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群英风云录-第2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图提出围魏救赵的计策,马上得到了袁绍的肯定,没有派出兵马救援乌巢,至少审配,沮授有没有献过计策,三国演示里没有说。

    而是大将张颌提出救援乌巢的主意,为什么是张颌提出来的?

    将领知道没有了军粮,军队肯定会乱,这点张颌比任何谋士都清楚,也更有深刻的体会,由张颌提出来就变得理所当然了。

    当时谋士们可能更多的想法是如何立功,一战而定,大多数人肯定在想如何取胜的方法,甚至天真的认为,没有了粮草,大不了撤兵,根本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围魏救赵,背水一战,都是取胜之道,不过用在袁军却是难以行得通,他们天真的以为,曹军没有曹操的指挥下,也能效死命抵抗袁军一波波的猛攻。

    袁绍之败,在于张颌与高览领着兵马反叛了,导致袁绍彻底的败亡。

曹操传(十八)() 
    曹操烧完了袁绍的军粮,回营,袁军还未攻下曹军大营。

    曹操将淳于琼的双手砍下,挖下双眼,将淳于琼送给袁绍,袁绍见后,怒不可揭。

    曹操这是说袁绍,失了左膀右臂,有眼无珠,就这样休辱袁绍,激将计。

    袁绍给张颌下达死命令,攻不下来就掉脑袋。

    张颌和高览一听,知道没命了,又逢曹操阵前喊话,临阵投了曹操,反攻袁绍。

    袁绍怒转惧,愰然大悟,为时以晚,着了曹操的道,袁绍的儿子架着袁绍就逃,也不管军队了。

    袁绍回来邺城后就病了,袁绍当时还没有死,还活了两年,心情低落,如果袁绍能承受失败挫折,卷圭重来,还是有机会成为一方诸侯的。

    曹操也没闲着,没事就写封信给袁绍,袁绍接信不敢看,不想看,扔在一旁,有时候又好奇,拆开一看,又气得吐血。

    曹操见袁绍有些信回,有些信不回,曹操怕袁绍不看,叫送信的还送上两句曹操亲口话,就这样袁绍没二年就死了,气死的。

    袁绍一死,袁绍的几个儿子就开始你打我,我打你,曹操逐个收拾。

    官渡大战到彻底消灭袁绍军阀力量,用了六年时间。

    公元202年,袁绍身亡,曹操花了三年时间收拾袁绍的三个儿子和一个侄子,收复河北四州之地。

    公元205年,曹操将政治中心移到河北冀州,不在担任兖州牧,自领冀州牧,为什么曹操会这样干,出于什么样的政治考量。

    第一点:汉帝与曹操的矛盾公开化。

    第二点:曹操清楚,很多人想置他于死地。

    第三点:曹操准备为自己,为自己的家族和后代寻找出路,留后路。

    第四点:河北四州,是战国时赵国,燕国的地盘,这两个地盘捏在曹操手上,进可攻,退可守,只要曹操和子孙不是很蠢,割据称雄并不成问题。

    第五点:曹操并不想称帝,想做能臣,做不了,篡汉不具备条件,只取灭亡,只能选择退让。

    第六点:跟随曹操的荀彧,荀攸,程昱,郭嘉等等一大批王佐之才,奇才,他们也有自己的理想,自己坚持。

    荀彧有什么理想?

    兴复汉室,做管仲。

    假如这个理想实现不了呢,有没有第二理想?

    有的,可能是做曹操的萧何?

    荀攸有什么理想?

    兴复汉室,做张良,荀攸精于战略,战术。

    有没有第二理想,不清楚,可能是家族利益。

    郭嘉理想?

    韩信,霍去病,名将。

    程昱呢?

    领军打仗,独挡一面的大将,或是朝中重臣?

    即然大家都有理想,在曹操这里实现了吗?

    实现不了,很多人理想都实现不了,董承有理想实现不了,汉帝的理想实现不了,王子服,种辑,吴子兰的理想都实现不了,为什么实现不了?

    因为曹操,曹操大权独榄,有能力,有才华的武将,谋士,朝臣,都实现不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理想。

    郭嘉在曹操那里工作,职务是军师祭酒,军事参谋,说白了就一打杂的,座上客,曹操问起就出给曹操出个主意,没有丝毫权力。

    郭嘉干一辈子无非最后封个侯,提高一下待遇,至于领军出征,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做朝廷重臣,一无身世背景,二没政治手段,三无政治权术。

    郭嘉过得是非常郁闷的,他渴望像韩信一样领军打仗,像霍去病一样驱逐外蛮,名流青史,现实告诉他,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即然梦想破灭,他可以去学张良,陈平,萧何辅佐曹操,助他成就一番大业。

    这只是一些人的天真想法,曹操自己都没有准确的蓝图,曹操甚至想逃离许都,逃离朝廷,汉室倾危,汉帝尚在,曹操及荀彧,郭嘉,这一代人,他们是有自己的原则,忠君爱国,重振朝纲,平定天下叛乱,是一个士大夫,是一个将领理想,抛开了这个,自己和叛党有什么区别。

    曹操的结果只有两种,被汉帝杀掉,被朝臣,武将干掉,第二种自己做皇帝。

    曹操心里清楚,其他人心里更清楚,曹操的办法是将河北四州做为自己的家族产业,划分出来,即使自己战败身亡,自己还有子孙,还有一批忠于自己的庶族将领,他们会立国,不管是晋国,魏国,还是燕,赵国,对于子孙来讲,会有条活路。

    郭嘉提出建议曹操征乌恒,曹操同意了,大部分谋士都提出了反对意见。

    郭嘉想在死之前,想完成他的梦想,曹操呢?

    陪着郭嘉疯了一次。

    郭嘉做什么?

    战争冒险,或许曹操知道,或许曹操不知道,但曹操最后还是听从了郭嘉的建议北征乌桓,我们暂且不论这种战争的胜负,只论动机。

    郭嘉赌什么?曹操需要战功吗?曹操为什么会同意,其他人的意见也很中肯。

    曹操的想法很简单,假如自己死了,留给子孙的冀州,幽州,并州,青州,其实并不是那么太平的,那还不如一次性为子孙做些什么,扫除后患。

    曹操心想,郭嘉是在替他着想,咱们惹不起朝廷那些人,咋们躲不行吗?

    假如汉帝有能力让刘表,刘璋,孙策归顺,咋们把兖州,徐州,司隶都还给汉帝,当然曹操肯定要划一块地盘的,我怕死,我子孙们也需要安全的活下去。

    曹操打算着自己战败,或者身亡,他的家族,他的子孙怎么办,趁现在还有能力,把大后方清理了,把乌桓给灭了。

    那为什么后来回朝后,想法就改变了。

    经历生死的人,清醒过来,活着真好。

    我曹操为了这个国家,东征西讨,你们这些蛀虫成天想要我性命,我就算把七州给你们了,你们照样要杀我,就算汉帝能掌权,他又能做什么?英明如桓帝,还有外戚宗亲扶持,汉帝还有几人尊崇,几人扶持,我曹操一走,或许这天下比现在乱的更力害。

    曹操当然是不反对征乌桓的,而是觉得不应该自己亲征,自己不缺战功,可以让曹仁,夏侯渊去。

    曹操此前不知道,后来才知道,路太难走了,乌桓铁骑的骑射功夫又厉害,一不小心连性命都会丢。

    这些曹操都不知道,要是知道,肯定不会亲征,曹操差点就死了,受不了,曹操又好色,行个军就要走个几个月,禁欲禁色,身不如死。

    后来回许都了,将劝他不要征乌桓的人召在一起,一个个的感谢。

    而且还想通了很多问题,以前是准备把兖州,司隶让给汉帝的,现在不让了,袁绍百万大军都败给了自己,刘备,刘表,刘璋,孙策,马腾,韩遂都是割据一方的雄主,何况这些小诸侯。

    你们爱说说吧,爱搞小动作就搞吧,只要不触犯我底线,我睁一只眼,睁一只眼。

    曹操这辈子不想做皇帝,他是官二代,食君之䘵,如果他要篡汉做皇帝,人家要戳他脊梁骨,即使声望达到了做皇帝的标准,曹魏集团将曹操推向皇帝的位置上,曹操也觉得自已的帝国会向王莽新朝一样,用不了多久就会覆灭。

    曹操想老了去封地做王,这是曹操这辈子的最大梦想,享受荣华富贵,荫其子孙。

    自己的子孙是想称帝呢,还是继承自己的王位,那就不关我的事了,反正我曹操看不到了,也管不了。

曹操传(十九)() 
    曹操熟读历史,曹操知道权力越大,行事越要小心翼翼。

    没有曹操举起汉室的大旗,东征西讨,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霸。

    如果说曹操不出兵攻打立国称皇帝的袁术,诸侯们可能都不会相互攻伐,割据一方,蓄军资,收民心,搞发展。

    孙权可以立吴国,刘璋可以立蜀国,刘备可以立徐国,袁绍可以立晋国,大家没必要打了。

    袁术蠢在称帝,而不是称汉臣。

    如果我是袁术,我先想办法将汉帝阴谋杀掉,嫁祸曹操,立国称王,远交近攻,或者袁术的结局会很好多。

    曹操想不想称皇帝,打败袁绍前应该是不想的,打败袁绍后,北定乌桓后,可能会想,但曹操更清楚,当皇帝是自取灭亡。

    假如曹操在赤壁之战大胜,结果会怎么样?

    曹操知道就算自己统一中国,废掉汉献帝,自己称皇帝,用不了几年,就会有人推翻曹魏政权,改朝换代。

    为什么曹丕称帝没有这种顾虑,因为曹丕蠢,曹丕做了六年皇帝就死了。

    曹丕称了皇帝后,刘备,孙权才相互效仿称帝。

    十八路诸侯唯曹操敢追董卓,天下雄主唯曹操迎接汉帝。

    说曹操不忠汉室是不对的,他也是为了活命,他也是为了子孙后代活命,才会称公立国。

    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大胜而归,天下震动,曹操威望盛极一时。

    这时候的曹操并没有骄傲自满,而是做了一个决择,他举荐荀彧做太尉,三军总指挥。

    荀彧不愿意做这个太尉,曹操三次举荐,荀彧推了三次。

    曹操的想法是什么?

    曹操说我不干了,我打了大半辈子仗,我累了,我不干了,我准备这几年去冀州立国养老,提前退休,我的兵马,我自己带走,兵事权我不交,要兵马你们自己招,我惹不起你们,我躲得起。

    荀彧为什么不干?

    荀彧的想法更简单,国怎有可二国,我做太尉有什么用,我是文人,我找谁替我领兵去平定天下,没听说过一个谦谦君子领着一群流氓东征西讨的,只有一个流氓(僻如刘邦)领着一群奇士,虎将东征西讨的,这事我做不来,我怕死。

    乱世,诸侯不听号令,曹操这时候不思考去为国捐躯,却想着自己躲清闲,怎么可能,你自己平定天下,打了一半,再割出一半的地盘,自己潇酒快活,哪有这样的事情,这不是闹着玩吗?

    诸葛亮就比较聪明,鞠躬尽萃,死而后以,曹操比较现实,我用性命打下七州之地,我自己要一半,给汉献帝一半。

    荀彧坚决不干,你找别人去干太尉去,反正我荀彧,干不来这事。

    曹操没办法,那怎么搞,大家都不愿意,也不能一直空着,曹操为什么不做太尉?

    荀彧的想法是,曹操应该做太尉,干几年,就退休了。

    曹操不做太尉,因为曹操按照体制规矩,交出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