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宰大明-第1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异,使得他有些莫名的心慌。

    中年人闻言不敢怠慢,冲着朱瞻圻拱了一下手,快步离开了。

    “是想要负隅顽抗吗?”望着中年人的背影,朱瞻圻的嘴角流露出了一丝不屑的冷笑,他怀疑京城九门的关闭是朱高炽为了阻止朱高煦进城。

    在他看来这只是朱高炽的一厢情愿罢了,先不说守城的大部分京卫都是朱高煦的支持者,单单朱高煦拿出永乐帝的遗诏,那些京卫就不得不乖乖打开城门。

    中午时分,正当朱瞻圻在客厅里吃午饭的时候,那名中年人神情惊慌地跑了进来,进门的时候由于太过慌乱被门槛绊了一下,一个踉跄差点摔倒。

    “慌什么?有话慢慢说!”朱瞻圻放下手里的碗筷,不满地瞪了中年人一眼。

    “世子,不好了,街上已经贴出了皇上的遗诏,让太子继位!”中年人三步并作两步来到朱瞻圻面前,一脸焦急地说道。

    “什么?”朱瞻圻闻言大吃了一惊,脸色一变,噌地就站了起来,“这怎么可能,遗诏在父王的手上,太子那里怎么可能会有遗诏?”

    “现在街上已经贴满了皇上的遗诏,整个城的人都知道太子要登基了。”中年人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紧张地请示,“世子,我们应该怎么办?”

    “矫诏!一定是太子矫诏!”朱瞻圻的脸上阴晴不定了一阵,猛然一拳砸在了餐桌上,震得桌上的碗碟腾空而起,接着又哗啦啦地落了下去,汤汁飞溅。

    “你去威国公府和武宁候府等诸位公侯的府上,告诉他们威国公和武宁候等人被太子软禁,让他们集合府上的亲兵随本世子拿下安定门,迎接汉王进城。”随后,朱瞻圻在客厅里来回踱了几圈,双目凶光一闪,沉声吩咐那名中年人。

    京城各个勋贵的府上都有看家护院的亲兵,也是那些勋贵的私兵,少则数十人,多则上百人,都是悍勇之徒,如果将他们集合起来的话将是一支战斗力强悍的奇兵。

    对朱瞻圻来说,如今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唯有放手一博把汉王迎进城内,那么才能揭穿太子矫诏的恶行,否则届时木已成舟,说什么都晚了。

    不过朱瞻圻忘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鲁仲乾等人现在身在皇宫,他们的家人岂敢轻举妄动,相对于汉王的宏图霸业家人们更看重的是鲁仲乾等人的安危。

    因此,朱瞻圻派去那些勋贵府上的人纷纷被敷衍了回来,即使是威国公府也没有派出亲兵的意思,这使得朱瞻圻不由得感到绝望,为了发泄怒火将房间里的东西砸了一个稀巴烂。

    朱高炽的登基大典定在了下午,虽然一切从简,但天子登基必须的礼仪和程序还是必不可少的。

    上午,得知永乐帝驾崩的消息后,太和殿广场上哭声震天,文武百官哭得死去活来,有人竟然哭得背过了气,被抬下去紧急救治。

    按照朱高炽的谕令,光禄寺给上朝的大臣们准备了午饭,朝臣们吃完饭要留在原地等待,下午参加朱高炽的登基典礼。

    本来,由于李云天还没到都察院和翰林院述职,现在属于没有职务的杂官,按理说无法参加朱高炽的登基大典。

    可他有着传诏大臣的身份,故而在太和殿有了一席之地,被安排立在了左侧文官的前面,位置十分醒目。

    托了李云天的福,雷婷也被视为了传诏的使臣,有幸参与到了朱高炽的登基大典,一脸兴奋地立在李云天的身旁。

    当一身明黄色龙袍、头戴九旒冕的朱高炽在众多内侍、宫女和侍卫的簇拥下走进太和殿时,雷婷的只觉得脑海中一片空白,傻傻地望着朱高炽,她从来也没有想过自己竟然能与皇帝如此地接近。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当朱高炽在高台上的龙椅就座后,大殿内的文武百官以及内侍、宫女不约而同地跪了下去。

    正迷糊着的雷婷吓了一跳,连忙也跟着跪了下去。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不等雷婷松一口气,殿外传来了山呼海啸般的喊声,广场上的文武百官呼啦啦跪了下去。

    随即,午门上钟鼓齐鸣,宣告着大明新一代帝王的诞生。

    与此同时,安定门外的大道上,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缓缓向城门行进,沿途的百姓纷纷避让。

    队列前端的一辆马车里,汉王朱高煦悠闲地坐在那里闭目小憩,他已经听说了京城九门关闭的消息,不过根本就没有将其当成一回事,认为是朱高炽胆怯的表现。

    他相信,只要亮出永乐帝的遗诏,那么那些守城的将士绝对会倒戈,投入他的麾下。

    忽然,一声悠扬的钟声传来,朱高煦的眉头微微一皱,京城有如此浑厚钟声的只有午门上的钟楼。

    咚咚……

    隐隐约约,朱高煦听见好像有鼓声响起,只不过听得不是特别清楚。

    随后,朱高煦猛然睁开了双目,如果他没有猜错的是,这钟声和鼓声由午门上的钟楼和鼓楼发出,而只有在隆重庆典的时候才钟鼓齐鸣,今天好像并不是什么特殊的日子,为何会同时鸣钟击鼓?

    就在朱高煦感到惊讶的时候,前方传来了轰的一声闷响,接着,一个爆炸声从队伍的前列响起,一阵马匹嘶鸣声随即传来,队伍跟着停了下来。

    “怎么回事?”朱高煦的眉头微微一皱,掀开车帘问道。

    “禀王爷,城楼上有人向我们开炮。”不等车外的护卫回答,一名千户骑着马从队列前方飞奔而来,翻身下马后冲着朱高煦一拱手,沉声说道。

    “什么?”朱高煦闻言怔了怔,待反应过来后不由得勃然大怒,“好大的胆子,他们竟然敢向皇上的遗诏开炮,简直就是造反!”

    “去,告诉城楼上的人,皇上的遗诏在此,让他们速速开门。”随后,他怒气冲冲地向那名千户吼道,“否则以谋逆论处!”

    那名千户闻言连忙上马离去,朱高煦神情冷峻地望着远方安定门的城门楼,嘴角挂着一丝冷笑,他万万没有想到朱高炽竟然会做出这种疯狂的事情,企图阻止遗诏进城。一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为转载作品,内容章节均由网友上传,与三江阁(/)无关,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小技巧:按回车'enter'键返回章节目录,按←键回到上一章,按→键进入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四章 知难而退() 
最快最新在/三/江/阁/,感谢书友提供本章节。

    “启禀王爷,城楼上的忠勇侯说太子已经接到遗诏,令我等即刻返回驻地!”大约过了半盏茶的时间,那名千户火急火燎地策马狂奔而来,靠近马车后跳下马背,冲着朱高煦高声禀报。三江阁

    “什么?”朱高煦闻言大吃了一惊,随后他就意识到肯定是朱高炽伪造了遗诏,因为永乐帝的“遗诏”在他手里,朱高炽怎么可能会有遗诏?

    “去,把海少监请来。”认定了朱高炽是在矫诏后,朱高煦面无表情地向车旁立着的一名护卫说道。

    为了避免引发无谓的冲突,在数十名亲卫的护送下,朱高煦和手里捧着遗诏的海寿来到了安定门前,停在了火铳和弓弩的射程外。

    “王爷,末将甲胄在身不能行全礼,还望王爷恕罪。”城门楼上,周征冲着朱高煦一拱手,高声说道,“依先帝遗诏,请王爷回封地屏藩!”

    “周都督,皇上的遗诏在海少监的手里,不知你口中的遗诏从何而来?”朱高煦抬头望着周征,不动声色地问道。

    “王爷,先帝的遗诏由奉谕伴驾的李御史所送,文渊阁杨大学士亲笔所书,内官监马少监用印,已经在太和殿宣。”周征再度冲着朱高煦一拱手,高声喊道,“王爷,请退回藩地,以免末将难做。”

    朱高煦闻言冷笑了一声,永乐帝的遗诏岂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送的?一个小小的御史岂有送遗诏的资格?他刚要开口反驳,猛然间想到了什么,脸上的神情不由得大变。

    如果朱高煦没有记错的话,先前那个莫名消失在北征大军中的人就是一个御史,而且也姓李,不仅是翰林院的庶吉士同时也是周征的女婿,要是周征说的是此人的话那么后果可就糟糕了。

    朱高煦有些难以相信,从山西方向通往京城的道路已经被他下令封锁,京城里也都是他的人,他不明白李云天是如何避过了重重关卡,在他毫无察觉的情形下进了宫。

    想到这里,朱高煦的额头上不由得渗出了冷汗,他最为依仗的除了海寿手里的遗诏,就是驻守在京城的京卫。

    很显然,现在已经无法用遗诏来震慑周征,而城里的京卫也被周征等人掌控,失去了这两个杀手锏后,朱高煦面对着北京城高大的城墙毫无办法。

    北京城作为大明北方重镇,本就城高墙厚,永乐帝迁都来此后又进行了翻修加固,当年李隆基率领数十万大军都没能将其攻克。

    如果没有足够的兵力和攻城器械,朱高煦就只能被挡在城外。

    尤为令朱高煦感到担忧的是,城外还有周征等人手下的京卫,在一旁虎视眈眈地监视着他,一旦爆发冲突他可就会腹背受敌。

    “王爷,请回藩地。”周征见朱高煦陷入了沉默,知道他心中有所顾忌,于是高声喊道。

    “王爷,只要你一声令下,属下领着人攻进城里,把这些叛徒杀个一干而尽。”这时,一名亲卫来到朱高煦的面前,杀气腾腾地说道。

    不等朱高煦开口,一匹快马从后方赶来,马上的骑士冲着朱高煦一拱手,沉声禀告,“王爷,我军侧后方出现一支队伍,总人数在三万左右,领头的是三千营,已经摆出了攻击阵型!”

    “可恶!”朱高煦闻言禁不住握紧了拳头,抬头望向了城门楼上的周征,三千营归周征统帅,周征此举无疑是想将他逼退。

    朱高煦身经百战,自然清楚三千营的那五千蒙古骑兵的威力,一个冲锋就会将他手下的队伍冲散。

    “走!”凝神盯着城门楼上的周征良久,朱高煦口中冷冷地蹦出了一个字,一拉马的缰绳掉头走了。

    他知道自己在与朱高炽的这场争斗中败了,故而只能选择离开,以后再寻找机会东山再起。

    经过海寿身前的时候,朱高煦一把拿走了他手里捧着的遗诏,这东西现在已经没有任何用处,留下来只会被人当作笑料。

    海寿见状吃了一惊,嘴角动了一下想要喊住朱高煦,拿走遗诏可是大罪,不过最终他没敢说出口,生怕朱高煦恼怒下拿他撒气。

    “送王爷!”周征不由得松了一口气,冲着朱高煦的背影一拱手,高声说道。

    由于夺嫡失败,朱高煦自然不会留在京城让别人看他的笑话,径直领着手下的人返回藩地,其麾下河北都司和京卫的军队也各自回营,一场战火终于得以避免。

    登基大典结束后,朱高炽立刻换上了孝服,派太子朱瞻基出城迎丧,接回永乐帝的棺柩。

    由于事发突然,宫里一时间准备不出如此多的孝服给现场的文武百官,故而只能给每个人发一条白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