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宰大明-第3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征召?”宣德帝的双目不由得流‘露’出一丝疑‘惑’的神‘色’,大明两京十三省的官员可都是由吏部选派的。

    “皇上有所不知,当年太宗皇帝为了使得‘交’趾的局势尽快稳定,故而就近征召了官员。”骞义见状于是向宣德帝解释着。

    “从‘交’趾归我大明算起,如今已经过了二十余年,为何还是征召?”宣德帝对这个解释并不满意,皱着眉头望向了骞义。

    “皇上,‘交’趾地处偏远,而且气候异于内陆,不宜于选派,故而除了少数官员外,其余者采用征召。”骞义闻言再度向宣德帝做出了解释。

    宣德帝的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了一丝冷笑,他知道骞义此言不过是在掩饰而已,很显然是朝中的那些官员都不愿意去‘交’趾那种蛮夷之地,不仅没多少油水,而且环境艰苦,再加上时不时就有蛮人作‘乱’,处境非常危险,搞不好把命都会留在那里。

    由此一来,那些征召官员的素质也就可想而知了,如果不是为了发财的话,谁会冒着生命危险去‘交’趾这种鸟不拉屎的蛮荒之地为官?

    宣德帝的脸上变得有些难看,这也意味着那些在‘交’趾当官的人平日里可没少搜刮民财,根本就没把心思用在治理政务上,怪不得‘交’趾这些年都不太平,想必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

    “传朕旨意,从吏部候缺者选派五十名跟随镇武伯到‘交’趾为官!”沉‘吟’了一下后,宣德帝冷冷地向骞义说道,“从今以后,‘交’趾的官员由吏部选派。”

    “遵旨!”骞义怔了一下,见宣德帝的语气有些生硬,而且面‘色’也变得不善,知道宣德帝看破了他先前的掩饰之言,有些无奈地躬身应道,看来年轻气盛的宣德帝这次给吏部出了一个棘手的难题。

    如果是两京十三省的官缺,那些在吏部候缺的官员们肯定会欣然接受,尤其是江南一代的官缺,更是会打破了脑袋去争抢。

    可是‘交’趾……不仅偏远荒蛮,而且现在又在打仗,候缺的官员们肯定避之唯恐不及,没有人愿意去如此凶险的地方。

    要是吏部强行进行指定,那些不幸被选中的官员绝对会以各种理由进行推脱,拒绝前去‘交’趾赴任,有的说不定会来吏部大闹一场,认为吏部选派不公,必将滋生许许多多的事端来。

    “启禀皇上,臣有一事启奏,还望皇上恩准。”李云天见状知道宣德帝对‘交’趾大部分官员实行征召颇为不满,想了想后开口说道。

    “镇武伯有何事?”宣德帝闻言看向了李云天,面‘色’稍有缓和。

    如果不是李云天捅破了这层窗户纸,他还一直被‘蒙’在鼓里,并不清楚‘交’趾竟然与两京十三省在官员任用上有如此巨大的区别。

    “皇上,‘交’趾经历战火后必定满目疮痍,以‘交’趾目前的境况臣觉得宜在两广和云南开恩科,从读书人中选拔官员,他们熟知当地的风土民情,更宜用于处理‘交’趾的政务。”

    李云天向宣德帝微微一躬身,有条不紊地说道。

    “开恩科?”宣德帝闻言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李云天刚才的话提醒了他,所谓强扭的瓜不甜,即使强迫京城那些候缺的官员们去了‘交’趾,想必他们也不会用心处理政务。

    随后,宣德帝的眉头就是微微一皱,他倒不是不能单独给两广和云南的那些举子们开恩科,可有多少举子会去应考呢?!^!

    。。

    小技巧:按回车'enter'键返回章节目录,按←键回到上一章,按→键进入下一章。←→

第四百零一章 任免大权() 
'全文字三江阁'“皇上,臣所说之恩科与往常不同,并非只有举人能应考,只要是读书人都能参加考试,为国选拔良才。”见宣德帝眉头微皱,李云天沉声解释道。

    李云天是两榜进士出身,自然清楚两广和云南的举子们的心思,肯定是想进入京城各大部院这种重要的衙‘门’历练,以积累资历,岂会去被视为蛮夷之地的‘交’趾为官?

    另外,宣德帝为了‘交’趾的官员而给两广和云南的举人单独开的恩科并不是正规的会试,即使是考中了也非正统的两榜进士,这是那些寒窗苦读的举人们所无法接受的。

    再者说了,即使那些举人考不上两榜进士,也会获得在两广和云南任职的机会,远比前往‘交’趾要好,保不准就丢了‘性’命。

    正是因为两广和云南临近‘交’趾,使得三地的举人深知‘交’趾的危险,故而就算他们想参加这次恩科恐怕也会被家人所阻止。

    李云天既然提出了在三地开恩科,那么肯定已经想好了应对的办法,他的处理方式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像讲武堂的新式武举一样,面向所有的士子开放考试,择优录取。

    在李云天看来,他并不认为那些举子虽然能写一手好文章,但并不比普通读书人能更好地治理国家,故而对其一视同仁。

    此言一出,大殿左侧的文臣顿时就是一阵‘骚’动,能出现在太和殿的文臣几乎都是两榜进士出身,自然视两榜科考为正统,而李云天所提的恩科无疑违背了正统科考。

    “皇上,此事情非得已,只是权宜之计,待‘交’趾事态平稳后再由吏部选派官员前去任职。”李云天听见了身后左侧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知道文臣们对他的提议有抵触,故而提高了音量说道。

    “皇上,臣觉得镇武伯所说之事可行,如今‘交’趾缺乏治理政务的干吏,不妨以此恩科来选材,以解燃眉之急。”

    李云天的话音刚落,杨士奇就走了队列,来到殿前冲着宣德帝拱手说道,他昨天晚上就知道李云天的这个打算,对此举颇为赞同,认为李云天一定能选一批好官来治理‘交’趾,解除大明的西南边患。

    “皇上,非常之事行非常之事,臣认为当务之急是给‘交’趾选拔官员,请皇上可此恩科。”

    随即,蹇义也走到了杨士奇的身旁,躬身向宣德帝说道,李云天的这个办法不仅可以解决‘交’趾的官员问题,还能使得吏部免去一场风‘波’,他自然同意。

    “臣附议!”随着杨士奇和蹇义表明态度,内阁阁员和六部堂官们相继走出了队列,对李云天所提的恩科表示了支持。

    “臣附议!”在场的文官们见状纷纷向宣德帝一躬身,赞同李云天所说的恩科,毕竟这事关‘交’趾平叛,而他们也没有好办法来解决‘交’趾官员的问题,总不能让他们前去‘交’趾做官吧!

    另外,李云天也是两榜出身的进士,而且还是翰林‘侍’读,从情理上来讲,那些文官们都更容易接受。

    “镇武伯,朕准你所奏。”宣德帝见文臣们皆同意李云天的做法,于是沉‘吟’了一下,郑重其事地向李云天说道:

    “由于‘交’趾地处偏远,此次恩科朕决定由你来主考,另,五品以下官员在‘交’趾的任免由你便宜行事,你可不要辜负了朕,一定要给朕一个太平安康的‘交’趾!”

    “皇上,这恐怕有所不妥,选拔官员是吏部之事,臣无权干涉。”李云天闻言不由得吃了一惊,连忙躬身说道。

    大殿上的重臣也纷纷面‘露’诧异的神‘色’,谁都没有想到宣德帝会让李云天在‘交’趾五品以下官员的任免上“便宜行事”,这可是将那些官员的任免大权‘交’给了李云天。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官员的任免权并不是在上级官员那里,而是归属于吏部。

    这意味着,即使是贵为一省布政使司的布政使,也无权任免县里面的那些从九品的官吏。

    不过,上级官员掌握着下级官员每年的考评,这可是官员仕途升

    举个例子,虽然布政使不能撤掉一名从九品的官员,但是却可以将他的考评写为差等,届时吏部会将那些考评将差等的官员降职或者撤职。

    另外,上级官员也可以去查下级官员有无贪赃枉法之事,趁机找个由头将其狠狠整治一番,而这恰巧就是下级官

    如果简单点来说的话,虽然上级官员没有任免下级官员的权力,但是却掌握着下级官员的命运,这就是官场上森严的等级,也就是俗称的官大一级压死人。

    “这有何难,你兼了吏部文选清吏司主事不就可以了。”宣德帝见李云天婉拒,知道他说的也是事情,眉头微微一皱后沉声说道。

    吏部文选清吏司专‘门’管官员的选补升调之事,李云天有了这个头衔,任免‘交’趾的官员也就“有法可依”了。

    六部下属各司的主事都是正六品,李云天的文职官阶是正六品,他又是翰林‘侍’读,而翰林‘侍’读可谓是正六品中官职中的顶级职务,故而他兼吏部文选清吏司主事并无不妥。

    由于李云天是“兼”吏部文选清吏司主事,不是“兼掌”或者“兼任”,这表明吏部文选清吏司主事一个虚职而已,只是表明了李云天的一种身份和地位,在吏部并无实际职务。

    李云天闻言,嘴角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宣德帝的这个主意是一个绝佳的变通,看来宣德帝已经打定主意要将‘交’趾的事务全权‘交’给他来处理了,“便宜行事”的权力正是他所希望得到的。

    宣德帝之所以要个李云天这个权限,是因为他对吏部在‘交’趾官员上的事情是倍感失望。

    因此,与其然让吏部的人来任命‘交’趾的那些官员,不如让李云天来做这件事,他可不认为吏部的那些人比李云天更值得信赖。

    “皇上英明,镇武伯是翰林院的‘侍’读,文采斐然,由他来主考一定能给我大明选出良才来治理‘交’趾。”就在众臣面面相觑的时候,蹇义打破了现场的平静,高声向宣德帝说道。

    既然宣德帝心意已决,那么蹇义也唯有顺其自然,真的要是惹急了宣德帝的话,保不准宣德帝就要将那些反对此事的官员发配到‘交’趾为官,届时事情可就要闹大了。

    就像蹇义先前说的那样,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面对‘交’趾目前的局势需要一员干才前去治理,而李云天无疑就是绝佳的人选,故而他认为应该给李云天一个宽松的环境,使得他能在‘交’趾大展拳脚。

    本来,有几名文官想要站出来反对此事,不过见蹇义支持宣德帝的做法后立刻缩了回去:连吏部尚书都赞同了,其余人又有什么资格说三道四?

    其余的文官也在对视了几眼后陷入了沉寂中,无人站出来表示异议。

    归根结底,文官们还是没有将偏远荒蛮的‘交’趾真正当成大明的领土,故而抵触此事的情绪微弱。

    “镇武伯,你可不要辜负了朕的一番苦心!”见此情形,宣德帝语心中不由得松了一口气,重心长地叮嘱李云天,他希望李云天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交’趾之事。

    “皇上之言臣铭记在心,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李云天闻言面‘色’一整,双‘腿’一曲跪在了殿前,神情严肃地高声回道。

    “诸位爱卿,可有人愿意随镇武伯一同前去‘交’趾平叛?”宣德帝的脸上流‘露’出了一丝笑容,示意李云天起身,随后环视了一眼大殿内的文武官员,沉声问道。

    由于此次平叛事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