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宰大明-第3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场又是一阵‘骚’动。

    虽然有人想到了李云天会对江南的那些商贾下手,可万万没有料到他会用这种方法来筹钱。

    不得不说,与以前单纯让那些商贾捐献的做法,李云天此次可是充分顾及到了那些商贾的利益。

    尤为重要的是,这些专营权中不仅包括布匹、瓷器和‘药’材等等,而且还包括原本由朝廷所垄断的茶叶、食盐和铁器等等。

    ‘交’趾虽是西南的蛮夷之地,但总人口也达到了数百万之巨,潜在的商业价值巨大,一旦获得那些专营权,将意味着以后将得到丰厚的回报。

    不过很快众人很快就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交’趾现在处于战‘乱’中,叛军已经连续两次击败了朝廷的平叛大军,在‘交’趾的局势没有平稳下来前恐怕江南的那些商贾是不会轻易出钱购买‘交’趾的商业专营权和采矿权。

    万一李云天要是平叛失败的话,那么他们投出去的钱无疑可就要打了水漂,即便是有商贾想借此机会搭上李云天这条线,也不得不考虑李云天战败后的仕途,他们都是‘精’明的商人,可不会将钱投在一个仕途暗淡的官员身上。

    如此一来,李云天究竟能在江南筹集多少军费可就成为了一个未知数,要是不能负担平叛大军的军需,恐怕这此平叛的前景就要‘蒙’上一层‘阴’影。

    面对众人七嘴八舌的议论,李云天依旧不动声‘色’地坐在那里,他肯定知道此次前往江南筹集军费有难度,不过他有一个杀手锏,那就是九州商会。

    九州商会这几年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地盘已经从江西扩张到了湖广、浙江、山东、北直隶、南直隶、山西、广西和广东,覆盖了超过半数的大明疆土,大小会员人数已经逾千,所涉及的领域囊括了衣食住行,形成了一张庞大的营销网络。

    李云天已经预估过,如果此次平叛‘交’趾耗时两年,那么他大约需要两百万两银子,其中一百二十万两当做军需,另外八十万两用来‘交’趾战后重建事宜。

    在李云天看来,单单剿灭了黎利等叛匪并不能真正地使得‘交’趾安定下来,必须要改善‘交’趾百姓的民生,这样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交’趾的问题。

    虽然李云天并没有介入九州商会的事务中,但他却对九州商会的实力了如指掌,如果经过动员,两年间九州商会的商贾大约能提供一百二十万两银子,足以支撑打下‘交’趾这场仗。

    这也就是说,李云天在江南只需要从其他的商贾那里筹集八十万两银子即可。

    由于李云天制定的是两年的平叛规划,故而他并不准备一下子就筹集两百万两,而是分两年来筹集,一年筹集一百万两,这样也能减轻那些商贾的负担。

    由此一来,九州商会的人今年只需要提供六十万两银子即可,另外四十万两从江南的其他商贾处筹集。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李云天允许那些商贾分两年来提供资金,可这并不意味着如果他第一年就平叛成功后商贾们就不需要支付下一年的费用。

    李云天的意思很明确,商贾们买的是‘交’趾的商业经营权和采矿权,与‘交’趾平叛一年结束还是两年结束无关。

    其实,李云天之所以将‘交’趾的市场向商贾们开放,除了筹集资金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目的,那就是为了‘交’趾战后的重建。

    很显然,那些商贾在取得了‘交’趾的专营权后肯定会投入资金开拓市场,既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建设,又减轻了朝廷的负担,可谓一举两得。

    由于李云天要自筹军资,军阁阁员和各都督府都督们已经没有理由反对李云天来主导这次平叛,归根结底李云天是朝廷的勋贵,有着领军平叛的资格。

    倘若李云天没有被宣德帝封为镇武伯,那么即使他是周征的‘女’婿,即使宣德帝如何宠信他,那么也将无法统兵,必将受到朝廷勋贵们的反对。

    这并不是朝廷的勋贵们对李云天有什么看法,而是此事涉及到了文臣集团和勋贵集团的核心利益,他们岂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文官骑在他们的头上撒野?

    去年平定汉王叛‘乱’的时候,李云天之所以要不断地整编骁武军,目的就是要将原来军队的武官剔除出去,重新任命新的武官,消除原来武官在军队中的影响,进而牢牢地掌握住骁武军的控制权。

    否则,黑牛镇一役的结局如何可就真的不好说,原来的那些武官都是有家有业的人,故而在面对汉王叛军的猛攻时可不会给李云天卖命。!^!

    。。

    小技巧:按回车'enter'键返回章节目录,按←键回到上一章,按→键进入下一章。←→

第四百章 史无前例() 
'全文字三江阁'军阁阁员和各都督府的都督们得知李云天要自筹军资前去‘交’趾平叛时,内阁阁员和六部堂官也分别从杨士奇和骞义那里知晓了此事,无不大吃一惊。

    自古以来,行军打仗所需的军费不是由朝廷的国库提供,就是朝廷强行摊派又或者地方军阀抢掠而来,像李云天这样拿着商业专营权和采矿权与商人们做生意可谓是史无前例。

    尤为重要的是,‘交’趾叛军羽翼已丰,声势浩大,再加上‘交’趾地域偏远,‘交’通不便,按照目前的情形,天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彻底将叛‘乱’结束。

    江南的商贾们可不傻,岂会预知不到这里面可能存在的危险,绝对不会轻易往里面投钱。

    说句不好听的,倘若李云天平叛失败,那么后来平叛‘交’趾的统帅十有**不会认这个帐,届时那些商贾们可就竹篮打水一场空,‘欲’哭无泪了。

    像军阁阁员和各都督府都督们一样,内阁和六部的那些大员们‘私’下里也怀疑李云天是否想趁着这个机会敛财。

    在他们看来李云天仅仅带着三千骁武军前去‘交’趾无疑是送死,至于广西和‘交’趾当地卫所的士兵他们并不看好,否则也轮不到王通和柳升从京城和内陆率军前去平叛。

    不过话又说回了,这恐怕是目前最好的一种筹集军费的方式,既没有耗费国库的库银,又没有强行摊派和盘剥百姓,故而谁也提不出什么异议来。

    唯一一个瑕疵就是,李云天将官府专卖的盐、铁和茶等物品的经营权‘交’给了那些商贾后,如何做才能保证朝廷的利益不受到损害。

    而李云天之所以敢动盐、铁和茶等官府专卖物品,归根结底是朝中的文臣们还没有将‘交’趾真正看成大明的疆土,倘若将‘交’趾换成两京十三省中的一个,他绝对会被文官以扰‘乱’国本为由集体弹劾。

    由于朝中的文武百官不清楚杨士奇、骞义和张辅等高官勋贵在‘交’趾一事上的态度,故而到了太和殿后大家都支起了耳朵,等待着杨士奇等人开口,分清形势后再站队。

    可出乎众位官员的意料,宣德帝上朝后的第一件事并不是让众臣商议‘交’趾战事是战是和,而是让金英宣读了一道圣旨,谕令镇武伯李云天挂定南将军印前去‘交’趾平叛,同时巡抚广西、‘交’趾,广西、‘交’趾四品以下官员如有犯事可先斩后奏。

    这使得太和殿上的文武官员无比震惊,刹那间就‘骚’动了起来,相互间低声议论着。

    按照宣德帝的这道圣旨,李云天将总督广西、‘交’趾的军政事宜,并且拥有着调兵大权,职权之重已经开创了大明官场的先河。

    不仅如此,宣德帝竟然没有给李云天一分钱的军费,让李云天以‘交’趾的商业专卖权和采矿权从江南商贾中征集,简直就是匪夷所思,闻所未闻。

    而且,宣德帝还赋予了李云天广西、‘交’趾两地四品以下官员先斩后奏的大权,这在大明官场上更是史无前例。

    值得一提的是,宣德帝圣旨上所说的四品以下官员,并不包括那些两榜进士出身的官员。

    由于两榜进士号称“天子‘门’生”,因此他们在官场上享有不少特权,要是犯了事的话李云天可以审问,但却无权判决,更别提杀他们了。

    按照相关的流程,李云天在审理完他们的罪行后呈报给宣德帝,由宣德帝进

    “肃静!”见大殿上的文武官员在那里嗡嗡嗡地低语着,负责纠察秩序的御史们立刻神情严肃地在官员队列中走动着,沉声告诫着那些说话的官员。

    在御史们的威慑下,大殿上逐渐安静了下来,众臣纷纷抬头看向了宣德帝,神情显得颇为诧异,‘弄’不懂宣德帝为何会做出这种看似荒诞的决定。

    毕竟‘交’趾现在还在战‘乱’中,那些商贾又不是傻子,岂会出钱买这犹如镜‘花’水月般的‘交’趾商业专营权和采矿权?

    “镇武伯领旨!”待大殿内恢复平静后,金英将手里的圣旨一合,尖着嗓子向左侧文官翰林队列中的李云天说道。

    “臣李云天,领旨谢恩。”李云天快步走上前,从金英手中接过圣旨,跪在殿前高声向宣德帝叩谢。

    “爱卿平身。”宣德帝伸手虚空向李云天一托,等他起身后不动声‘色’地说道,“‘交’趾乃我大明西南重地,此次平叛事关我大明国威,朕在京城等你凯旋!”

    “臣定当全力平定‘交’趾的叛‘乱’,不负皇上厚望。”李云天双手捧着圣旨,冲着宣德帝一躬身,郑重其事地说道。

    宣德帝闻言满意地点了点头,挥手让金英将定南将军大印和广西、‘交’趾巡抚的大印‘交’给李云天。

    两个大印放在一个上面铺着黄‘色’丝绸的托盘里,代表着权力和地位,有了它们李云天就将正式统掌广西、‘交’趾的军政大权,并对两地四品以下的官员形行使生杀予夺的特权。

    “皇上,‘交’趾经此战‘乱’必定民生困苦,臣恳请皇上免其三年赋税,以示皇恩。”从金英手中接过托盘后,李云天端着托盘,躬身向宣德帝说道。

    其实,朝廷这些年并没从‘交’趾收到什么赋税,反倒是因为民生困苦,户部发放了不少救济。

    “嗯,朕准你所奏!”宣德帝闻言点了点头,一口就答应了下来,既给李云天送了一个顺水人情,又在‘交’趾百姓心目中留下一个好名声。

    “皇上,臣还有一事,请皇上示下。”李云天早就知道宣德帝会恩准,随后不动声‘色’地说道,“‘交’趾战‘乱’导致其所属各州府的官吏或死或逃或叛,所缺官吏如何解决?”

    “骞少师,吏部可有官员选派到‘交’趾?”宣德帝的眉头微微皱了皱,这的确是个问题,如果没有官吏的话那些地方衙‘门’可就无法运作,他沉‘吟’了一下,抬头望向了吏部尚书骞义。

    “启禀陛下,由于路途遥远,除了少数官员由吏部选派外,其他‘交’趾官员一部分由吏部从广西、广东和云南征召,另一部分是当地世袭的土官。”

    骞义从队列中走出,躬身向宣德帝说道,“按照惯例,镇武伯可从两广和云南征召官员。”

    “征召?”宣德帝的双目不由得流‘露’出一丝疑‘惑’的神‘色’,大明两京十三省的官员可都是由吏部选派的。

    “皇上有所不知,当年太宗皇帝为了使得‘交’趾的局势尽快稳定,故而就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