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宰大明-第5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李云天的计划,第一批四轮马车将在春节过后推向市场,其中就包括配发给各部堂官的车辆。

    “胡大人,我等这下可有福了,即便是刮风下雨也不用担心了。”杨溥闻言笑着向坐在身旁的胡滢说道。

    “本官听说这四轮马车可是侯爷想出来的,侯爷见识渊博,本官实在是佩服。”胡滢笑了笑,开口恭维了李云天一句

    。

    “胡大人过奖了,本侯只不过侥幸遇见过几名西夷人,得知他们那里行驶的就是这种四轮马车,后来略加改动而已。”李云天连忙摆了摆手,一脸谦逊地说道。

    如果搁在外人的眼里肯定以为李云天和杨溥、胡滢是关系要好的同僚,孰不知三人现在只是逢场作戏而已。

    很显然,李云天和杨浦、胡滢在两淮盐道贪腐案上都有不同的诉求,李云天是求稳,杨溥是想趁机打击六部,胡滢则是想要自保,三人必将进行一番艰苦的谈判和妥协,以达成各自的目的。

    接风宴后,胡滢径直去了两淮盐道衙门的大牢去见南京户部侍郎陈文仁。

    陈文仁这一个多月来消瘦了很多,眼神也变得有些茫然和迟钝,自从李云天十月初的时候提审了他一次外再也没有让他过堂,这种焦急不安的等待对他来说无疑是一种煎熬。

    “胡尚书!”当陈文仁被带进两淮盐道衙门大牢的一间厢房时,陈文仁眼前一亮,连忙整了一下头上的官帽,走上前拱手行礼。

    由于陈文仁现在只是戴罪之身,故而还保留着职务,他很清楚头上的乌纱帽只是暂时戴在他的头上,用不了多久宣德帝就会下诏罢了他的官职。

    “你们都下去,本官有话要对陈大人说。”胡滢面无表情地向陈文仁微微颔首,然后沉声吩咐房间里随行的护卫和官吏。

    胡滢是大明的户部尚书,他的话现场的人自然要听从,因此纷纷抬步走了出去,并将房门缓缓关上。

    没过多久,面无表情的胡滢拉开房门走了,房间里只剩下脸色惨败、眼神绝望的陈文仁。

    李云天第一时间就知道了这件事情,双目不由得流露出一丝怜悯的神色,陈文仁在洪熙朝的时候担任南京户部侍郎,而宣德帝只打算追究宣德朝以来两淮盐道和南京户部相关官吏的罪责,因此陈文仁自然就成为了最佳的替罪羔羊。

    这也是为何李云天在给宣德帝的奏章中只提到宣德朝以来两淮盐道流失的盐税税金数额,而没有涉及到洪武朝、永乐朝、洪熙朝甚至建文朝,已经无形中向外界表明了他查案的底线。

    其实,根据那些盐商提供的账册记载,李云天已经掌握了洪武朝末期以来两淮盐道贪墨的确凿证据。

    永乐帝迁都前,两淮盐道盐引的签发由位于南京城的京师户部负责,这就使得不少户部官员牵涉其中,作为大明的第一大部院衙门,户部出身的京城和地方的高官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倘若李云天按照那些证据查下去的话,大明的京师户部和南京户部必定遭受一场浩劫,顺带牵连朝廷那些户部出身的官员,再加上从两淮盐道获得了好处的官员,整个大明官场就要引发一场剧烈的震荡,后果难以预料。

    另外,宣德帝也不想两淮盐道的事情牵涉到驾崩的洪武帝、永乐帝和洪熙帝,故而决定宣德朝时查起,陈文仁身为南京户部侍郎自然要扛起这个罪责

    。

    就在胡滢见了陈文仁的第二天,陈文仁在狱中写了认罪状,将两淮盐道的罪责一股脑地给扛了下来。

    李云天拿到陈文仁的认罪状后开堂提审了他,当着杨溥和胡滢等人的面陈文仁承认了认罪状上的全部罪行,然后脱下头上的乌纱帽跪在堂前请罪,成为了两淮盐道和南京户部最后一名认罪的涉案官员,同时也是级别最高的一名官员。

    由于两淮盐道贪墨案涉案人员众多,凡宣德朝在两淮盐道和南京户部任职的官吏几乎被一网打尽,就连那些已经调任别处的官吏也被抓了回来,故而李云天的新年是在扬州城度过的。

    在查案的同时,李云天还有另外一件事情要做,那就是追缴涉案人员所涉及的赃款,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而且仅仅在过年前他就严惩了数十名在清点那些涉案人员财产时企图据为己有的官吏。

    宣德七年元月底,杨溥和胡滢心满意足地乘船离开了扬州城返回京城向宣德帝复命,两淮盐道贪腐案在李云天雷厉风行的查办下基本上已经完结,其首犯、主犯以及重要案犯的罪行皆以查明,剩下的就是一些细琐的收尾事宜。

    此次两淮盐道贪腐案,两淮盐道和各地盐道衙门的官吏被一网打尽,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盐商也悉数被抓,双方可谓全军覆没。

    据初步估算,牵涉两淮盐道贪腐案的案犯以及家眷近三万人,从规模上而言已经与洪武皇帝时期的胡蓝大案相比肩。

    尤为令人感到震惊的是,据初步估算,李云天此次通过抄家收缴的财物的价值高达一亿两千万两白银,足以抵得上大明国库四十年的税收。

    虽然两淮盐道贪腐案看似已经落下了帷幕,不过京城的官场却笼罩着一股不安的氛围,因为李云天手中已经掌握了两淮盐道和盐商总会贿赂朝廷官员的证据,不仅六部阵营不少官员都收受过贿银,而且内阁阵营有些官员也收受过好处。

    毕竟洪熙帝之前朝堂上的文官都是六部阵营的人,等洪熙帝加强了内阁的权势后这才形成了内阁与六部对峙的局面,因此内阁阵营的官员可以说是从六部中分化而来的,自然也从两淮盐道的盐务上得过好处。

    只不过随着内阁与六部的争锋,内阁阵营的官员已经与六部阵营掌控的两淮盐道渐行渐远,故而自然也就无法再从中得到利益。

    对于李云天手里的证据,即便是胡滢和杨溥也没有见过,因为李云天从未拿出来过,两人自然也不方便向李云天索要,说到底李云天才是两淮盐道的主审,这些证据是否拿出来的决定权在李云天。

    况且,李云天已经协调好了内阁和六部在两淮盐道贪腐案中的利益关系,两人也没有必要去自寻烦恼,李云天既然没有公布那些证据肯定有他的想法。

    经此一案,昔日风光显赫的盐商成为了江南商界的历史,九州商会正式执掌江南商界牛耳,进而拉开了江南商界革新的帷幕。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执宰大明热门”查找本书最新更新!本书无弹窗全文免费地址为。

    为了方便下次,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624章各显神通)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切记分享越多更新就越快哦!!

第六百二十六章 龙江之花() 
看;完;整;无;错;小说;最;新;章;节;请;到;,下;载;小;说;txt电;子;书;上;宣德七年二月初,李云天在雷婷的陪同下赶去了龙江船厂,前去参加龙江船厂三桅帆船的下水仪式。

    龙江船厂厂督方有节率领着船厂大小官员一大早就在厂门外迎接,驻守龙江船厂的骁武军将领和龙江董事局的董事们也悉数到齐。

    在所有人中,最引人注意的不是龙江船厂的厂督方有节,而是龙江董事局的董事柳雯晴,被方有节等人簇拥着谈笑风生”。

    柳雯晴的身份在龙江船厂并不是一个秘密,这使得她在龙江船厂有一种超然的地位,负责协调船厂、骁武军、董事局和地方衙门之间的关系,无形中已经成为了龙江船厂的掌舵人。

    由于柳雯晴有着绝色的容颜,故而有着“龙江之花”的美誉,再加上她一直以男装出现,又被人称为“龙江花木兰”。

    “柳先生,侯爷来了

    。”谈笑中,方有节一指大路前方,笑着向柳雯晴说道。

    柳雯晴在龙江船厂的身份是龙江船厂董事局的董事,故而平常人们都喊她“柳先生”,既尊敬又不失温和。

    听了方有节的话后,柳雯晴微微笑了笑,不过并没有看向大路的方向,因为龙江船厂的人都知道她有眼疾,双目看不见。

    当然了,柳雯晴的眼疾当年就被太医治好了,可她觉得让外界误认为她是一名盲人的话是对她的一种最大的保护,故而她就依然以盲人的身份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现场的人纷纷望向了大路,远处的山脚下出现一个旌旗招展的队伍,从仪仗上来看就是朝廷的勋贵,因为即便是六部尚书和内阁阁老也没有如此气派的仪仗。

    永乐帝感念那些靖难勋贵之功,故而给予了朝中勋贵优待,其出行的仪仗仅次于郡王,高于六部尚书。

    李云天这次前来龙江船厂当然乘坐他的那辆四轮马车,一路上特别招摇,吸引了沿途百姓的目光。

    “参见侯爷。”当李云天从车厢里出来时,柳雯晴和方有节等人纷纷躬身行礼。

    “免礼。”李云天右手虚空向上抬了一下,然后笑着与柳雯晴和方有节等人寒暄了起来,现场原本有些紧张的氛围顿时变得轻松。

    在方有节的引领下,李云天饶有兴致地参观了龙江船厂,随着近些年来讲武堂源源不断地投入资金,龙江船厂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更新了生产设备而且船厂的匠户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干劲十足。

    以前,匠户们在船厂里干活纯粹就是一种义务,跟徭役的性质差不多,不仅食宿很差没有薪俸,而且还时常遭受工头的打骂。

    可现在不一样了,船厂的所有匠户都被纳入到了讲武堂的管理体系下,实行的是按劳分配的原则,在底俸的基础上依照他们工作的数量和质量下发奖金,这完全改变了匠户们的处境,鼓舞了他们的士气。

    依照龙江船厂的薪俸标准,一名普通匠户一个月的薪俸能赶上南京一名九品文官的俸禄,这可着实是一笔不菲的酬劳。

    而且,龙江船厂负责匠户的一日三餐,并提供住房,再加上提供免费的医疗和教育,以及安排匠户的家眷进入龙江船厂下属的各个部门做事,其福利待遇之丰厚令外人无比眼红。

    这也极大地提高了龙江船厂的工作效率,匠户们每天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对造船技术进行了大量改良和创新,有些技术就运用到了三桅帆船的制造中,令李云天非常满意。

    当然了,匠户们自然不会忘记给他们带来这种安逸幸福生活的人是大名鼎鼎的镇武侯,故而李云天虽然从未到过龙江船厂,但在龙江船厂却有着无人能及的崇高威望。

    在龙江船厂一个戒备森严的船坞,李云天见到了那艘第二天将下水的三桅帆船,静静地停靠在泊位上

    。

    这艘三桅帆船长6o米,宽18米,吃水8米,船身上有着两层火炮甲板,能装载6o门火炮,排水量近3ooo吨,搭乘近7oo名海员,既能用来作战也能用来运送货物。

    虽说这艘三桅帆船的体积比不上庞大的郑和宝船,但海上的战斗力、速度以及灵活性都远远优于郑和宝船。

    尤为重要的是,这艘三桅帆船出海后不需要护航船队就可以从事海上运输,大大节省了人力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