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群英风云录-第2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边让是任九江太守,后面发生战乱,边让就回兖州了陈留,经陈宫介绍曹操是很重视的,名士嘛,有能力,有名望。

    曹操当时已经是兖州刺史了(相当于一省高官的职务。),曹操就给边让做了个市长,也就是郡守。

    边让不干,拒绝了曹操的邀请,请他的回去答复曹操,这边让不愿意干。

    曹操问为什么不干呀?

    士兵就答,边让说你宦官之后,耻于为伍。

    曹操那个当时气的不轻,当时就要杀了这个边让,陈宫就劝,主公呀,边让不能杀,这个人是名士,杀了很多士人都会有怨言的,咋们现在是创业时期,需要世家人才,名士的脾气是这样的,忍一下就好了。

    曹操虽然没有马上杀边让,不过把这个边让惦记起来了,划入自己的黑名单里,准备有机会就干掉。

    后来是什么让曹操夷灭了边让全族呢?

    我的猜测可能是曹操父亲及族人被害后,边让说风凉话,彻底的惹怒了曹操。

    我们示演一下边让的角色,边让知道这件事情后,就有了自己的想法。

    有一天好友请边让去喝洒,名士嘛,天天有人请喝酒,吃肉,大多是郡吏,县吏请过去。

    酒过三巡,有人就问边让,你见识广薄,你帮我们分析一下,陶谦为了讨好曹操,派了一员校尉护送曹操父亲跟家人去东郡,经泰山的时候,陶谦又派兵把曹操一家给杀害了,这是什么道理,看不懂,你能不能跟我们讲讲。

    边让得意的摸着胡子讲,这是曹操大义灭亲呀。

曹操传(八)() 
郡吏惊骇道:边让你别瞎说,明明是陶谦杀了曹操父亲,弟弟,一族数十口,你却说是曹操杀的。

    边让说,你这就不懂了吧?

    郡吏来了兴趣,那你说说看。

    边让说即然陶谦想讨好曹操,他没必要再半路找人截杀曹嵩吧,

    郡吏说,有道理,继续说。

    边让说曹操这个人假装很正义,做济南相时干掉了很多贪官污吏,调他到东郡去他又不干了。

    郡吏说这是人之常情。

    边让说这也叫人之常情?正直清廉的人不是应该先把自己搞干净,再去管别人吗?这曹操就是奸诈为了博取好名声,他知道自己是阉宦之后,大家都瞧不起他,他就把自己包装成正直清廉的好官,其实就是想升官发财,博取名声。

    郡吏说这有什么的,当官的想升官,哪个不是为了个好名声。

    边让说曹操不同,他是装的,他要是有好名声,他老头子贪污了那么多,怎么不拿出来救济百姓。

    郡吏若有所思,过了一会,又问,曹操一家数十口被陶谦害了,你怎么说曹操大义灭亲,说不过去,他不会连他老子都给杀了吧?

    边让说大义灭亲的典故你听说过吗?我讲一遍给你听。

    郡吏说你讲吧!

    边让说春秋的时候有个卫国,卫国石厚与公子州吁设计杀害国君,石厚有这个想法就说给他父亲石蜡听,石蜡一听这还了得,不同意,不同意不说乘其子逃往陈国时,逮捕了公子州吁,还叫家臣杀了其子石厚。

    郡吏说这个石蜡忠君灭亲,怎么扯到曹操身上来了。

    边让说曹操阉宦之后,士人都不愿意帮助他,第一点因为他父亲是个大贪官,第二点曹操想攻打徐州没有借口,曹操这个人奸诈,他可以把计谋反过来用,杀了他的父亲,曹操的出生就清白了,又借刀杀人,他就有借口攻打徐州了。

    郡吏说你这是瞎说,哪里有人会这样干的。

    边让说曹操现在处于弱势,而且不如袁术,袁绍名望高,他只能靠这种方法抢地盘。

    郡吏说我不听你瞎说,你又没证据。

    边让说不信拉倒,我酒喝好了,我走了。

    郡吏说那你走吧,我不送你。

    边让走后,没过几天,这个郡吏就把边让给告了。

    曹操听后,火冒三丈,曹操一听自己还真没有这种想法,不过说得是很道理的,这事估计是戏志才玩的把戏。

    对自己非常有利,但这一下子把自己族人一窝给端了,把戏志才惦记上了,同时边让必须得死,万一传出去,别人信了,自己名声是彻底的臭大街了。

    曹操叫郡吏找个机会请边让喝酒,在酒宴上砍死了边让。

    陈宫一听边让被曹操做了,非常生气,就质问曹操。

    曹操的回答也很简单,板着脸就一句话,孤要杀人,公台还要事问具细吗?

    陈宫一听,无语了,奸贼,陈宫忍了,他要为好友边让报仇,趁曹操叫陈宫回去筹备粮草的机会,陈宫策反了张邈和张超,陈留太守把吕布迎到兖州,把曹操后方根据地一窝端了。

    曹操正在前方攻打陶谦,一听说陈宫把他卖了,正在吃饭,连桌子都掀了。

    非常的生气,气什么?

    这些谋士们,一言不合就反叛,非常的无情。

    戏志才曹操现在没办法追究,不过以后有的是手段对付他,张邈那是穿一条裤子里长大的铁哥们,陈宫那是同床共眠,推心置腹的好基友,说叛就叛,丝毫不留情面,还要置曹操于死地。

    曹操欲哭无泪,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做国家英雄不是那么好干的,这个时候的曹操还是想做个能臣的。

    不受骗长不大,不受欺不懂得人生。

    曹操没办法,与陶谦达成共识,接受陶谦的物资上的赔偿和道歉,收兵调头收拾吕布和陈宫,夺回兖州。

    收复兖州是陶谦提供的粮草,打跑吕布和陈宫用了一年多时间,大部分军事战术都是出自戏志才。

    戏志才也是个军事天才,不过这人私德不怎么样,瞧不起平民,心狠手辣,他还指望着帮助曹操称王称霸夺取江山,不过曹操收复兖州几个月后就挂了,病死了。

    大概是曹操跟他喝酒的时候,说酒话。

    曹操说志才呀,当初要是我亲自领一营骑兵去接我父亲跟弟弟过来,肯定不会被陶谦给暗算了。

    戏志才没办法接话,曹操提起这事,就是再怪他间接的害死了曹操族人。

    戏志才只好说,主公这事已经发生了,无法改变了,就不要后悔,不要难过了,咋们还是好好想想怎么拿下徐州。

    曹操说拿下徐州又有什么用,我的族人又不能复生。

    戏志才更郁闷了,喝酒说酒话,人之常情,感叹过往,无可厚非,戏志才听着就不是滋味,而且想法又不同。

    戏志才心想,曹操是不是觉得我害死了他的族人,现在要找我清算了。

    曹操看见戏志才心事重重,又说道,志才呀,你别往心里去,我就随口说说,我的梦想是做个能臣,平定黄巾叛乱,剿灭那些不臣的诸侯,我要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和努力。

    戏志才叹道,现汉室倾危,主公没有别的想法吗?

    曹操说,没有,我不会像袁绍那样,也不会像袁术那样,但是如果他们有不臣之心,我会奉国家之令征讨他们,天下太平了,我就还权给汉帝,自己隐居,做个隐士。

    戏志才说即然主公有这种想法,我没话可说,我站在你身后支持你。

    曹操说以后那些不合适的主意还是少出点,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但是这天下聪明人还是很多的,会误认为是我曹操的本心,这样就不好了。

    戏志才一听,曹操肯定是责怪他借刀杀人,大义灭亲。

    戏志才这种话没办法接下去,回去后就忧郁了,最后就病死了。

    又或者曹操直接送了一杯毒酒给他,干掉了他,对外称戏志才是病死的。

    公元195年,曹操三败吕布,将吕布赶出了兖州,这个时候陶谦已经死了,徐州让给刘备。吕布逃往徐州,刘备收留了他,并将小沛让出来给吕布驻扎,防守曹操的进攻。

    徐州易主,曹操也找不到攻打徐州的借口。

    曹操开了个军事会议,研究以后的出路,席上有一个人叫毛阶的,提出了一个大方向,奉天子,讨不臣。

    这个观点为什么是毛阶提出来的,不是戏志才,不是荀彧,也不是程昱,而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毛阶,难道他们都没有毛阶的智慧高吗?

曹操传(九)() 
    曹操传(九)第1/1页

    毛阶是一个正直的老实人,忠君爱国,没有什么心机,抱负大概就是投个好主公,东征西讨,平定天下,为国捐躯的那类人。

    谋士们各有自己的想法,审配曾给袁绍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说法,还要早曹操一年多时间提出来的。

    袁绍没有采纳,为什么不采纳,是因为蠢吗?

    第一点:前车之鉴,董卓就这么干的,最后被自己的手下杀了,袁绍怕死,不敢,袁绍干大事而惜命。

    第二点:为什么要去迎天子和那帮旧臣,朝臣,一个比一个狠,一个比一个坏,这不是自找不自在吗?又迎来了一个王允,我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第三点:我可以自己搭个草台班子,忠诚我的谋士,武将那么多,我自己造一个傀儡皇帝不是一样的吗?

    综合以上三点,袁绍没有去迎汉帝的。

    资历最老,名望最高的是幽州牧刘虞,袁绍想立刘虞为帝,刘虞不干,打死也不干,袁绍没办法,问刘虞要不要再商量,商量,又给自己的手下讲,我知道汉帝是张王牌,不过风险太大了,要不咋们在等等,万一那些凉州土匪把汉帝做了,刘虞肯定就会答应了。

    袁绍就这样的,心里想当皇帝,但又非常清楚,有些事情不能瞎干,只能慢慢来,就这样袁绍错失了一次大好良机。

    袁绍心里没有汉室,曹操心里有呀。

    曹操身边的谋士有些不愿意曹操迎汉帝,但是毛阶愿意,毛阶一提出,马上就得到了同样忠君爱国的曹操的赞同,夏侯惇领兵去迎接汉帝和朝臣到许都来。

    迎汉帝到许都差不多用了半年时间才完成,好事多磨。

    公元196年汉帝被曹操迎到了许昌,曹操以一个汉臣的身份,最高规格的礼仪接待了汉帝。

    汉帝一到许昌,抱着曹操就哭,要不是你,我就饿死在路上了。

    曹操说,不哭,回家了。

    汉帝睡了个安稳觉,好像回到了小时候,幸福,内心平静。

    曹操将汉帝迎到许都后,开始组建朝廷,一切按汉制规格奉汉天子,非常的礼貌,客气。汉帝一感动,就给曹操加官。

    当时的曹操是兖州刺史,汉帝迎到许都后,曹操摇身一变,变成司隶校尉(相当于现在北京市市长职位,部级),司空(三公之一,副国级,相当于现在的副总理),车骑将军(陆军司令,副国级。)。

    曹操身职数职,虽然当时朝廷的一些官职非常廉价,但是曹操有了名义,曹操对外发动战争变得理直气壮了。

    地方诸侯当时是承认朝廷封赏的,不过地方诸侯只听令不听调,不纳贡。

    首先不服的是袁绍,袁绍当时是冀州太守,公孙瓒职务更高一点,公孙瓒自封三州大总管,青州,幽州,兖州,公孙瓒干掉了刘虞,准确的来讲,是刘虞攻打公孙瓒,反被公孙瓒干掉了,公孙瓒三个州到处抢城池,扩张地盘,抢到几个城池后,就开始自封刺史(相当于现在的高官)。

    当时的格局是袁绍占冀州,并州一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