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宰大明-第1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沿运河北上,故而途中耽搁了时间。”

    李云天连忙以头触地,高声向朱高炽解释,巧妙地把山西都司大张旗鼓地盘查来往客人的事情给利用上来。

    “威国公,山西都司是否在搜查阿鲁台奸细?”虽然李云天说的委婉含蓄,但是主告辞岂会听不懂他话里的意思,是被山西都司和河北都司的人逼得不得不改变了路径,绕了一个大圈,故而不动声色地问向了鲁仲乾。

    “太子殿下,确有此事,当时山西都司接到密报说有阿鲁台的奸细潜入山西作乱,故而微臣让其严加盘查。”

    鲁仲乾没想到李云天如此圆滑,竟然把责任推到了山西都司的身上,更没有想到李云天会舍近求远,从运河北上进京,沉吟了一下后说道,“李御史如果表明身份,山西都司的人绝对会派兵护送他进京,可他却去了太原,其中用意不得不耐人寻味!”

    “威国公,下官身负皇上遗诏,如果禀告了山西都司,山西都司虽然会派兵护送,那么无疑也将下官暴露给了阿鲁台的那些奸细,一旦他们中途劫杀,下官性命事小,遗诏要是丢失的话那么下官万死也难辞其疚!”

    李云天闻言心中顿时一声冷哼,他又不是傻子,岂会自投罗网?对于鲁仲乾的攻击他早有准备,一本正经地回答。

    “太子殿下,这只是李御史的一面之辞。”鲁仲乾见李云天回答得滴水不漏,眉头皱了皱后决定从其他方面发难,冷冷地望着李云天,“微臣怀疑李御史矫诏!”

    “矫诏?”听闻此言,现场的众臣顿时面面相觑,显得颇为惊讶,这可是抄家灭门的大罪。

    “威国公,此乃何意?”朱高炽的眉头微微一皱,面无表情地看向了鲁仲乾,鲁仲乾看来是铁了心要阻止他接诏。

    “太子殿下,倘若皇上上个月十八日驾崩,肯定会派人回来传遗诏,如果中途要走四十天的话,那么肯定随行人员甚众。”

    鲁仲乾已经清晰地感觉到朱高炽言语中透露出来的寒意,但他此时已经骑虎难下,唯有力撑到底,稳定了一下心神后说道,“如今李御史轻车简从,也花费了这么长时间,微臣认为他带来的诏书是近日所写,以李御史的才华要想临摹杨大人的笔迹应该不再话下,有矫诏之嫌。”

    “威国公,下官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下官是为了躲避阿鲁台的奸细这才绕道太原,故而耽误了行程。”鲁仲乾话音刚落,不等投靠汉王的秦永祥等人附和,李云天已经义正词严地说道,“如果威国公有证据的话,下官甘受任何惩处,否则的话请还下官一个清白!”

    大殿里的文武百官见李云天硬扛上了鲁仲乾,私下里纷纷小声议论着这件事情,从目前的情形来看,要说李云天矫诏确实非常牵强。

    “威国公,你可有证据证明李御史矫诏?”杨士奇扫了一眼现场窃窃私语的众臣,不动声色地问向来鲁仲乾,在他看来鲁仲乾此举完全就是无中生有,胡搅蛮缠。

    “杨大人,本公只是依照常理推断而已。”鲁仲乾瞅了一眼杨士奇,冷冷地说道,“本公这也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着想。”

    “威国公为国操劳,本官甚为敬佩。”杨士奇向鲁仲乾拱了一下手,沉声说道,“本官觉得威国公多虑了,李御史已经解释,他之所以现在才赶到京城,是因为绕行太原,本官觉得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李御史身负重任,不得不小心行事。”

    “太子殿下,如今既然已有遗诏,请太子殿下接诏。”这时,一直尚未出声的兵部尚书陈洽走出了队列,向朱高炽拱了一下手,高声说道。

    “请太子接诏!”随后,吏部尚书骞义、礼部尚书吕震、工部尚书李庆等六部堂官纷纷出列奏请。

    “请太子接诏!”大殿左侧的文官见状,纷纷开口附议,声势为之一盛。

    “太子殿下,微臣之所以说李御史矫诏,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感觉形势有些不妙,鲁仲乾皱了一下眉头,冲着朱高炽一拱手,大着嗓门说道,“微臣今天上朝前从河北都司得到消息,杨荣杨大人已经带着遗诏到了城外,李御史手里的遗诏无疑就是假的!”

    此言一出,殿内刹那间就安静了下来,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杨荣和海寿率先回京的事情。

    “威国公如何知道杨大人手中有遗诏?”李云天心中冷笑了一声,终于图穷匕首见,鲁仲乾暴露出了他的真实目的,故而宏声问道,“难道杨大人告诉过别人他手中握有遗诏?难道杨大人此番前来就不能是布置皇上的大丧事宜?”

    “这……”鲁仲乾没有想到李云天竟然会做出如此犀利的反击,一时间有些语塞,永乐帝驾崩一事在朱高炽登基前是不会向外透露的,杨荣岂会告诉外人?私下透露皇上驾崩的消息那可是杀头的大罪。

    “太子殿下,既然杨大人已经近在咫尺,那么微臣认为还是小心行事为好,李御史所带诏书是真是假,杨大人来后自然一切就会明了。”见鲁仲乾被李云天问住,兵部右侍郎武通连忙出来打圆场。

    “请太子殿下三思!”左军都督府右都督冯长安、后军都督府右都督龚魁和一些靖难勋贵冲着朱高炽一拱手,高声说道。

    “请太子殿下三思。”顿时,立在右侧超过一半的武官纷纷开口附和,与文官形成了抵角之势。

    “太子殿下,微臣也觉得此事应该慎重,万一李御史带来的遗诏内容稍有差错,后果不堪设想,既然杨大人即将抵达京城,不妨向杨大人求证。”

    眼见双方陷入了僵持,刑部左侍郎秦永祥忽然开口,正义凛然地向朱高炽说道。

    “请太子殿下慎重。”兵部右侍郎武通和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范彬自然表示赞同。

    “请太子殿下慎重。”数十名文官随后进行了附议,这使得左侧文官这边不由得产生了一阵小小的骚动,纷纷冲着那几十名同僚怒目而视,认为他们是叛徒。

    由于秦永祥等人的倒戈,殿内的气氛一时间变得无比压抑,自从永乐帝登基以来,文臣和勋贵还从没有爆发如此激烈的冲突,也是第一次有文官旗帜鲜明地支持勋贵,现场的形势顿时变得复杂起来。

    望着眼前对峙的双方,朱高煦眉关紧锁,右手紧紧地握着座椅的把手,看来今天的事情有些难以善了。

    “诸位大人,皇上遗诏在此,你们是想抗旨不遵吗?”

    李云天知道现在到了紧要关头,于是一使劲从地上站了起来,由于跪得时间太长他的双腿酸麻,踉跄了一下差点没摔在地上,转过身环视了一眼殿内众臣,一脸悲愤地说道,“皇上可待你们不薄,你们如今做出此等诛心之事,百年之后有何颜面再见皇上?”

    虽然李云天是冲着大殿中的文武百官说的,但他所指的对象无疑是右侧的那些勋贵,不少勋贵的脸上随即流露出了惭愧的神色,永乐帝对那些勋贵关照有加,可谓恩重如山。

    “太子殿下,国不可一日无君,微臣恳请太子殿下接诏!”说完后,李云天转向了朱高炽,再次跪在了地上,以一种悲壮的语调宏声喊道。

    “请太子殿下接诏!”杨士奇闻言跟着跪了下去。

    “请太子殿下接诏!”随即,大殿左侧的文官在各部院堂官的率领下纷纷跪了下去,只剩下秦永祥、武通和范彬的那几十名同党孤地立在那里,神情尴尬,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一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为转载作品,内容章节均由网友上传,与三江阁(/)无关,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小技巧:按回车'enter'键返回章节目录,按←键回到上一章,按→键进入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二章 压倒性优势() 
最快最新在/三/江/阁/,感谢书友提供本章节。

    “请太子殿下接诏!”此时已经到了在太子和汉王之间选边站队的关键时刻,忠勇侯周征瞅了一眼跪在大殿里的文官,随后一撩官袍的袍角也跪在了地上,旗帜鲜明地表明了他的态度。三江阁

    “请太子殿下接诏!”右军都督府左都督张昊和前军都督府右都督牛世豪紧跟着跪在了地上。

    “请太子殿下接诏!”在周征、张昊和牛世豪三人的带领下,右侧立着的武官呼啦啦跪下了三分之一,这里面有不少是原先持中立态度的人。

    鲁仲乾等人很显然没有料到会有如此多的武官选择支持太子,一时间面露惊愕的神色,显得有些措手不及。

    “微臣,恳请太子殿下接诏!”下一刻,更大的打击出现了,一直沉默不语的中军都督府左都督赵山河也跪在了地上,高声说道。

    “请太子殿下接诏。”在赵山河这个中间派的带动下,那些持着观望态度犹豫不决的武官纷纷随着他跪了下去,人数也接近武官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臣,恭请太子殿下接诏。”不等鲁仲乾等人反应过来,宗人府宗令也跪了下去,高声说道。

    “请太子殿下接诏。”在宗人府宗令的带头下,立于右侧队列前方的皇族成员呼啦啦都跪了下去。

    由此一来,大殿上只剩下秦永祥等数十名文臣和鲁仲乾等近三分之一的武官,毫无疑问他们是汉王的支持者。

    鲁仲乾和秦永祥等人的脸色变得非常难看,眼前的形势已经明确表明,他们已经在这场大明的正统之中失败了。

    不仅大殿里的文臣和皇族成员,即便是在场的绝大多数勋贵武将,也由于李云天带来的那道永乐帝的遗诏,将太子视为了大明的合法继承人。

    毕竟,死忠于汉王的只是一部分勋贵武将,像赵山河这样处于中立姿态的勋贵武将更看重的是大明的正统,故而他们明智地选择了在这场正统之争中占居了上风的太子。

    这就是汉王为何要得到杨荣手中遗诏的原因,他与太子现在呈现均衡之势,而有永乐帝的遗诏将打破这种均势,谁拥有遗诏谁就立于了不败之地。

    汉王千算万算,算漏了李云天这个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万万没有想到李云天竟然能避开沿途他设下的重重障碍,神不知鬼不觉地在京城大朝之日混进了宫里,进而给予其致命一击。

    朱高炽望了大殿里黑压压跪着的群臣,心中禁不住松了一口气,他不仅获得了文臣和皇族的支持,而且还颇为意外地得到了近三分之二勋贵武将的拥护,如此一来大局已定。

    随后,朱高炽双目寒光一闪,冷冷地看向了秦永祥、武通和范彬以及那几十名立在那里的文官。

    相对于一直以来支持汉王的鲁仲乾等勋贵,朱高炽心中尤为痛恨表面支持他实则已经投靠了汉王的这些叛徒。

    面对朱高炽犀利冷漠的眼神,立在大殿上的那几十名文官禁不住浑身发抖,面色惨白,相继跪在了地上,以头触地不敢与朱高炽对视。

    秦永祥、武通和范彬满头大汗,三人知道这下可把朱高炽着着实实地给得罪了,不由自主地跪了下去,双手撑着地,不停地擦着额头上的冷汗。

    等三人跪地后,朱高炽又看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