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宰大明-第6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宣德帝的眉头皱了皱,再度用手帕捂在嘴角轻咳起来,他当然知道在京城坚守会有危险,可是为了大明的声威不能毁在他的手里,同时也是避免史书上说他是一个不战而和、割地赔款的皇帝,唯有守住京城,毕竟现在还没有到非议和不可的地步。

    “太师,虽然居庸关已破,但是紫荆关仍在我大明的手中,可即便如此忠国公还没有挥师从紫荆关救援京城,如此看来万全都司战况堪忧。”

    果然,杨荣见张辅反对议和,冷笑着望着他说道,“既然连近在咫尺、有着近二十万大军的万全都司都无法救援京城,那么被挡在西宁堡的辽东都司更是无法前来解围。”

    周征没有从紫荆关入关救援京师一事引起了朝堂上不少官员的非议,很显然距离京城最近一支援军就是万全都司的明军,至于辽东都司,虽然李云天接连打了三个胜仗逼得蒙古军队处于守势,但在朝廷里的官员看来辽东明军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与辽东的蒙古军队相提并论,短时间内很难击败辽东的蒙古军队。

    毕竟,在李云天赶到辽东的时候辽东都司的军队已经一败再败,被分割包围在几座孤城里,即便是李云天再有能耐,也没办法使得那些败军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脱胎换骨。

    至于李云天在给宣德帝的奏章里提到的招揽而来的女真兵、蒙古兵和朝鲜兵,则被京城的那些文武官员们给无视了,很显然他们都不认为大明要靠女真兵、蒙古兵和朝鲜兵打仗,更想不到李云天竟然能收编如此多的异族军队,故而并不看好辽东都司比万全都司先给京城援助。

    “杨大人,此言差矣,忠国公之所以没有驰援京城,是因为蒙古军队已经做好了在路上伏击万全都司援军的准备,蒙古骑兵在京畿地区可以策马驰骋,一旦双方交战将给我军带来重大伤亡。”

    张辅很显然不同意杨荣的说法,作为一名金戈铁马数十年的老将,他深知周征做出了最正确的决定,并没有急于救援京城以避免跟蒙古军队在野外交战,否则万全都司的明军必将遭到蒙古军队的重创,因此神情严肃地转向宣德帝说道:

    “皇上,京城城高墙厚,又有二三十万军民守城,蒙古人要想攻下京城谈何容易,等来年各处勤王之师抵达,忠国公必会与援军南北夹击,定能大败蒙古军队。”

    “太师,如果蒙古人在援军到来之前猛攻京城,又或者他们也想趁机消灭各地援军,届时京城的形势岂不是更加危急?”

    杨荣冷笑了一声,不无嘲讽地说道,“当务之急是确保皇上龙体万安,而不是与蒙古人拼个鱼死网破,即便皇上南狩金陵你们也有仗可打,照样能够立下军功!”

    “你……”听闻此言,一名立在张辅身后的勋贵禁不住勃然大怒,他岂会听不出杨荣口中的讽刺挖苦,好像张辅等人固守京城是为了捞取战功似的,因此怒气冲冲地指着杨荣说道。

    “皇上,安定门守将、永宁伯张峰有紧急军情禀告。”不等那名勋贵把话说完,一名内侍急匆匆地跑进了殿内,跪在地上尖着嗓子说道。

    “安定门!”现场众人不由得吃了一惊,狐疑地望向了那名内侍,对此显得十分惊讶。

    宣德时期,北京城有九个城门,即朝阳门、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阜成门、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和西直门,九门提督中的“九门”就是指的这九门。

    北京城的九个城门与通常城池的城门不同,每个城门都有着不同的用途,通俗点儿来说的话就是九门走九车,故而有东直雕像、西直水纹、朝阳谷穗、崇文铁龟、正阳关帝、玄武午炮、阜成梅花、德胜祈雪和安定真武之说。

    其中,京城北面的德胜门和安定门走兵车,因为北方按星宿属玄武,玄武主刀兵,故而军队出城入城走着两个门。

    通常来说的话,军队出征时走德胜门,收兵时走安定门。

    德胜门在元朝时是健德门,乾隆四十三年大旱颗粒无收,年末清高宗去明陵祭祖,行至德胜门时逢大雪纷飞除去一年之暑气,高宗龙颜大悦作御诗立“祈雪”碑碣一通,有黄顶碑楼,碑之高大令其它诸门的石刻难以比拟,故人称“德胜祈雪”。

    值得一提的是,德胜门东边的城墙上放着一尊炮,不过这炮不是用来打仗而是用来报时。

    每日午时德胜门和宣武门同时一声火炮,供城内的百姓听炮对时,这也是玄武午炮的由来。

    同时,德胜门也叫“修门”,有品德高尚之意,意味着仁义之师要从此门出征讨伐。

    安定门在元朝时称为安贞门,此门为出兵征战得胜而归的收兵之门,建筑整洁,布局精练。

    由于安定门外的粪场比较多,因此除了兵车外粪车多从安定门出入,而且安定门也叫“生门”,有“丰裕”之意,所以皇帝要从此门出去到地坛祈祷丰年。

    与众不同的是,其他八座城门的瓮城内都建有关帝庙,而安定门瓮城内修建的却是真武大帝庙,在诸门中独具一格,故而有了“安定真武”一说,在诸门中颇有独特风格,成为了安定门的镇门之宝。

    出兵德胜,收兵安定,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军事调度体系,即便是打了败仗也走安定门,这次没胜可以下次再“安定”。

    这也是李云天为何要走安定门的原因,通州位于京城的东南,从地理位置上来说他应该从京城南面三个城门正中间的正阳门入城,不过由于他是奉命出征,因此在没有得到宣德帝谕旨的情形下唯有从安定门进入京城,否则就有悖大明军制。

    故而,对于镇守安定门的张峰有紧急军务汇报,现场的众人都感到很意外,除了蒙古军队攻城外实在是想象不出能发生什么急事竟然使得张峰亲自入宫,可很显然蒙古军队不会吃饱了撑得夜间攻城,那样将给他们带来巨大的伤亡。

    “永宁伯有何事要禀告?”宣德帝从嘴角移开了手帕,皱着眉头问道,由于京城被围,因此这个时候张峰所带来的消息肯定是坏消息。

    “永宁伯说,镇武侯已经带兵入关,并且夺回了居庸关和通州城,大败两处的蒙古兵,因此奏请皇上是否开城门放镇武侯进城。”

    那名内侍闻言抬起头,脸上洋溢着激动的神色,尖着嗓子答道,如果永宁伯所说属实的话蒙古军队岂不是已经被李云天打得落花流水?

    张辅和杨士奇、杨荣、蹇义等人不由得面面相觑,双目中满是匪夷所思的神色,谁也想不到李云天不仅率领着辽东明军入了关,而且还一举收复了蒙古军队重兵把守的居庸关和通州城,这意味着京城之围已然解去,而且明军已经扭转了在北直隶的劣势,对蒙古军队形成了压制之势。

    。。。

    。。。

第七百二十九章 信任() 
对于张峰奏禀的消息宣德帝也是倍感震惊,一时间怔在了那里显得难以相信,毕竟他知道辽东战局的艰难,包括鞑靼、瓦剌和兀良哈部的蒙古兵还是十余万,李云天要想取胜谈何容易。

    除非……除非这两个多月里辽东发生了一些足以扭转辽东战局的事情,宣德帝的脸上逐渐流露出欣喜的神色,一定是李云天从中做了什么进而击溃了辽东的蒙古军队!

    “告诉永宁伯,打开城门,让镇武侯进宫见驾!”想到李云天出其不意的行事风格,宣德帝心中更加确定李云天击败了辽东的蒙古军队,于是压抑着心中的激动沉声向那名报信的内侍喝道。

    依照先前李云天的行事风格来看的话,在李云天翻开底牌前没人知道他会做什么,因此李云天完全有可能短时间内消灭辽东的蒙古军队。

    “遵旨。”那名内侍闻言向宣德帝磕了一个头,起身向门外跑去。

    “慢着!”眼见那名内侍就要来到殿门口,张辅忽然开口喊住了他,然后神情严肃地向宣德帝说道,“皇上,事发突然,提防有诈!”

    “有诈?”宣德帝闻言双目流露出诧异的神色,有些不解地望着张辅,不清楚他此言何意,在座的众臣也惊讶地看着张辅,想要知道他为何阻止+,。李云天进城。

    “皇上,蒙古人在辽东有十余万大军,经历了先前的三场败仗后势必行事谨慎,并且采取了守势,义国公和镇武侯很难占到什么便宜,岂能转眼间就击败辽东的蒙古大军?”

    张辅沉吟了一下,郑重其事地解释道,“故而,臣觉得此事有些诡异,城门不可轻易开启,以免有变。”

    听闻此言,屋子里的众人顿时明白了过来,原来张辅怀疑李云天出现在京城的动机和目的,在辽东蒙古军队的小心应对下,李云天即使再厉害也很难在短时间里再占到便宜。

    “皇上,臣觉得太师言之有理,请皇上慎重对待此事。”杨士奇的眉头皱了皱,虽然张辅没有明说但是言外之意莫过于怀疑李云天已经叛变,投靠了蒙古人,虽然他心里有些不满但是目前局势未明他也觉得不可鲁莽行事,因此随后向宣德帝说道。

    “臣附议!”经张辅这么一提醒,屋子里的大臣纷纷意识到李云天出现在京城十分突兀,尤其是现场的勋贵更是无法相信李云天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击溃蒙古军队,因此随后纷纷表示赞同张辅的说法,认为应该小心行事。

    这使得宣德帝的眉头为微微皱了起来,脸色也变得有些难看,李云天可谓是他嫡系中的嫡系,如果李云天投靠了蒙古人那么对他无疑将产生巨大的打击。

    “皇上,此时天色已晚,不如让镇武侯明天再进城。”杨士奇见宣德帝面色不善,于是沉吟了一下,提出了一个稳妥的办法。

    现场众人闻言纷纷暗自点头,毕竟此时夜幕已经降临,天知道黑夜下会不会有蒙古人的埋伏。

    “不,镇武侯如果真的取得了大捷,让他在城外过夜岂不令将士们心寒。”宣德的眉头皱了皱后,从暖炕下来,等金英伺候着他穿好靴子后,面无表情地下达了谕令,“摆驾安定门,朕要去见镇武侯。”

    “皇上,夜风阴凉,皇上还是留在宫里为好,这些小事就交给臣等来办。”杨荣闻言吃了一惊,连忙开口劝阻道,宣德帝自从此次北征回来身子就一直不好,现在天气已经变得寒冷,宣德帝不宜去抛头露面。

    “朕还没有那么矫情,将士们现在风餐露宿,朕还在意这点儿小事?”宣德帝摇了摇头,抬步向殿门外走去,他要亲自确认李云天是否投靠了蒙古人。

    见宣德帝心意已决,杨荣和杨士奇、张辅、蹇义等人相互对视了一眼,然后纷纷快步跟在了后面。

    安定门外,李云天路边的一块石头上雷婷和诺敏聊着天,由于明军的高级将领们都在与居庸关和通州城的蒙古军队作战,故而他此次并没有带高级将领前来。

    “相公,永宁伯既然已经确定了你的身份,为何还不打开城门?”谈笑中,诺敏抬头望了一眼夜色,有些不解地问道。

    李云天已经与张峰见了面,虽然夜幕已经落下,但是在火把的光亮下张峰还是顺利地认出了李云天,心中是又惊又喜。

    本来,张峰想要打开城门放李云天进城,不过张辅有军令,要想打开城门的话必须要经过他的同意,因此张辅不敢私开城门而是急匆匆去找张辅禀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