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宰大明-第2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离开文渊阁后,张旺就回了御膳房,这无疑是自投罗网,当即被人拿下,由于他不肯交代那本膳食记录在哪里,故而被锦衣卫的人带走。

    杨荣查验了张旺手里的这本膳食记录,内容与另外两份一摸一样,心中不由得无奈地摇了摇头,知道事情要糟糕了:很显然,他也不相信洪熙帝的饮食习惯一夕之间会改变。

    随后,杨荣让人去了锦衣卫北镇抚司,将张旺保了出来,安置在一个隐秘的地方,以免事情外泄,同时让人彻查元霞上人苏伯朗的底细。

    与金幼孜、黄淮和权谨商议了一番后,杨荣带上那三份洪熙帝的膳食记录,匆忙进宫去面见张皇后。

    坤宁宫。

    张皇后面无表情地翻阅着手里的那三份膳食记录,心中感到万分震惊,她没想到这等隐秘之事竟然能泄露出去。

    此时此刻,张皇后的心中万分懊恼,谁能想到送到钦安殿的膳食会出事?她竟然忘记了这么一个不起眼的细节。

    杨荣坐在一个圆凳上,暗中观察着张皇后的反应,出乎他的意料张皇后的神情显得很平静,并没有因此而发怒,这令他心中不由得感到几分疑惑。

    “此事纯属无稽之谈,皇上体谅民间疾苦,知道一米一粟来之不易,故而想品尝人间百味,因此食用了那些不常吃的斋菜,这有什么好奇怪的?”

    看完了那三份记录,张皇后将其往一旁的桌面上一甩,不动声色地向杨荣说道,“本宫觉得那个张旺居心叵测,竟然妄议君王,实在罪该万死,交给锦衣卫北镇抚司好好审上一审。”

    “皇后娘娘,臣也觉得这件事情蹊跷,不过张旺虽然冒犯了皇上,但毕竟也是担忧皇上,臣请皇后娘娘开恩,先将他羁押起来,等皇上斋戒完再行处理,届时他也心服口服。”杨荣沉吟了一下,开口给张旺求情,在他看来张旺也是一名忠义之士。

    “就依杨大人所言。”张皇后见杨荣给张旺求情,于是微微颔首,现在最重要的是平息事态,她并不想招惹事端。

    “可恶!”杨荣随后起身离去,等他走后张皇后一把将桌上的茶杯扫到了地上,面罩寒霜地说了一句,原本好好的一场谋划,不成想会出现这么一个意想不到的乱子。

    现在想想,这个张旺也着实可恶,即使觉察出情形不对,那么也应该清楚这件事情事关重大,不宜外泄出去,在击登闻鼓的时候应该求见她,而不是捅到内阁那里。

    其实,张皇后很放心内阁的四名阁员,她担心的是在文渊阁里办差的那些人,要是里面有汉王的眼线,那么李云天设下的这个局可就要穿帮了。

    思来想去,张皇后心中暗自懊恼,李云天已经谋划得够周密,而宫里的事情应该她来负责,结果宫里却出了这样事情,幸好杨荣聪明把事态给控制住否则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令张皇后和杨荣万万想不到的是,虽然杨荣已经足够谨慎,但是就在当天下午,洪熙帝被元霞上人谋害的传言却毫无预警地在京城的官场上传开了。

    根据传闻所说,元霞上人谋害洪熙帝的证据是洪熙帝的膳食记录,有人亲眼目睹了张旺带着膳食记录击登闻鼓,而且不少人遇见张旺被锦衣卫北镇抚司的人抓走,好像就是因为洪熙帝的膳食记录。

    一时间,京城官场上流言四起,人心惶惶。所谓无风不起浪,再加上张旺击登闻鼓等情况作为佐证,无形中验证了洪熙帝被害的传言。

    况且,洪熙帝这次斋戒祈福来得十分突然,本来众臣也没感到什么异样,如今整出如此一出戏来,立刻敏锐地意识到洪熙帝的举动非常反常,保不准是那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元霞上人蛊惑的。

    张皇后是晚膳后得知的此事,不由得大吃了一惊,这件事情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属实罕见,很显然有人在幕后推波助澜。

    顾不上多想,她立刻赶去了御花园,前去找杨士奇商讨对策,杨士奇是她现在最为信任之人。

    杨士奇本以为李云天的计划会很顺利执行,不成想竟然出了这么大的篓子。

    说实话,如果不是张旺捅出这件事情,那么他也不会注意到送到钦安殿的膳食会与洪熙帝平常所食不同。

    如今这件事情顷刻间就传遍了京城的官场,想必第二天就会闹得满城风雨,如果没有人在幕后操纵的话事态绝对不会到了如今这个地步。

    至于幕后主使者,杨士奇用脚趾头都能想到是汉王,除了汉王外没人敢拿洪熙帝的事情来做文章,也没有能力来完成这件事情。

    “皇后娘娘,对方此次来势汹汹,在臣看来他们制造出如此多的事端,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冲着皇上来的。”

    杨士奇很快就猜到了汉王的用意,沉吟了一下,忧心忡忡地向张皇后说道,“臣担心他们会以关心皇上安危的名义闯宫!”

    “闯宫?”张皇后闻言双目流露出震惊的神色,这可是死罪。

    “看来对方已经怀疑皇上出了事,故而来进行试探。”杨士奇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通向皇权的路上充满了腥风血雨,汉王肯定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他很奇怪李云天的这个计划已经足够周密,汉王是如何从中看出破绽来的。

    “他们要是敢闯宫,那么本宫就让他们有来无回。”皇后娘娘自然清楚其中的利害,冷笑了一声,面罩寒霜地说道,就是拼着她皇后的位子不要也要阻止那些闯宫的人,以确保朱瞻基顺利登基。

    “恐怕朝中那些耿直忠义之人会被其利用,充当马前卒。”杨士奇闻言不由得叹了一口气,张皇后和汉王在这件事情上都无退路,看来届时免不了掀起一场狂风暴雨。

    就在这时,一名内侍急匆匆地进了屋子,在吴总管的耳旁低语了一句,随后躬身退下。

    “皇后娘娘,刚才内阁那边传来消息,张旺悬梁自尽了!”吴总管冲着张皇后一躬身,说道。

    “什么?”张皇后怔在了那里,万万想不到张旺竟然会自杀,他这一死的话,那么外面的流言蜚语岂不是越演越烈?

    “皇后娘娘,看来对方这次是势在必得,娘娘可要小心应对。”杨士奇嘴角流露出一丝苦笑,汉王的这一招真的是太绝了,无形中就暗示了元霞上人是谋害洪熙帝的妖道,使得局势更加复杂。

    “哼,本宫倒要看看,有本宫在谁能进得了宫里?”张皇后随即回过神来,她被汉王的这个举动给激怒了,冷笑着向吴总管说道,“传本宫懿旨,宣武平候崔安进宫觐见。”

    崔安是亲军都护府大都督,专门负责守护皇城和宫城,只要有人企图闯宫,那么张皇后就不会客气。

    杨士奇闻言嘴唇蠕动了一下想要说些什么,最后没能说出口,此事事关大明江山社稷,他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静观其变,难道要让张皇后放任那些被蒙蔽的官员们闯宫?一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为转载作品,内容章节均由网友上传,与三江阁(/)无关,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小技巧:按回车'enter'键返回章节目录,按←键回到上一章,按→键进入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五章 关卡() 
最快最新在/三/江/阁/,感谢书友提供本章节。

    俗话说的好,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当京城波谲云诡、暗流汹涌时,李云天一行人也遇到了一个大麻烦。三江阁讀蕶蕶尐說網

    进入济宁府地界后,李云天很快就发现沿途几个州县的码头上都有当地衙门的差役在搜查,像这种大规模的行动应该是济宁府知府安排下来的,难道济宁府出了什么重大案件?

    此时,李云天并没有意识到济宁府的这个举动是冲着太子朱瞻基来的,由于一路上风平浪静,他丝毫也没有察觉到京城会出事,谁能想到洪熙帝饮食口味的转变会引发一场巨大的风波?

    临近济宁码头,河面上黑压压聚满了众多北上的大小船只,济宁府府衙的差役和济宁卫的士兵已经在河道上设卡,会同漕运衙门的人逐一登船检查。

    经过一番打探后,李云天这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两天前的一个晚上,济宁府一个大户人家被一伙强人给抢了,不仅损失了大量财物,而且还死了十几条人命。

    此事惊动了山东承宣布政使司和山东都司,为了防止那伙强人逃走,济宁府和济宁卫在济宁府地界层层设卡拦截。

    虽然李云天感到有些意外,但又觉得是情理之中,毕竟十几条人命的案子可是惊天大案,连京城的三法司都会关注,山东布政使司和山东都司岂敢怠慢?

    见到悬挂在雷婷船上一面蓝底红色锦鲤的旗帜后,河面上的船只纷纷闪避开来,给它让出一条路。

    根据漕帮的规矩,只有堂主以上级别的人物才能悬挂蓝底红锦旗,整个漕帮数起来也就七大堂堂主、五大长老以及雷婷兄妹有这个资格。

    漕帮帮主的旗帜是蓝底双翅红色锦鲤旗,副帮主是蓝底单翅红色锦鲤旗,去年李云天随着雷啸天从沧州到通州的时候船上悬挂的就是蓝底双翅红色锦鲤的旗帜,当时河道上包括不少官船在内的船只纷纷避让,可谓威风十足。

    漕帮暗中掌控漕运,得罪了漕帮以后就别想着再做漕运的生意,故而在水上混饭吃的人谁也不会砸了自己的饭碗,对漕帮是敬畏有加。

    在那里设卡的济宁府府衙和济宁卫的人注意到河面上排队等待检验的船只纷纷自动向两边闪开,给一条大船让出了路,纷纷好奇地望了过去。

    当注意到船上悬挂着的蓝底红锦旗时,济宁府漕运衙门的人立刻认出了来人的身份,知道船上的人不是漕帮的大小姐就是漕帮的两名少爷。

    原因很简单,船上除了那面蓝底红锦旗外还插着一面蓝底的大旗,上面写着一个硕大的“雷”字,这意味着船上的人是雷啸天的子女。

    虽然雷婷兄妹和漕帮的长老、堂主都是用蓝底红锦旗,不过为了区分它们的身份,船上还插有表明他们姓氏和地位的“名旗”,也就是在旗子上写有他们的姓氏。

    雷婷兄妹的名旗是蓝底,五大长老的名旗是红底,而七大堂主的名旗是绿底,故而一目了然就能知道他们的身份。

    另外,七大堂主除了名旗外,还会悬挂所属堂口的堂旗,上面写着各自的堂口,即刑堂、忠堂、勇堂、义堂、仁堂、礼堂和明堂,可谓等级森严、组织缜密。

    此时,一身便装的朱瞻坦坐在码头一家酒楼三楼窗前,一边品着手里的香茗,一边观望着河道上的盘查情况。

    两天前那个大户人家被洗劫的案子就是朱瞻坦让手下的人做的,目的很简单,为了得到一个查问过往船只的名头。

    对朱瞻坦来说,只要能抓住朱瞻基即使杀数百人乃至数千人也在所不惜,人命在他眼中不过草芥而已。

    从朱瞻坦的视角,可以清晰地注意到河道上的船只潮水般分开,给一条大船让路,这使得他不由得多看了两眼,不清楚对方是什么来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