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宰大明-第5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镇武侯,你瞧瞧,朕的手中刚有了些银子,京城各部和地方衙门讨要钱粮的奏章就一道接着一道,说得一个比一个凄惨,一个比慷慨激扬,好像朕不把钱给他们就是不体恤民情!”

    五月底的一个上午,宣府城都指挥使司衙门后院的一个庭院的凉亭里,宣德帝将手中的奏章往面前的石桌上一甩,苦笑望向了躬身坐在一旁的李云天,笑容里充满了无奈。

    李云天在两淮盐道贪墨案中收缴了数以亿计的财物,自然使得京城各大衙门和地方府衙眼红,大明户部可从没有像现在这般财大气粗过,因此纷纷上奏章请求宣德帝拨付钱款,理由各种各样,包括修桥铺路、赈灾济民等等,而且皆夸大其词,目的只有两个字――要钱!

    按照常理,这些上奏请拨钱款的奏章所需要的钱财要由户部往下拨付,可如果将这些奏章需要的钱财数字加在一起,不要说户部应予的那几千万两财物无法应对,即便是把宣德帝的内库和讲武堂所占款项加起来也远远不足。

    其实,那些上奏章的衙门也没想到宣德帝会悉数下拨钱款,反正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大家都上奏章要钱的话谁不上奏章岂不是成为了傻子,万一朝廷下拨了钱款呢?

    况且即便是朝廷没有全额下拨钱款,仅仅有一部分钱款拨了下来那也是意外的收获。

    不仅如此,朝廷有些人上奏章表示两淮盐道贪墨案所收缴的财物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希望宣德帝将那些财物悉数交由户部下拨,以解决各地衙门因为资金不足所造成的窘境。

    更有甚至,一些官员认为讲武堂获得那两成五的财物与法不合,按照朝廷的流程应该由户部将欠款等拨付给交趾、广西总督府才对。

    除了文官外,武将们也纷纷开口要钱,再怎么说各卫所的衙门也有数十年的历史,也该修葺一番,而且各卫所平时都是自给自足故而产生了不少财物赤字,也需要朝廷来进行贴补。

    自从两淮盐道贪墨案审结后,宣德帝就被文武百官请拨钱财的奏章所困扰,使得他不厌其烦可又无可奈何。

    “皇上,此乃人之常情,皇上勿需放在心上。”李云天自然清楚宣德帝每天被那些要钱的奏章所烦,于是微笑着说道,“依臣看来,这些奏章很多都是随大流而已,真正需要朝廷下拨钱款的不过一两成而已。”

    “镇武侯,朕看了交趾布政使司的奏报,除去各项支出外,交趾布政使司去年的收入高达两百万银子,着实出乎了朕的预料。”宣德帝闻言笑了笑,随后想起了一件事情,饶有兴致地望着李云天,“你告诉朕,究竟用了什么法子使得交趾一年有如此多的结余?”

    宣德六年,交趾布政使司向朝廷上交税银三百万两,其中户部的国库和宣德帝的内库各得一百万十万两,交趾布政使司的年收入结余两百万两,着实出乎了宣德帝的意料,万万想不到交趾竟然能收到如此多的税银。

    “皇上,臣在交趾推行摊丁入亩后使得大量乡民得以迁入城镇谋生,使得当地商业有了充足的人手,得以令农业和商业相辅相成。”

    李云天早有准备,向宣德帝微微一躬身后说道,“另外,臣给当地府衙的官吏定下了一条升迁标准,政务优者升,政务劣者降,而税收是其中重要的参考。”

    “镇武侯,怪不得有人说你一心钻到了钱眼里,斯文扫地,这也幸亏交趾是蛮夷之地,否则少不了引发众臣的弹劾。”宣德帝闻言先是点了点头,随后向李云天笑道。

    李云天在交趾选拔官员与大明两京十三省不同,根本不是看那些官员的文章做得如何,而是看起从政的能力。

    而且,交趾的官员体系也与大明不同,所有官员全部出自讲武堂下辖的六大学院,故而皆是武官出身,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说来交趾的百姓可以说全部都是军户,与辽东都司和万全都司的境况类似。

    但交趾又和辽东都司、万全都司不同,不单有都司还有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其地方衙门的运作与两京十三省的衙门无异,可谓大明省级衙门中的另类。

    随着交趾这套政务体系的运转,李云天在朝廷中也有了一些非议,并不是他把交趾的官员都换成了讲武堂六大学院出身的武官,而是他将地方官吏的政绩与税收相结合,被大明的一些士大夫看成是沾染了铜臭气,有辱斯文。

    本来,交趾是地处偏远的蛮夷之地,而且实行的又是军事管制,士大夫们对李云天在交趾的所作所为虽有微辞但也没有觉得不妥,毕竟交趾的官员都是武官,再加上文官们本来就蔑视武官,他们才懒得理会此事以免跌了身份。

    由于李云天还执掌着广西的军政大权,去年有一批尸位素餐的地方官因为碌碌无为被他给拿下,上报吏部后罢免了官职,故而那些地方官在不满之下就开始造谣,污蔑李云天在广西地方上为了钱财横征暴敛,他们因为不忍对百姓征税进而得罪李云天导致丢了官。

    这件事情不久前传到了宣德帝的耳朵里,宣德帝对此是不屑一顾,他很清楚李云天的为人,自然不相信市面上的那些流言蜚语。

    。。。(江苏网)

第六百三十七章 意外之败() 
看;完;整;无;错;小说;最;新;章;节;请;到;,下;载;小;说;txt电;子;书;上;“报

    !”就在宣德帝和李云天在凉亭里谈笑的时候,一名内侍忽然火急火燎地赶了过来,双手举着一份公文,跪在凉亭前高声禀告,“皇上,我军在云川卫大破鞑靼,斩首近万,敌军落荒而逃。”

    “哦?”听闻此言,宣德帝不由得面色一喜,向侍立在一旁的金英说道,“去,把奏报拿给朕。”

    金英连忙上前接过公文,打开后躬身递给了宣德帝,宣德帝饶有兴致地看了起来,他没想到战事进展竟然如此顺利,明军如此快就打了一个大胜仗。

    李云天的眉头则微微一皱,他在军伍中已经多年自然一眼就看出了这份公文上的猫腻,通常来说遇有如此大的胜仗必定俘虏众多,可是前来报信之人很显然只是向通传的内侍强调了斩首近万,而没有提及俘虏的人数,这里面的意味就耐人寻思了。

    况且,斩首近万只是一个概数,斩首九千多人与斩首一千多人都可以用这个词,很显然在刻意模糊斩首的数量。

    李云天相信明军在云川卫打了一个胜仗,但是否大胜现在还很难说,从明军过往的事例上李云天怀疑这个数字有很大的水分,十有虚报了战功,这可谓明军的一个顽疾,与明军的军功晋升体系有着莫大的关系。

    “此次大胜给了那些鞑靼人一个教训,看来安平侯很快就能把他们赶出山西行都司的地界。”

    看完了那份奏凯的公文后,宣德帝笑着将其递给了李云天,如果依照目前明军的势头进犯山西行都司的鞑靼人不久后就会被赶走,届时明军将进入草原追击让那些鞑靼人尝尝大明的厉害,他将像永乐皇帝那样驰骋漠南。

    李云天扫了一眼这份报捷公文,里面的内容没有任何确切的信息,除了用斩首近万这个概数外还用个俘获甚众这个模糊的词语,通篇没有任何有用的确切信息,全部都是无关痛痒的言语。

    “皇上,臣觉得鞑靼人这次败得有些蹊跷,他们自从我军赶来后一直后退,如今忽然在云川卫与我军大战,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沉吟了一下后,李云天郑重其事地向李云天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此时已经可以确定这份奏凯的公文里有着不少水分,这意味着鞑靼部很可能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阴谋。

    值得一提的是,自从牛世豪率领着援军抵达大同后,得到风声的鞑靼人就舍弃了已经占据的城镇不停地向后退却,使得明军接连收复了不少失地。

    云川卫是长城外山西行都司的一个军事重镇,鞑靼人在此与明军来一场大战看上去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不过李云天总是觉得他们的行为显得有些不合常理。

    “镇武侯,你的意思是我军此次大捷有异?”宣德帝没有料到李云天会有此一说,神情顿时显得有几分意外,不无狐疑地问道。

    “臣只是觉得鞑靼人此次南侵有备而来,我军要小心行事。”李云天闻言摇了摇头,有条不紊地回答,他才不会质疑这个战果免得届时得罪人。

    “镇武侯,依你之见该如何给安平侯回复?”宣德帝见李云天神色凝重,好像对鞑靼人的败退难以释怀,脸色随之变得严肃起来,他相信李云天绝对不会无的放矢

    。

    “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李云天沉吟了一下,向宣德帝说出了八个字。

    宣德帝闻言微微颔首,现在时局未明一切以稳为重,待敌情明确之后再给予对方雷霆一击。

    “报!”就在这时,又有一名内侍火急火燎地奔了过来,双手托着一道公文跪在了亭前,“皇上,义国公在距离辽阳城三百余里的西宁堡遇伏,经过浴血厮杀率领一万余人突围,现已抵达辽阳城。”

    “什么?”听闻此言宣德帝顿时大吃了一惊,李云天的脸上也流露出诧异的神色,两人万万想不到张昊竟然还没抵达辽阳城就遭遇到了惨败。

    几天前张昊在奏报中还说经过激战明军已经成功夺回被兀良哈三卫占领的西岭城,守城的敌军仓皇向西逃走,他准备往辽阳城进发,会和辽阳城的辽东都司守军后清剿进入辽东地区的敌军。

    谁成想张昊的大军竟然在距离西岭城仅仅五十里的西宁堡被伏击,而且还遭遇了一场溃败,事情来得实在是太过突然。

    虽说李云天知道张昊的捷报肯定也有不少水分,但他有五万大军又是有名经验丰富的悍将,无论如何也不至于败得如此之惨!

    随后,李云天的脸色顿时变了几变,如果想要让张昊遭遇此番大败的话,伏击的敌军至少与张昊兵力相当,这意味着对方早就预谋好了此次伏击故而提前集结了兵力,只不过事先瞒过了明军。

    张昊经此大败后只率领一万多残兵败将逃到了辽阳城,已经无法完成增援辽东的目的,而且必将影响到辽阳城明军的士气,辽东的局势无疑将变得更加险峻。

    “来人,速召随驾内阁和军阁阁员前来议事!”经过了最初的错愕后,宣德帝面无表情地下达了诏令,一旦辽东战事有失那么敌军将南下威胁山海关,山海关距离京城可谓一步之遥,后果不堪设想。

    金英知道事态紧急,连忙招来几名内侍耳语了一番,那几名内侍就飞奔离去。

    李云天的眉头微微皱着,山西行都司和辽东都司的战事虽然远隔千里,但双方之间肯定有着密切的联系,山西行都司的战事无疑吸引了大明的征讨大军,进而给敌军在辽东战胜明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隐隐约约,李云天觉得好像有一个人躲在幕后策划了这一切,引导着兀良哈三卫和鞑靼人来与明军作战,不得不说对方的谋略卓绝,竟然能在山西行都司和辽东都司同时发起战事,这岂非寻常之人能办到。

    在宣德帝的紧急传召下,随同宣德帝出征的军阁和内阁阁员相继赶来见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