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宰大明-第2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云天将考试的时间定为了两个时辰,也就是四个小时,考完后将由当地的知州和知府组织人来批阅试卷。

    选择题、填

    对默写题李云天特意规定了相应的扣分标准,不至于出现一个错误就失掉全部的分数,颇为人‘性’化。

    至于论述题就比较麻烦,李云天给出了一个大概的参考答案,只要考生涉及到了参考答案中所提的要点就能得分,

    为了避免批阅试卷中出现差错,试卷批阅完后还要进行两轮复查,以免出现纰漏

    与文考一样,武举的武考也采用了分数制,总共三百分,分为力量、箭术和矫健三项。

    力量考核举石锁:不同重量的石锁对应不同的分数

    箭术考核是步‘射’:每个人‘射’十箭,每一箭最高得分是10分,十箭后的成绩即为‘射’箭的成绩

    矫健考核是俯卧撑:不同的个数对应不同的分数

    本来李云天也想考骑‘射’,不过考虑到绝大部分考生连马都没有骑过,故而也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按照李云天定下的规则,每个州府录取的参加复试的考生中,文考优秀者占三分之二,武考优秀者占三分之一,这样一来就能得到不同类型的人才。

    由于采用的是分数制试卷,所以考试结果很快就公布了出来,分文考榜和武考榜两个榜单张贴在,按照分数由高到底排列考试者的成绩,依次录取两个榜单名列前茅者。

    如考生在两榜中皆达到录取资格,那么按照

    两个榜单在州府的考棚外张贴出来后,立刻被考生们围得水泄不通,争相查看着自己的成绩。

    获得复试资格的考生无不欢欣鼓舞,意味着他们距离京师讲武堂又近了一步。

    没有获得复试资格的考试则垂头丧气,哀叹连连,好不容易的一次武举恩科就这样被‘浪’费了机会。

    考试结束后,前去各州府督考的讲武堂将官将负责将那些考生带至北京城和南京城,考生们将在北京城和南京城的贡院参加武举复试的文考。

    宣德元年二月二十三日,来自北直隶八府二州的两千余名考生在北京贡院进行了武举复试的文考,题目与初试的样式一样。

    与初试不同,复试的时候,军阁和礼部都派员到现场督考,对讲武堂采用百分制考卷感到非常惊讶,不得不说这种形式的考卷有着诸多便利,检验了考生的综合素质。

    文考结束后的第二天,武考在京城的一处军营举行,两千多人仅仅用了两天的时间就全部考试完毕。

    文考和武考的结果出来后,李云天是倍感欣慰,无论是文考还是武考都出现了不少高分者。

    鉴于考生的来源远比预想中的要优秀,李云天特意奏请了宣德帝,增加了北直隶一半的录取名额,由原先的两百人增至三百人。

    与此同时,南直隶的录取人数也从原来的一百人上调到了一百五十人。

    获得进入讲武堂修学的人员名单很快就红底黑字地张贴在了北京贡院外的告示栏上,那些被录取者是欣喜若狂,未录取者则神情沮丧。

    那些距离录取线仅仅一步之遥的考生无不捶‘胸’顿足,万分惋惜,他们只差一点点就能进入讲武堂,结果功亏一篑。

    李云天对那些未过复试的考生进行了安抚,告诉他们下一次再开武举的时候,符合年龄限制的考生将免去初试,直接进入复试,给了那些考生们一个安慰。

    至于下一次何时再开武举李云天也不清楚,因为这要看新军的筹建进度,不过给了那些未过复试的考生一个希望,告诉他们三年以内必将有武举的消息,使得那些考生心中不由得燃起了一个憧憬。

    说实话,绝大部分考生对新式武举的考试内容和方式非常认同。

    虽然新式武举文考是以文举考试的内容为基础来出题,但它的考卷不仅样式新颖,而且也内容广泛灵活,考核了多个领域的知识,检验了其综合才能。

    不像文举那样,几道题目就定了生死,而且考试结果还要受到评卷者喜好的左右。

    北直隶录取者名单公布后,那些被录取的考生随即就被教官们带去了讲武堂,安排他们在宿舍中住宿,开始进行训练。

    李云天则马不停蹄地乘船南下,去南京城督考南直隶的武举复试。

    值得一提的是,在录取的这些北直隶的考生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并不是来自北直隶。北直隶周边的山东、河南和山西也有不少考生赶来参考,并

    对于南、北直隶以外的考生,李云天并没有做限制,只要他们拿到了当地县衙开出身份证明,那么凭借路引即到距离他

    毕竟,李云天之所以要在南、北直隶先行招考,是因为时间和条件都不允许他在其他地方开考,否则等一切事务都安排妥当的话,考试至少也要等到明年。

    因此,对于那些想要参加武举考试博取一个功名和前程的考生,李云天自然也不会拒绝。。。

    小技巧:按回车'enter'键返回章节目录,按←键回到上一章,按→键进入下一章。←→

第三百一十一章 兴师问罪() 
'全文字三江阁'宣德元年三月初七,南直隶十四府四州的武举复试文考在南京城的江南贡院举行。

    出乎李云天的意料,南直隶的人口几乎是北直隶的五倍,可是先前结束的武举初试中,考生的人数才一万出头,仅仅是北直隶考生人数的一半,而且里面还包括那些得到消息后从邻近的江西、湖广和浙江的考生。

    李云天知道南直隶人文荟萃,文风盛行,读书人都不屑于投身行伍,可是他没想到实际的情况竟然比他预想的还要糟糕。

    面对这种情形李云天是无能为力,唯有无奈地摇头苦笑的份儿,他总不能让人拿鞭子驱赶北直隶的那些年轻人来参加武举考试吧!

    江南贡院坐落在秦淮河北岸,东起姚家巷,西至贡院西街,北抵建康路,不仅拥有考试号舍近两万间,另有主考、监临、监试、巡察以及同考、提调执事等官员等官员的官房千余间。

    再加上膳食、仓库、杂役、禁卫等用房,以及水池、‘花’园、桥梁、通道、岗楼的用地,规模之大,占地之广,房舍之多为大明贡院之最。

    与北直隶一样,南京兵部和南京礼部也派官员前来江南贡院进行督考,以彰显武举复试的重要。

    由于南京并没有设立军阁,因此南京兵部也就依然存在,其作用与军阁相对,受军阁所节制。

    南直隶的复试人数和北直隶相同,都是两千余人,虽然人数看上去不少,但进入江南贡院后就显得微不足道,仅仅占据了江南贡院不到九分之一的号舍,看起来多少显得有些寒酸。

    李云天已经从被派往应天府的官员那里了解到,南京国子监参与此次武举考试的只有区区七人,而北京国子监则有五百多人,双方的反差甚大。

    这也难怪,李云天提出文举取士“南六北四”,已经不折不扣地得罪了那些南方士子,南京国子监的监生更是对他深恶痛绝,岂会参加由他主持的武举考试。

    在江南崇尚文风的大环境下,再加上李云天与南方士子的“恩怨”,以及南京国子监监生高傲的身份,有七个人参加考试已经非常难得。

    而且,这七个人都顺利通过了初试,在应天府的文考中名列前茅,成绩非常优异。

    李云天刚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感觉很欣慰,至少南京国子监有监生参加考试了,不过随后他的心里就感到有些不安。

    因为这个现象实在是有些反常,完全不符合常理,难道这七个人就不怕被国子监的那些监生戳脊梁骨?而能够在文考中取得如此好的成绩,那么首先应该是文举举才对,为什么要来考武举?

    不过李云天此时事务繁杂,根本没有时间去琢磨那七个监生的心思,况且复试已经开始了,那七个人到底有没有抱着什么目的,考试后即见分晓。

    武举的文考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可谓开创了江南贡院自成立起来的一个先河,而且采用分数制考卷也对江南贡院来说也是破了天荒。

    文考后的第二天就是武考,南京兵部已经安排好了军营,两天内武考就结束。

    与此同时,文考的考卷结果也已经出来,果不出其然,南京国子监的那七名监生占据了文考的前十名,其中第一名到第五名位子都被他们霸占,实力异常雄厚。

    由于武考的分数是当场确定,故而不需要繁琐的复查,因此武考的排名被连夜统计了出来。

    宣德元年三月初十,也就是武考结束的次日,江南贡院‘门’外的告示栏上贴出了此次武举复试的文榜和武榜,排在名单前面的一些人通过了复试,获得了进入讲武堂的机会。

    按照李云天的计划,四月十一他就要带着那些被录取的南直隶考生前往淮安,淮安的漕运衙‘门’已经准备好了船只,届时将沿着大运河昼夜兼程赶回北京。

    李云天将讲武堂开堂的日子定在了四月初一,届时宣德帝将亲临讲武堂的开堂仪式,宣德帝已经御笔题写了讲武堂的名匾,届时将由李云天亲自挂在讲武堂的议事堂的正前方。

    因此李云天根本就没有时间再南京城逗留,虽说有二十来天的时间让他赶回北京,可是万一路上出什么事情给耽误了行程,那后果可就严重了。

    再者说了,这些南直隶的考生到达讲武堂后还要经过几天的简单训练,以崭新的面貌来迎接宣德帝和届时的嘉宾。

    江南贡院。

    院‘门’右前方侧的告示栏前人头攒动,声音嘈杂,考生们纷纷查看着各自的排名,里面还夹杂着不少看热闹的百姓。

    考生中欣喜者有之,懊恼者有之,失落者有之,不以为然者有之,痛哭流涕者有之……与往年一样,每次江南贡院放榜时告示栏前都会展现出一幅生动鲜明的人生百态图。

    “张兄,你果然拔得了头筹!”

    一群穿着南京国子监监生服饰的青年立在告示栏的文榜前,一名身材有些矮胖的监生瞅了一眼排在文榜首位、总分高达385分的考生名字,笑着向身旁的一个身形略显消瘦的监生说道。

    “这下看他如何下台!”这时,一名立在矮胖监生另一侧的一个监生幸灾乐祸地说了一句。

    “到时候看看他的面子往哪里放!”

    “哼,竟然以权谋‘私’,在取士上压制我南方士子,真是无耻至极!”

    “不给他点儿厉害看看,他真的以为咱们南方士子是好欺负的!”

    ……

    随即,周围那些监生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一个个显得义愤填膺。

    这些监生不得不气愤,李云天在太和殿一番慷慨‘激’扬的言语,使得南方士子考中进士的几率一下子降低了三分之一,从以前的九成到了现在的六成,着实可恨。

    这意味着每届科举,将有三成原本会被录为进士的南方士子与金榜题名失之‘交’臂,而始作俑者的李云天自然要被这些士子们愤恨。

    尤其是南京国子监的那些年轻的监生,一个个年轻气盛,再加上心高气傲,更是对李云天深恶痛绝,认为他是在帮助那些北方士子牟利,实属朝廷中的‘奸’贼。

    这些监生们在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