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宰大明-第3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宾客自然知道其中的缘由,故而没人与之计较。

    婚礼的场面热闹喜庆,一直持续到深夜才结束,李云天亲自将那些重要宾客送到李府‘门’口,以示敬重。

    次日清晨,拥着朱‘玉’馨熟睡的李云天被‘门’外的‘侍’‘女’轻声喊醒,宣德帝上午要在京师讲武堂给出征‘交’趾的将士送行,他自然不能耽误了如此重要的大事。

    望了一眼甜甜地依偎在怀里酣睡的朱‘玉’馨,李云天微微一笑,俯身在她的额头上‘吻’了一下,然后小心翼翼地起‘床’,去隔壁的厢房洗漱。

    昨晚两人又是说悄悄话又是翻云覆雨,直到大半夜才入睡,李云天知道朱‘玉’馨很疲惫,故而不想搅了她的好梦,因此没有喊醒她。

    李云天赶到京师讲武堂时,大校场上旌旗招展,出征‘交’趾的骁武军军士衣甲整齐地聚集在校场上聊着天,饶有兴致地等待着宣德帝的到来。

    王简、梁少杰已经提前来到讲武堂,正在讲武堂的议事大厅里与李大牛谈论着即将出征的事宜,现场还有数名身穿三品武官官服的‘精’壮年轻人。

    “将军!”见到李云天进‘门’,屋子里的人纷纷起身,向他躬身行礼。

    “骁武军的军服与都督府不同,为了便于指挥,本官已经给你们准备好了军服,等到了通州后你们就换上吧。”李云天微微笑了笑,在上首位的椅子上坐下,沉声向那几名年轻武官说道。

    “谢将军。”几名年轻武官闻言立刻齐声道谢,他们就是李云天这次点的随军出征的将领,都是世袭的武官,不是世袭正三品的卫指挥使,就是世袭从三品的卫指挥同知。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一人的祖上是跟随永乐帝的靖难勋贵,其余人的祖上都是跟随洪武帝的开国勋贵。

    像文臣一样,勋贵中间也有着不同的派系,最主要的就是分为开国勋贵和靖难勋贵,开国勋贵经历胡惟庸、蓝‘玉’两案后已经元气大伤,现在主导勋贵主流的是那些靖难勋贵。

    李云天清楚宣德帝的心思,故而特意从那些开国世袭军官中挑选跟随他出征的将领,准备提携和扶植开国勋贵,以与靖难勋贵相对抗。

    “王彬来了没?”等那几名年轻武官落座后,李云天环视了一眼现场,不由得看向了李大牛。

    “大人恕罪,下官来晚了。”他的话音刚落,一名身穿便装、风度翩翩的年轻男子就快步走进了大堂,连声向李云天拱手谢罪。

    “你没来晚,还有一刻钟才是集合的时间。”李云天见那名便装男子额头上满是汗水,知道他是急匆匆赶来的,里面肯定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情,于是指了一旁的座位,笑着说道。

    便装男子这才松了一口气,向在座的众人拱了一下手,在左侧的座位处落座,掏出手绢擦着额头上的汗水。

    “诸位,从此咱们就坐在一条船上了,希望诸位与本官同心协力,一起平定‘交’趾叛‘乱’,为皇上分忧,为大明百姓谋福。”随着王彬的到来,此次出征‘交’趾的将领们已经悉数到齐,李云天面‘色’一整,沉声说道。

    “齐心协力,忠君报国!”现场众人闻言,不约而同地向李云天一拱手,齐声说道。

    “骁武军的军制与都督府不同,本官希望大家在抵达‘交’趾以前能尽快熟悉。”李云天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不动声‘色’地下达了命令。

    “大人放心,我等一定尽快明晓骁武军军制。”王简向李云天微微一躬身,代表梁少杰和王彬等人应承了下来。

    其实,王简早已经对骁武军的军制了如指掌,自从李云天成立骁武军他就密切关注,如果不是他在京畿都督府有军职,那么一定会加入到骁武军中去,在他看来骁武军的军制才是未来大明军队的发展方向,屯兵制的局限‘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来。

    “王仪宾,你是进士出身,博才多学,‘精’于谋略,骁武军的作战皆由参谋部负责制定,本官觉得参谋部‘挺’适合你,不知你可想进入里面做事?”李云天闻言点了点头,目光落在了正襟危坐的王彬身上。

    “大人过奖了,大人是翰林‘侍’读,下官在大人面前岂敢提‘博学多才、‘精’于谋略’八个字。”王彬连忙起身,毕恭毕敬地冲着李云天拱手说道,“大人知人善任,下官一定竭尽全力办好差事,不辜负大人的厚望。”

    李云天的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一丝笑意,向王彬压了压手示意其落座,心中对王彬颇为期待。

    王彬是永乐末年甲辰科的两榜进士,名次位列二甲中部,本可以像李云天一样考庶吉士,并且进入京城各大部院衙‘门’历练,有着不可限量的仕途。

    可惜的是,随后发生的一件事情使得王彬彻底与仕途隔绝,那就是他娶了京城隆庆郡王的‘女’儿,成为了隆庆郡王府的仪宾,自此远离了仕途。

    不仅王彬的仕途因为娶了隆庆郡王而完结,就是他的亲属也不得考科举为官。

    这与明朝皇室的一条祖制有关,那就是驸马和仪宾必须从平民或低级官吏家中选取,而且被选中的人家中近亲不能再出仕为官,即使已经做着官的也得退休回家。

    据《明世宗实录》记载:至弘治十三年三法司遂以入问刑条例中,沿袭至今,遂为定例。以故诗礼世家、衣冠世胄,俱不愿与王家结亲,惟闾井白丁扳援宗戚,转相‘诱’引。累朝以不许王亲除授京职,盖亦防闲之道宜然。

    原来,之所以制定这条看起来非常奇怪的规矩,是为了不让王公贵族及大小官员借这着皇家姻亲的身份为非作歹,危害政权。

    虽然这是一条不错的预防举措,可一个家族中若有子弟被选为驸马或仪宾,则举族不能应举为官,而所谓的驸马仪宾也不过是一个领干俸的虚职。

    这样一来,民间的世家大族、书香‘门’第都视与皇家结亲为畏途,而公主及皇室宗‘女’夫君的素质自然也就好不到哪里去了,不少家财万贯的商贾子弟由于仕途无望,故而就打起当皇亲国戚的主意,收买负责皇室宗‘女’婚姻的官员来当仪宾。

    《明英宗实录》中有过记载:富家子弟投托各主婚官员与议婚‘阴’阳人通同作庇,有钱求嘱或虽人物鄙猥,亦称年命相宜堪与成婚,而无钱求嘱者虽人物聪俊,遂称年命相克难以成配,以此多不得人。

    各处王府选择仪宾赴京授职,多有人物鄙偎,礼貌粗陋者。

    由于买通了负责婚事的官员,堂堂的大明公主和皇室宗‘女’竟然会嫁给那些丑陋顽劣的市井小人,真的可谓是一个悲剧,遂成为贪官污吏和市井小民卑劣计谋

    值得一提的是,娶了公主或者皇室宗‘女’不得为官是对那些文官来说的,朝中的勋贵则不受此限制。

    为了拉拢朝中的那些勋贵,皇帝、太后和皇后会挑选皇室宗‘女’给勋贵子弟赐婚,使得双方的利益联系更加紧密。

    朱‘玉’馨去年之所以要舍弃郡主的身份,也有这里面的因素在内,李云天是文官,如果朱‘玉’馨要是嫁给他的话,那么李云天就成为了福王府的仪宾,按照大明的祖制他将失去文官的官位,这对李云天的仕途来说将是一个重创。

    只不过朱‘玉’馨万万想不到,李云天竟然会在平定汉王的叛‘乱’中立下赫赫战功,进而得以被宣德帝封为了镇武伯。!^!

    。。

    小技巧:按回车'enter'键返回章节目录,按←键回到上一章,按→键进入下一章。←→

第四百零六章 用心良苦() 
'全文字三江阁'隆庆郡王的祖上是洪武帝五服以内的堂兄,因此得以被封为郡王,不过与洪武帝的亲戚关系要比肃王的祖上和福王远一些。

    李云天之所以会带王彬去‘交’趾而且留他在骁武军参谋部做事,除了王彬的妻子――隆庆郡王嫡次‘女’水云县主托朱‘玉’馨说情外,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王彬才华横溢、生‘性’洒脱,在李云天看来是一个‘精’于谋略的人才,故而才将他安置在参谋部这种要害部‘门’。

    王彬与水云县主之间的结合充满了一丝‘浪’漫的味道,按理说王彬金榜题名后已经不符合与水云县主成亲的条件,他将被安排到京城各大部院中历练,并且得到考庶吉士的机会。

    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喝完了顺天府尹给新科进士们准备的琼林宴后,王彬竟然径直去了隆庆郡王府找隆庆郡王提亲,放弃他的大好前程想要迎娶水云县主,而水云县主也跪在地上请隆庆郡王成全两人。

    原来,王彬在京城备考的时候偶遇水云县主,两人一见倾情,故而王彬舍弃了自己的仕途,否则水云县主将嫁给别人。

    隆庆郡王对此是又惊又喜,万万没想到自己会有一个进士‘女’婿,因此自然不会反对此事,暗地里买通了负责水云县主婚事的官员,使得王

    本来,王彬和水云县主恩恩爱爱,如胶似漆,小日子获得滋润甜蜜,可当李云天被宣德帝进封为镇武伯后,王彬的眉目间就多出了一丝淡淡的忧愁,敏锐地被水云县主察觉。

    俗话说龙翔九天,作为一名满腹经纶、心高气傲的男人,王彬虽然对水云县主一往情深,但是内心深处又岂会甘于平淡的生活?

    他也想像李云天那样建功立业,可惜仕途之路已经随着成为隆庆郡王府的仪宾而被彻底堵死,只能徒呼奈何,空有一腔抱负而无用武之地。

    面对王彬的苦恼,水云县主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大明祖制面前她无能为力,根本就帮不了王彬。

    除非……除非王彬能像李云天一样能在战场上立功封爵,成为大明的勋贵,否则无法摆脱大明祖制的限制进入官场。

    然而,想在战场上立功又谈何容易,战场上刀光剑影,腥风血雨,保不准小命就没了。

    尤为重要的是,王彬首先必须要拥有武职,因为按照大明祖制只有武官立军功后可以进爵,文官即使立下再大的功劳也只能晋升官阶。

    以李云天为例,他是两榜出身的文官,平定汉王叛‘乱’后之所以能得以进封伯爵,是因为当时身上有两个武职,一个是讲武堂总教官,另外一个就是兼掌军阁武选清吏司武举厅主事。

    如果没有武职的话,即使李云天在黑牛镇出生入死

    然而,武职并不是那么好来的,大明的军队实行屯兵制,各级军官都是世袭而来,可谓一个萝卜一个坑,哪里有多余的官职出来?

    毕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李云天那么好的机遇,能够同时担任文官和武官,通常而言文官和武官是不能够相互转换的,因为这不仅涉及了双方的利益,而且术业有专攻,谁会接纳一个外行来担任自己的上司?

    李云天之所以能成为武官,得益于他所进行的一番‘精’密筹划,先是担任京师讲武堂总教官,然后说服宣德帝成立了军阁,将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并在了一起,使得兵部的文官转为了军阁的武官。

    京师讲武堂又是兵部的下属部‘门’,李云天自然而然地就随着兵部并入军阁有了武官的身份,与此同时他也是都察院的监察御史,进而一举跨越了文官和武官的界限,可谓神不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