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宰大明-第10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年太祖爷用剥皮实草之刑来惩治贪官污吏,看来现在有人想要尝尝其中的滋味了!”李云天把手中的茶杯重重地放在了桌上,面无表情地说道。

    明太祖对待官员贪腐的问题上常常法外用刑,其中最为典型就是剥皮实草,此刑罚在《大明律》中并无规定,但明太祖创设了这一刑罚并以法律《大诰》的形式加以推广,将贪腐的官员剥下人皮,用人皮制成鼓或者填入稻草制成人皮稻草人立于衙门门口或者当地土地庙的门口,用以警告继任官员切勿贪赃枉法。

    不过,建文帝以后的历任大明皇帝觉得此刑太过残酷,故而除了洪武朝外大明的历史上再也没有执行过此等刑罚,但它却真实地存在于《大诰》中,对满朝文武形成了心理上的威慑。

    南京三法司堂官闻言不由得暗中对视了一眼,双目皆流露出惊惶的神色,由此看来李云天果然对江南官场的贪腐无比厌恶,竟然提到了剥皮实草之刑,难道李云天果真要对江南官场下重手整治不成?

    如果换做他人,绝对不会轻易去动江南官场,可李云天不同,整顿江南官场风纪可谓是他身为大明都察院左都御史的份内之事,尤为重要的是李云天有着硬撼江南官场的实力,京城的文官集团十有八九会选择妥协,而不是正面与李云天交锋。

    文官集团现在在跟内廷斗得厉害,再加上勋贵集团在一旁虎视眈眈,故而肯定不会与保持中立的李云天正面抗衡,否则的话日子将无比难过,京城的势力格局势必被打破。

    况且,李云天这次完全是例行公事,不仅文官集团知道,张氏太皇太后也很清楚,毕竟李云天不是那种党同伐异的人,不会可以打击文官集团的哪派势力。

    至于文官集团的杀手锏,就是李云天彻查江南官场的话会使得江南社会动荡,可李云天非同常人,有他坐镇的话足以使得江南地界稳定,不至于发生什么大乱子,谁敢在李云天面前惹是生非?

    其次,由于江南官场贪腐严重,李云天一旦严查的话那么众多官员都会锒铛入狱,届时江南各州县衙门将难以维持运转,这是张氏太皇太后所不愿意看见的。

    可话又说回来了,长痛不如短痛,与其放任江南官场的贪墨之风,倒不如雷厉风行地将其铲除,只需要一年江南官场缺少的官员就能补足,要知道大明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官员,其他地方的官员巴不得趁此机会调任江南任职。

    说起来李云天还要托了洪武皇帝制定中央、地方分开收税,让地方衙门自给自足的福分,江南地区每年给朝廷上交的税收还不到两百万两,已经无法影响到朝廷的大局,户部的国库里有着足够的银两来应对江南地区一年上交税收。

    而且,李云天有一个优势朝廷无人具备,那就是讲武堂已经培养了很多武官,这些武官虽然是武职但治理地方比那些文官要强得多,毕竟他们都经受过专业的培养,不像那些文官寒窗苦读十年学得都是如何做文章,而不是治理政务。

    对于朝中的文官集团而言,他们更为担心的是李云天趁机让讲武堂的势力进入江南地区,这样一来文官集团可就要受到重创。

    可以遇见的是,一旦李云天这样做的话那么内廷和勋贵集团肯定会支持,双方都希望文官集团受到打击。

    所以,文官集团面对李云天在江南官场的整顿唯有妥协,绝对不可能硬拼,再怎么说李云天也是文官出身,与不少人都有着不错的交情,岂可会趁此下重手。

    南京三法司的堂官之所以会变了脸色,是担心他们会受到牵连,南京大理寺、南京都察院和南京六部掌管着南直隶的政务,一旦李云天在江南官场进行大规模肃贪,那么南京的这些部院的堂官将难辞其咎,首先受到惩处。

    “王爷,对于这些贪官污吏该如何处置?”王禄听到“剥皮实草”后,精神不由得陡然变得有些紧张,恭声向李云天问道,万一李云天下令严查江南官场的话那么他将与另外一名南直隶巡按御史成为掀起此次江南大案的实际执行者。

    很显然,李云天身份尊贵不可能亲自去审理此案,那么届时南直隶的两名巡按御史就要代其来查案,这使得王禄兴奋起来,身为巡按御史如果能参与如此大案的查处那将是光宗耀祖的事情。

    “一查到底!”李云天沉吟了一下,冷冷地向王禄说出了四个字,只有把松江府的那些龌龊事情都查出来,那么他才能推动接下来事情的进展。

    “下官遵命!”王禄闻言不敢怠慢,连忙向李云天一躬身,宏声应答。

    “诸位大人,本王希望你们能督审松江府的案子,彻查松江府违法乱纪之事。”随后,李云天望向了大汗淋漓地坐在一旁的南京三法司堂官,不动声色地说道。

    “下官遵命。”南京三法司的堂官连忙站起身,诚惶诚恐地躬身应道,事到如今他们哪里敢说半个“不”字。

    李云天的嘴角流露出一丝冷笑,他岂不知南京三法司堂官此时的复杂心理,不过既然现在案子还没有牵涉进他们,正好可以让他们战战兢兢地办这件案子,以后他还需要南京三法司的堂官出面做事。

    王禄离开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派人抓了松江府知府吴山,吴山到任后不仅收受贿赂,而且还干预了地方案件的审理,如今李云天要拿松江府开刀他自然首当其冲被问罪。

    吴山的一条手臂在临云县县城与倭人的交战中挂了彩,用绷带缠着吊在脖子上,当巡按衙门的差役出现在他的书房时,吴山不由得长长地吁出一口气,终于可以告别这提心吊胆的日子。

    随着吴山的被抓,彻查松江府官吏贪赃枉法的大幕缓缓地拉开了,一时间江南官场鸡飞狗跳,人人自危,生怕李云天的这把火烧到他们的身上。

    于是,惊惶之下有一个名叫云宜县的官吏做出了傻事,与临安县一样派人放火烧了县衙户房的账簿,以为这样就可以毁灭证据。

    这一下可激怒了李云天,李云天正愁找不到出头鸟来杀一儆百,于是下令南京都察院的监察御史前去云宜县彻查失火一事。

    南京都察院的监察御史与京城都察院的监察御史一样,都是从二甲进士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京城都察院每隔几年就会派一批监察御史来南京都察院坐镇,于谦就曾经在南京都察院里待过。

    李云天身为都察院的左都御史自然可以调动南京都察院的监察御史,说实话南京都察院的监察御史平日里倒也清闲,接到李云天的命令后一个个摩拳擦掌,立刻赶赴云宜县查户部库房失火一案。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都察院的监察御史在今年年后进行了轮换,李云天把一批精干的监察御史调去了南京都察院,其目的就是为了应对江南的事情,故而云宜县这次可谓是撞在了枪口上。

    原本,云宜县的官吏们以为烧了账簿那些监察御史就没有办法,殊不知他们这是引火烧身,虽然县衙的账簿没有了,但是与县衙平日有钱财往来的那些对象的账簿依然存在,其所属府衙户房也有相关的账目备份,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就查出了问题。

    短短只用了七天时间,三名被李云天派往云宜县的监察御史就查清了户房库房失火原因,云宜县知县为了掩盖其贪赃枉法的真相授意其心腹手下而为。

    与失火案一同被查明的还有云宜县官吏贪污受贿、徇私枉法、欺压良善的恶迹,其效率之高着实令人感到震惊。

    对于云宜县的那些贪官污吏,李云天并没有手软,全部从严从重惩处,云宜县知县以下等十余人被判了斩立决,他倒要看看江南有谁还敢糊弄他。

第1196章 意在沛公() 
云宜县的案子在江南官场掀起了轩然大波,说实话没人能想到李云天这次会下如此重的手,通常来说只要不涉及到人命官司他都会对涉案之人都会网开一面,一次砍了十余人脑袋的事情可前所未有。

    这给江南官场上大大小小的官吏敲响了警钟,很显然李云天严惩云宜县的官吏是因为他们顶风犯案,这简直就是对李云天的挑衅,李云天自然不会放过他们了。

    不过,有那头脑精明之人已经从云宜县的案子上看出了些许蹊跷,李云天既然能让人在七天之内吧云宜县的龌龊查得一清二楚,那么自然也能在短时间内查明江南其他州县那些贪赃枉法之事。

    所以,考虑到自作聪明的云宜县官吏的悲惨下场,江南其他州府的官吏们都老实了下来,谁也不敢再动其他的花花肠子,免得激怒了李云天。

    有一句话说的好,叫法不责众,即便是江南那些官吏贪赃枉法的事情被查明,那么朝廷和李云天肯定也会从宽处置,没必要这个时候去招惹李云天。

    十月底,李云天乘船离开了松江府,松江府官吏贪赃枉法的案子此时已经查得一清二楚,松江府知府吴山被判流配三千里去交趾戍边。

    本来,按照吴山的罪责是要被砍了脑袋的,但吴山老实交代了自己的罪行,再加上其在临云县奋勇抗击倭人,故而李云天就减轻了对他的惩处将其发落到了交趾。

    不仅吴山,由于松江府的官吏在李云天巨大的威慑下纷纷主动坦白了各自的罪责,故而除了犯有人命官司的人被判了斩立决外,其余人不是流配就是徒刑,其结局比云宜县的那帮倒霉蛋们不知道要好多少倍。

    李云天之所以这样做自然是为了稳定江南的局面,既然他已经查清了松江府官吏贪赃枉法的证据,那么自然不会对那些涉案官吏下重手,这样足以对江南官场是一个安抚。

    此时此刻,不要说江南官场的官吏,就是京城的那些高官权贵也没人清楚李云天严查松江府的真实目的是什么,表面上看来李云天是在整肃江南官场的风纪而已。

    雪花纷纷扬扬从天而降,披着红色大氅的李云天立在三桅战船船头的甲板上,伸手去接从天空落下的雪花,雪花落在他的手掌后化为了冰水,使得掌心传来一阵清凉。

    “王爷,雪大了,回舱吧。”林馨从船舱内走出,撑着一把竹伞给李云天遮挡着坠落的雪花。

    “你说,朝廷会如何处置本王的奏章?”李云天望着前方白茫茫的水面,不动声色地问道。

    李云天已经把松江府案子的奏章派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认为地方衙门乱用税收大权,各级官吏趁机巧立名目,中饱私囊,已经脱离了太祖皇帝与民休养的本意。

    故而,李云天建议朝廷收回税收大权,各地税目由朝廷根据地方上的实际情况统一拟定,地方衙门所需银两由户部下拨。

    鉴于大明已经实行了七八十年中央、地方各行收税的政策,因此李云天认为税收之事不可一蹴而就,应以江南地区为试点先行推动。

    不仅如此,李云天还在奏章上提到了一件事情,自太祖皇帝以来,大明历任天子皆以民为本,如今大明经过十几年的休养生息四海升平,国库充盈。

    所以李云天恳请朝廷减少百姓生活负担,摊丁入亩,把人头税改为以地收税,没地的百姓将不用再缴纳人头税。

    至于摊丁入亩的效果,交趾和广西就是最好的例证,不仅没有减少粮食产量而且还提高了税收,在大明切实可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