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宰大明-第3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京师讲武堂又是兵部的下属部‘门’,李云天自然而然地就随着兵部并入军阁有了武官的身份,与此同时他也是都察院的监察御史,进而一举跨越了文官和武官的界限,可谓神不知鬼不觉。

    说起来,王彬的身份很特殊,虽然他无法涉足仕途,但却是大明不折不扣的官员,因为按照礼制大明县主的仪宾是个从六品的闲散官职,只拿俸禄而没有实际职务。

    简单来说,如果县主的仪宾是个没有功名的白丁,那么迎娶了县主后就将成为大明从六品的官员,摇身一变拥有了官身,彻底告别庶民的身份。

    这就是为何那些仕途无望的商贾子弟趋之若鹜的原因,有了皇亲国戚的头衔,那些商贾的社会地位将水涨船高,生意上也会少很多麻烦。

    值得一提的是,仪宾和驸马一样都是大明的皇亲国戚,其并不属于文官和武官的范畴,不过官袍服饰的礼制与公侯伯这些勋贵相同。

    别看王彬是隆庆郡王府的仪宾,贵为皇亲国戚,可他要想获得武职也并不容易,唯有隆庆郡王从宣德帝那里给他求来一个武职,然后报备军阁。

    这意味着王彬的后人将成为大明的军户,以后无法再考科举,只能投身行伍之中。

    即便是隆庆郡王从宣德帝那里给王彬求来一个武职,那么估计十有**也只是正六品的百户而已,要想积累到足以封爵的战功可谓是难上加难。

    另外,那些进爵的勋贵无不是踏着死人堆爬上来的,也不知道王彬有没有命等到那一天。

    面对着心情越来越低落的王彬,水云县主不由得暗自神伤,她与王彬生活这么些年自然清楚王彬并不是那种甘于寂寞的人,应该在仕途上大展拳脚,开创一番事业。

    可事已至此也就只有得过且过了,总不能真的让王彬拎着刀去战场与敌人厮杀吧!这或许就是王彬的命。

    不过,事情在李云天率军前去‘交’趾平叛以及朱‘玉’馨嫁给李云天后发生了转机,水云县主立刻意识到这是王彬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水云县主与朱‘玉’馨年龄相仿,作为大明同在京城的旁系皇族两家之间的关系很好,两人也是从小玩到大的朋友,故而水云县主在张太后赐婚的当天晚上就去找了朱‘玉’馨,希望朱‘玉’馨能向李云天说情,让王彬跟着李云天前去‘交’趾平叛。

    按照惯例,作为此次平叛‘交’趾的主帅,李云天可以从朝中的武官里点将随他出征。

    值得一提的是,大明的调兵和统兵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系统。

    在大明的统兵系统中,从高到低的职务是:

    大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都指挥使、都指挥同知、都指挥佥事、卫指挥使、卫指挥同知、卫指挥佥事、千户、副千户、百户、试百户、总旗和小旗。

    而在大明的调兵系统中,从高到低的职务是:

    总兵、副总兵、参将、游击将军、守备、千总、校尉和把总。

    必须要指出的是,调兵系统中的官职都没有品级,只是在遇有战事中才设置,是临时差遣的一个职务,当战事结束后职务自动取消,属于“差官”的‘性’质。

    通常来说,总兵、副总兵和参将由都督同知以上的武官或者勋贵来担任,不过这也没有什么具体的定制,只是官场上通行的一种被大众认可的规则而已,否则梁少杰无法以都指挥同知的身份担任右副总兵。

    总兵要被皇上授予将军印,作为调兵的凭据,例如广西总兵挂镇蛮将军印,‘交’趾总兵挂征虏副将军印。

    副总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副将”,与参将、游击将军一样,属于军队中的将领。

    举个例子,梁少杰的武职是中军都督府都指挥同知,但在率军前往‘交’趾平叛的时候,是以右副总兵的身份来调兵作战,而不是都指挥同知。

    王彬是皇亲国戚,身份特殊,虽然不属于文官和武官,但而身为大明仪宾的他也能随李云天出征,在战场上浴血杀敌。

    毕竟,忠君报国也是皇亲国戚的职责,如今‘交’趾战事紧急,朝廷岂会阻止他为国效力的,所以王彬可以在平叛大军中获得一个职务,进而立下军功。

    而正是由于王彬皇亲国戚的特殊身份,其立下军功后的封赏会与武官相同,按照他的品级会往上晋升为千户、卫指挥使之类的武职。

    不过,必须要说明的是,王彬晋升的千户或者卫指挥之类的官职只是一个虚职,只是用来表明他的品级而已,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军中并没有职务,故而也就不会成为了世袭军户。

    说实话,水云县主并不愿意让王彬去‘交’趾,‘交’趾的战局现在对明军极为不利,而李云天仓促之中仅仅带了三千骁武军出征,可谓前途莫测。

    不过,这对王彬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她实在是不想放弃。

    原因很简单,李云天也是两榜的进士,再加上水云县主和朱‘玉’馨之间的亲密关系,想必一定会对王彬关照有加,即使有危险也肯定会保护王彬周全。

    万一此次成功平定了‘交’趾叛‘乱’的话,李云天必定不会亏待了王彬,给王彬向朝廷上报一份厚功,届时即使王彬不能进爵,想必品级也能晋升不少。

    尤为重要的是,通过此次平叛王彬和李云天之间将建立一种密切的联系,如果李云天平叛后把王彬调入讲武堂为官的话,那么想必宣德帝也会恩准,进而使得王彬得以踏入仕途。

    果然,李云天并没有让水云县主失望,让王彬出征之日前来讲武堂议事,这表明李云天将会对王彬委以重任,对王彬荣立战功将大有裨益。

    如此一来,此次平叛‘交’趾的部队中就有两名皇亲国戚,一个是刘少杰,另外一个就是王彬。

    说起来两人还与李云天有着亲戚关系,从辈分上来算的话朱‘玉’馨是刘少杰和王斌的姑姑,因此李云天是两人的姑丈。!^!

    。。

    小技巧:按回车'enter'键返回章节目录,按←键回到上一章,按→键进入下一章。←→

第四百零七章 挥师南下() 
'全文字三江阁'李云天心中非常欣赏王彬,他曾经看过王斌会试和殿试时所作的文章,不仅大气恢弘,跌宕起伏,而且针砭时弊的火候拿捏得恰好处,可谓才华横溢,稳重睿智,是一个难得的人才。

    故而,李云天对王彬是大力提拔,使得王彬得以参加讲武堂这次由平叛明军高级将领出席的议事会议,否则以王彬的品级根本就没有资格出现在这里。

    李云天对王彬的期望很高,既希望王彬能在‘交’趾的战事上帮他出谋划策,也希望王彬能助他一臂之力在‘交’趾实施他所制定的政略,成为一个能帮他分担压力的得力助手。

    今早这次议事的内容很简单,李云天要宣布李大牛和王彬等人在平叛大军中的职务,昨天宣德帝已经御准了他所上报的随军将领名单。

    按照众人武职的品级,正三品的卫指挥使被任命为参将,从三品的卫指挥同知被任命为游击将军。

    参将有三人,即李大牛、秦昆和赵宇。

    游击将军有四人,即王彬、韩卫、鲁民恩和顾礼裕。

    其中,秦昆属于靖难勋贵一系,其余人除了王彬为皆为开国勋贵一系。

    秦昆的爷爷当年追随永乐帝起兵,不幸在攻打德州的一场恶仗中战死,故而子嗣得以世袭卫指挥使。

    王彬能以从六品的品级得以与从三品的韩卫、鲁民恩和顾礼裕等人同为游击将军,可谓破了大明军队的一个天荒。

    军队中等级森严,按照资历来授予官职,如果不是李云天力‘挺’的话王彬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被宣德帝恩准为游击将军。

    巳时三刻,讲武堂外的街道上一阵喧闹,路上的百姓纷纷向两边闪避,宣德帝的仪仗出现在了人们的视线里。

    早已经立在‘门’口处恭候圣驾的李云天等人连忙站好了队列,躬身等待宣德帝御辇的到来。

    内阁阁老、军阁阁员、六部堂官和各都督府的都督率领着文武百官浩浩‘荡’‘荡’地跟在御辇后面,盛大的声势使得路两旁那些早已经见惯了大场面的京城百姓也不由得吃了一惊,‘私’下里饶有兴致地议论着这次‘交’趾平叛。

    很显然,宣德帝对此次平叛异常重视,否则也不会摆出如此大的阵仗来给平叛大军送行。

    到了讲武堂,宣德帝在大校场上检阅了即将出征的三千骁武军将士,里面除了白虎团的人外,剩下就是师部的各级人员。

    李云天打算用‘交’趾的战事来检验一下师部各部‘门’的运作效率,同时也是让师部各部‘门’的人员来积累经验,毕竟实战与平常的训练大不相同。

    出征的骁武军‘精’神抖擞,士气高昂,这使得宣德帝感到非常满意,时不时与立在他他身后的李云天耳语几句,看上去兴致不错。

    军阁次辅张本站在李云天的身旁,他将以参赞军事的名义与李云天一同前往‘交’趾,也就是给李云天在战事上出谋划策。

    除了张本外,六部各自派有官员随军,基本上都是六部下属各司的主事,来帮李云天处理平叛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与政务有关的问题,类似于顾问的‘性’质。

    毕竟,李云天此次前去西南边陲,一定会与当地的百姓和土官打‘交’道,朝廷对此是否有什么礼仪法制的要求需要六部的人来告诉他。

    巳时末刻,在宣德帝神情严肃地注视下,李云天率军离开讲武堂前往城东码头,登上了早已经停在码头上的二十多艘运兵船。

    京城到通州之间也有一段运河,不过为了保证京城的安全朝廷将其划为了禁道,平常只能走运兵的兵船或者运粮的漕船,各级官吏和百姓擅用者要受到重处。

    “镇武伯,小心行事,千万不可轻视了那些叛匪。”军阁首辅张辅和内阁首辅杨士奇率领着一批官员来城东码头给李云天一行人送行,李云天临上船前,张辅不由得沉声叮嘱道,他与‘交’趾的叛匪‘交’战过,知道那些叛匪非常棘手。

    “太师放心,下官一定谨慎行事。诸位大人,后会有期。”李云天郑重其事地向张辅一躬身,随后向现场的官员们拱手告别,起身和张本登上了停在岸边的一艘大船。

    大船随即缓缓驶离了码头,河道里停着的运兵船见状纷纷启程,排成一列,浩浩‘荡’‘荡’地沿着水面顺流而下。

    李云天和张本立在船头的甲板上,冲着岸上的张辅和杨士奇等人拱手致意,岸上的官员纷纷神情严肃地拱手回礼,气氛显得有些萧杀,颇有些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凉。

    由于李云天仓促出征,故而京城的官场对他此次平叛的结果并不看好,认为他年轻气盛,行事太过鲁莽和冲动,一些人‘私’下里甚至幸灾乐祸,等着看他的笑话。

    李云天自然清楚外界对他出征‘交’趾充满了质疑,不过他丝毫没有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懒得打这种毫无意义的嘴仗,等‘交’趾的战事结束后一切都会明了。

    由于‘交’趾战事紧急,为了能尽早赶到‘交’趾李云天下令船队昼夜兼程,沿途州府已经在码头上将饭菜准备好。

    如此一来,骁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