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群英风云录-第1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承彦道:“你识得我家月英?”

    蓝华知自己失态,便想了一借口道:“不识,不过梦中有见。”

    黄月英可是诸葛亮的老婆来的,精通机关术,不过听闻长相不咋地,听到黄承彦蓝华失态当是条件反射,就像突然遇到了没见过的大人物,一时惊讶,大脑条件反射罢了。

    蓝华全推给梦中见过,蓝华哪敢说自己从二十一世纪穿越过来,不知可不可信,要是讲出来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蓝华自己都不敢想象。

    虽然蓝华没有什么偶像,但诸葛亮在后世可是知名人物,那是智慧的化身,家喻户晓,一提关公那可是义气,忠诚的典范,一提曹操,刘备,孙权,那可是成功企业家的典范。

    蓝华见过曹操,刘备,但见到诸葛亮他大吃一惊的原因正是因为第三局开始了,这个最重要的一颗棋子,也是最大的一只蝴蝶,没有他就没有刘备什么事情了,就没有三国了,天下就提前五六十年统一了。

    不过蓝华刚才听到诸葛亮很恨曹操的,肯定不会去投曹操,但是弄死诸葛亮这么帅气的一个小伙子,蓝华又下不了手。

    思来想去烦恼的很,又担心哪个地方漏了,袁绍把曹操干掉了,这世界彻底混乱了,到时比三国还乱,或许更遭,不如现在观察一段时间。

    蓝华又一想,曹操这个人多疑好杀,不如刘备好处,刘备也比较仁义,善待百姓,历史上的刘备还没有滥杀什么大将的,要不弄死曹操,跟刘备混,又有诸葛亮,徐庶,庞统一堆天才,说不定用不了几年就可以把那些诸候一一收拾了。

    蓝华心里活动非常激烈,低着头想事情,祝公道觉得蓝华有心事,不方便与外人面前讲,便不看他,望向诸葛亮。

    经刚才一段小插曲,又回到正题了,祝公明要问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看法,诸葛亮空闲的时候常研究小报,找些小道消息来看,倒是有些见识。

    诸葛亮见祝公明反问自己,心中也有腹稿,答道:“曹操奉天子以挟诸候,此锋不可争,若是天下能与之匹敌者,只有袁绍与刘荆州也。”

    黄承彦道:“袁术兵锋更甚袁绍,另有刘备正掌徐州,奋武将军公孙瓒皆不可小视,这天下诸候势不明也,如何如此轻断?”

    祝公明也是点头,算是同意黄承彦所言,蓝华听他们接起话题,便放下思索,仔细听诸葛亮策对。

    诸葛亮道:“曹操平定兖州,又有荀攸,荀彧,郭嘉为谋,聚得士家之人,平定三州之地,不过数载罢了,其一,曹操有强大的政资底蕴,其二,得士家之心,其三,用人不拘小节,不分贵贱,只论能力,其四,有献帝大旗做依托,占距大义。”

    诸葛亮扫视众人,又道:“公孙瓒与刘虞不睦,袁绍必会联刘虞来了公孙瓒,其人不过一军阀武夫罢了,刘备此人无名望,虽有一地,但前有猛虎,后有饿狼,徐州旧将新归多有间隙,此地刘备如何能守得住,袁术此人遣孙策过江,必会纵虎为患,为其反噬,袁术不足虑也。”

    蓝华越听越高兴,诸葛亮果然有料,祝公明摸须点头,祝公明研究学习,倒不如诸葛亮那般常读小道消息,将这些消息整理研究,得出结论来得精准。

    蓝华发问,“依我之见,刘荆州也守不住这荆州之地。”

    诸葛亮皱眉,他的理想是学得所成,去刘表处谋个公务员先干几年,等有功绩升个太守做做。

    诸葛亮见蓝华如此说道,心有不甘问道:“刘荆州为何守不住这丰饶之地?”

    蓝华道:“刘表其人得荆州之地,乃是士家大族,助他成事,他首先要考虑到这些蒯家,蔡家利益分配,这种人没有实权,只靠平衡两边势力坐稳位置,曹操来攻,必会不战而降。”

    诸葛亮思索数息,回答,“荆州智士甚多,又有虎将,兵多将广,粮草充足,何惧曹操。”

    蓝华笑道:“若是将士同心,士家齐力,这荆州倒是铁桶一块,事实上,怕是曹操兵至,刘表必会忧虑成疾,此时荆州的问题是小问题,但是曹操来攻,小问题就会放大成大问题,刘表就会担心一方势力会投靠曹操,谋害自己。”

    蓝华所讲皆是普通方言,几人倒也能听得明白,不过也未见讲究。

    诸葛亮道:“我便进言刘荆州,叫他协调两边势力共守荆州。”

    蓝华道:“若是不进你言呢?”

    论关系诸葛亮还得叫刘表一声姑父,蒯越的妹妹嫁给了刘表做次妻,诸葛亮的姐姐又嫁给了蒯越的弟弟做老婆,这关系算是裙带关系。

    诸葛亮道:“我便做得一布衣,隐居山野,做个山野村民又有何妨?”

    蓝华笑道:“孔明莫急,这天下大势现局势未明,待有英雄出,自有对策。”

    诸葛亮行礼,拜道:“吾非常人也,不知如何称呼?”

    蓝华答,“我乃祝公明之徒,蓝华是也!”

    诸葛亮心想,祝公明的徒弟更是了得,这更坚定了诸葛亮一定要拜师祝公明学纵横之术。

第一百三十二章 蓝华论道,请教荆襄名士() 
黄承彦笑问:“不知先生,现在何处为职?”

    蓝华道:“为张绣座上客而已。”

    黄承彦又道:“今天下诸候各有武功,张绣不过一太守罢了,不如投得刘荆州,以先生之智,刘荆州必奉为座上宾。”

    蓝华回道:“我与张绣交情甚厚,张绣待我如客,我本喜自由无束,投得他人反而甚不自在。”

    黄承彦道:“张绣必会投得一主,到时先生还不是要与张绣一起择主而立。”

    蓝华道:“也是几年之后事情,我在这里倒可过上几年逍遥。”

    黄承彦扼首点头,算是解其心意。

    祝公明见蓝华与几人聊得正兴,也不便打扰,蓝华第一次见黄承彦与诸葛亮也不便深讲,只当到时大家先认识交个朋友,些许话题便是好讲。

    人便是如此,与生人讲话,不习禀性,讲半句留半句,点到为指,若为朋友便滔滔不绝,总有话题。

    黄承彦目光又转向祝公明面上,言道:“公明兄,你看我这子侄如何,可否入得你眼。”

    祝公明道:“少有机智,可入鬼谷之门。”

    黄承彦大喜,“孔明还不快拜见师尊!”

    诸葛亮走出,手拾袍角,跪拜在地,连瞌三下,祝公明起身去扶,诸葛亮起身,从怀中拿出一物,双手奉上,“此乃家传玉砚赠给师尊。”

    祝公明也不推辞,接过放在桌上,又叫诸葛亮找一位坐下,听经论道。

    祝公明教学一论曲故,二论观人,三论因果,四论地理,其藏书千卷,皆乃是鬼谷一门传承,若是为其徒,便可随意借阅。

    若是住在此山,便自备食物,若是不住此处,便每月上山数次,听祝公明指点一番,倒也自由。

    诸葛亮即成祝公明之徒,便是蓝华师弟,蓝华也感亲切,现已午时时分,蓝华也有些肚饿,便叫胡车儿,周仓将背来之物拿给师尊。

    两袋细物皆是一些肉食,足有百斤之多,蓝华身家也是不菲,每月张绣给足百石口粮,2两金(相当于2万钱),另置一千平米府宅,蓝华倒有些经商产业,不过重心不在其上,每月也有数万钱收入,身家倒有千万之多。

    蓝华来到此世,对钱财倒看得淡了,倒是关心天下百姓,几次人谋失败后,蓝华一直等待时机,现到了荆州地界,便是又一转机。

    只是曹操刚迎了天子,休生养息,袁绍正攻公孙瓒,孙策打过江东,袁术正攻打徐州刘备,四处攻伐热闹的很,难得在这一方宁静之地,享享安宁生活。

    蓝华猜测,曹操要在年后,数月之后,便会起兵来征张绣,是投是降,蓝华未曾想好,三国里的情节是蓝华最后和张绣一起投了曹操。

    蓝华想不通的事情,不管怎么想也想不通,索性按照自己计划去做,来到宛城几月,清闲的很,自己建议张绣如何治理这宛城之地,张绣也是言听计从,将此地经营的有生有色,倒有几分段煨在华阴经营时的模样,张绣也是富得流油。

    蓝华叫张绣与荆州大族通商,与刘表建立盟友关系,张绣做的很是不错,蓝华治理一番后,便有闲情去拜访高人,月前去访水镜先生,庞德公倒也未见到其人,只好宛城来探望师尊祝公明,哪知今日便在山上遇见诸葛亮与黄承彦,皆是缘份非虽寻,来时自有天注定。

    今诸葛亮成为自己师弟,蓝华决定这便是逆史改命的一次机会,至于曹操,刘备择一而主,现还不是时候,曹操要进行官渡之战之后,才成为北方霸主,刘备丢了徐州,投了曹操,后又投了袁绍,后又转投刘表,入驻新野,是要等好几年了,自己在这荆州经营一番,不定还有些许造化。

    祝公明叫服待去煮午饭招待客人,周仓与胡车儿便去帮手,祝公明观蓝华脸面便知蓝华定有话讲,也不再论经讲道,只叫他们几人喝茶聊天。

    这便合了蓝华心意,蓝华正想拜见高人,荆州卧龙,凤雏,徐庶,还有几人蓝华也不知其人名,倒是知道一些荆州豪族,地方官员罢了。

    此时见黄承彦与诸葛亮,便想了解一番寒族中士人与后起之秀,荆州有蒯越,刘巴,大将有文聘,黄忠,魏延,蓝华倒是容易打听,只是山野名士,皆只有问江湖人便通消息。

    蓝华又起话题,“我此次去襄阳访庞德龙与水镜先生,皆不见,无此缘份也。”

    黄承彦道:“若是想见,我自当引荐一番,二位皆乃荆襄名士也,常被大族奉为座上宾,开坛讲经去了,自当不得见。”

    这便跟后世的知名教授一样,被某些大学请去讲课去了,要想见一面得有引荐人,提前预约,这个知名教授的朋友就说,我有一个朋友,叫什么,想见你一面,指导一番,知名教授就会给个面子,见上一见,至于蓝华去访,又没有预约,自然是见不到人的。

    蓝华起身行礼,“有劳黄公。”

    黄承彦道:“无须多礼,座下聊天。”

    蓝华座下,又复刚才话题,“荆襄名士颇多,不知黄公识得几多?”

    黄承彦摸须讲道:“蒯氏三兄弟皆乃人中龙凤,有识有谋,庞德公与水镜先生便是其座上客,刘巴刘子初乃是少年天才,过目不望,又饱读经书,士人皆称其能也。”

    蓝华点头又问,“些许寒族士人,后起之秀,怎不见黄公提起?”

    黄承彦道:“庞德公从子庞统虽有急智,但其人性情放荡不羁也,徐庶徐元直,此人好游侠,常求问于水镜先生,此人是精通阵法,善战事,治地方乃全才也,不过了无名望,出仕难矣,自崔州平,石韬,孟公威,石广元皆有经天纬地之才,只是没落士家,流亡北士之后,做得计吏则不愿出仕,做得太守,刺史便无机会也。”

    蓝华道:“如此人才,浪费着实可惜。”

    黄承彦道:“几人读圣贤书,心中便有傲气,不愿出仕,自云隐鹤,一心读得圣贤书做学问。”

    蓝华道:“现天下崩裂,百姓受苦,何不为百姓计?”

    黄承彦答:“若是治世,几人倒是能将一地治理得民居乐业,若是乱世此等人物要么投得一主公进自己谋治理,若是攻城略地,非崔,石,孟之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