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宰大明-第2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界的安稳。

    况且,彰德还有赵王府,万一赵王没有参与汉王的造反,秦伯贵在河南都司的旧部届时将面临赵王和河南都司的夹击。

    虽然赵王府只有常山左卫、常山右卫和常山中卫3个卫的兵力,但赵王府下辖有群牧所和仪卫司等等,赵王顷刻之间就能再整编出3个卫的兵力,是河南地界上不忽视的一支力量。

    要是能与赵王合兵一处,秦伯贵旧部的兵力再加上赵王府的兵力,将与河南都司分庭抗礼。

    赵王并不需要带兵前去帮汉王作战,只要他挥军南下剑指金陵,那么将迫使朝廷双线作战,顾此失彼。

    金陵守军虽多,有49个卫,兵力近27万,但由于过惯了舒适安逸的日子,训练松懈,战斗力实在不敢恭维。

    只要赵王率兵抵达南京城,那么保不准就会像永帝当年靖难时一样,有人开门献城,使得他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南京城攥入手中。

    届时,赵王坐镇南京,派兵北上协助汉王一同攻打宣德帝,那么宣德帝将腹背受敌,陷入困境。

    至于说大明各地的军队是会进京勤王,还是率军靖难,就要看宣德帝与汉王、赵王之间的战局如何展。

    那些中间派的勋贵不想在这场皇权之战中站错队,再加上各个派系之间的兵力相互牵制,因此不等到宣德帝和汉王、赵王分出胜负他们不会贸然出兵,否则迎接他们的将是灭顶之灾。

    说起来,怜香能得到胡永兴和秦伯贵之间暗中来往的消息纯属偶然。

    秦伯贵的一个妾室近来跟怜香学戏,怜香见她头上戴的一支簪很漂亮,于是就顺口夸赞了一句。

    那个妾室闻言很高兴,颇为得意地告诉怜香是赵王府长史送给秦伯贵的礼物,秦伯贵又送给了她,以此来显示其如何受宠。

    怜香闻言顿时吃了一惊,连忙转换了话题,心中是倍感震惊。

    作为醉月楼的头牌,现在京城著名的苏大家,与怜香来往的人中皆为高官显贵,时常谈论朝中局势,故而怜香对朝廷的时局知之甚详。

    她知道秦伯贵是中军都督府的右都督,也清楚赵王的封地在彰德,赵王府长史竟然暗中与秦伯贵往来,这岂不是犯了朝廷的禁忌?

    当怜香第二次见到秦伯贵的那名妾室时,头上已经没有了那支胡永兴送的簪,这使得怜香双眸流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那名妾室很喜欢那支簪,绝对不会无缘无故地取下,十有是秦伯贵不让她佩戴,以免暴露了与赵王的关系。

    对于怜香提供的这个重要情报,李云天非常感谢,他万万没有想到赵王竟然会挖汉王的墙角。

    看来,赵王是吸取了宁王的教训,当年永帝靖难时承诺事成之后与宁王平分天下,结果登基后不仅食言,而且将宁王迁到了南昌,夺了他的兵权和政权。

    如果赵王只是单单地响应汉王造反,那么局势无疑是被汉王掌控,等汉王登基后,绝对会抽出手来对付他。

    故而赵王主动出击拉拢秦伯贵,这样他就能南下金陵,攻取大明的陪都南京,届时就有资本与汉王相抗衡。

    不得不说,赵王的如意算盘打得很精,有汉王在山东与宣德帝对峙,那么河南都司肯定不敢贸然出兵,追击南下的赵王,这就使得赵王没了后顾之忧。

    吃完了宵夜,李云天让那些军汉回营,他则赶去了紫禁城,进宫觐见宣德帝,河南都司的这个变将对汉王产生重大影响。

    很显然,汉王在得知赵王南下后绝对不会再与宣德帝硬拼,十有会选择向山西都司靠拢,与宣德帝打持久战,迫使宣德帝面临两线作战的困局。

    这对大明的局势会产生重大影响,那些摇摆不定的勋贵很能会抛弃宣德帝,加入汉王或者赵王的阵营。

    李云天身上的黑色军服使得守在宫门处的禁军纷纷侧目而视,感到非常新奇,这种新式服装他们还是第一次见。

    宣德帝已经准备就寝,得知李云天前来觐见,于是将其召来了乾清宫。

    “三皇叔好谋略,竟然想趁着朕与二皇叔交战夺取南京,看来朕以前小觑他了!”

    李云天将胡永兴暗自与秦伯贵相接触一事禀告了宣德帝,并且说出了赵王想趁乱夺取南京的推测,宣德帝听闻后冷笑着说道,万万没有韬光养晦的赵王还有如此一手。

    “陛下,赵王南下一定会避开驻扎在开封的守军,臣以为应该在开封府地界与赵王决一死战,即使不能将其歼灭,那么也要将他拖在那里!”

    李云天沉吟了一下,躬身向宣德帝说道,“臣觉得应该派一稳妥之人前往河南都司,接任河南都司都指挥使一职。”

    河南都司的治所就在开封城,彰德在河南的北部,与山西相邻,故而赵王南下必须要经过开封府地界。

    只要河南都司能将赵王留在开封府,那么赵王就不足为虑。

    秦伯贵的旧部分布在河南各地,一时之间无法聚齐,这意味着赵王要以他本部的兵力来与河南都司的军队交战,他手中最多有6个卫的兵力,也就是三万人左右。

    开封府驻有3个卫,再加上周边地区的卫所,河南都司能集起7个卫的兵力迎战,如此一来在兵力上并不落于下风,足以将赵王拖在开封府的地界。

    “这恐怕有些不妥,彭玉即将前来京城,河南都司都指挥使一职人选已定,贸然改变恐怕会引起无端猜疑。”

    宣德帝闻言摇了摇头,神情凝重地说道,李云天口中的稳妥之人自然指的是忠于他的人,这样一来会使得外界认为他是在剥夺彭玉等人的兵权。

    “陛下,臣有一个办法,以将河南都司都指挥使和江西都司都指挥使对调。”

    李云天既然提出这个建议,那么自然也有他的解决办法,不动声色地说道。

    江西都司隶属前军都督府,都指挥使武镇伯刘方与前军都督府右都督牛世豪是生死相交的兄弟,牛世豪以宣德帝马首是瞻,刘方自然也是倾向于宣德帝的勋贵,届时肯定会尽力而为,将赵王挡在开封府。

    河南都司和江西都司的都指挥使进行对调的话,虽然比较罕见但也合情合理,它并没有削弱两位都指挥使手中的兵权,只不过让两人异地为官而已,两人的抵触情绪无疑会小很多,而外界也不会有过多的非议。

    “对调?”宣德帝的眼前不由得亮了一下,随后微微颔首,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如果刘方能坐镇开封那么他就以放心了。一。

    |d!μ00。((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为转载作品,内容章节均由网友上传,与三江阁(/)无关,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小技巧:按回车'enter'键返回章节目录,按←键回到上一章,按→键进入下一章。←→

第三百零九章 谋定而后动() 
'全文字三江阁'洪熙元年十一月底的一次大朝上,兵部尚书陈洽向宣德帝奏报,‘交’趾清化府贼首黎利已经率众攻取了安府茶笼州,杀知州琴彭。

    宣德帝闻之大怒,命‘交’趾总兵陈智、‘交’趾参将李安和‘交’趾都指挥使方政率兵征讨。

    见宣德帝下令讨伐黎利,立在御史队列中的李云天不由得暗自摇了摇头,恐怕陈智等人的征讨凶多吉少。

    原‘交’趾承宣布政司布政使兼任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的黄福被洪熙帝召回京后,李云天就时常去拜访他,了解‘交’趾的风土民情和现状,从黄福那里他听过黎利这个名字。

    黎利本是‘交’趾清化府俄乐县巡检司的巡检,当地有名的豪族,因为不满‘交’趾布政使司官员的统治,于永乐十六年在蓝山乡率众造反,自称“平定王”。

    ‘交’趾布政使司左参政冯贵和右参政候保准备率兵前去讨伐,本可将尚未成势的黎利一举剿灭,可‘交’趾监军中官马骐与两人有隙,不愿两人立下此战功,故而只给了两人数百名老弱残兵,这使得两人兵败战死,而黎利也趁势坐大。

    黄福也因为此事与马骐的矛盾加深,势如水火,最后被马骐暗中上奏诬陷,被洪熙帝召回了京城,这也使得马骐在‘交’趾更加肆无忌惮。

    经过这些年的征战,黎利羽翼已丰,又占据天时、地理、人和,陈智等人虽然兵力占优,但要想击败黎利恐非易事。

    不过,这正是李云天期待的一个机会:倘若朝廷无法剿灭黎利,那么势必要从‘交’趾撤军,届时他将主动请缨出战,是成立新军的绝佳时机。

    ‘交’趾的战事距离李云天太远了,他索‘性’也就不予理会,专心于讲武堂的筹备,如今朝廷已经对‘交’趾用兵,那么无论如何明年上半年讲武堂都要开学授课。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转眼间洪熙元年即将逝去。

    洪熙元年十二月二十七,大雪纷飞,京师讲武堂新建成的大礼堂里的气氛却异常热烈,坐着百余名身穿黑‘色’军装、戴着黑‘色’高帽式大帽檐军帽的大汉,他们即将成为讲武堂的武艺教官和策略教官。

    为了军帽的事情李云天可是动了一番脑子,如果戴文武百官的那种乌纱无疑会显得不伦不类,因此他就做了适当的变通,去掉了乌纱帽的两个帽翅,在前面加了一个帽檐,成为了一个高帽式的军帽,可以将头上的发髻戴进帽子里。

    经过前段时间的考核,李云天今天将正式给武艺教官和策略教官授衔,这意味着那些教官正式成为了京师讲武堂的人。

    大礼堂前方的高台上,福王朱永青、英国公张辅、内阁首辅杨士奇、吏部尚书蹇义、兵部尚书陈洽、礼部尚书吕震、忠国公周征谈笑风生地坐在一排上面铺着红‘色’绸布的长桌前。

    为了提高这次授衔仪式的档次,李云天特意从宣德帝那里请来了一道恩旨,让张辅等朝中重臣和福王一起给那些教官授衔。

    包括福王在内,对于李云天准备的这个授衔仪式感到颇为新奇,相互间饶有兴致地谈论着。

    第一个被授衔的自然是李云天,他平日里虽然佩戴军衔,但那只不过是‘激’烈那些武艺教官的,并没有被朝廷承认。

    给李云天授衔的是福王,将少校的军衔和资历牌亲自给李云天戴上,李云天将正式入职京师讲武堂,担任京师讲武堂总教官。

    “谢王爷!”等佩戴好军衔和资历牌,李云天双‘腿’一并,神情严肃地向福王敬了一个新式军礼。

    福王笑了笑,嘴角流落出一丝欣慰的笑意,说实话他开始的时候并没有讲武堂抱什么希望,可是现在看来李云天确实‘挺’有一套,把讲武堂的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按照李云天定制的章程,除非见到皇上要下跪外,遇见其他文武官员时一律行新式军礼。

    随后,李云天转身向台下的武艺教官和策略教官敬了一个礼,在众人的注视下大步走了下去。

    接下来授衔的是上尉,然后是中尉,由福王和张辅等人向武艺和策略教官授衔:

    武艺教官共76人,教官25名授予上尉,副教官31人授予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