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宰大明-第7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话又说回来了,人心隔肚皮,在权力的诱惑下很难保证杨浦不发生改变,就像先前谁能想到方良这个小小的庶吉士竟然会谋害李云天和张昊。

    因此现在摆在张太后面前的不是太子何时登基的问题,而是要先查清方良一案,要不然一旦太子登基的话朝廷的大权可就要落在那些辅政大臣的手里,案情的发展也就不被她所掌控。

    况且,现在京城无人能对太子的地位构成威胁,太子没有必要提前登基,而是应该先尽了对宣德帝的孝道。

    “传御马监杨庆!”良久,张太后缓缓睁开双目,沉声吩咐了一句。

    御马监手里掌控着亲军中的龙骧卫和虎骧卫,是亲军中实力最强的两支部队,张太后必须要早做防备,以确保宫里的安全。

    “内阁阁员杨浦、工部左侍郎王辉和亲军都护府副都督陈天雷昨晚被锦衣卫抓了,关进了北镇抚司的诏狱。”

    第二天上午,李云天正在给马棚里的马匹喂食草料的时候,胡一图走来告诉了他一个消息,这件事情已经震动了京城的整个官场,因为杨浦、王辉和陈天雷代表着朝廷中的三大势力。

    “看来对方还真狠,竟然用方良将朝中各方势力一网打尽。”李云天闻言不由得笑了笑,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可不认为杨浦三人会是方良的幕后指使,很显然躲在方良幕后之人是有意要扰乱朝局。

    “太后肯定要彻查此事,越王一定会趁机下手大肆拉拢朝臣并安插自己的势力。”胡一图伸手摸了摸一匹马的鬃毛,皱着眉头说道,既然他已经知道越王此次回京心怀叵测,那么一定会趁着朝局混乱的时机兴风作浪。

    “胡叔,太后十有**会让越王查方良的案子,届时越王就可以在京城为所欲为。”李云天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放下手里盛着草料筐后向胡一图说道。

    张太后近来接连遇到一系列与朝堂上文武大员有关的事件,很可能会失去对朝臣们的信任进而相信越王,恐怕这正是那个隐藏在幕后之人所希望看见的一幕。

    “这样正好,届时可以将他们一网打尽。”胡一图的嘴角流露出一丝笑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他们的诡计大白于天下后你就可以力挽狂澜,挫败他们的阴谋。”

    “希望在此之前京城不会搞得血雨腥风。”李云天闻言有些无奈地笑了笑,所以盛极而衰,当对方自以为掌控了京城的大局时,也正是对方走向灭亡的时候。

    “对了,有一件事挺有意思的,京畿都督府的人把方良的家人送去了你的府上。”胡一图准备去那些草料喂马,走了几步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笑着向李云天说道,“看来你的名声不错。”

    李云天闻言微微怔了一下,随后无奈地笑了笑,他知道方良是受到了幕后操纵者的威胁,否则不会想到把家人送到镇国公府,这或许是一个好消息,可以用来突破方良的心理防线,进而得到更多的隐情。

    如您已到此章节,请移步到7說网/。78xs最新章节,也可在百度直接搜索“7说”或者“。78xs”,敬请记住我们新的网址7?a href=〃f。78xs。〃 target=〃_bnk〃》f。78xs。

第八百三十七章 居心叵测() 
正月十二,张太后传下了懿旨,让越王主审方良一案,三法司派员督审,方良的案子里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杨浦、王辉和陈天雷受到牵连。

    值得一提的是,锦衣卫已经从陈天雷家中搜出了那尊他给其母拜寿的金玉观音像,据陈天雷所言方良手里的那张李记金铺的货票的确是他的,不过去年就已经丢失,由于金玉观音像被顺利取回所以也没有在意,不知道如何跑去了方良那里,他根本就没有与方良打过交道。

    至于杨浦和王辉,也都矢口否认认识方良,皆表示与方良没有任何关系。

    张太后很显然对这种结果并不满意,难道李记金铺的货票会莫名其妙地丢失,然后正好被方良捡到?这种可能性简直微乎其微。

    另外,也不可能是方良故意陷害陈天雷,因为陈天雷丢失货票是在一年前,方良难道一年前就开始算计陈天雷?

    鉴于杨浦、王辉和陈天雷与朝廷各方势力关系密切,因此张太后为了防止有人徇私,故而让越王出马来审理此案,现在在京城她最信任的当然就是越王了,她相信越王身为太子的皇叔绝对不会包庇朝廷里的奸臣贼子。

    与此同时,从居庸关赶来的五万守军开始与京军换防,虽然引起外界猜测但是并没有闹出什么大的波澜,毕竟这属于京畿都督府内部的一次调防。

    从本质上来说,京畿都督府的军队都可以称为京军,而并不单指京城里的部队,所以这次调防虽然令人感到意外但并没有遇到阻力。

    在这次涉及十万军队的调防中,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跟随居庸关守军一同前来将成的骁武军火炮营和火枪营,到了京城后径直进入了皇城,成为了亲军手中实力最强的一支机动部队。

    为了能更好地运用火器营和火枪营,在孙皇后的劝说下,张太后下令调安武侯李大牛指挥着两支部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这两支火器部队的威力。

    实际上,孙皇后之所以会这样做是李云天的主意,李云天最担心的就是火炮营和火枪营被越王利用,因此就让李大牛前去坐镇。

    锦衣卫北镇抚司,诏狱。

    越王在几名亲卫的陪同下进了刑房,前去见已经被打得不成人形的陈天雷,陈天雷满身是血地瘫坐在椅子上,头发披散着,伤口处的皮肉外翻,看上去有些惨不忍睹。

    张辅等人审理此案的时候并没有对陈天雷对大刑,不过主审官换成越王后情形就发生了转变,让人对陈天雷动用了酷刑。

    值得一提的是,杨浦和王辉却受到了越王的优待,并没有受到丝毫的伤害。

    刑房里并不只陈天雷一个人在受刑,还有陈天雷的两个儿子和三个孙子,也都被架在了刑具上,这使得陈天雷不得不屈服。

    陈天雷很清楚,他无论招还是不招都难逃这一劫,因为越王肯定会给张太后交上去一份其想要的口供,这种事情他已经屡见不鲜,所以还不如老实配合少受点罪。

    其实,陈天雷一直在等着崔安救他,虽然陈天雷也是大明的勋贵,但亲军都护府与五军都督府互不统属,而且双方之间为了避嫌也没有什么交往,故而陈天雷与朝廷里的勋贵关系一般,唯有指望同一阵线的崔安替他出头。

    可令陈天雷失望的是,一连几天他都没能离开锦衣卫北镇抚司的诏狱,而且朝廷还换了越王来审理此案,而越王一来就对他动了大刑,摆明了就是要让他来扛下这个罪名。

    陈天雷当然不愿意顶下这种莫须有的罪名,行刺朝廷命官尤其是都督一级的官员可是杀头的大罪,连家人都会受到牵连。

    可就像方良一样,陈天雷现在已经成为了砧板上的鱼肉任由越王摆布,甚至连喊冤的机会都没有,想当年胡惟庸和蓝玉大案有多少人被无辜牵连,而陈天雷现在的处境与那些人相同,在奉张太后懿旨审案的越王他没有丝毫还手之力,抵抗了一番后唯有乖乖认命,也省得吃些皮肉之苦。

    进入刑房后,越王摆了一下手,房间里的人就纷纷离开,连陈天雷的儿孙都被带走,只剩下越王和陈天雷两人。

    “陈都督,事到如今想必你已经清楚,已经无法从方良的案子中脱身,如果你按照本王说的去做的话,本王可以不把此案定为谋反,届时你就可以用免死铁券来逃过这一劫。”

    等外人离开后,越王来到陈天雷面前沉声提出了一个建议,“要是你执迷不悟,那么本王就将其定为某犯大罪,届时就算是免死铁券也救不了你。”

    在明朝大臣们获得的最高奖赏就是免死铁券,除谋反外,即便是十恶不赦的死罪只要拿出铁券就可活命。

    通常来说,只有对朝廷立有大功的勋贵才有可能获得免死铁券,故而又称为功臣铁券。

    洪武三年,明太祖决定对立有大功的功勋颁发铁券以示褒奖,其外形来看如一个瓦片,共分为七个等级。

    其中,公爵分为二等:一高尺,广一尺六寸五分;一高九寸五分,广一尺六寸。

    侯爵分为三等:一高九寸,广一尺五寸五分;一高八寸五分,广一尺五寸;一高八寸,广一尺四寸五分。

    伯爵分为二等:一高七寸五分,广一尺三寸五分;一高六寸五分,广一尺二寸五分。

    免死铁券外刻履历、恩数之详,以记其功;中镌免罪、减禄之数,以防其过。字嵌以金。凡九十七副,各分左右,左颁功臣,右藏内府,有故则合之,以取信焉。

    明太祖时期,获得免死铁券的共有六个公爵和二十八个侯爵,

    不过,这三十四家勋贵后来本人不被杀,又或者子女不坐胡蓝两案者可谓寥寥,能免此二劫又不因靖难而死的只有两家:

    一个是信国公汤和,晚年益为恭慎,入闻国论时一语不敢外泄,其二子皆卒于军,孙及曾孙早夭,得以善终。

    另外一个是广德侯华高,由于远镇琼州时去世,再加上无后,也算得以善终,被明太祖厚葬。

    靖难后,永乐帝也对靖难勋贵颁发了免死铁券,与明太祖时期相比,那些获得免死铁券的靖难勋贵平日行事更加谨慎,再加上永乐帝对靖难勋贵一直信任有加,故而截止宣德朝除了参与汉王叛乱的人外,还没有拥有免死铁券的靖难勋贵被处死。

    因此,越王向拥有免死铁券的陈天雷提出这个一个建议实际上等于救了陈天雷一命,只要不是谋反而是单纯的争权夺势那么他就可以凭借免死铁券来免罪,大不了在牢里关几年。

    “王爷想要本督如何做?”陈天雷闻言眼前亮了一下,不动声色地望着越王,他可不认为越王会轻轻松松地放过他。

    “很简单,本王要你供出你的同党。”越王注意到了陈天雷脸上神色的细微变化,嘴角禁不住流露出一丝笑意,意味深长地说道。

    “同党?”陈天雷脸色顿时就是一变,他明白了过来,越王是想让他来陷害别人。

    “左军都督府右都督、武宁侯冯长安,后军都督府右都督、安武侯龚奎,右军都督府右都督、安义侯古大勇,以及京畿都督府左副都督、仁国公陈泰!”越王瞅了陈天雷一眼,口中缓缓说出了四个名字。

    “为何有仁国公?”听了越王的话后,陈天雷的脸色顿时大变,脸上阴晴不定了一阵后狐疑地问道。

    冯长安、龚奎和古大勇由于曾经跟汉王关系密切,因此平定汉王叛乱后三人就被手下的都督同知给架空,成为了有名无实的大都督,宣德帝当年之所以不动他们是想安抚军心,毕竟朝廷里不少勋贵都看好汉王。

    如果说用冯长安、龚奎和古大勇来当替罪羊的话陈天雷倒好理解,可陈泰就不一样了,可谓是朝廷勋贵的权臣,他想不明白越王为何要这样做。

    “单凭你能够掌控住京城的局势?”越王见陈天雷神色愕然,于是不动声色地反问道。

    “反正仁国公现在的名声已经坏了,即便是上前踩一脚也没人说什么。”随后,越王的嘴角流露出一丝笑意,“这样一来,你可以把罪名推到仁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