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宰大明-第10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状元的身份,马愉在仕途上的起点非常高,殿试后进入了翰林院,被授于翰林修撰一职。

    宣德九年秋,朝廷选拔史官和庶吉士三十七人进学文渊阁,其中就以马愉为首。

    正统元年,马愉充经筵讲官,随后迁侍读学士,参与《宣宗实录》的撰修,尔后升侍讲学士。

    正统五年,马愉在杨荣和杨浦的举荐下进入内阁,参与机务,被授予礼部右侍郎加衔,成为了内阁的第四位阁员。

    虽然马愉在仕途上一帆风顺,但正是由于他的升迁速度太快,导致了他的资历不足,难以在文官集团中服众。

    另外,由于马愉没能在京城各大部院衙门任职,同时也没有到地方上历练过,也使得他处理政务的能力,以及与朝廷各派之间的关系都难以与杨荣、杨士奇和杨浦相比。

    值得一提的是,马愉是杨浦的门生,马愉参加会试时的主考正是杨溥,故而马愉视其为恩师,杨浦对马愉自然十分照顾。

    接风宴后,李云天把马愉请到了后堂,向他打探京中的情形,作为内阁阁员马愉肯定知道很多内情。

    马愉自然不会对李云天有丝毫的隐瞒,李云天不仅是杨士奇的门生还“权”内阁事务,因此原原本本地把知道的事情告诉了李云天。

    按照马愉所言,杨稷的事情对杨士奇打击甚大,一夜之间好像苍老了许多,神色憔悴。

    由于那些言官在大殿上弹劾杨士奇纵子行凶时列举出了杨稷大量罪状,这使得杨士奇心理承受了巨大的打击,也正是因为这样张氏太皇太后才不得紧急把杨溥调回京城去主持内阁的大局。

    “唉,这个杨稷怎么就不知道收敛呢!”听了马愉的话后,李云天不由得感慨了一声,这下他可把杨士奇给害惨了。

    “王爷,本官临行前,首辅大人让本官告知王爷,西南麓川王国国王思任法近些年来接连发动战事已经攻占多地,对朝廷的法令置若罔闻,因此正统帝有意派军前去征讨,首辅大人希望交趾能出兵南北夹击,一举平定麓川王国之乱。”

    马愉的脸上也流露出了遗憾的神色,杨士奇万般皆好唯有太过溺爱儿子,再加之杨稷不争气,使得杨士奇现在陷入到了困局中,随后他想起了一件事情,不由得开口说道。

    “麓川!”李云天闻言眉头顿时皱了起来,麓川王国自元朝立国起就不断与中央政权交战,是一个比较令人头疼的地方。

    杨士奇现在虽然心力交瘁,心理上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但其依然一心为国,想要给大明奉献出最后的光和热。

    说到与西南诸部的交战,大明最有名的两名勋贵就是李云天和张辅,两人都曾成功地平定了交趾的叛乱,尤其是李云天更是把交趾治理得井井有条。

    因此,杨士奇希望李云天能介入这次对麓川王国的战争,麓川王国虽然在国力上无法与大明相抗衡,但要是拼死抵抗的话会给明军带来不小的麻烦,所以他不愿意看见大明的士兵白白丢了性命,如果交趾的明军能够参与这次战事的话会使得事情简单许多。

    不过,无论是杨士奇还是李云天都清楚,这次平定麓川王国的战争绝对由卫所军所主导,卫所军虽然不是帖木儿帝国、北元以及倭国士兵的对手,但对付西南的那些蛮夷还是绰绰有余。

    考虑到卫所军近年来的失败,所以这次讨伐麓川王国的战争肯定会会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们所重视,希望能打一仗胜仗以震军威。

    如此一来的话,交趾的明军,确切说是骁武军也就只能协助其攻打麓川王国,战后把大功记在卫所军的头上。

    杨士奇这样做并不是想要跳动骁武军和卫所军之间的争端,而是想要安抚李云天,虽然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们希望卫所军出战,但交趾距离麓川王国近在咫尺,故而与其从外地调兵到云南,不如就近从交趾调兵。

    由于卫所军和骁武军分属两个不同的体系,这就使得双方的指挥调度很容易出现了问题,杨士奇担心心高气傲的骁武军不会服从卫所军将领的命令,届时倒真要闹出矛盾来了。

    李云天知道这是杨士奇的一番苦心,希望他不要计较一些利益得失,派遣骁武军协助卫所军征讨麓川王国。

    身为大明的忠王,李云天自然会以大明的利益为重,杨士奇这时还能对他如此关切,使得李云天心中深受感动,看得出来杨士奇对他的期望很高。

    对于麓川王国的事情,李云天心中已然有了安排,届时参战的骁武军肯定能配合好卫所军进行征讨。

第1205章 请罪() 
四月份下旬,李云天送别了山口惠子,山口惠子离开倭国已经将近一年也该是回去的时候了。

    临走前,山口惠子眼眶通红地抱着李山嘱咐他一定要听李云天的话,千万不可调皮任性。

    李山非常懂事,泪眼汪汪地答应了山口惠子,他自幼经历了太多的事情,所以比同龄人要早熟。

    虽然有几次山口惠子都想要告诉李云天李山的身世,但最终还是无法开这个口,如今李山和李云天之间相处得非常融洽,一切也就顺其自然了。

    “惠子,保重!”李云天也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安慰伤心的山口惠子,毕竟如果不是万不得已的话山口惠子不会把李山留在大明,最后微笑着从口中迸出了四个字。

    “嗯!”山口惠子闻言向李云天莞尔一笑,随后翻身上马在卫兵们的簇拥下绝尘而去。

    就在策马狂奔的一刹那,山口惠子再也控制不住心中的感情,泪水夺眶而出,这种父子相见不相识的一幕深深刺伤了她的心。

    就在山口惠子启程前往倭国后不久,倭国的使者在宁波港登岸,幕府将军足利义仁派遣使团向大明请罪,并且奉上了陈光宗的人头,希望能平息大明的怒火。

    使团的使臣是李云天的老熟人,正使是幕府老中里排名第三的坂本良源,副使是松山铭。

    虽然坂本良源这次是来大明请罪,但最主要的目的是安抚李云天,倭国其实并不担心大明发动进攻,他们所忧虑的是大明断绝商贸往来,这几年大明和倭国的商贸倍增,已经成为了倭国最重要的财政来源,因此幕府可不希望出现什么问题。

    否则的话,各地大名用来给大明交易的货物将砸在手里,遭受严重的损失,这可绝对不是足利义仁所希望看见的事情。

    因此,坂本良源这次来大明的首要任务就是取得李云天的谅解,只有得到了李云天的谅解那么两国之间才能避免一场战争,商贸也才能正常进行。

    得知李云天和马愉去了苏州府督察当地的税务革新,坂本良源立刻派松山铭前去拜见李云天,向李云天澄清陈光宗一事与幕府无关,并且已经杀了陈光宗将其首级献给大明朝廷。

    如果不是坂本良源不方便去见李云天的话肯定亲自去一趟苏州府,毕竟李云天只是大明的一个亲王,坂本良源身为倭国使团的正使应该率先拜见正统帝,否则就于理不合,触犯了大明的禁忌。

    很显然,以李云天的城府肯定不会见坂本良源,而且还会因此感到恼怒,认为坂本良源是有意要陷害他,这样的话坂本良源可就得不偿失了。

    为此,坂本良源带着陈光宗的首级启程北上,前去京城向正统帝请罪,而松山铭则到苏州府去见李云天。

    在江南,除了南京城外,扬州城、杭州城和苏州城是最重要的三座城市,同时也是江南最为富庶的地方,牵扯到的利益纠葛最大,故而这三地是李云天关注的重点,耗费的精力最多。

    松山铭感到苏州府时,李云天和马愉正在下面的州县巡察,税务革新的最大阻力莫过于地方衙门的官员以及拥有土地的豪族大户,这意味着地方衙门以后将无法从税收上捞取什么油水,而在古代税收是最为重要的财政来源。

    至于那些当地的豪族大户,虽然摊丁入亩后每亩土地的税赋并没有变化,但那些豪族大户将失去给他们耕种的廉价劳动力,那些佃户在没有了人头税压力后肯定会想办法牟取待遇更高的营生,而江南社会富庶,商业和制造业蓬勃发展给他们提供了很多选择。

    这就使得那些豪族大户为了留下那些佃户唯有付出更多的利益,这对那些佃户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

    虽然那些豪族大户对摊丁入亩心中抵制,但他们又说不出什么具体的反对理由来,毕竟每亩田的税赋并没有发生变化,唯一不同的是取消了人头税,使得那些佃户们有了更多的选择而已。

    李云天和马愉主要的任务就是对地方衙门的官吏和豪族大户进行安抚,税务革新后地方衙门官员的待遇会得以提高,另外被衙门任用的吏员也将获得一份稳定可观的酬劳。

    对李云天来说,他需要安抚的主要是衙门里的那些吏员,这些人才是负责县衙运作的主力。

    实际上,江南地区的税务革新在地方衙门最大的阻力就是以前那些执掌衙门运作事宜的吏员们,税务革新后他们不仅无法再从税收上捞取好处,而且手中的权力还会受到制约。

    不过,地方上的那些人数众多的役员对此是大为欢迎,税务革新后不仅他们的生活有了保障,而且身份地位也大大提高。

    可要想成为衙门里的吏员并不容易,首先要身家清白没有仗势欺人和横行乡里的记录,否则不予录取。

    在交趾,地方衙门的吏员是要通过考试的,只有成绩合格者才能成为吏员。

    考虑到江南情形特殊,李云天只能采用择优录取的原则来选拔吏员,逐渐推行考核制度。

    对于那些地方的豪族大户李云天也给他们找了出路,那就是兴办实业,既以此获利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江南豪族大户大多经商,否则单凭地租很难维持一大家子人的生计和开销,李云天对那些创办实业的人家给出了优厚的条件,免除其三年的商税。

    不仅如此,李云天还让各地的商局引导和协助那些豪族大户开办实业,并对此进行统一的规划,尽量确保那些豪族大户的利益,避免相互间的倾轧。

    李云天身为大明堂堂的亲王,能为江南地区税务革新耗费如此大的心血和精力,那些地方上的官吏和豪族大户自然不敢惹是生非,老老实实地接受了朝廷的税务革新。

    为了确保江南地区的税务革新能顺利进行,李云天抽掉了大量讲武堂所属的官吏进驻江南的各州府县,督促和指导税务革新的实施。

    “下国小使叩见忠王千岁。”松山铭在苏州府一个小镇的客栈里见到了李云天,规规矩矩地行跪拜礼。

    由于倭国是大明的藩属国,属于天朝上国,因此大明虽然并没有控制倭国,而且对倭国的影响力非常小,但松山铭此次来大明是以藩属国使臣的身份,故而把倭国成为“下国”,自己是“小使”。

    “你此次前来可是向我大明宣战的?”李云天端坐在屋里上首位的座椅上,冷冷地望着松山铭问道。

    马愉和几名江南地区的文武权贵静静地坐在两侧的座位上,冷眼旁观着眼前的一幕,由于陈光宗调用了倭兵前去临云县偷袭他,故而他们能理解李云天此时的复杂心情。

    “禀王爷,小使等人奉将军大人之命前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