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宰大明-第6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地区。经济增长尤为显著,这使得商业随之繁盛,百姓们对商品的需求逐年增长,故而也就推动了八方货栈的成立。

    “住口,你想威胁本官不成?”不等八字胡中年人把话说完,那名粗壮千户就开口打断了他,冷笑着问道。

    “在下不敢,不敢!”八字胡中年人万万没想到粗壮千户竟然如此不给九州商会面子,脸上浮现出震惊的神色,随后讪笑着说道,脸色变得极为难看,额头上禁不住渗出了汗水。

    八字胡中年人可不相信粗壮千户敢无缘无故地招惹八方货栈,更不相信粗壮千户不清楚八方货栈的背景,联想到近来京城里关于李云天和宣德帝的传言,他的心中有一种大祸临头的预感。

    “大人,我们找到了这个,你看!”就在这时,一名百户快步从库房里走出来向粗壮千户禀告,身后跟着的两名士兵抬着一个长方形的木箱。

    随后,在粗壮千户和八字胡中年人的注视下,那名百户掀开了长木箱的盖子,里面铺满了干稻草,他伸手往稻草里面拨拉了几下就从中抽出了一根崭新的带有鸟嘴模样端柄的长铁筒交给了粗壮千户。

    “火绳枪!”粗壮千户见到那个带有鸟嘴端柄的长铁筒后怔了一下,双目顿时流露出震惊的神色,连忙接过来仔细查看着,这可是大明的禁物,除了神机营和骁武军外禁止任何人拥有。

    “怎……”八字胡中年人一脸愕然地望着那支火绳枪,他也认识火绳枪,万万想不到库房里竟然会出现这种禁物。

    “说,这是怎么回事!”粗壮千户很快就回过神来,瞪着八字胡中年人问道。

    “这……”八字胡中年人的脸上一下子变得煞白,神情惶恐地说道,“军爷,这个库房被一名客商租下,在下也不清楚为何成了火绳枪。”

    “哼,事到如今还敢狡辩。”粗壮千户闻言顿时冷笑了一声,“来人,将其拿下,严加审问相关人等。”

    “军爷,在下冤枉,在下冤枉呀。”几名士兵闻言立刻一拥而上,将八字胡中年人按在了地上,吓得八字胡中年人连声喊冤。

    “是否冤枉了你,到时候有司衙门一审便知。”粗壮千户冷笑着看了八字胡中年人一眼,抬步走进了库房查看。

    据事后统计,库房里一共发现了五百只火绳枪,皆藏在了铺有干稻草的长木箱里,还有相应的弹药数千发。

    面对如此重大的发现,粗壮千户不敢怠慢,连忙向京畿都督府左副都督、仁国公陈泰禀告,他并不是普通的京军千户,而是陈泰的卫队队长陈有义,是陈泰的族弟,深得陈泰的信任。

    “国公爷,这是从库房里搜出来的火绳枪。”陈有义在城东的兵营里见到了皱着眉头在房间里来回踱着步子的陈泰,将搜出来的一支火绳枪递了过去。

    “没想到此事竟然是真的。”陈泰查看了一下手里的火绳枪,嘴角流露出一丝无奈的神色,他知道这下事情闹大了,在京城里私藏火绳枪可是谋反的大罪,看来京城少不了又是一番腥风血雨,而李云天势必首当其冲,罪责难逃。

    先不说这些火绳枪是从与李云天有关联的八方货栈里取出,单单这些火绳枪的来历就足够李云天吃不了兜着走,按照讲武堂的定制没有李云天的首肯根本无法将火绳枪从生产的工坊里带走!

    “国公爷,卑职接下来如何做?”陈有义也感觉事态变得严重,沉声请示道。

    “皇上既然让本公彻查此事,那么本公一定要给皇上一个交代。”陈泰闻言沉吟了一下,面无表情地向陈有义说道,“前去缉拿八方货栈的东家刘海以及租用库房的那名客商,务必要让两人到案。”

    “卑职遵命。”陈有义不敢怠慢,向陈泰一拱手后快步离开,急匆匆地安排抓人的事情。

    “唉!”陈泰凝神望了手里的火绳枪一会儿,神情忽然为之一黯,忧心忡忡地叹了一口气,如果宣德帝真的对李云天动手的话那么势必牵连甚广,届时事态回到哪一个地步可就不好说了,十有**成为了继胡惟庸和蓝玉之后的大明第三大大案。

    而且,无论是胡惟庸案还是蓝玉案,负责案子的主审官都没有好下场,无不成为了朝堂上文武大员攻击的目标,洪武皇帝为了安抚众臣皆处死了两次的主审官,陈泰可不想也落得同样的一个下场,届时不仅死得窝囊还会留下骂名。

    可是事到如今陈泰已经没有其他的选择,晚上他忽然接到了宣德帝的谕令,有人举报八方货栈藏着一批被偷入进京的火绳枪,并提供了火绳枪所在的仓库,由于此事重大,故而让他派人前去查看。

    陈泰开始还以为是虚惊一场,他很清楚火绳枪管理非常严格而且都有编号,因此不可能从工坊里偷出来,可谁成想陈有义竟然真的从八方货栈带来了火绳枪,数量有五百只之多,令他倍感震惊之余不得不面对现实,小心翼翼地应对这件事情。(。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七百八十五章 先发制人() 
“国公爷,不好了,刘大舅爷被京畿都督府的人抓走了,好像八方货栈出了事。”清晨时分,正当李云天拥着周雨婷酣睡的时候,窗外忽然传来了管家急切的声音,将他和周雨婷相继惊醒。

    刘大舅爷指的就是刘海,李云天的嘴角流露出一丝苦笑,该来的始终还是来了,而且还来得如此之快,一点儿也不给他喘息之机。

    “相公,刘家哥哥没事吧?”周雨婷神情关切地望着李云天,双目充满了担忧的神色。

    再怎么说刘海也是李云天的大舅哥,可京畿都督府连招呼也不打就抓人,这可绝对不是什么好兆头,而且可以肯定绝非张昊所为。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只要京畿都督府不把人交出去,那么他就没事儿。”李云天微微一笑,搂着周雨婷重新闭上了眼睛,“睡吧,明天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必须要养足了精神。”

    周雨婷闻言嘴角蠕动了一下想要说什么,最终没能说得出口,忐忑不安地依偎在李云天的怀里,她清楚李云天现在所处的危险境地,唯有在心中暗自祈祷着李云天能顺利度过眼前这一劫。

    第二天上午,虽然《明新报》进行了加印,但还是在短短的半个时辰内被京城的百姓抢购一空,原因无他,按照惯例这一期的报纸上面将开设了专版来介绍顺天府堂审的详细经过。

    随着各地《明新报》相继刊登李云天在顺天府大堂上扭转乾坤、反败为胜的神勇事迹,不仅他的名望被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很多商人都流露出了去交趾做生意的兴趣,毕竟交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优惠政策。

    然而,李云天的心情却显得有些沉郁,因为昨天晚上不仅仅发生了八方货栈被查封一件事,他今天刚到讲武堂就得知了另外一个不好的消息,被关进大牢的刘张氏和董友才昨晚一个咬舌自尽,一个自缢而亡,双双死于非命。

    刘张氏和董友才一死。刘仁一案也就成为了一个无头悬案,要想查清里面的内情绝非易事。

    不过,这并不是李云天感到郁闷的原因,而是知道了陈有义从八方货栈里搜出五百只火绳枪的事情,看来这次他已经没有了洗刷冤屈的机会,因为以讲武堂管理火器之严苛的制度,没有他的首肯根本无法从制造火绳枪的工坊里运出如此多的枪支。

    换句话来说。李云天其实已经牵涉进了那五百只火绳枪的案子,只不过按照审案的流程还没有轮到他而已。要想动他这种档次的朝廷重臣首先要得到宣德帝的御准。

    尤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五百把火绳枪,李云天已经确认是宣德帝想要杀他,因为除了李云天之外,只有宣德帝的谕令能把那些火绳枪从工坊里神不知鬼不觉地调出去。

    因此,李云天现在面临着一个选择,那就是留在京城等死还是离开京城逃往交趾,如果现在想办法离开京城的话他还有一线生机。

    不过这个选择对李云天来说是多余的,他无法抛下家人而独自苟活于世。因此肯定会选择留在京城,尽全力来化解人生中所遇到的最大危机。

    按照常理,八方货栈搜到火绳枪的事情应该保密,以免走漏消息影响查案,可仅仅一上午的工夫这个消息就旋风般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立刻在京城引起了轰动。

    经过上次与鞑靼、瓦剌一战后,火绳枪和佛朗机炮已经名震天下。百姓们很惊讶八方货栈竟然会有五百把火绳枪,这可是谋反的大罪。

    “来人,备车!”中午时分,李云天打开了他所办公房间的门,沉声吩咐门外的护卫,一名护卫急匆匆离去前去安排马车的事宜。

    “你亲自回府一趟。把这些信送给夫人。”随后,李云天转向了立在门外的护卫队长陈慕义,把手里拿着的一叠信交了过去,这些信他可是写了一上午,手都有些酸了。

    “国公爷,这么晚了您要去哪里?”陈慕义接过那些信后不由得好奇地问道,现在可是午饭时间而李云天还没有进餐。

    “京畿都督府!”李云天双目精光一闪。沉声说道。

    “京畿都督府?”陈慕义脸上顿时流露出惊讶的神色,如今仁国公陈泰正在京畿都督府处理那五百支火绳枪的事情,李云天去了岂不是自投罗网?

    “既然避无可避,那么也就无须再避!”李云天闻言微微一笑,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以争取主动。

    京畿都督府。

    仁国公陈泰不安地在他的公房里来回踱着步子,他上午已经进宫将火绳枪的事情禀告了宣德帝,宣德帝让他一查到底,并且派了义成伯、锦衣卫指挥使魏鑫协助查案,这使得他进退维谷。

    陈泰本不想介入火绳枪的案子,可是宣德帝却没有给他开口的机会,径直任命他审理此案,而且还让魏鑫协助他,等于赶鸭子上架。

    本来,这起案子应该交由锦衣卫北镇抚司来审理,当年胡惟庸和蓝玉大案就是锦衣卫指挥使负责审理。

    不过今日不同往日,先不说宣德帝有没有洪武帝那样能震慑大明勋贵的威望,也不说锦衣卫有没有后世那样的权势,单单宣德帝重病在身,再加上太子年幼就已经注定锦衣卫不可能像洪武帝时期那样对涉及胡惟庸和蓝玉大案的大明勋贵生杀予夺。

    否则,一旦宣德帝驾崩不仅锦衣卫要受到朝廷文武百官的联合打击,而且朝政也会变得一团糟,这可不是宣德帝希望看见的。

    锦衣卫之所以能在明朝中后期拥有着莫大的权势,在于它所依附的是皇权,文武百官怕的并不是锦衣卫,而是锦衣卫后面的皇权,如果皇权受到臣权压制的话那么锦衣卫自然也就没有了威慑力。

    因此,宣德帝思索再三决定启用陈泰来负责审理此案,如此一来就能避免朝堂上发生恐慌,毕竟锦衣卫在办理了胡惟庸和蓝玉大案后已经恶名在外,而陈泰与不会像锦衣卫一样牵连无辜。

    与此同时,宣德帝这样做等于使得陈泰站在了李云天的对立面,进而对大明勋贵是一种分化,尤其是确保了京城的安全,可谓一举两得。

    说实话,宣德帝并不想像洪武帝一样借着胡惟庸和蓝玉两案大开杀戒,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