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15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若非是公公在,咱们这些轮换值夜的,早就被人挑出毛病给处置了。”

    俞佳喝了一口粥,顿时觉得僵硬的身体都在渐渐松开。

    “宫中最要紧的事就是陛下身边的事,其余的都先撂开。”

    俞佳几下喝完粥,然后就开始巡查各处。

    等天边那颗孤星渐渐闪烁时,俞佳回到了寝宫外面。

    值夜的太监宫女们都聚在了门外,有的打着哈欠,有的扣着眼屎,还有的在捂着肚子。

    可就没人敢离开。

    俞佳看了捂着肚子,面色涨红的宫女一眼,说道:“赶紧去吧。”

    “多谢公公。”

    那宫女捂着肚子就往后面跑。

    “公公仁慈。”

    一阵低声的谀词中,俞佳淡淡的道:“以后轮着伺候的时候要注意,别去吃那些闹肚子的东西,不然在陛下的身边屁滚尿流,十个脑袋都不够砍。”

    大家一起静静的等候着。

    没多久,右边来了个太监,他冲着俞佳举起手。

    俞佳吸吸鼻子,然后走到了门边,冲着里面低声道:“陛下,时辰到了。”

    “朕知道了。”

    朱瞻基的声音听着有些沙哑,俞佳回身吩咐道:“早膳让他们弄些滋润肺腑的。”

    随后俞佳推开房门,宫女太监们涌了进去,然后伺候皇帝起床。

    “陛下,早膳您想吃些什么?”

    朱瞻基已经完全清醒了,他说道:“饼,粥。”

    皇帝的饭菜,至少在神州陆沉之前,并没有以后世人揣测的那么丰盛。

    几个分量很少的小菜,一碗掺了对嗓子有好处的药材的粥,还有两张饼。

    朱瞻基几下吃了早饭,然后端着一杯茶慢慢的喝着。

    “陛下,昨夜礼部尚书胡濙家中吵架,未曾提及朝政。”

    “昨夜子时一刻,东城兵马司的指挥使徐步发牢骚,说上面天天施压,只想减少案子,可却不肯多发些钱粮,多增加些人手。”

    “兴和伯在山东请了郎中,东厂的人事后去问了,说是奔波疲惫,邪气增生”

    朱瞻基出了寝宫,俞佳手中拿着册子,一路汇报着东厂才交上来的情报。

    然后就是议政,皇帝和辅政学士们针对下面汇报上来的情况,开始商议着处理这个庞大帝国的大小事务。

    议事完毕之后,皇帝就要开始处理奏章。

    这些奏章都是辅政学士们先过滤了一道,所以他处理起来很快。

    “山东”

    朱瞻基看到一份奏章,皱眉道:“今年怕是真要有灾荒了,不过地方上说应该不是大旱,户部可有应对?”

    黄淮昨天和夏元吉有过交流,就说道:“陛下,夏大人说山东的存粮足够抵御此次旱灾,而且南边的米粮等下半年就可以源源不断的北上,只是去年才减少了许多南粮北运,今年若是再起漕运,南边的士绅大概会嘲笑。”

    杨荣说道:“嘲笑什么?北边苦寒,大明的君王和军队戍守在这里,让南方得以安宁,那些腐儒知道什么?”

    杨士奇也有些无奈的道:“南边总认为北方拖累了他们。去年大幅减少了南粮北运之后,南方有人说这是打肿脸充胖子,北方熬不过几年,保证又会重启漕运。”

    “这是想国中之国吗?”

    杨荣对这等事是不能忍,“陛下,这等风潮但凡起来了,以后再难控制,臣请责令各地官府,严查此等事。”

    朱瞻基不置可否的道:“对付这等人,最好的法子就是大明越来越强盛,不过他们还会鸡蛋里挑骨头,那就一直强盛下去,让他们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成为夏虫的嘶鸣。”

    稍后处理完政事,朱瞻基一路回了后宫。

    “母后在做什么?”

    宁寿宫外,朱瞻基负手看着外面。

    出迎的李斌说道:“陛下,娘娘在散步。”

    朱瞻基点点头,然后边走边说道:“母后这边看着少了些花树,回头你们好生想想,也问问母后想种些什么。”

    李斌跟在侧面,赔笑道:“陛下,这不合规矩。”

    宫中许多地方都不能种植东西,为的就是安全。

    朱瞻基淡淡的道:“朕的话就是规矩。”

    李斌心中一震,他不知道皇帝在这里、在此刻说这话的意思是什么。

    示威吗?

    可皇帝和太后母子之间最近也没什么矛盾。

    太后的心情不错,见到朱瞻基来了也是笑容满面。

    她展示着手中的一幅画,“这是月儿画的,皇帝也看看。”

    画上的画的是一团墨,朱瞻基凑近了仔细看看,终于是有些感悟了。

    “母后,难道是小狗?”

    “是啊!把本宫笑的不行。”

    太后看着很是高兴,朱瞻基坐下后就说道:“母后这边少了些花草,朕想着是不是叫人来重新布置一番。”

    “别大意。”

    太后把画交给身边的于嬷嬷,也收了笑容。

    “虽然现在看着平安无事,可历朝历代宫中出了多少匪夷所思的事?哪怕再好的明君也会有敌人。再说若是想看花草,本宫自然会去花园里,还能带着孩子们一起,这样更好。”

    

第2464章 来自于宫中的信号() 
阳光斜照进来,光线清晰。

    太后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见朱瞻基沉稳,就说道:“朝中稳固,你想要等到什么时候?”

    朱瞻基说道:“朝中对此并无异议,只是对太子之师的位置虎视眈眈,已经暗流涌动。”

    太后皱眉道:“于是你就赶走了金幼孜,还让兴和伯暂时离开京城?”

    太后觉得他软弱了。

    朱瞻基看着她说道:“母后,金幼孜是朕不想耳边太聒噪了。至于兴和伯,立储之后,天下怕是会震动一番,北方不足为据,南方却会有些麻烦。”

    “什么麻烦?”

    太后关注国事,但却没关注到那些争执。

    朱瞻基微笑道:“儒家和科学之争。”

    太后恍然大悟道:“帝师之争吗?”

    这话也只有太后敢说,别人说了就是诅咒皇帝早死。

    朱瞻基点头道:“不是为了争夺那个位置,而是为了争夺太子以后学什么。”

    太后微微后仰身体,仿佛靠在椅背上才能抵御突然出现的虚弱感。

    她眯着眼睛看着外面,幽幽的道:“终究还是来了吗?”

    “从书院开始招收学生起,到你皇爷爷放任科学传播起,我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只是没想到还是来的那么早。”

    “你准备怎么办?”

    太后不希望朱瞻基选边站,“你当初让兴和伯挂了太子少师的荣衔,就是为了今日,可群情汹涌,以后玉米就会成了众矢之的。”

    “皇帝有时候就该垂拱而治,把问题抛出去,冷眼看他们争斗,最后再从中引导,让自己想要的结果取胜,这就是帝王之道。”

    太后并不乏政治智慧,连朱瞻基都深为佩服。

    “母后,此事关切大明未来百年的国运。”

    朱瞻基很认真的道:“一旦定下了太子以后的老师,那么大明未来的百年就定下了方向,然后就是”

    “然后就是无尽的纷争。”

    太后有些郁郁的道:“那些人哪会放弃,一旦君王不是他们教出来的,那就是背弃了他们,到时候”

    朱瞻基突然微笑道:“所以朕就让兴和伯去了山东。”

    太后没好气的道:“你别以为上次围墙倒塌他们猜不出是谁干的,要是再来一次,说不准那些觉得自家委屈的士绅就敢来叩阙,到时候才是进退两难。”

    朱瞻基笑道:“兴和伯现在稳沉了许多,自然不会干那等事。”

    太后也忍不住笑了:“当年那事禀告上来后,文皇帝,你父皇都立时说是兴和伯干的,恶作剧般的,没长大呢!”

    朱瞻基笑道:“当年兴和伯是觉得憋屈,但是还知道分寸,如今他更加稳重了,想来有些人会知趣些。”

    太后叹道:“那是在挖他们的根基呢!想要他们安静,怕是难哦。”

    朱瞻基说道:“母后,这一步儿臣想了多年,直至近日才敢确定,才敢下定决心。”

    “皇爷爷在时他们根深蒂固,所以无法撼动。父皇在时只来得及打压了一下就”

    朱瞻基的眉间多了振奋之色:“母后,三十年,只要三十年,就能给儒家制造出一个大敌,而且还能让大明强盛,朕责无旁贷,再无第二个选择。”

    太后看着他,有些神思恍惚的道:“你比你皇爷爷多了隐忍,那些人在闹腾,却不知道你的隐忍可以再过三十年。”

    朱瞻基看了李彬和于嬷嬷一眼,两人木然低头,但却没退出去。

    这两人大抵就是太后的心腹,若是太后去了,他们也会跟着去。

    朱瞻基冷冷的扫了他们一眼,然后说道:“目前不少科学子弟都在小吏的位置上打熬。有人说不中进士就只能止步于知县以下,朕令人烧了那份奏章。”

    “那是前宋的路子呢!万万走不得。”

    太后告诫道:“武人是要警惕,可前宋那种路子走不得,那是自毁长城。”

    朱瞻基笑道:“母后放心,那些人的小心思朕洞若观火,想借机敲定儒家的地位,那也得要看朕是不是昏君。”

    太后说道:“既然定下了那就要思虑周全,兴和伯何时归来也得好生打算,别在风头上,否则群情激昂,会多不少麻烦。”

    “母后,朕准备让钦天监看日子了。”

    太后微怔,问道:“那么急?”

    朱瞻基说道:“朕刚减免了天下一成粮税,说是市恩也好,说是忧心百姓也罢,可机会出现了,那就不能放弃。”

    太后明白了,皇帝这是先用减免粮税来获取民心,然后再立储,这样就能减少许多麻烦。

    “可你为何不先立储,然后以立储的名义减免粮税呢?”

    就如同是每当皇室有重大更替时,总是会用大赦天下来获取民心。太后觉得朱瞻基居然放弃了这个机会,真是有些莫名其妙。

    朱瞻基说道:“朕首先是皇帝,而朕以为皇帝首先就是看护天下,所以借用了减免粮税之事就足矣,若是还要把立储和市恩连起来,朕觉得这几年,我家这些年都是白过了,历任皇帝都不称职。”

    太后苦笑道:“你这骄傲的模样和你皇爷爷当年差不多,都认为自己是天之子,自信无人能敌。”

    朱瞻基淡淡的道:“皇爷爷是朕一直敬仰的帝王,可朕却知道自己不能东施效颦,所以一次次革新就如海浪般的,这些革新在冲击着那些痼疾,希望能在朕无力之前,大明能确定一个格局。”

    他起身看着外面,说道:“流水不腐!”

    随后宫中就传出了消息,陛下令钦天监挑选日子。

    什么日子?

    无数人在猜测和追问着。

    可在朝中那些重臣的眼中,此事无所遁形。

    “要立储了啊!”

    微风吹进来,胡濙觉得一阵冰冷。

    夏元吉在户部审核着南北大道的耗费。

    这等事颇为耗时,而且需要凝神静气,所以没耐性的人干不了。

    “大人,宫中出来的消息。”

    夏元吉抬头,揉揉眼睛,有些疲惫的问道:“什么消息?”

    来人说道:“大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