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宰大明-第3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他们推断李云天不可能全部用来满足宣化城居民的粮食需求,毕竟‘交’趾其他的州府也缺粮,所以宣化城的粮价很快就会再度涨起来。

    可惜的是,这些倒霉的粮商并不知道李云天已经从太平城调粮,满足宣化城百姓的粮食需求一点儿问题也没有,而且明年三月份之前那些获得‘交’趾粮食专营权的商贾会把李云天预定的第一批粮食运来。

    只要过了夏天,‘交’趾的粮食压力将得到有力的缓解。

    ‘交’趾的气候和土壤适合种植水稻,可以一年两熟,明年夏天是收获早稻的时间,这批粮食将解决‘交’趾百姓的吃饭问题。

    经此一事,那些赌‘交’趾会继续缺粮的粮商损失惨重,很显然当宣化府的粮食需求达到饱和后,他们的粮食唯有降价,否则难以有吸引力。

    一连五天,李云天都在忙碌中度过,他不仅要处理那些灾民的事宜,给灾民划分开荒的地区以及确定以工代赈的工程,而且还要制定征召管理灾民事宜人员的规章制度、从宣化府士卒和土兵中征募骁武军士兵等等,可谓忙得不亦乐乎。

    随着李云天坐镇宣化城,整个宣化府的局势迅速稳定了下来,被叛军搅得惶惶不安的百姓终于可以过上正常的生活,再也不用担心叛军打过来。

    就在第六天,赵卫德派去三江府打探消息的人急匆匆地赶回,带来了一个李云天不愿意听见的消息,他所担心的事情不可避免地发生了――王通已经率军撤离‘交’州城,在三江府境内接到李云天的军令后就地驻扎。

    原来,与黎利结盟后的第三天,王通离开了‘交’州城,将‘交’州城拱手让给了黎利,使得黎利兵不血刃地就得到了这座‘交’

    王通撤离的时候兵分两路,一路由‘交’州守备中官山寿与荣昌伯陈智等人去新安府,从新安府的云屯码头登船经水路回广西钦州,另外一路由其亲自率领,与‘交’趾镇守中官马骐等人经宣化府到广西太平府。

    据赵卫德派去的人回报,王通所带领的北归官吏军民超过了十五万,整个‘交’州城一半以上的百姓跟随他返回内陆,途中接连受到零散叛军和当地土人的袭扰,不少人为之丧命,众多‘女’子被掳走。

    黎利派出叛军尾随在北归军民后面,大摇大摆地进入沿途的城镇,不费吹灰之力就将这些城镇占领。

    如今,不仅整个‘交’州府已经全归了叛军,而且三江府南部地区的一些城镇也有叛军进驻。

    王通一行人到达三江府后,三江城内的形势顿时一片‘混’‘乱’,人心惶惶,那些从内陆迁来的居民和一些土官亲属慌忙收拾行装,准备跟随王通北归。

    一些当地居民趁机对那些内陆居民敲诈勒索,使得那些内陆居民不由得忍气吞声,有些内陆居民的妻‘女’还受到了地皮恶霸的强暴。

    李云天立在‘交’趾地图前,皱着眉头望着‘交’州府东面的北江府,北江府西北面的谅江府数月前已经被叛军,北江府如今处于‘交’州府叛军和谅江府叛军的夹击下,形势危矣。

    随着‘交’州府的丢失,明军不仅失去了‘交’趾最重要的地区,而且在军事上处于了被动,‘交’州城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将成为叛军威慑明军的一个坚固的前沿堡垒,进可攻,退可守。

    李云天在心里估算了一下,明军掌握在手中的州府有镇蛮府、建昌府、新安府、北江府、谅山府、宣化府、太原府和归化直隶州、嘉兴直隶州,共七府两直隶州,面积已经不足‘交’趾的三分之一。

    不过,由于‘交’趾北部地区人口密度大,故而明军所控制区域的人口数约占‘交’趾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二。

    尤其令李云天感到惋惜的是,本来是与叛军对峙前沿堡垒的‘交’州城竟然就这么被王通轻而易举地给抛弃了,着实是可恶。

    可现在事情已经发生,即使将王通千刀万剐也晚了,李云天所做的事情就是收拾‘交’趾的这个烂摊子,稳定住明军在‘交’趾的阵脚。

    唯一令李云天感到欣慰的是,他在宣化城的那些灾民中收拢了不少柳升战败后的溃兵,已经被召集起来进行整训。

    柳升战败后,大量士兵被叛军所杀,剩下的人四处逃散,散落在‘交’趾东北部的谅山府、太原府、宣化府和‘交’趾北部的归化直隶州。

    由于没有朝廷撤兵的命令,那些溃兵不敢离开‘交’趾,而当地的州府也没有能力来安置他们,故而他们就只能与灾民为伍。

    李云天在灾民中设立了十几个报道点,专‘门’用来收拢‘混’杂在人群中的溃兵,作为溃

    能从叛军刀口下死里逃生的士兵自然都是‘精’壮悍勇之辈,那些身体羸弱的人早就死在了战‘乱’中,虽然那些溃兵看起来憔悴消瘦,身体虚弱,但在李云天相信只要调养上一段时间就能使他们生龙活虎。

    故而,在李云天的安排下,骁武军专‘门’‘抽’调出了一百多人专‘门’对那些溃兵进行整编,饮食标准比照骁武军,他们以后将成为李云天手头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

    不仅宣化府,谅山府、太原府和归化直隶州的军政主官都已经收到了李云天的命令,让他们收拢散落在他们那里的溃兵,好生照顾,然后送到宣化城来。

    说实话,李云天没想到会收拢如此多的溃兵,在朝廷接到王通通报中,柳升大军伤亡惨重,几近全军覆没。

    如此看来王通夸大了明军所遭受的损失,或者说他根本就不清楚柳升大军的伤亡状况,又或者说他是刻意而为,使得外界认为叛军势大,为他避战、怯战寻找借口。

    不管王通为何这样做,对李云天来说则是一个好消息,他现!^!

    。。

    小技巧:按回车'enter'键返回章节目录,按←键回到上一章,按→键进入下一章。←→

第四百三十八章 驰援() 
'全文字三江阁'就在确定王通率军撤离‘交’州城的第二天,李云天带着数十名骁武军军士和三千名宣化卫士卒、两千名土兵急匆匆赶往了三江府,前去处理那些‘混’‘乱’的局势。{}

    由于‘交’趾现在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因此李云天需要人手去办理各项事务,可他身边却无可用之人,故而将带来的那两百多名骁武军军士支出去做事,一部分整编溃兵,一部分督办安置灾民事宜,身边就只剩下这几十名护卫。

    虽说李清正和赵卫德从民间招募了不少壮丁,使得宣化城的兵力达到了一万多人,但兵员的素质堪忧,李云天放松体检要求后才勉强挑选了三千人。

    与宣化城卫所士卒不同,宣化府下面几个土司衙‘门’送来的土兵,只要不是老弱病残的李云天照单全收。

    在李云天看来,如果他要在三江府打一场硬仗的话,这两千名土兵将是他手

    原因很简单,对土兵来说他们是各个土司的‘私’人财产,一旦土司下令要他们死战,他们的战斗‘欲’望将比宣化城卫所士卒更加强烈,否则他们就算是活着回去也将难逃一死,而且家人也要跟着倒霉。

    为了能让土司们尽可能地提供优质兵源,李云天给每名土兵开出了每月一两银子的饷银,伤残者得三两抚恤银,战死者得五两抚恤银。

    当然了,这饷银和抚恤银不是给土兵的,而是给其所属的各位土司,土兵既然是土司的‘私’人财产,其所赚得钱财当然要归土司了。

    不仅如此,李云天还表示征召土兵参军后,他将一次‘性’付五个月的饷银给所属的土司。

    在‘交’趾,二两银子足够一个家庭一年的开销,李云天一下子拿出如此多的白‘花’‘花’的银子,在宣化府的那几名土司看来完全就是一本万利的生意,纷纷为之心动,挑选各自土司衙‘门’内的土人青壮年送到了宣化城。

    李云天说到做到,只要那些土人青壮年被顺利征召,那么他就将五个月的饷银‘交’给那些送土人青壮年前来的土司衙‘门’的官吏,使得他们带着一箱箱的银子欢天喜地的回去了。

    那些银子是李云天用银票向宣化城里的大户置换的,宣化府知府衙‘门’户房的库房已经因为给灾民筹粮而空空如也,无法拿出这笔银子。

    而且李云天也不想动用宣化府的钱财用在他征募士兵上,毕竟他已经筹集到了足够的军饷,岂能再加重地方衙‘门’的负担?

    经过太原府时,太原府知府和太原卫指挥使已经率领着大小官员在城外等候,并在城里设宴给李云天一行人接风洗尘。

    在李云天的示意下,那名假定南将军并没有在太原城多待,简单地了解了一下太原府的局势后就启程离去,急匆匆赶向了三江府。

    太原府知府和太原卫指挥使神情严肃地望着逐渐远去的李云天等人,眼神中隐隐约约透‘露’出担忧的神‘色’。

    两人万万没有想到李云天身为平叛大军的主帅竟然会亲自赶去三江城这样危险的地方,不由得暗自钦佩他的勇气。

    与此同时,两人已经知道王通‘私’下从‘交’州城撤兵的事情,拱手将‘交’趾境内最重要的战略要镇送给了叛军,这无疑使得明军在‘交’趾境内的处境更加艰难。

    而一旦叛军攻占了三江府,那么接下来就要轮到太原府直面叛军的进攻,两人可不希望看见这一幕发生。

    可连柳升都战败身亡,年纪轻轻的李云天能否应对眼前这种糟糕的局势吗?

    由于太原府前面有三江府顶着,位于明军控制地区的腹地,故而境内虽然有少股流窜的叛军或者趁机滋事的暴民,但都不成气候,总体形势还算安稳。

    可进了三江府情形就变得大不相同,在叛军的鼓动下三江府的暴民越来越多,而且叛军的数量也增加不少,李云天在路上遇到了两支数百人的叛军,见李云天一行人多势众,知趣地离开。

    尤为令李云天感到恼火的是,虽然宣德帝再次出兵平叛‘交’趾的告示已经贴在了三江府所属的各个州县,但是当得知王通率军从‘交’州城撤退后,一半州县的知县、知州竟然落荒而逃,使得县城被暴民所占据。

    沿途的时候,李云天顺势救了不少被叛军和暴民劫掠的内陆百姓和土官家眷,带着他们一起返回了三江城。

    这些内陆百姓和土官家眷知道‘交’州城已经丢了,担心叛军攻破三江城,故而想要逃去宣化府,结果正好落进那些早就守在路上抢劫的暴民和叛军手中,下场十分凄惨,十有**都会被杀死。

    李云天对这种趁‘乱’作恶的暴民十分痛恨,故而下令身边的骁武军护卫率领随行的士卒和土兵前去追杀,一个不留,悉数剿灭,同时也是让这些士卒和土兵们见见战场上的血腥,壮壮他们的胆子。

    那些士卒和土兵开始还显得有些畏缩,不过他们以多击寡,又有李云天的那些护卫身先士卒,故而在经历了几场围剿暴民的行动中逐渐放开了胆子。

    在李云天的刻意安排下,随行的士卒和土兵还出其不意地袭击了一个沿途被暴民控制的县城。

    城里的那些暴民万万想不到明军会在这个时候攻过来,毕竟连王通都已经从‘交’州城撤退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