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宰大明-第1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刑室内,一名穿着正六品服饰的官员正饶有兴致地欣赏着房间里各式各样的刑具,不少刑具上都沾满了鲜血,望上去触目惊心。

    牛安被按坐在了一张椅子上后,几名狱卒随即离开,只留下一名穿着锦衣卫服饰的百户虎视眈眈地瞪着他。

    “牛主事,本御史自我介绍一下,本御史是都察院湖广道监察御史李云天。”等狱卒走后,那名欣赏刑具的官员转过身,冲着牛安微微一笑,不动声色地走了过去,在他对面处的椅子上落座。

    “李云天!”牛安闻言吃了一惊,禁不住多打量了眼前这个年轻官员一眼。

    李云天的名字他当然听说过,送永乐帝遗诏的功臣,洪熙帝眼前的红人,他以前上朝的时候曾经远远地看见过李云天,只不过没看清楚长相,现在看来李云天比传言中的还要年轻。

    那名锦衣卫百户自然就是李满山,李云天不仅要李满山在京仓和通州仓一案中立功,更重要的是给李满山积累审案的经验,以后李满山在锦衣卫也就能独当一面了。

    “牛主事,在这里这么多天,你肯定挂念家人吧。”李云天抬头望着牛安,一脸平静地说道,“本御史可以告诉你,你的家人已经全部被打入了刑部的大牢,从你家里抄出来的财物可以让你死上十次,你的家人将被罚为官奴官婢!”

    牛安闻言脸色顿时大变,他知道自己难逃一死,可是如果家人被罚为官奴和官婢的话,那么以后将永世成为贱籍,男子代代为奴,女子世世为娼。

    “不过,如果你能老实交待的话,本御史可以网开一面,判他们流放塞外,那里的环境虽然苦了一些,但始终比成为贱籍要强,以后遇上大赦的话还可能回来。”李云天将牛安脸色的变化尽收眼底,语锋一转,缓缓说道。

    “李御史,此话当真?”牛安怔了一下,连忙急切地问道。

    如果别人说这种话,那么他肯定认为是在忽悠他,可是李云天绝对有这个资格,否则的话也不会被派来审他了。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李云天见牛安动心了,沉声说道。

    “李御史,你想知道什么,下官一定知无不言。”牛安现在根本就没有资格与李云天讨价还价,见李云天答应了下来,神色顿时变得轻松,自从进了诏狱他就知道自己必死无疑,因此唯有给家人争取一条活路。

    “说吧,京通仓里的粮食和盐是怎么回事?”李云天闻言嘴角流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面无表情地问道。

    听到李云天提到“盐”,牛安不由得苦笑了一声,他原本还心存侥幸,可现在看来京仓和通州仓里面的勾当已经暴露了,于是不再隐瞒,原原本本地把倒卖粮食和食盐的事情供述了一遍。

    “李御史,下官一时财迷心窍,才做出了这种糊涂事,下官知罪,甘愿伏法!”交待完后,牛安起身跪在了地上,向李云天磕了一个头。

    “牛主事,你说的事情本御史都知道,那些涉及此案的人员已经全都在牢里,南京户部负责盐引发放的官员也在被押解回京的路上。”李云天闻言凝神盯着牛安,良久才开口说道,“本御史是想给你一个机会,如果你非要把所有的罪责都揽在身上,那么本御史也就无能为力了。”

    “李……李御史,下官……下官说的都是事实。”牛安面色一变,急声说道,由于太过紧张,一时间说话有些口吃。

    “本御史知道你说的都是事实。”李云天冷笑了一声,目光变得凛厉了起来,“此案事关重大,涉及多个环节,你一个小小的主事,有何能耐将这些环节全部打通?”

    “下官……下官许以重利,他们也就被下官拖下了水。”牛安被李云天犀利的眼神看得心里直发虚,额头上不由得渗出了汗珠,讪笑着解释。

    “牛主事,本御史告诉你一件事情,此案已经惊动了皇上,谕令内阁严查,现在是三法司会审,你真的以为你一个小小的主事就能把案子给扛下来?”

    李云天冷笑了一声,语气变得严厉了起来,“本御史是顾及到同僚之谊,不想把事情办得血淋淋的,因此给你一个将功折罪的机会,如果你认为本御史好欺瞒的话,那么你就错了,本御史也有雷霆手段。”

    “来人!”话音刚落,李满山就冲着门外大喝了一声。

    咣当一声,刑室的门被推开了,几名狱卒气势汹汹地走了进来,在牛安的身旁站定,双手抱着胸,狞笑着望着他。

    “李御史,下官说的都是实话,绝无隐瞒之意!”牛安瞅了一眼那几名凶神恶煞似的狱卒,抬头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连声向李云天说道。

    “本御史问你,以前做假账的账簿在哪里?”李云天见牛安负隅顽抗,冷笑着问道。

    “下官知道那种东西留不得,所以每年对完帐就把它烧了。”牛安的双目闪过一丝慌乱的神色,故作镇定地说道。

    “既然如此,你能告诉本御史,本御史在通州城找到的东西是什么?”李云天缓缓站起身,居高临下地盯着牛安,冷冷地问道。

    “通……通州城?”牛安闻言脸色不由得大变,整个人僵在了那里,一脸骇然地望着李云天,脑海中一片空白。

    “牛主事,如果你真的要让本御史把事情挑明了的话,那么你如何能将功抵罪?”

    李云天冷冷地瞅了牛安一眼,抬步向门外走去,“既然你不知道珍惜眼前的机会,那么本御史也就只能公事公办了,听说诏狱里有三十六道‘天刑’和七十二道‘地刑’,你可以慢慢品味一下。”

    “李御史,李御史,下官招,下官都招!”见李云天要走,牛安猛然回过神来,知道他心中最后的依仗已经没有了,连忙向李云天爬去,一边爬一边喊着。

    几名狱卒岂能让牛安接近李云天,一拥而上将他按在了地上。

    李云天停下脚步,转身望着地上的牛安,嘴角流露出了一丝笑意,牛安之所以要把这件事情硬扛下来,就是希望送礼名单上的那些人能在他死后关照他的家人,如今名单已经被搜出,他的心理防线自然也就垮了。

    当然了,牛安也可以拼死抵赖,死活不承认那份名单,那样的话在公堂上就会非常麻烦,所以李云天才会步步为营,逐渐击溃他的心理防线,使得他乖乖交待自己的罪行。一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为转载作品,内容章节均由网友上传,与三江阁(/)无关,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小技巧:按回车'enter'键返回章节目录,按←键回到上一章,按→键进入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九章 攻克户部() 
最快最新在/三/江/阁/,感谢书友提供本章节。

    都察院。三江阁

    “这些都是牛安亲自招认的?”右副都御史陈天勋看完了手中牛安的供状后,皱着眉头望向了李云天。

    在这份供状里,牛安亲自承认每年京通仓倒卖完了粮食和食盐后,都会把大笔的钱财交给户部左侍郎白远仁以及十几名管事的官员,里面包含多名各司的员外郎和郎中。

    在白远仁和十几名管事官员的的关照下,京通仓所做的事情畅通无阻,根本不会被发现。

    “副都御史大人,如此看来牛安的那份送礼名单是真的。”李云天神情凝重地点了点头,户部这次看来要迎来一场狂风暴雨。

    在牛安的那两本送礼名单中,一本记录的是京仓和通州仓各位涉案官员每年从倒卖粮食和食盐中分到的收益,另外一本就是记录给户部白远仁这些官员的钱财。

    如今加上了牛安的指控,名单上的官员已经在劫难逃。

    由于牛安的供词里牵连到了户部左侍郎白远仁,陈天勋立刻进宫去了文渊阁,把牛安的供词给杨士奇等阁员过目。

    杨士奇随即将此事向洪熙帝禀明,洪熙帝闻之勃然大怒,竟然在天下脚下犯下此等重案,实在是无法无天,故而令内阁会同九卿,公审白远仁。

    于是,在短短六天内,户部的官员们第二次目睹了锦衣卫闯进户部衙门抓人,不仅有几个司的员外郎和郎中,就连户部左侍郎白远仁也在众目睽睽下被带走。

    这一下,户部的官员是彻底炸了锅了,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依照目前这个进度,保不准再过几天又有人被抓走。

    与此同时,文渊阁大学士、户部右侍郎金幼孜的家中的门槛几乎要被前来拜访的户部衙门官员给踏破。

    京通仓一案由内阁负责查办,户部的这些官员与内阁之间唯一的联系就是金幼孜,故而他们只能向金幼孜求助,打听消息,寻求安慰,同时也是表达了投靠之意。

    不仅户部衙门乱成一团,京城各大部院的官员也都蠢蠢欲动,谁都知道户部这次有一批官员要丢官罢职,故而不少官员已经盯上了户部那些即将空缺出来的职务。

    要知道户部的职务可是不折不扣的肥缺,管着大明的钱粮,即使是吏部的官员,有些也巴不得能到户部任职。

    京畿都督府和五军都督府的勋贵们冷眼旁观,众多勋贵对此是幸灾乐祸,内阁和六部同属文臣集团,他们斗得越狠对勋贵来说也就越有利,最好双方斗个两败俱伤,元气大伤。

    不过,周征等少数目光长远的勋贵却是忧心忡忡,感到一丝唇亡齿寒的悲凉:

    在京通仓一案上,洪熙帝已经隐约有把内阁凌驾于六部之上的意思,而一旦内阁摆平了六部,那么接下来无疑就要收拾京畿都督府和五军都督府。

    虽然内阁和六部争斗现在对勋贵们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放眼未来的话,京畿都督府和五军都督府迟早也会步六部的后尘。

    三月中旬,在内阁的主持下,刑部大堂进行了九卿会审,公审京通仓贪污大案。

    九卿会审是明代最高级别的审判,由六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大理寺寺卿和通政司通政使共同审理,具有大明最高的司法权威。

    大堂里,内阁阁员和九卿分坐在堂下左右两侧,堂上的案桌后面坐着的是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陈天勋。

    陈天勋负责开口问案,杨士奇是主审,其余内阁阁员和九卿是陪审。

    在内阁阁员和九卿面前,李云天和那些参与了前期审案的官员根本就没有落座的资格,规规矩矩地分立在他们后方。

    经过一个多月的审理,京通仓一案脉络已然清晰,证据也确凿,不仅那些倒卖粮食和食盐的官员、商贾悉数认罪,包括户部左侍郎白远仁在内,被牛安行贿的户部官员也纷纷伏法。

    白远仁不得不认罪服法,在他家中搜出了大量的金银珠宝等财物,比牛安的贿赂多得多,看来他还另有进项。

    由于涉及的官员众多,故而一直审了三天才将除白远仁以外的官员审完,每个人都得到了应有的惩处。

    在已经审完了的罪犯中,牛安是唯一一个没有挨刑罚的人,同时也是交待得最彻底的人,与同案的那些被打得遍体鳞伤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无形中凸显出了李云天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