    苏月道:“大东家,明白了,我会做好本职的工作。”

第201章 纸钞的本质() 
喝了几杯,吹了会牛皮,张虎吩咐二瓜少喝点,明天还有很多事要办,便独自先行下酒桌了。

    进龙门楼的时候,夕阳西下,晚霞映红了天。

    出龙门楼的时候,明月高悬,大地一片亮堂。

    时间过得很快,去年这个时候,张虎捕捉到了机会。

    即便来自更文明的时代,获得暴利,也需要等待时机。

    齐国内部停战,消息已经在各个诸侯国里传开。

    粮食的价格受到影响,却仅仅小幅度的下挫。

    消息,行情,对于敏感的投机客而言,非常的重要。

    张虎笃定下跌是大趋势,之后,随着消息的发酵,秋收的影响,粮食的价格一定会继续向下,并且呈断崖式垮塌。

    他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穿越十几年憋的怨气,将得到发泄。

    于是,借粮,做空。

    他赚到第一桶金,连带借的本钱,足足有三千多贯钱。

    张虎不想只做一个时势里的草莽,要当造时势的枭雄。

    有了第一桶金,有了十几年的铺垫,开始了一系列计划。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地球人,他熟读人类历史。

    历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每个行业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解读。

    愤青们会高呼,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他们吹嘘着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丰功伟绩。

    商人们会探讨,刘蜀集团,曹魏集团,东吴集团,谁的方式更好。

    他们在思考,自己以何种方式去做买卖。

    讲书人会揣测,从什么角度说一段故事,哪一段故事可以展开想象力,去丰富剧情,让人物更有张力,让桥段更能撩人,让读者更加喜欢。

    不同的人,喜欢不同的历史人物,不同时期的故事。

    有的喜欢开创两千年封建官僚社会的秦始皇。

    有的骂这是千古第一暴君。

    有的和稀泥,两头说,又捧又贬。

    有的喜欢项羽,有的喜欢刘邦。

    每个人看历史,都有自己的解读。

    张虎前世是金融玩家,他眼中的历史也不一样。

    以物易物的时代。

    在人类文明史上,曾经有2000多种商品,担当过通货的职则。

    金属货币的时代。

    市场在进化的过程中逐步淘汰了其他通货,最终选择了黄金和白银作为财富的终极代表。无论哪个地区,无论什么文明,无论何种宗教信仰,金银作为最广泛被接受的财富形式而变成了货币。

    纸币的时代。

    金银作为货币,和鸡蛋、羊之类的东西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比如说不变质、便于携带、便于分割,等等等等。

    但是,它依然是不完美的。

    随着商品交换的增多,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金银还是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比如切割,虽然切割的工艺不是太难,但必须要有专门的人用专门的工艺来做,而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的。再比如,作为一种商品交换的符号,它怎么着也应该是像模像样儿,不应该是奇形怪状,所以它应该被打磨成型。

    由于这些原因,催生了一个新的行业,那就是专门制作和切割金银的行当。这个行当在西方叫做金匠,也就是加工金银的工匠。用我们现在的话说,他就是一个金银加工的作坊,或者叫金银加工厂。人们把金银放在金匠那里,请它加工成型,并且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切割。比如说一个人有十两金子,而他日常的消费中,每一次的消费还不到一两金子,所以他可能需要把这十两金子切割成十份乃至一百份。当然,同时他也需要把这个金子加工成型。

    人们把金子交给金匠,打算是,等他加工好了,再从这里取回金子,拿着加工好的金子到市场上去买东西。

    这是人们的如意算盘,这个如意算盘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不过我们需要关注一个细节那就是,把金子交给金匠的时候,金匠肯定应该出具一张收条,比如上面写着收到黄金十两。

    我们现在无从知道,世界上第一个把金子交给金匠,金匠给他出具收条的这个人,他是否想到过,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后来引发了人类历史上货币发展的惊天巨变,乃至引发了一直持续至今、已经延续了几百年、至今没有找到解决办法的金融危机。还有现在的美元霸权,现在的中美贸易战,统统都与人类社会的这个动作有关联。

    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蝴蝶效应吧。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因出在这张收条上。正常情况下,当人们需要金子进行交换的时候,需要拿着收条,在金匠那里取回金子,然后用金子进行交换。但是由于金匠只认收条不认人,所以人们发现,其实在交换的时候,根本不需要用上金子,直接把收条交给对方就可以了。因为对方卖出货物,取得收条,可以拿着收条到金匠那里去换回金子。或者,他拿着这张收条,需要在另一个人那里去买他所需要的东西的时候,他直接把这个收条再交给对方就可以了。

    时间长了人们就会发现,金子放在金匠那里取不取回来其实不是很重要,手上只要有这张收条就可以了。慢慢的,人们已经习惯用这些收条去买东西,大家都这样做,一个人,十个人,百个人,千个人,全社会都这样做,于是这些收条就流传开了,而金子一直放在金匠那里。

    最开始的收条可能是手写的,比如签上名盖上章。后来收条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就会有更简便的方法,比方说印制成统一格式,也不需要在每一张收条上去盖章签名。而且这些收条的面额有大有小,比如说有一千两的、一百两的、十两的、一两的,或者更小的。同时,为了防止人们仿制,于是在工艺上进行改进,采用极其复杂的工艺,让一般人很难伪造。

    这种统一印制的、用极其复杂的工艺印制出来的收条,就是纸钞。

    世界上很多事情的转换就是如此的简单而又如此的奇妙,货币,或者说纸钞,就这样产生了,而纸钞的本质就是一张收条。

第202章 买与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