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宰大明-第6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平城扩建一事非同小可,不可一蹴而就,朕把此事‘交’给诸位爱卿,望诸位爱卿明年能完成扩城的筹备事宜。”宣德帝见现场的众臣被他说的话吓了一跳,随后吸了一口气,郑重其事地说道。

    “臣等遵旨!”在座的众位文武众臣闻言纷纷向宣德帝一躬身,异口同声地说道。

    自从李云天开辟了与南洋的海外贸易以及查抄了两淮盐道的那些涉案的官吏富商后,虽然经历了与鞑靼、瓦剌的战争,但大明的国库依旧充盈,故而扩建北京城并不存在什么问题。

    说白了,李云天通过与南洋的海外贸易和‘交’趾、广西的商业源源不断地给大明赚取着税收,使得宣德帝有了扩建北京城的底气。

    时至今日,‘交’趾和广西两地的商业在李云天的推动下迅猛发展,每年已经能给大明国库上缴近百万两银子的税收,堪称是一个奇迹,要知道‘交’趾和广西可是大明百姓眼中尚未开化的蛮夷之地。

    李云天的脸‘色’显得十分平静,在现场的众位大臣中,他是唯一一个知道宣德帝想要扩建北京城的人,并且已经参与到了北京城的扩建中。

    鞑靼和瓦剌围攻京城的时候,京城城外的民居商铺受到严重破坏,故而宣德帝把善后事宜‘交’给了李云天,让李云天主持战后的恢复。

    很少有人会注意到,李云天所主持的重建改变了京城城外原先的格局,如果从高空中居高临下地话就会发现,那些重建的区域已经与北京城连为了一体,成为了北京城外城的一部分,进而扫清了扩建时迁移百姓的烦恼。

    尤其是北京城南城外的区域,更是百姓聚集的繁华地带,如果平常的时候扩建城池的话必定会牵涉到与当地住户的纠纷,这绝对是宣德帝不愿意看见的局面。

    因此,鞑靼和瓦剌的进犯反而给了李云天一个说服宣德帝扩建北京城的机会,很显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大明的京师将会越来越繁华,人口也会越来越多,在李云天看来是必要早做打算。

    只不过,按照事态的进展,宣德帝应该明年再提及扩建北京城一事,看来是宣德帝的身体已经越来越糟糕,使得他不得不提前谈及此事。

    历史上,宣德帝曾经对北京城进行了第二次增建,第一次增建是永乐帝时期。

    永乐四年,永乐帝开始筹划迁都北京,在燕王府基址上营建西苑,永乐七年在昌平天寿山营建寿陵。

    永乐十四年,永乐帝开始下令营造宫殿,并于永乐十八年建成紫禁城宫殿、太庙、太社稷、万岁山、太液池、十王府、皇太孙府、五府六部衙‘门’和钟鼓楼,同时将南城墙南移近两里以修建皇城。

    永乐十九年,永乐帝正式迁都北京城,相继在北京成南郊修建了天坛、地坛和山川先农坛。

    值得一提的是,宣德帝并不是直接对北京城进行的增建,而是由继位的正统帝来完成的。

    宣德十年,宣德帝驾崩,正统元年时继位的正统帝北京城进行了第二次增建,其主体工程为:将城墙内侧用砖包砌;开挖太液池南海;建九‘门’城楼、瓮城和箭楼;城池四角建角楼;城‘门’外各立牌坊一座;护城河上的木桥全部改为石桥,桥下设水闸,河岸用砖石建造驳岸。

    增建之后的京城周长45里,形成了坚固的城防体系,并在京城远郊建设了皇陵以及昌平城、拱极城和内长城等防御设施,这也使得土木堡之役后也先率领的瓦剌大军惟有望着北京城徒呼奈何。

    之所以说是宣德帝对北京城进行增建,是因为正统帝登基的时候只有八岁,很显然朝中的文武大臣们执行的是宣德帝留下来的大明国策,故而虽然北京城的第二次增建发生在正统年间,但世界上应该是宣德帝在世时所留下的一项工程。

    土木堡一役后,北京城曾多次面临鞑靼和瓦剌部的侵扰,因此成化十二年朝廷提出了在京城外加筑外城的建议。

    嘉靖元年,朝廷在京城四郊新建了地坛、日坛和月坛。

    嘉靖二十九年时开始修筑北京城南面前三‘门’外的关厢城,即三座独立于城‘门’之外的小城,可由于需要拆毁的店铺民房甚多导致民情汹惧,因此工程不久就停工。

    嘉靖三十二年,朝廷决定利用元大都土城遗址四面环绕修筑北京城的外郭城,初始规划外城长七十里,东西十七里,南北十八里,设城‘门’十一座,敌台一百七十六座,西直‘门’外和通惠河设置水闸两处,其他低洼地带设置水关八处。

    由于这次工期浩大,所以在严嵩的建议下改为先修筑北京城南面的外城,将正阳‘门’外的大片繁华区域包括在内。

    后来因为大明对外用兵频繁,再加上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发生了一场大火,使得朝廷不得不集中财力物力重建被焚毁的宫殿,因此外城就停止了扩建。

    嘉靖四十三年,朝廷增建了外城各城‘门’的瓮城,自此形成了北京城流传后世的格局,其内城、外城和皇城的城‘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内七外九皇城四”reads;。

    北京城由紫禁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四部分构成,其中紫禁城也称之为“宫城”。

    紫禁城是皇帝生活的场所,因此四周建有高大的城墙,设有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四座城‘门’。

    皇城是拱卫紫禁城并为紫禁城提供各项服务的地方,环绕在紫禁城外而建,闲杂人等禁止入内,有皇家园林、寺庙、库房、作坊以及大量的养殖和服务机构。

    与紫禁城、内城和外城不同,皇城没有为防御而建有马道和垛口的城墙,只有一道6米多高的红‘门’拦马墙――萧墙。

    萧墙墙身红‘色’顶覆黄琉璃成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红墙黄瓦,皇城墙四面设大明‘门’、地安‘门’、东安‘门’和西安‘门’四‘门’,也就是俗称的“皇城四”。

    内城是指嘉靖帝扩建北京城南面城池之前的京城,位于京城城墙和皇城城墙之间,百姓大都居住在这个区域,并设有正阳‘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崇文‘门’、宣武‘门’、德胜‘门’和安定‘门’九座城‘门’,也就是俗称的“内九”。

    嘉靖帝在京城南面修建的城池就是外城,外城的城墙略低于内城城墙,周围设有永定‘门’广渠‘门’、广安‘门’、左安‘门’、右安‘门’、东便‘门’和西便‘门’七座城‘门’,也就是俗称的“外七”。

    在李云天看来,宣德帝此时提到了扩建城墙,很显然是未雨绸缪为身后事做打算,一旦他驾崩那么朝中的政局将受到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的左右,要想再扩建北京城可就没有那么容易,届时肯定有大臣跳出来说这样做“劳民伤财”等等。

    宣德帝可不想国库里的资金在他驾崩后被朝廷里的官吏想法子贪墨,因此不如用在扩建城池上,同时也这是他在位时的一大政绩。

    与此同时,宣德帝此举无疑是帮了柳真一个大忙,只要大明扩建北京城的消息一传出去朝鲜王必定会松一口气,认为大明不会对朝鲜王国感兴趣。

    2969158

第七百五十五章 意外弹劾() 
宣德帝要扩建北京城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京城的官场,这使得不少官员心里顿时倍感失落,看样子宣德帝已经决心定都北京城,以后不可能再迁都到“六朝金粉地,十里秦淮河”的南京城。'燃^文^书库'''hp://%77%77%77%2e%76%6f%64%74%77%2e%63%6f%6d'想看的书几乎都有啊,比一般的站要稳定很多更新还快,全文字的没有广告。'…。。…

    李云天很清楚,伴随着这个消息的将是一轮狂热的购地‘潮’,京城南‘门’外位于繁华居民区和商业区地段的土地成为了达官贵人和明商大贾抢购的香饽饽。

    为了避免这种情形发生,李云天让顺天府暂停了城外土地的买卖事宜,他准备整体规划外城的建设以使得其布局更加合理,划分出担负各种职能的区域后再进行土地‘交’易。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几年前九州商会的会员就已经大量购置京城外的地皮,不过今年以来却一反常态地停止了购置地皮的事宜,至今为止没有任何一名会员购买城外的土地。

    除了九州商会会员手里已经握有足够多的城外地皮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宣德帝在李云天的劝说去年年底才有了扩城的心思,因此知道此事的李云天为了避免授人以柄就让九州商会的会员暂停购买地皮。

    反正经过几年的购置后,九州商会的会员已经囤积了大量的地皮,足够他们在上面建造各式产业,剩下的地皮就让别人来争夺。

    宣德帝宣布扩建北京城的第二天,在‘阴’沉沉的天气下,京城举行了宣德九年十一月底的最后一次大朝。

    谁也不会想到,这次大朝引发了京城的一次大地震,致使宣德九年即将到来的腊月笼罩在了一股紧张压抑的氛围中。

    与以往的朝会一样,文武百官相继在太和殿向咳嗽不断的宣德帝汇报本部重要事务,宣德帝有的当堂裁定,有的留中再议,一切事务都按部就班地进行。

    李云天位于太和殿右侧勋贵队列的前端,紧挨着义国公张昊,由此可见他在勋贵中的地位之高。

    虽然李云天一本正经地立在那里,但是眼神‘迷’离早已经神游天外,他对于各部院的事务不感兴趣,因此趁着这个机会暗中琢磨着手头上的事情。

    其实,李云天心里并不赞同这种劳师动众的朝会,虽然气势恢宏展现了帝王君临天下的霸气,但是工作效率却很低,不过这是帝王维护统治的一种必要手段,因此他也就入乡随俗了。

    “皇上,臣都察院浙江道监察御史吴欣有本启奏reads;。”

    朝会临近结束,当金英正要宣布退朝的时候,一个声音忽然在寂静的大殿内响起,只见一名身穿七品官袍的文官从都察院监察御史的队列中走出,快步走到殿前,冲着端坐在龙椅上的宣德帝高声说道:

    “臣弹劾镇国公、‘交’趾广西总督、左‘春’坊大学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李云天,贪赃枉法,侵吞国帑,望皇上严惩,以儆效尤!”

    此言一出,大殿内的众臣顿时大吃了一惊,纷纷神情诧异地望向了一本正经地躬身立在殿前的吴欣,谁也没有想到他竟然突然向李云天发难。(

    李云天也怔住了,一脸愕然地看着吴欣,无论如何都料不到吴欣竟会弹劾自己,心中倍感意外。

    虽然李云天公务繁忙,但是身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他对都察院的那些监察御史还是非常了解,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吴欣是宣德二年丁未科的进士,在都察院行事谨慎,表现可谓中规中矩,不知这次为何突然要向他发难。

    此时此刻,都察院左都御史顾佐、右都御史王宇诚和左副都御史张云海目瞪口呆地立在那里,身为都察院的堂官三人根本就不知道吴欣的这次弹劾,因此现在也是万分惊愕,按理说如此重要的弹劾吴欣应该事先跟他们通通气才对。

    可话又说回来了,都察院的监察御史有独立奏禀的权力,所以即便是吴欣事先没有跟顾佐、王宇诚和张云海通气在流程上也没有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