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宰大明-第4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旦有了加衔的经历,那么意味着当事官员在官场上有了一份很好的履历,以后升迁无疑会便捷许多。()

    既然李云天的文职等级无法威压交趾和广西三司的主官,那么宣德帝就让李云天以镇武候的身份来担任广西、交趾总督。

    面对宣德帝的这一决定,大殿上的勋贵纷纷暗自欣喜,这岂不是意味着他们压了那些文官们一头。

    暗地里,太和殿上的那些内阁阁员和六部堂官应该反对让一名勋贵来治理地方政务,但李云天的情况非常特殊,这使得他们也认同了宣德帝的这个做法。

    之所以说李云天的情况特殊,是因为李云天是以两榜进士的身份踏入的仕途,从根源上来说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文官,而且还是翰林院的侍读学士,可谓是大明士大夫阶层的一员精英。

    再者,交趾那个偏僻蛮夷的地方恐怕也只有李云天能够治理,除了李云天外朝中无人能震慑当地那些尚未开化的蛮民。

    其实说白了,交趾和广西都是大明官员眼中的蛮夷之地,谁吃饱了撑的想去那两个地方为官,不仅捞不到好处搞不好还会因为那些蛮民发生叛乱而丢了性命。

    毕竟,像李云天那样能在三年多的时间里以雷霆万钧之势扫平了交趾境内土司的大明官员可谓凤毛麟角,论对付那些当地蛮民的手段,朝中恐怕无人能出李云天之右。

    因此在种种境遇之下,李云天得以以镇武候之尊坐镇广西、交趾总督府,统辖广西、交趾两地军民官吏。

    宣德帝的第二道圣旨与纳米赎罪例有关,纳米赎罪例宣德二年所制定的一项大明律例,规定官吏军民若犯杂犯死罪至笞四十之罪者,可分十等纳米,从一百石至二石不等,纳米者都减死罪,徒流以下皆免罪。无力纳米者,虽然笞杖仍久系不释。

    按照大明律例,官吏们只要赎完罪便可继续为官,这就使得有些官吏犯罪后根本不用受刑,缴纳了米粮便继续堂而皇之地为官。

    这并不是宣德帝对那些犯罪的官员采取了宽宥的态度,而是这种赎罪的体系是明太祖制定下来的。

    明初缺少官吏故而明太祖采用了这种方式来维持地方政务的运作,只要官员赎清了其罪责后,允许其继续为官。

    不过,明太祖对于那些贪污的官员非常痛恨,故而也对其进行了严惩,例如著名的剥皮实草,以震慑大明那些企图贪污的官员。

    宣德六年初,监察御史王翱借着营造宫殿官员中饱私囊、贪赃枉法之机向宣德帝谏言,按照纳米赎罪例,那些贪赃官吏无论罪行轻重只要交纳米粮恕罪后就可官复原职,这将使贪赃渎职之人幸免,使廉洁守法的人得不到鼓励,非治国之道,因此恳请犯赃罪应死者纳米赎罪后罢为民,不许复官。

    宣德帝深以为然,故而令吏部永不叙用犯贪污罪行的官吏。

    就在王翱上奏后不久,有文官犯赃而纳米赎罪,吏部请求降其一级任用,宣德帝示下:纳米赎罪是一时权宜之策,而惩治贪官是立国根本**,从今以后官吏有犯赃官,停止纳米赎罪例,依律治罪。

    虽然宣德帝当时有示下,但并未形成法令,故而趁着这次李云天率军凯旋下诏:文官犯赃,依律科断,不准赎罪。

    这意味着,以后凡是犯贪污罪的官吏将无法纳米赎罪,将直接断送那些官

    员的仕途,是对朝廷官员的一个巨大威慑。

    朝会结束后,宣德帝召李云天进宫议事直到深夜他才出了紫禁城,在众多亲卫的护送下往家中赶去。

    一晃四年的时光匆匆而过,李云天心中自然对妻儿无比思念,恨不得立刻飞回家里与妻儿团聚。

    昔日的镇武伯府现在已经成为了镇武候府,门头上那块气派的鎏金大匾上刻着“镇武候府”四个笔力遒劲的大字,是宣德帝亲自题写的墨宝,由此可见宣德帝对李云天的器重。

    “来了来了,侯爷回来了!”虽说现在夜色已深,但镇武候府大门前立着几名下人,望见李云天一行人骑马而来后,一名下人面色一喜,连忙兴冲冲地奔进了院里。

    “相公!”当李云天在府门前下马时,周雨婷已经领着绿萼和朱玉馨等人满心欢喜地从院中走出,望见他后周雨婷不由得眼圈一红,满含深情地喊了一声。

    “辛苦你了。”李云天微笑着上前,周雨婷揽入了怀里。

    “老爷!”这时,跟在周雨婷身后的绿萼和朱玉馨齐身向李云天福身行礼,每个人的双目都显得晶莹湿润。

    值得一提的是,周雨婷可以喊李云天相公,绿萼和朱玉馨则只能喊他老爷,嫡庶有别,并不会因为两人的身份而发生变化。

    “你们也辛苦了。”李云天笑着向两人颔首示意,在他离开京城的这段时间里绿萼负责府里的内务,而朱玉馨则协助周雨婷与京城权贵们的家眷打交道,对镇武候府可谓是劳苦功高。

    “老爷,一点儿也不辛苦,这是妾身们应尽的本份。”有了李云天这一句体贴的问候,绿萼和朱玉馨心中不由得一甜,连连冲李云天摇着头。

    “侯爷!”李云天闻言顿时笑了起来,正当他准备与情绪激动的周雨婷寒暄时,一名女子从绿萼和朱玉馨的身后走出,微笑着向他一俯身,娇声喊道。

    “怜香?”等看清了那名女子容貌,李云天不由得微微一怔,脸上流露出惊讶的神色,万万没有想到怜香此时会出现在这里。

    怜香见李云天神情诧异的望着她,禁不住脸上一红,流露出了一副小女儿的娇羞神态。

    “相公,你不在的时候怜香妹妹时常来府里看望我们,教了我们不少曲子。”就在李云天愣神的时候,周雨婷从他的怀里出来,笑盈盈地望着他说道,眼神中充满了一丝狡黠。

    “怜香姑娘,有劳了。”李云天见状先是觉得有些疑惑,随后从周雨婷狡黠的眼神中意识到了什么,脸上的神情顿时变得有些尴尬,向怜香拱了拱手说道。

    “侯爷言重了,能到侯爷府教各位夫人曲子是小女子的福份。”怜香闻言连忙向李云天福身还礼,满面红霞地说道。

    “相公,妾身给你准备了一桌接风宴,咱们进去吧。”或许是感觉到李云天和怜香之间的气氛有些尴尬,周雨婷笑着打起了圆场,与李云天谈笑着进了院子。

    趁着下人们准备酒宴的时机,李云天去各院看望了已经在睡梦中的儿女们,四年不见儿女们已经长高了不少,尤其是长子李安国、次子李安民和长女李玉瑶此时已经六七岁,与他记忆中的模样相距甚远。

    由于陈凝凝和郑婉柔常年在外忙着九州商会的生意,因此李安国和李安民等人就由绿萼照料,有绿萼在两人非常放心。

    本来李安国和李安民等人都想等李云天回来,后来他们实在是太困了,故而只好回去睡觉。

    李云天逐个在李安国和李安民等儿女的额头上吻了一下,心中对这些儿女感到十分愧疚,认为自己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因此在心中拿定了主意,准备这次回京后抽出时间好好陪陪他们,以增进与儿女们之间的感情。

    【百度;360;sogou搜索|三江阁|无弹窗更新最快最稳定】

    小技巧:按回车'enter'键返回章节目录,按←键回到上一章,按→键进入下一章。←→

第五百一十八章 暗流汹涌() 
虽然李云天想在家陪伴妻儿,而且按照朝廷的定制他在‘交’趾平叛近四年,回京后完全可以放一个大假,但作为宣德

    第二天一大早,哈欠连天的李云天就在周雨婷的伺候下穿戴整齐了官服,径直赶去了都察院。

    这并不是李云天因为被擢升为左佥都御史后而急于上任,而是都察院里现在人心惶惶,局势‘混’‘乱’,故而他被宣德帝派去安抚都察院那些担惊受怕、草木皆兵的御史

    宣德五年,都察院的最高长官――左都御史刘观因为贪赃枉法而被宣德帝打入了锦衣卫的诏狱,经过审讯后被发配到了辽东戍边。

    执掌都察院事务的右都御史顾佐于是趁机大力整顿都察院的吏治,自宣德六年以来已经废黜了二十名监察御史,贬往辽东各卫所为吏。

    不仅如此,有八名监察御史被顾佐降职,三名监察御史被罢免,这样一算的话,都察院近四分之一的监察御史惨遭撤换,是大明立国以来都察院从未有过之事。

    由于顾佐大刀阔斧地清查监察御史们的罪责,这使得都察院的气氛变得异常紧张,监察御史们每天都惶惶度日,天知道什么时候他们就会被牵连上。

    在这种惊惶沉闷氛围的影响下,都察院的日常事务大受影响,今年两京例行的刷卷不得已被推迟。

    现在,都察院的监察御史分为了三派,一派投入了顾佐‘门’下,一派保持中立,另外一派则群起与顾佐相抗衡,‘私’下里是斗得不可开‘交’。

    宣德帝之所以让李云天赶回京城,除了‘交’趾的叛‘乱’早已经被平定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让他缓和都察院内部紧张的局势,缓解对峙双方的争斗,早日使得都察院的事务不步入正规。

    一直以来,李云天审案时的态度都十分温和,通常对那些有悔意的案犯网开一面,而且从不无辜牵连那些案犯的家人,再加上他审案时几乎没有动用过刑具,完全凭确凿的证据和缜密的推理来查明真相。

    因此,无论是审理京仓案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员还是追随汉王叛逆的官员,无不对李云天的判决心服口服,这也使得他在官场上声名鹊起,使得官员们对他的为人甚是钦佩。

    在宣德帝看来,有李云天在都察院坐镇的话那些监察御史无疑会安心许多,谁都清楚李云天不会像顾佐那样对他们赶尽杀绝。

    况且,都察院的事情可不是朝廷什么官员都能‘插’得上手的,作为两榜进士中的‘精’英御史们一个个心高气傲,唯有那些御史和翰林出身的高官显贵才能镇住他们,否则即便是六科给事中他们也不会买账。

    李云天来到都察院时,都察院的院子里已经聚集了不少御史,正在那里三五成群地低声议论着什么,每个人脸上的神情都异常严肃,这使得现场气氛显得无比沉闷和压抑。

    “李兄!”忽然,一名正与人说着话的国字脸御史看见了进‘门’的李云天,先是微微一怔,随后面‘色’一喜,连忙快步迎了上去。

    听见了国字脸御史的声音后,现场的御史纷纷望向了李云天,接着不少人欣喜地涌了过去,七嘴八舌地围着李云天寒暄起来。

    有十几名御史并没有前去凑热闹,一脸狐疑地望着眼前的一幕,好像‘弄’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人是谁呀?”趁着一名中年差役捧着手里的一叠公文从边上经过,一名瘦高个御史指着被众人簇拥着的李云天不解地问道。

    “禀大人,他就是平定了‘交’趾叛‘乱’的镇武候。”中年差役闻言躬身答道。

    “原来是李大人!”那名瘦高个御史顿时恍然大悟,不由得望向了李云天,怪不得年纪轻轻就身穿正四品的官袍,原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镇武候,也是都察院新任的左佥都御史。

    “都察院重地肆意喧哗,成何体统?”就在这时,一个冷冷的声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