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宰大明-第5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雨婷在京城里并非无所事事,她不仅时常进出皇宫去陪太后和皇后,而且还与高官显贵的夫人交往甚密,因此朝廷里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她都知道

    。

    因为成功拿下了两淮盐道贪腐案,所以宣德帝三月底在一次廷议上提出升李云天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内阁阁老和六部堂官皆表示赞同,因此这件事情也就定了下来。

    “相公不在乎什么堂官不堂官,如果相公可以选择的话宁愿与你们在一起过平静的生活。”李云天闻言淡淡地笑了笑,他把两淮盐道那么大的案子办下来了,升官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相公,现在朝廷已经有人开始对讲武堂指手画脚,认为讲武堂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不应该把持骁武军这等精锐之师,而且讲武堂旗下的那些产业也应该归于地方衙门管辖。”周雨婷知道李云天说的是实话,如果李云天眷恋权势的话当年就投靠了汉王,汉王肯定会重用于他,于是伸手抚摸着李云天的脸颊,微笑着告诉了他一件事情。

    “要是把骁武军和讲武堂的那些产业交给他们,几年之内绝对被他们给败光了。”李云天知道有人开始眼红讲武堂的那些产业和骁武军,嘴角闪过一丝不屑的神色,“皇上英明睿智,岂会不知道他们的心思?”

    “相公,玉馨妹妹今天告诉妾身,皇上已经决定挑选一批皇族子弟到交趾任职。”周雨婷自然清楚宣德帝现在绝对信赖李云天,闻言笑着说道。

    李云天的嘴角流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他不仅在讲武堂中引入了皇族和勋贵子弟,还在交趾吸纳皇族子弟到交趾为官,其用心可谓良苦,既平衡了讲武堂和交趾的各方势力关心,也因此令宣德帝更加信任他,进而避免出现尾大不掉的情形。

    宣德帝已经与福王商议了数次,还征询了太后的意见,最后觉得李云天言之有理,用皇族子弟“藩屏京师”确实是一条稳固国本的绝佳之策,既防止皇权被臣权给架空,也给皇族子弟谋求了一条出路,使得他们不再在封地里惹是生非,混吃等死。

    与此同时,为了避免皇族子弟下到地方后用皇族的身份压人,宣德帝决定废除那些到地方为官皇族子弟的特权,仅仅保留他们皇族的封号,一旦在任职期间犯事直接由地方衙门处置,不再经由宗人府。

    值得一提的是,那些被选派到交趾为官的皇族子弟皆从讲武堂下辖的六大学院毕业,而且基本上都是各地王府中郁郁不得志的支系皇族子弟,他们在封地里不仅没有什么权利而且俸禄也很低,不甘心就此平庸下去故而进入了讲武堂下辖的六大学院,想要谋个好出身。

    由于身上有着皇家血统,所以皇族子弟享受着免试进入讲武堂六大学院的特权,这也是李云天鼓励皇族子弟参政的一个举措。

    跟皇族子弟一样享受着免试进入讲武堂下辖六大学院特权的还有勋贵子弟,他们因为祖上战功的荫护得以享此殊荣。

    其实,宣德帝很乐意看见各地王府那些旁系子弟进入讲武堂六大学院,这些子弟虽然也是皇族后裔但由于血缘关系距离君权遥远,故而宣德帝不用担心他们觊觎皇位,可以用来牵制朝廷中的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这才是李云天“藩屏京师”的真实用意,以确保朝廷各方势力的平衡,进而巩固君权,唯有君权稳定了大明才能稳步前行。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执宰大明热门”查找本书最新更新!本书无弹窗全文免费地址为。

    为了方便下次,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628章制衡有道)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切记分享越多更新就越快哦!!

第六百三十章 天子圣裁() 
看;完;整;无;错;小说;最;新;章;节;请;到;,下;载;小;说;txt电;子;书;上;第二天清晨,李云天在周雨婷的伺候下穿戴整齐,乘坐他的那辆黑色四轮马车赶往皇城参加今天在太和殿上举行的大朝。

    由于天色尚早李云天就在车厢里闭目养神,临近皇城的时候街道上的四轮马车多了起来,随着年后四轮马车的正式推出,第一批得到马车的朝廷大员们纷纷改乘四轮马车

    。

    这不仅仅是因为四轮马车更加宽敞舒适,尤为重要的是四轮马车比轿子高大气派,两者摆在一起的话四轮马车的气势明显要胜轿子一筹。

    因此京城的文武大员纷纷舍弃了原先的轿子,毕竟官场上讲究的是一个脸面,谁也不想在风头上被别人压过去。

    在左千步廊廊房里等待上朝的时候,李云天被都察院的御史们围住寒暄着,由于他现在还不是都察院的堂官故而与御史们在一个廊房。

    李云天此次拿下两淮盐道贪腐案着实给都察院长了脸,在此之前包括都察院的御史们在内,京城的文武百官无不认为李云天此次前去扬州只不过是走一个过场而已,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对两淮盐道的贪腐动手谈何容易。

    可结果却出乎了众人的意料,谁也没有想到李云天在扬州的遭遇一波三折,先是两淮盐道的私盐意外被漕运总督衙门查封,接着又是南京户部左侍郎陈文仁绑架了李云天的女人,进而激怒了李云天,将两淮盐道搅了一个天翻地覆,使得陈文仁等人没有丝毫的还手之力。

    李云天要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的消息这两天已经在京城的官场传开,虽说李云天资历尚浅,可没人认为他不配右副都御史这个职位,试想大明除了李云天外有谁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查清两淮盐道的这个惊天大案?又有谁有胆子去查此案?

    朝会开始后,李云天领着谢恒、韩亮、潘兴民、张韬和秦克向宣德帝禀报了两淮盐道贪墨案的相关事宜。

    两淮盐道贪墨案牵涉人员甚广,人数近三万,其中两淮盐道的官吏被一网打尽,盐商总会的盐商也悉数落网,可谓开创了大明立国后贪墨案的先河,而且罪证确凿,铁案如山。

    南京户部左侍郎陈文仁和两淮盐道转运使张盛等十余名涉案的四品以上官员被押到了殿前,在满朝文武面前俯首认罪。

    宣德帝当堂核准了陈文仁等九人的死刑,今年秋决时在午门外斩首示众,张盛等剩余的官员则幸运地得以赦免被流配到了交趾。

    至于两淮盐道贪墨案其余涉案人员的刑罚,宣德帝大笔一挥,依照李云天的上报执行,其中斩首两百多人,其余人悉数被流配交趾。

    值得一提的是,盐商总会超过半数的执事被判了斩首之行,这并不是李云天食言,而是那些人除了两淮盐道贪墨案外还涉及到了其他的人命官司,被苦主告发,核实后并罪处理,最终丢了性命。

    其实,在被斩首的两百多人中,真正因为两淮盐道贪墨案被处死的人寥寥无几,李云天对那些涉案者都采取了宽容的态度。

    可惜自作孽不可活,两淮盐道贪墨案发生后,那些受到两淮盐道官吏和盐商总会盐商欺凌的百姓纷纷上告鸣冤,导致不少人因此被砍了脑袋。

    尤为令满朝文武震惊的是,李云天在两淮盐道贪墨案中追缴的财物合计一亿五千万两白银,而且昨天运抵户部仓库的财物折合白银近一亿两,使得大明捉襟见肘的财政立刻得以扭转

    。

    另外,那些被查封的宅院、店铺和田地等产业的价值并没有计算在内,李云天将其列在表单上一并上交给了户部。

    事后有人戏称,李云天通过两淮盐道贪墨案将半个江南的财富都搬到了京城,使得大明国库的资金前所未有的充裕起来。

    处置完两淮盐道贪墨案的涉案人员后,宣德帝下诏,对此案的有功人员进行了封赏,其中李云天的封赏无疑最为丰厚。

    宣德帝不仅赐给李云天五千两黄金,而且还把扬州城里被官府查封的陈光宗的宅院赏赐给了他,外加扬州城外良田五千亩。

    与此同时,李云天在都察院的官职也由左佥都御史正式升为右副都御史,一跃成为了大明朝廷最年轻的堂官,并被任命为了左春坊大学士。

    太子东宫古称为春坊,有左、右春坊两个衙门统领东宫众务,至大明时左、右春坊已经没有附属机构,但依然有着官职,成为了翰林院翰林升迁之所,其最高官职即为左、右春坊大学士。

    左、右春坊大学士又被人称之为“内阁学士”,是升为“内阁大学士”的必经之职,大明内阁的阁老几乎都担任过这两个职务。

    谢恒和韩亮身为两淮盐道巡盐副使,功劳卓著,故两人被外放到江南担任知府,其中谢恒被任命为苏州府知府,韩亮被任命为杭州府知府,成为了治理地方的地方大员。

    潘兴民、张韬和秦克也因为监审的功劳获得了擢升,其中潘兴民由南京刑部左侍郎迁为京师刑部左侍郎,张韬由南京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迁为京师户部左侍郎,秦克由南京大理寺左少卿迁为京师大理寺右少卿。

    对潘兴民、张韬和秦克而言,三人此次可谓是“因祸得福”,出人意料地从事先被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两淮盐道贪墨案中受益匪浅,得以咸鱼翻身,重新进入大明的权力核心。

    这是宣德帝对六部力量的近一步削弱,同时也是希望文官集团中出现第三股力量,来平衡内阁和六部的关系,而潘兴民、张韬和秦克就是他所期望的第三股势力的领袖。

    潘兴民、张韬和秦克之所以会在南京衙门里任职,自然是受到京师衙门堂官的排挤,因此三人有着与京师衙门堂官对抗的先天条件,在宣德帝的扶持下必能近一步扩张势力。

    一直协助李云天办案的李满山功劳自然也跑不了,宣德帝将其从锦衣卫北镇抚司五大千户的职位上提升了一级,成为了锦衣卫北镇抚司副镇抚使,在北镇抚司中仅次于镇抚使,是北镇抚司中的二号强权人物。

    “陛下,臣在抄没一些案犯家中时发现了一些记载着贿赂朝廷官员的账册,臣不敢擅自翻阅,请皇上定夺。”

    待封赏结束,李云天走到殿前向宣德帝一拱手,躬身禀告道。

    听闻此言大殿里的气氛骤然变得紧张起来,李云天这次从扬州不仅带回了那近亿两白银的财物,而且还带来了一堆记载了两淮盐道官吏和盐商总会盐商贿赂朝廷命官的账本,这些账本将直接或者间接牵连京城不少官员

    。

    “带上殿来。”宣德帝闻言面无表情地下达了诏令。

    随后,几名殿前侍卫抬着两个竹制的箩筐走了进来,将箩筐放在了李云天的身旁,箩筐里是一本本的账册。

    这些账册上的内容除了李云天外没有第二个人知道,它们一经搜出就被李云天严格对外封锁,即便是杨溥和胡滢也没有见过。

    “诸位爱卿,你们说朕该如何处置这些账册?”宣德帝瞅了一眼那两个箩筐里的账册,不动声色地扫视着大殿里的文武百官。

    “陛下圣裁!”众臣闻言不由得纷纷躬身,异口同声地说道。

    “圣裁?”宣德帝的嘴角流露出一丝冷笑,伸手指着那些账册沉声喝道,“如果朕把这些账册交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