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宰大明-第1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雨婷和绿萼知道李云天晚上会回来,故而在前院的大厅里等着。

    当李云天看见周雨婷凸起的小腹时不由得大喜,如果不是周雨婷怀有身孕的话他绝对会抱起她在地上转几圈。

    尤为令李云天感到兴奋的是,陈凝凝生了一个儿子,而郑婉柔则是一对龙凤胎,他现在可谓是儿女双全,再过一两个月陈凝凝和郑婉柔就会来京城,届时他就能看见自己的宝贝儿子和女儿。

    本来,李云天晚上想搂着周雨婷的肚皮入睡,不过俗话说小别胜新婚,周雨婷把他赶去了绿萼的房里,一夜春光旖旎。

    第二天一早,正当李云天搂着绿萼酣睡的时候,李家的门外已经聚满了拎着礼物前来拜访的商贾和官员。

    京城里传递最快的就要数各种小道消息了,故而一夕之间李云天送遗诏的事情已经传遍了全城的政坛和商界,谁都知道立下大功的他要飞黄腾达,再加上他有一个重兵在握的岳父,自然会有人上赶着来巴结。

    李云天早就预想到了这种情况,因此李家的大门一直关着,闭门谢客。

    按照朝廷的规定,李云天随永乐帝出行是出公差,所以回来后会有一个假期进行休息。

    再者说了,现在朝廷上下忙的是迎丧以及随后的治丧,是那些高官显贵需要操心的事情,与他这小御史八杆子也打不着,他正好可以趁着这个假期轻松一下。

    有一句老话说的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李云天这次可谓出尽了风头,故而他接下来要低调行事,夹着尾巴做人,等风声过了再说,以免招人嫉恨。

    一连几天,李家都是大门紧闭,围聚在门前的那些官员商贾也就逐渐散去,各自想别的门路去搭李云天的这条线。

    九月六日,永乐帝的灵柩抵达京城,朱高炽率领文武百官出城迎丧。

    第二天早朝时,朱高炽正式确定了年号,把来年定为洪熙元年,并颁布了大赦令,同时宣布给永乐帝举行国丧。

    京城之内随即一派缟素,丝竹调笑之声禁绝,青楼纷纷关门歇业,酒楼里的酒也被限量贩卖,全城笼罩在一股哀痛的氛围中。

    按照定制,国丧的时间是二十七天,李云天身为御史有幸给永乐帝守了三天的灵。

    李云天守完灵回到家时,周雨婷兴冲冲地给他看了一样东西――那尊被她送给皇太孙妃的玉马像。

    昨天下午,太子妃,也就是先前的皇太孙妃,亲自来府中探望怀有身孕的周雨婷,带来了不少礼物和补品,里面就有这尊价值连城的玉马像。

    这一下,周雨婷可以安心收下玉马像,心情自然无比舒畅,也足见周征在朱高炽心中的地位。

    自从朱高炽登基后,驻扎在京城里面的京卫就交给了周征统帅,驻扎在京城外的京卫由张昊和牛世豪统领。

    在京的五十个京卫中,驻扎城内的有三十个,驻扎城外的有二十个,周征现在统帅了百分之六十的京卫,充分彰显出了朱高炽对他的倚重。

    对于朱高炽来说,像周征、张昊和牛世豪这样忠于大明皇权的勋贵更值得信赖,鲁仲乾等人当日虽然在太和殿迫于形势不得不臣服,可汉王一旦伺机反击,那么这些人绝对会暗中呼应。

    俗话说的好,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李云天瞅准了这一点,不适时宜地向朱高炽上书,建议朱高炽整顿在京的京卫,把京卫的统辖权从五军都督府中收回,建立专门负责京城防卫的京畿都督府,便于在京京卫的管理和调动。

    至于五军都督府,则只负责地方卫所的事务,使得五军都督府内的勋贵无法再干涉京城的防卫事务,进而确保了京城的安全。

    如此一来,京畿都督府和五军都督府一内一外,即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

    朱高炽非常欣赏李云天的这个提议,永乐帝把京卫归属五军都督府分辖,其中最大的一个目的就是希望五军都督府相互之间能互相牵制,确保京城安危。

    永乐帝在位的时候,五军都督府的那些勋贵们被永乐帝牢牢地压制住,自然老老实实的。

    可永乐帝驾崩后,朱高炽无法像他的父皇那样臣服那些在靖难中立有大功的骄兵悍将,况且再加上汉王朱高煦在一旁虎视眈眈,那么由五军都督府分掌京城兵权的弊端无疑就显露了出来,那就是他无法掌控住京城的京卫。

    故而,李云天设立京畿都督府的提议深得朱高炽的圣心,这样一来他就能把京城的防务牢牢掌握在手里。

    毫无疑问,一旦成立京畿都督府,那么受到冲击最大的是后军都督府,它在京城有二十个京卫。

    其次是左军都督府,有十七个京卫,其余的三个都督府由于在京城京卫不多,故而受到的影响并不大。

    国丧期间,朱高炽已经开始在处理京畿都督府成立的相关事宜,在朝廷的那些公侯中选择担任京畿都督府都督和副都督的人选。

    李云天此举不仅消除了朱高炽的心头之患,更重要的是确保了京城的安全,迈出了对大明军队进行革新的第一步。一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为转载作品,内容章节均由网友上传,与三江阁(/)无关,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小技巧:按回车'enter'键返回章节目录,按←键回到上一章,按→键进入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六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 
最快最新在/三/江/阁/,感谢书友提供本章节。

    九月中旬的一个晚上,身穿便装的李云天在一家位处街巷深处的僻静小酒馆给雷婷送行,雷啸天和她来了京城这么长时间也该到了离开的时候,漕帮总堂有不少事情等着雷啸天回去处理。三江阁

    酒桌上,雷婷显得很开心,与李云天谈笑风生,觥筹交错间喝了不少酒,到了最后脸颊红扑扑的,已经有了几分醉意。

    出门的时候,雷婷差点摔了一跤,被一旁的李云天扶住,将她搀扶到了一辆停在店门口的马车前。

    “什么时候来淮安看我?”临上车前,雷婷忽然转过身,笑盈盈地望着李云天。

    “我也说不准,如果有机会去江南的话,一定到淮安看你。”李云天微微一笑,在庶吉士散馆之前,他恐怕很难有机会再出京。

    “说定了。”雷婷忽闪了几下长长的眼睫毛,笑着向李云天伸出了小手指。

    李云天见状笑了起来,与雷婷拉钩,把这件事情确定了下来。

    “如果你真的是一个骗子多好!”随后,雷婷一头扑进了李云天的怀里,紧紧地搂住了他的腰,闭着眼睛幽幽地说道。

    李云天迫不及防,又不好推开雷婷,只好神情尴尬地立在了那里。

    立在车旁的两名大汉见状连忙知趣地把头扭向了一旁,两人跟随雷啸天多年,自然清楚非礼勿视的道理。

    “记住,以后别忘了来看我。”良久,雷婷松开了李云天,眼眶通红地砸了一下李云天的胸口,转身上了马车离开。

    李云天神色愕然地凝视着远去的马车,无奈地摇了摇头,嘴角流露出一丝苦笑,看来这下他又欠了一笔债,而且是天下最难还的债务。

    十月初,历时二十七天的国丧结束,京城重新恢复了昔日的繁华喧闹,青楼里的丝竹欢笑之声再度彻夜不息。

    国丧后的第一次大朝上,朱高炽让内侍宣了几项谕令,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帝当然要任用自己的亲信,以前的东宫近臣纷纷获得了重用。

    其中最主要的两条谕令与内阁和京畿都督府有关:

    杨士奇升任华盖殿大学士兼礼部侍郎,取代杨荣成为内阁首辅,也标志着内阁正式成为了大明权力中枢。

    在洪武和永乐时期,内阁虽然是协助皇帝处理事务的重要机构,拥有决议权,但却没有执行权,各项决议的施行要靠各大部院。

    由于内阁大学士不过正五品的品阶,与各大部院又没有统属关系,故而无法对京城各大部院的堂官形成压制,那些决意执行起来通常会打折扣,甚至拖沓。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只有两个办法解决,一个办法是将内阁大学士升为正二品的官。

    不过内阁是洪武帝所创,内阁大学士的品阶也是洪武帝所定,朱高炽刚登基就该洪武帝的定制,难免会招来闲言碎语,甚至是百官的抵制。

    故而朱高炽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提升内阁那些大学士的职务,授予其各大部院的实职,如此一来,内阁既有决议权又有行政权,权威日盛。

    例如,杨荣为谨身殿大学士兼太常寺卿,黄淮为武英殿大学士兼通政使,金幼孜为文渊阁大学士兼户部右侍郎,三人都有了实际的职务。

    另外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此人也是朱高炽担任太子时的东宫近臣,他就是杨溥,朱高炽登基后将其和黄淮一起从诏狱中放出,升任为翰林学士,后掌管弘文阁,又被授官太常卿。

    不过,直到宣宗继位罢弘文阁不置,杨溥才被检入内阁,方成为内阁阁员。

    京畿都督府的成立实在出乎所有人的预料,由于负责京畿防务,故而其地位在五军都督府之上,设都督一人,副都督两人。

    周征的爵位被朱高炽提升了一级,从忠勇侯升为了忠勇公,担任京畿都督府都督,同时辞去左军都督府左都督一职务。

    鲁仲乾和赵山河担任京畿都督府的两位副都督,协助周征处理京畿都督府的相关事宜,两人同时辞在五军都督府中的任职。

    至于三人去职后在五军都督府所留下来的空缺,朱高炽从京城的勋贵中挑选可靠稳重之人担任。

    得知自己成为了京畿都督府的副都督,鲁仲乾的脸色顿时变得有些难看,朱高炽此举显然是夺了他的兵权,不仅使得他失去了对京卫的掌控,而且还剥夺了他对地方都司的管辖。

    俗话说的好,雷霆雨露皆为皇恩,鲁仲乾就是心里再不满也不能表现出来,不动声色地跟随着周征、赵山河出班向朱高炽谢恩。

    虽然鲁仲乾早就想到朱高炽会对他进行打压,可万万没料到其出手竟然如此凛厉,而且找的由头也如此冠冕堂皇。

    京畿都督府的副都督,听起来确实挺唬人,可是上面有周征压着,他又能有何作为?

    在这次朝会上,那些勋贵重臣表现得非常低调,谁都清楚朱高炽向来亲近那些文臣,故而谁也都不想找麻烦。

    自从永乐帝登基后,文臣的气势第一次压过了那些勋贵。

    不过,文臣之间并非像外界所想的那样一团和睦,由于永乐帝二十七日国丧已毕,于是礼部尚书吕震上书,请依旧穿着孝服的朱高炽改穿吉服。

    杨士奇则对此表示了反对,认为虽然国丧已过,但大明以孝为本,为了彰显朱高炽的孝道,朱高炽应该再穿数日孝服给永乐帝尽孝。

    吕震和杨士奇谁也说服不了谁,辩论到最后竟然当庭吵了起来,这使得大殿上的文臣们也跟着加入了战局,工部尚书李庆等不少部院堂官支持吕震,而黄淮等内阁大学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