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宰大明-第3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与‘交’给海盗的过路费以及在大明上下打点关系的‘花’销相比,‘交’纳给水师的护航费用和大明的税收无疑要少上许多,又能过上安稳平定的日子,正是那些商人们梦寐以求的事情,何乐而不为?

    “多少年没有回乡祭祖了?”李云天知道山下元道现在还无法相信他所说的事情,因此也没有多言,沉‘吟’了一下后,意味深长地问道。

    山下元道顿时怔在了那里,他的脑子完全跟不上李云天这种可谓是跳跃式的思维,先是表示海禁令不妥,接着说到了南洋的贸易,现在又提及了祭祖,使得他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回答,完全猜不到李云天这次宴请他意‘欲’何为。

    况且,李云天的这个问题山下元道也不好回答,他现在的身份是倭人,而李云天口中的祭祖很显然指的不是他在倭国的事情,这让他左右为难,进退维谷。

    山下元道清楚,李云天之所以要支开那些骁武军的军士单独见他,是有事情要跟他说,如今李云天冷不丁地打探他的底细,使得他不由自主地就起了戒备的心理。

    说到底,李云天是官而山下元道是走‘私’商,现在并不信任李云天,一旦李云天清楚了他的来历而翻脸的话,那么他不仅成为砧板上待宰的鱼‘肉’,而且也会害了家人。

    根据洪武帝颁布的《大明律》,山下元道这种假扮倭人经商、并且向倭寇‘交’纳过路费的行为会被视为勾结异族谋反,将被株连九族,这也是他费尽心机隐瞒身份的原因。

    不过,山下元道清楚李云天早已经看穿了他的身份,这次又是单独宴请他,他要是不向李云天坦白的话必定会引发李云天的不满,使得李云天心生怨隙,后果难以预料。

    “大人恕罪,小民罪该万死!”留给山下元道权衡利弊的时间并不多,面对着目光炯炯地瞪着他的李云天,山下元道把心一横,起身跪在了李云天的面前,以头触地向李云天请罪,原本半生不熟的江南话变成了流利的宁‘波’话。

    “罪从何来?”李云天见状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了一丝笑意,不动声‘色’地问道。

    在他看来山下元道不仅是个聪明人,而且行事果决,这或许就是其能从海盗手中逃脱的重要原因,也是他所需要类型的人。

    “大人,小民名叫赵元才,浙江宁‘波’府人士,因为受生计所迫,故而冒充倭人前往南洋经商,触犯了大明的律法,请大人恕罪。”山下元道的额头贴在地板上,一五一十地‘交’待了他的出身。

    “山下元道,现在还没喝酒你怎么就醉了,说起了胡话来,你是倭人,纵然仰慕我大明天威,也不至于编造这么一番理由来取悦本官,以后这番话可不要再向外人说了,免得被别人误会。”

    李云天闻言脸上的笑容更加浓厚,端起桌上的酒杯说道,“来,你与本官喝上一杯,然后给本官讲讲历次南下经商的趣闻。”

    跪在那里的山下元道正提心吊胆,不知道李云天会如何对待他,猛然听见李云天这番轻描淡写的话,心中顿时大吃了一惊,下意识地就抬起头,嘴巴微微张着,神情愕然地望着李云天,他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李云天竟然会否认他的真实身份。

    “小人刚才一时糊涂,说起了醉话,多谢大人提点。”

    见李云天面带微笑,山下元道心中顿时会过意来,李云天此举很显然是不想追究他假扮倭人一事,心中不由得又惊又喜,连忙咚咚咚地给李云天磕了三个响头。

    “小人这条命是大人给的,以后就是大人的了,必以大人马首是瞻,如有二心,五雷轰顶!”随后,山下元道起身,双手端起酒杯,躬着身子,毕恭毕敬地向李云天说道。

    此时此刻山下元道已经回过味来,李云天如此善待于他很显然是想要收他为己用,他岂能不识时务?

    再者说了,如果能攀上李云天这个后台,他以后也就有了依仗,在大明做生意的时候不用再怕受到地痞和官府的勒索和刁难,可谓是一件不折不扣的大好事。

    “你的命是你自己的,除了皇上外不属于任何人。”李云天闻言笑了起来,冲着山下元道一举手中的酒杯,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是,大人教训的是。”山下元道连连点着头,也跟着喝干了杯中的酒,心中对李云天的话却不以为然,认为李云天不过是客套而已,他跟宣德帝八竿子也打不着,自然是跟着李云天卖命了。

    随后,山下元道殷勤地端起酒壶给李云!^!

    。。

    小技巧:按回车'enter'键返回章节目录,按←键回到上一章,按→键进入下一章。←→

第四百二十五章 小琉球倭患的由来() 
'全文字三江阁'经过与山下元道的‘交’谈,李云天知道了早上在海面上追击山下元道的海盗身份,是小琉球‘鸡’笼山的倭寇。{}

    小琉球是明朝对台湾的称呼,与之相对应的是大琉球,也就是琉球群岛。

    由于台湾在东汉时被称为夷洲,故而台湾海峡此时被人们称为夷洲海峡,是明代三大著名海峡之一。

    明代的三大著名海峡由北向南依次是鞑靼海峡、夷洲海峡和琼州海峡。

    夷洲海鲜和琼州海峡被后人所熟知,而鞑靼海峡知道的人则少之又少,因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皇俄国于1860年‘逼’迫清政fu签订《北京条约》,将鞑靼海峡两岸据为己有。

    鞑靼海峡因鞑靼族而得名,鞑靼是俄罗斯人对中亚和北亚许多亚洲游牧民族的统称,将其东面的库页岛与西面的亚洲大陆分开,连通北面的鄂霍茨克海和南面的日本海,拥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

    此时,小琉球是倭寇、走‘私’商和逃犯的乐园,倭寇将其作为劫掠海上客商和袭扰大明东南沿海的基地。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形,是因为洪武二十年的时候,明太祖对袭扰东南沿海的倭寇实行了坚壁清野的政策,下旨撤销了管辖小琉球事宜的澎湖巡检司,将小琉球的居民内迁到了临近的漳州和泉州。

    直到嘉靖四十二年,明廷才恢复了澎湖巡检司,再度管辖小琉球的军政事宜。

    据史料记载,海寇利用海风之便肆意在大明富庶的东南沿海掠夺,来如群狼,去如飞鸟,令驻防的明军防不胜防。

    而小琉球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就成了倭寇前往东南沿海劫掠的必经之地,倭寇不仅在东南沿海劫掠,还在孤悬海外的小琉球大肆掠夺,使得小琉球成为倭寇劫掠的重灾区。

    一些为躲避元末明初战‘乱’而选择前往小琉球避难的百姓万万想不到他们会遇上了倭祸,可谓倒霉透顶,‘欲’哭无泪。

    洪武帝为了解决倭寇的问题,先是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数次派使者出使日本,不过日本当时处于南北朝时期,南北两派的通知者相互推诿,使得洪武帝的这一努力宣告落败,故而改用武力来剿灭倭寇。

    当年,大明闵浙巡抚汤和曾经向洪武帝奏报,倭寇每次侵扰福建、广东等地,必会去小琉球补充淡水和粮食,而小琉球兵少势孤、移民众多,因此逐渐成为了倭寇的聚集地。

    这使得洪武帝认为小琉球是东南沿海倭寇屡禁不绝的罪魁祸首,因此发布了禁海令,想要隔绝倭寇与东南沿海的联系。

    可惜的是,洪武帝的这一措施不但没有杜绝倭患,反而使得不少东南沿海的百姓为了生计成为了海盗和走‘私’商,进而加入了倭寇的行列中。

    而且,由于小琉球成为了倭寇的补给基地,这使得倭寇机动‘性’非常强,他们时常派人到沿海城市窥探虚实,一旦发现机会就蜂拥而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行劫掠,等当地驻军赶来增援的时候倭寇已经抢夺完毕乘船离开,使得那些驻军只能望洋兴叹。

    鉴于此,洪武帝开始转变对付倭寇的策略,着手布置沿海地区的海防,在辽东到广东的漫长沿海地区设置了五十多个卫所,打造了一道坚固的海防防线。

    按照洪武帝的要求,那些沿海的每个卫所都配备有战船50艘,每船能搭载士兵50名,总兵力达到了20多万。

    由于有了这道海防防线,倭寇袭扰的事件大为减少,倭寇上岸劫掠的时候通常都会受到那些沿海卫所的追杀,洪武帝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构建的这道海防防线看似抑制住了那些倭寇。

    不过,倭寇很快就改变了策略,犹豫小琉球孤悬海外明军力量薄弱,因此他们再来东南沿海打劫时先去小琉球,然后派人去东南沿海城市窥探,要是当地明军防备严密,那么就先待在小琉球,一旦发现明军稍有松懈就趁机蜂拥而上,前去洗劫一番,然后迅速逃走。

    小琉球有着足够的物资补给,足够那些倭寇待在上面等待时机,实在没有机会也能小琉球劫掠一番,也能有不错的收获。

    故而,小琉球逐渐成为了倭寇的侵袭东南沿海的跳板,洪武帝耗费心血打造的海防防线对此无能为力。

    除非能把面积广阔的小琉球经营得与内陆一样,这样才能驱离那些倭寇,可小琉球现在还属蛮夷之地,要想达到这个目标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和财力,并且还要组织内陆的居民移民小琉球,工程浩大,难以实施。

    洪武十九年七月,倭寇以小琉球为基地,在福建沿海连续袭扰了一个多月,相继劫掠了漳州、泉州、福州、兴化和厦‘门’等地后方才扬长而去,满载而归,而当地的海防军队却无能为力。

    战报传到南京后,洪武帝大发雷霆,破口大骂闽浙巡抚汤和:“开国功臣,竟奈何不得区区倭奴!

    鉴于海防防线无法抵御倭寇的侵袭,洪武帝于是想到了一个极端的办法,那就是在小琉球坚壁清野,撤回小琉球的局面,而当时的文武大臣皆赞同此举,即使有人心有异议也不敢忤逆洪武帝。

    于是,洪武二十年洪武帝下旨撤销了澎湖巡检司,迁小琉球居民去漳州和泉州。

    小琉球百姓于是纷纷烧掉房屋,毁掉粮食,在官府的安排下迁入了内地。

    不过很可惜,这种坚壁清野的策略看似断了倭寇的后路,但是却把小琉球变成了倭寇的乐园,而且东南沿海的海盗、逃犯也纷纷来到了小琉球,使得大明的倭患更加猖獗。

    ‘鸡’笼山是倭寇在小琉球的一个重要据点,人口有数万人之巨,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炫耀的城镇,是小琉球上几股倭寇势力

    山下元道经营着从南阳到宁‘波’的海上贸易路线,自然跟小琉球的倭寇打过‘交’道,为了能平安通过夷洲海峡每次都要向‘鸡’笼山的倭寇进贡,受‘鸡’笼山倭寇的保护。

    其实,山下元道也不想过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海上航行危机四伏,除了心黑手辣的海盗外,还有变幻莫测的天气,稍有不慎就会船毁人亡,葬身鱼腹。

    不过他这也是被‘逼’无奈,因为明朝的海禁政策异常严格,他不得不伪装成倭人铤而走险。

    洪武三年,洪武帝罢太仓黄渡市舶司。

    洪武七年,洪武帝下令撤销自唐朝以来就存在的负责海外贸易的福建泉州、浙江宁‘波’和广东广州的市舶司,明朝对外贸易遂告断绝。

    洪武十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